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术士-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我的婚事,跟战事并无关联,莫非你不中意于我?”
“婷儿你怎么这么糊涂呢,夏侯惇要是再杀过来,咱们可就彻底没招了,到时候谁有心思给咱俩办婚礼啊?”
“我不在意那些俗套,只要大哥应允,我便嫁与你同住!”
“跟你是说不明白了,婷儿,不要纠缠不休好不好,老子都困死了。”王宝玉一甩胳膊,扬长而去,随便找了个空着的营帐,倒头呼呼大睡。
关婷在原地愣了半晌,才心有不甘的离开,她实在想不通,自己到底哪里配不上这个寄人篱下的穷小子。
王宝玉这一觉睡得十分深沉,在梦中,他看见妻子钱美凤依然在神石村的大陨石旁,神情黯然的等着自己回去,而双脚已然变成了石头,王宝玉焦急的想上前将她扶起,好好搂在怀里,但是近在咫尺,却总也跑不到钱美凤的身边。
突然,一个匆忙的熟悉身影从身边经过,王宝玉连忙回头看去,却是情人冯春玲,脚步匆匆,脸上满是忧郁和疲惫。王宝玉心疼不已,大声的呼喊冯春玲,想让她停下奔波的脚步,让她好好休息一下。
然而无论是钱美凤,还是冯春玲,无论王宝玉怎么跟她们说话,但她们仿佛都没有听见一般,根本无动于衷。
王宝玉使劲全身力气,然而却迈不开步伐,拼命大声喊叫,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最后,终于从梦中惊醒,泪湿眼眶。
第213章 一笔带过
走出营帐,已经是夜半时分,繁星满天,空气中透着清冷,王宝玉不禁打了一个哆嗦,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凄凉。唉!不知道何时才能踏上归途,回到现代跟亲人们相聚,不再忍受这种刻骨铭心的心碎别离。
既然王宝玉的思绪回到了现代,咱们就先把时钟拨后一千八百年,在某个繁华都市的豪华房间里,王宝玉的情人冯春玲难得有一天的清闲,正在无聊的看电视。
这时,她正巧拨到了一个频道,上面播放着“名家论坛”,一位鬓角生出白发的老教授,正在讲台上口沫横飞的大讲三国历史。
其实冯春玲想着心事,具体什么事情也没有听进去,不知道是在看电视,还是电视在看她。
“根据最新出土的资料显示,三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曹操大将夏侯惇,几年前刚被刘备在博望坡算计了一把,后来竟然又被诸葛亮在博望坡一把火烧去了五万兵马。”老教授道。
“老师,按照这么说,《三国演义》上的内容岂不是真的了?”下面的一名学生举手问道。
“我们无法知道罗贯中从哪里得到的资料,尽管细节描写有差别,但这件事儿大体契合,非常不可思议。”老教授道。
“夏侯惇也太笨了,居然能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又有一名学生开玩笑道。
“就是,曹操能用这样的人带领二十万大军,难道真是因为自己本姓夏侯的原因吗?”也有学生提出质疑。
“曹操是否真的复姓夏侯,这点还有待考证。但是就火烧博望坡一事,根据我们分析,夏侯惇后来之所以能够中计,是因为诸葛亮的身边多了一名高人。”老教授道。
“还有比诸葛亮厉害的?”
“呵呵,诸葛亮是罗贯中笔下被神话的人物而已。”
“那位高人是谁啊?正史和演义提到这个人吗?”
“据说此人是诸葛亮的书童,只因生性洒脱不爱做官,所以我们只在野史中看到一笔带过的话,其人名叫王巴!”
学生们立刻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还热烈的鼓起掌来,论坛也能讲得这么精彩有趣,学生们都觉得这个老教授很棒!
不只是学生,看到字幕的冯春玲也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自言自语道:“王八,这个烂名还真是够个性的。”
“老师,诸葛亮真的生产出了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吗?”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好奇心彻底被调动起来。
“还是那句话,目前来说无从考证。如果真有,这些东西也全部失传,更没有设计图提供给我们。很多专家认为这些都是很难实现的,木牛流马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而迄今为止,在一张弩床上最多也只能发四支箭而已,至于后来马钧改进为能连发五十矢的,也许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箭矢才能实现,否则怎么会没有流传下来?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接着再讨论曹操。”
“老师,讲了二十多堂课了,每堂都有曹操,历史学家都对曹操有这么大的偏爱吗?”有学生提出了不满。
“是啊,刚讲了一点诸葛亮,老师多讲讲诸葛亮吧!”
随后,冯春玲没有继续看下去,而是将电视台转向了经济频道,这回没有走神,而是全神贯注的观看,甚至还会随手记上几笔。
再回到三国,王宝玉在夜空中站了许久,才平息了思乡的情绪,见诸葛亮的大帐中还有灯火,便缓步走了过去。
王宝玉现在的身份,无人刚阻拦,进账之后,只见诸葛亮正拄着下巴沉思,脸上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先生,想什么呢?”王宝玉问道。
“唉,以前我寸功未立,主公不重用也罢,如今大败夏侯惇,金强尚且被赠银百两,而我……”诸葛亮一声长叹,说不下去了。
刘备安了什么心思,王宝玉也猜不明白,但是,他是知道历史大概走势的,于是安慰道:“先生,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事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想必这一切,上天自有安排。”
“我亦不是那贪功求禄之人,只是一直如此,威信何立?”诸葛亮道。
诸葛亮的话非常有道理,他尽管被封为军师,第一参谋,却因为没有正式的官衔,位置反而显得非常尴尬,说起话来,甚至都不如孙乾等人有分量,如果这次不是因为刘备将兵符交给了他,他根本就无权指挥兵马。
“先生,还是先忍一忍吧,将来三分天下成功,你一定是蜀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王宝玉豪气冲天的劝道。
“建国之事儿,万万不可与他人提起。”诸葛亮谨慎的又叮嘱了一句。
王宝玉明白诸葛亮的苦心,刘备一向靠着光复汉室这个口号来招揽人才,一旦传出建国称帝的事情,那对于现在的刘备,将是十分不利的,即便刘备有这份野心,也绝对不敢承认。
两个人又聊了很久,诸葛亮终于支撑不住,就俯在案台上昏昏睡去,王宝玉看着诸葛亮,竟然有几分心疼,忙上前给他盖上了一件衣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为了刘备的江山,南征北战,呕心沥血,不计得失,但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因为某一人而改变,就在他疲惫睡去的这一刻,司马懿却在秉烛训斥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不可荒废学业,不要计较他人的嘲笑,唯有坚忍,方可立于天下。
第二天中午,王宝玉拿到了那枚刘备给他的免死令牌,黄铜的,非常厚重,猛一看像是免死金牌。而刘备用纯铜打造一个免死金牌,也不为过,只不过是避开皇帝的忌讳,但用黄铜也足可见其称帝的野心。
上面泛着幽幽的寒气,刻着“免死”两个隶书繁体大字,右下方刻着刘备的签名。
令牌之上,还刻着很多复杂的花纹,估计是用来防伪的,王宝玉高兴的将此物揣进了怀里,有了这个东西,他就可以在刘备管辖的范围内畅通无阻,不用再害怕有人敢对他动手。
就在一天之后的中午,有快马来报,蔡瑁张允带领大兵五万,从襄阳出发,前来攻打樊城,如今已经跟刘封、关平的部队,隔江对峙!
第214章 激战汉江
众人都是一惊,诸葛亮一阵后怕,幸好蔡瑁等人后知后觉,如果正在跟夏侯惇打仗之时,以如此大军进攻樊城,只怕樊城此刻已经沦陷。
刘备听到了这个消息,勃然大怒,骂道:“想我刘备为保荆州,多年苦拒曹操,刘琮小儿,居然如此情,那就休怪我无义!”
大哥怒了,小弟们个个也是义愤填膺,大兵立刻拔营起寨,急行军回返樊城,依然留下赵云和关婷在新野,时刻注意夏侯惇的动向。
关婷自然想跟王宝玉在一起,但紧急时刻,当然不敢把这些话说出口,心中也暗自佩服王宝玉料事如神,即便刚才求了两人的婚事,一时半会儿也拜不成堂。
作为军师,诸葛亮理应先行一步赶回去,起身便告辞,刘备大方的让出了自己的的卢马,含泪将樊城安危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当然是发下誓言,要与樊城共存亡!
刘备感激不已,亲自将诸葛亮扶到的卢马背上,依依惜别。
的卢马像是嗅到了战火气息一般,仰天长嘶,震耳发聩。王宝玉见状却一阵心惊,的卢马妨主的事情书上写得很清楚,万一诸葛亮有个闪失,自己可没法跟黄月英交代。
“先生,此马妨主,还是换一匹吧!”王宝玉小声建议道。
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说道:“宝玉勿用过虑,的卢马曾飞跃檀溪救过主公,妨主一说,乃谣传耳!”
“你又没亲眼看见。先生,要不你骑我的黑影去吧,速度也不慢。”
“时间紧迫,宝玉,莫再劝说,我先行去也!”
说罢,诸葛亮策马沿原路直奔樊城,一道白影瞬间模糊,然后便消失在视线之内。
王宝玉无奈,怕诸葛亮有什么闪失,赶快骑着黑影马追了上去,范金强担心王宝玉,也骑上追风马紧随其后。
张飞率领三千骑兵,作为前线的第一阵营,随后出发。刘备和关羽则带领其余大军,也是脚步匆匆,回返樊城。
作为当时宝马之一的卢马,其奔跑速度还真不是盖的,堪称风驰电掣,王宝玉的黑影紧紧跟随,却还是始终差了一截,范金强则最终被远远的落下了。
马匹的速度尽管快,还是比不过当代的小轿车,等到诸葛亮、王宝玉以及范金强等三人三马,气喘吁吁的赶到汉江北岸之时,已经又是半夜,而对岸的蔡瑁的军队,已经在夜色中发起了全线进攻。
汉江之上,灯火通明,数以百计的船只,满载士兵,杀声震天,正在向着北岸冲了过来。诸葛亮见状心头一沉,脸上布满严肃,心情十分沉重。
“军师,军师!”伴随着有些慌乱的步伐,一人急匆匆的向着三人赶来,正是刘备义子刘封,诸葛亮等人翻身下马。
“军师来的正好,那蔡瑁须臾便要杀了过来!”只是带着五千大军的大将刘封,此刻已经慌了神。
真是废话,这个大家都看到了,刘封见诸葛亮不说话,又请教道:“军师,十万火急,我等该如何应对?”
“并无良策,只能全力苦战拖住蔡瑁,天明之时,大军便可以赶到。”诸葛亮翻身下马,无奈道。
“军师,五千军士拼尽性命也不见得能抵挡住蔡瑁大军啊!”刘封迟疑的说道。
诸葛亮脸色一沉,冷声道:“如此畏缩不前,如若主公知道,定然发怒。”
刘封寒了一个,连忙下令道:“收回战船,弓箭手准备。”
对方这么多战船,水上战争显然不具备优势,还是等到进入弓箭射程,使用弓箭射击更为有效。
江上的战船越来越近,从眼下的情形看来,渡江登岸只是时间问题,王宝玉不禁担忧起来,五万大军是什么概念,可是这边兵力的十倍,以一当十那只是传说,一旦让这些人登上岸来,后果不堪设想。
诸葛亮冷静的环视四周,刘封的驻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