奋斗在初唐-第1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可是薛延陀!与郭业有着血海深仇的薛延陀!郭业有多少好兄弟,死在了薛延陀骑兵的手中?假如以后不能在大唐的和薛延陀的斗争中,出上一份力。即便以后大唐把薛延陀给灭了,郭业也不会念头通达!
要解心头恨,拔剑斩仇人!不亲自出力,哪有报仇的快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把郑元派去薛延陀,还真是一步妙棋!这老爷子颇有搞情报工作的天赋,又深悉薛延陀的内情,把他派到薛延陀去,那薛延陀对大唐还有什么秘密?
郭业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也就不阻拦岳父大人了,就是不知菲菲……”
“只要你不给老夫使绊子,菲菲那边老夫亲自去说!”
郑元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办事效率真的很高,第二天说服了郑菲菲,第三天就打点行囊,离开长安城,直奔薛延陀去也!
郑元走后没多久,新罗的使者也姗姗来迟!
这位使者非是旁人,乃是郭业的老熟人,新罗国仙金庾信!在金庾信住进鸿胪寺的馆驿不久,郭业就登门拜访,道:“庾信大哥,您来得何其迟也!”
金庾信苦笑一声,道:“我能来就不错了!现在新罗内忧外患,已经危如累卵!我这次来,是向大唐求救来了!”
第1554章 李二陛下的如意算盘
“内忧外患?”
“不错!现在新罗和高句丽已经联手,出动了二十万大军,攻打我们新罗。大唐再不发兵,我们新罗就有亡国之危!”
金庾信说得严重,郭业却并不怎么担心,他说道:“金大哥,您别吓我。百济和高句丽联合攻打新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哪次咱们新罗不是安然无恙?更何况现如今高句丽势力大衰,新罗又有我那岳父杨万春助阵。能有什么危险?”
“杨万春!哼哼!”金庾信一撇嘴,道:“他们杨家军也就是守城还行,一出城野战就成了软脚虾,根本就指望不上!”
郭业道:“能守城也不错呀。高句丽和百济攻打不下来新罗的城池,自然就会粮尽退兵,您怎么说新罗有亡国之危呢?”
“这个……其实,光是百济和高句丽联合攻打,咱们新罗也不怕他们。不过,现在不是国主新丧,女王登基吗?我们新罗的内部……”金庾信的脸微微一红,道:“出了点小小的问题。”
“小问题?”
“呃……就是有人要和金德曼公主争位!”
“内斗?”郭业大惑不解,道:“我听说真平王只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难道这几个女儿之间,为了王位,也有争执?”
“长幼有序。其他几位公主,自然不会和德曼公主抢夺王位。问题是……”金庾信艰难的吐出了几个字,道:“还有……还有一个男的!”
这可奇怪了,郭业道:“金大哥,我怎么听不明白呢,难道说真平王还有一个儿子?这个不对吧……要是真有儿子的话,他怎么不把皇位传给儿子,而传给了德曼公主?这说不通啊!”
“这个……这个……其实也不能算他的儿子……”
金庾信吞吞吐的解释了半天,郭业才明白了,要跟金德曼争位的这个人叫做鼻荆。
鼻荆是谁?这可就不好说了。按照新罗政府的宣传,这个鼻荆的来历非常神秘。
金德曼王位得自她的父亲真平王金白净。而金白净的王位,得自他的亲叔叔真智王。传说,真智王在位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有夫之妇,这个有夫之妇名叫桃花娘。
真智王想把桃花娘纳入后宫,桃花娘誓死不从。于是真智王就问,我是一国之君,你为什么不愿意嫁给我?桃花娘说,我是有丈夫的人,当然不能答应您这个要求。真智王问,要是你丈夫死了呢?桃花女回答,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我就愿意侍奉您。
这件事发生之后不久,真智王就死了。再过了两年,桃花娘的丈夫也死了。这时候,真智王的鬼魂找到了桃花娘,说你的丈夫已经死了,咱们俩是不是可以那啥了?于是,一人一鬼就成其好事,生下了一个孩子,叫做鼻荆。
金白净听说了这件事,就把鼻荆召进宫养了起来。
这就是新罗政府承认的鼻荆的来历
当然,只要智商稍微正常一点的人,就知道这是扯淡!鼻荆的生母是桃花娘那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生身父亲……不是真平王金白净还能是谁?
所以说,朝堂之上,都知道鼻荆是金白净的私生子,就是没人敢挑明。鼻荆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对于新罗王位岂能没有想法?现在金德曼坐上了王位,他怎么能服气?这些年,鼻荆在新罗的朝堂之上,已经安插了不少的亲信。
就在高句丽和新罗大兵压境之际,鼻荆忽然发难,要求金德曼纳让位,把金德曼搞了个焦头烂额。外有强敌,内有忧患,新罗这一关的确是不好过!
郭业道:“大军出征,可不是一件小事。哪能说动就动?就是现在开始准备,等大军到了新罗,也得有大半年的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金庾信叹了一口气,道:“事到如今,难道还能有别的办法?我这也就是尽人事,安天命罢了!”
大唐皇宫,两仪殿。
李二陛下亲切接见了新罗使节金庾信,大唐礼部尚书秦国公郭业作陪。
金庾信先告丧——真平王金白净薨了,后报喜——金德曼登基为王,最后才是请求大唐出兵,帮助新罗抵御百济和高句丽的侵略。
等李二陛听完了金庾信的要求之后,却是微微一笑,道:“金爱卿,不用那么麻烦。要解你们新罗之危,根本就不需要出动大军。朕有三策,可退强敌!”
“呃……陛下英明神武,外臣望尘莫及。到底是如何三策,还请陛下讲来!”
“朕先说上策。现在你们新罗是女主临朝,自然为人所轻。如果换个男子为王,那情形自然就有所不同了!”
金庾信听了这话,好悬没骂出来!这是什么上策呀?想当初真平王金白净在位的时候,高句丽也没少打新罗的主意呀!李二陛下这个主意,简直是狗屁不通!
尽管心里边暗自腹诽,金庾信嘴里边可不敢出言顶撞,道:“陛下,我们新罗的国情与别国的不同。百姓只认同圣骨为王。现在圣骨之中,全为女子。若是勉强找一个男子,恐怕国民不服!”
“圣骨?这是什么意思?”
“呃……我新罗之人,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等的叫做圣骨,其次为真骨,再往下还有六品头、四品头、三品头等等。什么骨品做什么官,都是有定数的。骨品之间,一般也不能通婚。”
李二陛下点头道:“朕明白了,这有点类似我们魏晋时候的九品中正制。”
“正是!”
“那就好办了,朕说的这个男子,绝对会让新罗的百姓心悦诚服!”
“您的意思是?”
“朕从大唐宗室之中,选出来一名男子,封为乐浪郡王,派到你们新罗当国王。金德曼公主,可以嫁给他为王后。大唐宗室,皆是凤子龙孙,总不会不如你们那个什么圣骨吧?如此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个……”
这个绝对不能同意!新罗国王改成大唐宗室,那和被灭国有什么区别?又何必来大唐求救呢?直接向渊盖苏文投降不就得了?
金庾信道:“陛下的这个办法自然是极好的,怎奈我新罗百姓大多不服教化,只认圣骨。就算臣给他们解释大唐宗室的地位远超圣骨,恐怕他们也不会听从!”
李二陛下也知道自己的这个主意实在是馊了一点,道:“好吧,那你再听听朕这个中策。渊盖苏文为什么攻打你们新罗而不攻打我们大唐?那是因为你们新罗实力弱小。朕有一策,可使渊盖苏文投鼠忌器,不敢攻打!”
“陛下请讲!”
“朕赐给你们新罗几千套大唐的官服印信。你们新罗的官员,以后同时也就是我大唐的官员了。渊盖苏文再攻打你们,你们就穿着我大唐的官服去迎敌!朕倒想看看,渊盖苏文有没有担子,敢冒犯我大唐的官员!”
这个主意还是换汤不换药!新罗官吏都成了大唐的官员,那新罗不就归入大唐了吗?金庾信暗暗寻思,这尼玛真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大唐天子,对我们新罗也是贼心不死!
他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外臣位卑权轻,做不了主。您还是说说下策吧!”
第1555章 重赏之下必有美男?
对于金庾信这么不识时务,李二陛下感觉非常遗憾,道:“朕的上中两策都是长治久安之策,这下策却只能收一时之效。你们新罗不用上策和中策,实在是可惜了。也罢,朕再说说下策!”
“陛下请讲,外臣洗耳恭听!”
“下策分为三步。第一步,朕在辽东边境,聚起大军,作出攻伐高句丽的态势。渊盖苏文担心后方不稳,必会退兵。第二步,就是针对百济。百济自恃有大海阻隔,对于西部国境的防御非常松懈。千里海疆,基本上没有什么防守。朕只要派水师数千,泛舟黄海,百济就得退兵自保。”
“那第三部呢?”
“第三步,就是朕再派使者,给你们三方说合。三管齐下,可解你们新罗的亡国之危!”
李二陛下真有两把刷子,这个下策,虽然出兵了。但只是做做姿态,并不准备开兵见仗。所以,耗费不大,时间不长,效果却比直接出兵还要好!
金庾信听了这个下策,颇为满意,道:“这个下策好!陛下高瞻远瞩,烛照万里,略施小计,就拯救我们百济于水火之中。不愧是天可汗,不愧是圣明天子!我新罗愿生生世世为大唐藩国,年年进贡,岁岁称臣,永无二心……”
金庾信谀词如潮,不要钱的好话被他一股脑的往外倒!李二陛下听了也颇为自得,道:“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朕这个下策不过是伐交而已,当不得如此夸奖。可惜呀,朕的上中二策,乃是上兵伐谋。可惜你们新罗人目光短浅,不愿意施行。才让朕的两条妙计落空!”
金庾信嗫喏道:“不是我们不愿意施行,实在是百姓……”
李二陛下一摆手,道:“不必再说,既然你们新罗无福消受,朕也不勉强。封金德曼为乐浪郡王的诏书朕已经写好,钦差的人选也已经定好,不日即可前往新罗。金爱卿还有其他的事儿吗?”
金庾信道:“不知陛下钦差的人选是谁?到时候我们结伴前往新罗,也好有个照应!”
“正是秦国公郭业郭子仪。”
金庾信听了这话,眼泛异彩,道:“太好了!秦国公一人可当十万精兵。他到了,我们新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李二陛下的脸上有些不好看,心中暗想,朕费心受累的给你们想了三条妙计,你还横挑鼻子竖挑眼,嫌七嫌八的。怎么一提郭业就这么高兴?难道朕还比不过郭业?
他说道:“莫非金爱卿和我们大唐的秦国公很熟?”
“那是自然,想当初秦国公在平壤城两百破五千,在汉城五万破二十万,都是外臣亲眼所见!秦国公用兵如神,恐怕孙武复生,吴起再世,也远远不及!陛下肯把秦国公借给我们新罗,可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外臣真是感激涕零!”
金庾信把郭业捧得这么高,可不是啥好事,郭业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道:“过奖了,过奖了!在下不过是适逢其会,不敢贪天之功!”
……
又说了几句话,金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