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术士-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云禄要跟陌千寻去襄阳,但彝陵不能没有大将,王宝玉火速传信给武陵的钱摩,让他离开武陵赶来彝陵,相助守城。
随后,陌千寻带着马云禄一道,率领三万精兵,赶赴襄阳;范金强则带着王宝川,启动所辖两万大军,也朝着襄阳进发,一场大战就要拉开序幕。
曹丕率领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的过了汉江,很快来到了襄阳城下,在距离襄阳五里外,扎下了营寨,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边,让人胆寒。
大将田野已经重新撤回了襄阳城中,开始积极备战,而大营刚一扎好,心急的曹丕就带领几位大将,来到襄阳城下查看状况。
一看见襄阳城的高大雄伟,曹丕就知道自己错了,这种地方岂能是一朝一夕打下来的,损兵折将不说,勉强攻之也容易被困住。哎,真应该听刘晔的建议,先去打那小小的樊城。
军队已经到了这里,曹丕身为帝王,得要金口玉言的脸面,不能出尔反尔,硬着头皮没有改变主意,回头问道:“众位将军,有何攻城良策?”
“圣上,我曾随曹仁将军驻守过襄阳,城池易守难攻,非旷日持久不可取也!”曹洪道。
“那当年王宝玉怎就以区区兵力,夺了襄阳?”曹丕不满的问道。
“这……”曹洪一时答不上来,吭哧了半天才回道:“王宝玉擅长妖法,其人又是诡诈之徒。”
“哼,还未攻打,便向着那王宝玉说话!”曹丕不悦的呵斥一句,曹洪脸色一寒,噤若寒蝉。
“圣上,恕臣直言,强攻襄阳,必有损失,当思智取。”曹休硬着头皮也说了一句,说完便沉默了,不知道接下来再说什么。
曹丕不禁皱眉,这还用你说,当然最好是能智取襄阳,总应说出个计策吧!空口白话根本不解决问题。
见圣上脸色不好,曹洪和曹休都吓得闭紧了嘴巴,根本没有计策。曹真也低下了头,眼神一直没敢和曹丕相遇,当初他跟随司马懿,费尽了心机,还是不能踏进襄阳半步,现在几乎都有了襄阳综合症,来到这里就觉得胆怯不自信。
“圣上,臣以为,要取襄阳并不难,可用两个计策。一为声东击西,二为以逸待劳。”第一次跟曹丕出战的曹遵,上前一步,口气轻松的说道。
曹真有点不高兴,心中暗道:“就显你有能耐。”
曹真跟曹遵是同宗族人,当初还是他将曹遵推举上来的,没少帮他托关系。曹遵这些年来,也曾跟随曹操打了几次战争,但一直平平无奇,后来曹真都对他失望了,干脆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将军详细讲来?”曹丕来了兴趣。
“派遣两路兵马,一路过江佯攻樊城,一路绕过襄阳,佯攻上庸,如此,襄阳定然出兵相救,城中空虚,取之不难。”曹遵道。
曹丕一琢磨,确实挺好,眉开眼笑的点头道:“此计甚妙,以逸待劳又当如何讲?”
“若声东击西之计不成,可用少量军队,日夜交替佯装攻城,如此不出数日,敌军必然疲惫,届时强攻,定可一举全胜。”曹遵解释道。
曹丕抚掌大笑,赞道:“有威振将军在,朕无忧也!”
曹遵面露得意之色,其余三人则默不作声,心中很不服气,要是王宝玉如此轻易的中计,还用让群雄如此忌惮?
第1248章 以逸待劳
刘晔连日劳累,忧心忡忡,得了感冒,探查军情并没有跟着来,一听曹丕采用了曹遵的建议,急得挣扎着从病榻上起来,面见曹丕道:“圣上,威振将军的二计虽妙,但两军必旷日持久,我军远道而来,恐不利也!”
“子扬,依你之见,又当如何?”曹丕显得不耐烦,此时的他,最怀念的还是贾诩,要是贾诩在,怎么可能连个像样的计策都没有。
“如今大军已到城下,事缓有变,即便损兵折将,也要强攻襄阳,却也有取胜之机。”刘晔道。
曹丕摆手表示不赞同,这计策等于没出,若是耗费兵力太多,后面的大战根本不用打了,何谈剿灭王宝玉。同时还是那个问题,攻破襄阳之后被反包围的话,除了将国都改为襄阳,否则只能向王宝玉俯首称臣。
刘晔苦劝无果,只能闷闷退下,继续回去养病。曹丕随即吩咐曹真率五万人马,绕路佯攻上庸,又让曹休率五万人马,再次渡江而过,装着去打樊城。
大将田野闻听这个状况,忧心忡忡,襄阳兵马根本分不出那么多去阻截两路大军,此时出城,襄阳定然空虚,曹丕的三十万大军正好可以趁虚而入。
正当田野不知该如何处理之时,陌千寻率领五千人马,来到了襄阳,其余的兵马全都给了马云禄,让她驻守在襄阳南侧的景山之下。
“太尉,曹真前去上庸,而曹休意在樊城,襄阳分兵乏力,又当如何处理?”田野急切的问道。
陌千寻非但没有担忧,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此为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计,两路兵马,必为佯攻,不足为惧。”
“太尉,兵不厌诈,若是两路真攻,只怕上庸、樊城不保也!”田野提出自己的担忧。
“田将军且放宽心,即便两路攻打,兵力不足,石韬、满宠也能守城数日,我方犹可调兵救援。反倒是即刻出兵,必定中了曹丕的奸计,城中空虚,因小失大。”陌千寻分析道。
“太尉高见!”听陌千寻这么一说,田野豁然开朗,胸中一块巨石落地。
“我之前所忧者,曹丕会倾尽大军强攻,襄阳却难守住,如今其兵力分散,却与我方有利。”陌千寻道。
田野对陌千寻佩服至极,同时也安排人密切关注上庸和樊城的情况。
陌千寻按兵不动,看似不管樊城和上庸的死活,这倒是让曹真和曹休犯了难,这,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啊?也许现在不能打,只能将大军停在了半路上。
第一个计策没成功,曹丕并没有泄气,曹遵对此考虑十分周到,不是还有下一个计策吗?于是立刻执行守株待兔计划,用五万精兵,展开对襄阳日夜不休的攻城行动。
襄阳城下,战火再起,魏兵举着盾牌,扛着云梯,扑向了襄阳城,声势浩大。但撞击城门的巨木并没有推出来,可见他们心知肚明,根本无法攻破襄阳的大铁门。
一看曹丕用了这么少的兵力,陌千寻又乐了,立刻将襄阳守军分成了两路,交替上岗,阻击魏兵的攻击。
从魏军的行动速度看,强取城池的愿望并不大,自保的成分更多,守城的士兵放了一些弓箭后,大军就退了下去,没过一会儿,再度卷土重来。
“曹丕只用如此少兵力攻打襄阳,想必又是佯攻。”田野看出了些门道。
“妄想乱我军心,以逸待劳,却不知早已在囹圄之中。”陌千寻嘲讽道。
魏军日夜攻城,看似气势雄壮,实则装模作样,几天后,攻城的不想白白当诱饵死掉,所以不大肯尽全力攻击。
又过了几天,就连襄阳守城的士兵都发现了这不过是个计策,干脆也不着急,前来攻打就应付几下,平时就轮番休息,聊天作乐。
如此相持了半个月,两方军队都有些懈怠,到了打仗的点就互相吆喝几声,攻守力度却都减弱不少,甚至有的混了个面熟,隔空攀起了老乡。
不用说,曹遵这两条计策都失败了,曹丕觉得垂头丧气,开始觉得曹遵的脑袋瓜也不够灵光,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嘛!
曹丕最后将那几万攻城的士兵找回来,扒拉扒拉,少了万余人,等于是白丢的。曹丕恼羞不已,觉得被人看了自己的笑话,气得连饭都吃不下去。
曹遵也不敢再说话,私下还是固执的认为,自己的主意不错,主要是王宝玉此人太奸猾。
曹丕闷了一天,还是觉得能谋善变的刘晔更可靠些,吩咐道:“唤子扬大夫前来议事。”
刘晔被冷落,郁郁寡欢,一听到曹丕叫他,连忙来到了曹丕的行军大营。曹丕笑眯眯的说道:“子扬大夫,今日看来,曹遵声东击西、以逸待劳之计皆未曾奏效,悔不该不听子扬之言,还请再出良策。”
“臣愿为圣上分忧,万死不辞。”刘晔立刻被感动了,之前受到的冷落全都忘了。
刘晔分析利弊,也提出了两种方案,称作缓图和急图。
所谓缓图,暂弃襄阳,分兵两路与曹真、曹休合兵,变佯攻上庸、樊城为实攻,如此,两座城池难保。
而急图之法非常简单,佯攻襄阳已经有些时日,城中守军知晓此乃为以逸待劳之计,军心已经懈怠,可整肃大军,突然对襄阳发起全面进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一听急图之法,曹丕眼睛立刻亮了,刘晔见到,连忙又补充一句,他认为,综合利弊,缓图之计更为有效,这也是他一向的主张,先取外围,再攻核心,逐步蚕食。
曹丕早就等得没有了耐心,他只想尽快夺下襄阳,然后去彝陵会一会那让想起来就气炸肺的王宝玉。
曹丕最后采纳了刘晔的急图之计,吩咐曹洪准备攻城物资,克日对襄阳展开最为强烈的全面进攻。
襄阳城内的陌千寻,每天都登上城墙查看军情,见那些攻城的魏军,兵力并没有增加,还是那幅半死不活的攻城方式,心中的忧虑却越来越强烈了。
第1249章 雨夜袭营
陌千寻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曹丕要采取强攻,毕竟这是近三十万的大军,能否守住城池,还是未知数。
只怕曹丕再度分兵,一方与襄阳纠缠,另一方直攻彝陵,则首尾不可相连,唇亡齿寒。既然心中有如此担忧,为何曹丕上演闹剧攻城计策的这段时间内,陌千寻按兵不动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其实是在等待着一件事儿,那就是天气发生变化。
作为王宝玉身边的最大谋士,同时也是手握兵权的堂堂太尉,用兵打仗不知天时地利人和,岂不是枉费了陌太尉的大名?
在彝陵出发前,王宝玉叫来了管辂,让他预测一下胜败如何,顺便算一算天时。
管辂通过推算告知王宝玉,曹丕襄阳之战不能胜,至于天时,近日晴朗,半月后才有一场大雨。
之后王宝玉便将这一信息告诉陌千寻,让他做一个参考。尽管陌千寻相信管辂的算卦本事,几乎言无不中,但事在人为的道理他也明白,卦象说得再好,如果只是心存侥幸,那也终将落败。
陌千寻还没进入襄阳城的时候,就安排了范金强和马云禄的兵马,静静等待着雨夜的到来,趁着魏兵防守懈怠之时,奇袭曹丕的行军大营。
掐指算来,也过去半月有余,却久久不下雨,让陌千寻一度认为管辂算错了。曹丕三十万大军城下虎视眈眈,令陌千寻越发不安,正当他打算通知范金强和马云禄,出兵打乱曹丕的阵营之时,这天黄昏,阴云密布,遮住了夕阳,一场大雨终于到来了。
“管辂,真乃神人也!”陌千寻大喜过望,终于不再把小管辂当成孩子来看待,这小子有前途!
陌千寻兴冲冲的招来田野,吩咐道:“田将军,准备好大军,今夜我等要对曹丕展开反击!”
田野就等着这句话,这些日子可把他给憋屈坏了,作为堂堂大将,他根本不惧曹遵,早就想出城一枪将曹遵挑死马下。只是陌千寻坚决不同意,田野也只能无聊的负责守卫工作。
“末将遵命,定取曹丕头颅前来。”田野信心满满。
“宝玉早有言,曹丕不可杀,将军只需将其赶离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