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堂的争吵缓和下来。
礼部陈尚书上前一步,“臣附议。”
左侍郎杨维纲和李老大人也出列赞成林海。朝中清流出身的基本都经过科举考试,无人反对。有勋贵私下嘀咕几句文人就是娇气,也有素日就与文官不睦的,大声反驳延期。
今上得了这缓和机会,立刻同意了林海的奏本,至于延期多久,问过钦天监再定。随即立刻说散朝,走出大殿。
兵部尚书横了林海一眼,追了过去。
程荫走过来,拉了林海一下,林海就跟着程荫走。
“如海,你看这赈灾?”程荫看明白今上走时那一眼的内容,拉林海离开众人低声问。
“兵部的军饷不能少,也不能晚。赈灾?或许要今上内库先出?然后户部追讨欠款?”林海沉吟一下,把在内心谋划许久的方案呈出。“繁森,借雪灾催欠款,是最好的了。”
程荫点头,和林海分手。
林海才回了礼部自己的公房坐下,年后的事情主要是春闱。他拿起陈尚书和李老大人圈过的考房官员名单,认真看起来。多数是翰林院和礼部的,就是户部、刑部、吏部,每部也各有一到二人的。看这样的考官选配,难道今年的考题要很杂驳?
林海看得正认真呢,林谨进来说:“老爷,陈尚书那边派皂隶来,请大人立刻过去。”
林海去到尚书的公房,杨维纲已经在和陈尚书谈话。
待林海行礼入座,陈尚书开门见山说道:“今上才在内书房定了兵饷照发,赈灾从内库拨款。现在只有我们礼部,没有拿到要用的银子。林侍郎为天下举子着想,延迟春闱的提议甚好。就怕推迟春闱,户部最后无款,不能拨修缮考舍资费了。”
林海笑笑,“这天气拿到修缮款,也做不来修缮的事儿。再说,和赈灾、军饷比起来,考舍修缮可以晚些日子。大人和杨侍郎今日在朝会和户部争款,已经尽到您为举子着想的心意。待圣人确定春闱时间,就看礼部今日的退让,当不会少了咱们礼部这点修缮款。”
杨侍郎点头,赞成林海。“陈大人,今上当不会使恩科的考舍,破败不堪使用。”
陈尚书好像接受他二人的话,“还有一事儿,今儿内阁议事儿,户部可能要追讨欠款了。咱们礼部的人,虽大都是清流出身,你们回去也提点一下,不要有挂账欠银的。林海,你是勋贵出身,莫忘记去户部查查,既往林侯是否有借用朝廷银子。”
林海赶紧站起来像陈尚书表示感谢。
回到自己的公房,林海就打发林谨去兵部,请贾赦晚间去府里。
林海早早把手里的事情做完,和杨维纲招呼了一声,径自去了户部。装模作样要查自家的欠款,那户部的主事,翻了许久没有翻到。就笑着对林海讨饶。
“林大人,下官整理出来的账册,都是欠款比较多的,待下官全部厘清,再给大人送信,可好?”
林海笑着致谢,告辞了回府。
贾赦是林府的常客。不说林家的下人,就是管家林诚、林谦,有时候都奇怪,一般来说,续娶以后,与前岳家的关系会慢慢地淡下来。就是有哥儿,也好不到哪里去的。可自己老爷和贾家大舅爷的关系,居然比二十多年前还要好。问跟着老爷进出的林谨,那是个锯掉嘴的葫芦,是什么话也别想问出来的。
“舅兄,今□□会,兵部和应天府为赈灾的银子吵了一早。”林海和贾赦慢慢道出原委。“早朝后程荫问我,我出了个主意:兵部的军饷是不能少,也不能晚的。赈灾要先从今上内库出。然后让户部追讨欠款。”
“舅兄,这个找个借口,让户部追讨欠款这事儿,是我筹谋许久的方案了。陈尚书回礼部的时候说,户部可能要追讨欠款了,还让我去户部查查我家先辈既往呢。你今儿在兵部,可听到什么风声了?”
贾赦摇头。“兵部多是勋贵,他们才不在乎户部追讨的事情。”贾赦说着起身,“我去程荫府里问问。要是圣人真的想收欠款,我明儿就还了。早还早了,免得日夜担心遭贼。”
“吃了饭再去吧,也暖和一点儿。”
“不啦,你还怕程荫不给我饭吃啊。”
林海把贾赦送到大门处,看着贾赦带着十几人骑马远去,才转身回了后院。
纪氏和黛玉对林海回后院都很吃惊。
“爹爹,大舅舅呢?”
“你大舅舅有事情忙,没留下吃饭。”
一家三口和乐融融地吃了晚饭。
贾赦策马到了程荫的府邸,程荫才回府。听说贾赦过来,赶紧让人迎他去书房,又让管家准备晚饭,自己也忙换了衣服过去。
“恩侯,可是有什么事儿?”贾赦这时候过来,程荫很吃惊。以前是没人搭理他,而他从担任吏部侍郎就开始避嫌,他这府里,一般人是进不来的。贾赦这人,又是无事不登他的门的性子。
“繁森,我从如海那儿来。”贾赦对程荫也不兜圈子。“今天的小朝会后,他和你建议要追欠银,圣人什么意思?”
程荫松了一口气,是这回儿事儿啊。“恩侯,户部发了军饷,余银就不多了。今上登基前,王府都要算着花销。去年,靠着林海夏天给的那笔盐政暗帐,略略宽裕了一点儿。怕是这回的赈灾款子,往外一拨,又回到初初登基时,那捉襟见肘的窘困境地。”
“今上什么意思呢?”
“今上的意思?早朝后内阁都同意了让户部追讨欠银。”程荫因是今上唯一的陪读,多年的心腹,今上和内阁讨论事情,必是要点程荫参与。“不过恩侯也知道,欠银的多是勋贵,且多是太上的旧日宠臣、心腹,怕是户部去要,也没人肯还啊。”
程府管家叩门,问自家老爷在哪里摆晚饭。
“摆进来吧。”程荫和贾赦客气,“恩侯,匆忙间没什么好吃的。”
贾赦却不和他客气,“热乎、能吃饱就好。要吃好的,我自己回家去吃。”
程荫笑笑,二人食不言,默默吃了晚饭。
“恩侯,去冬、今春雪多又大,怕是春汛的堤防又是一笔空漏等着。唉。”他也为今上发愁,这烂摊子,太上是没招儿了,甩给今上。
“繁森,你说,我把荣国府的欠账还了如何?这时机可对?”
“恩侯,你不是开玩笑?我记得荣国府可是几十万的欠银啊。”
“是啊。我现在不是分家了嘛。我自己的府里,我做主呗。”
程荫激动得搓手,“恩侯,如此,你可解了今上的困境了。你不知道,今上把内库的银子拨出去后,为担心春汛,愁得午饭都没吃几口。”
“那我明儿早就送银子去户部。欠账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大不了以后我省点过日子。这欠银压在心头,总是不舒服的。不过啊,繁森,我还银子可把欠账的人,尤其是勋贵得罪狠了,你可得要圣人往后庇护我一点儿。”
“这事儿你放心,有我就有你。若不是恩侯早前护着,我坟头的草都不知道多高了。”
“哎,提那些旧事儿做啥。”贾赦不在意地摆手,见程荫还要说,就急急说道:“现在换你以后护着我。”
程荫起身,向贾赦郑重拱手施礼,“诺。”
第184章 林海47
贾赦第二日一早就带了百十号人,赶着数十辆马车到了户部。
“李尚书; ”贾赦给户部李尚书行礼后; 直言不讳说道:“听闻昨日朝会后; 户部要追讨欠银; 本将军已经把荣国府旧日欠银八十万两带来了,您看户部谁去清点?”
李尚书这一年多被银子逼的,头发都不知道多掉了多少。见贾赦主动来还银子; 还是八十万两; 可真是雪中送炭,久旱甘霖啊。“现在,现在; 本官即刻让户部的刘侍郎、周侍郎去清点。”三步两步奔到门口,对守在门外的长随说:“快叫刘侍郎、周侍郎过来。”
贾赦闲闲一笑; 看李尚书安排好了人手; 就和带着户部一群官员的刘侍郎人等去计点银两。
程荫一早就去了今上的内书房,把贾赦昨晚要还银子的事儿,细细说了一遍。
“圣人; 恩侯听说圣人昨日为春汛为难; 立即问我今儿还银子; 时机可恰当?再没有恩侯和如海这样; 把圣人的事儿; 放在心上的人了。”程荫停停又笑着说:“恩侯后来和我说; 他得罪了欠银的勋贵; 要圣人以后护着他点呢。”
今上和程荫由幼时伴读; 到现在一起风雨三十年,君臣交心,无话不谈。“是啊,朕当年也是得过他的庇护。他能第一个为朕破局,倒真不好让他白白得罪了那些欠银不想还的勋贵。”
君臣这面正说着贾赦呢,李尚书打发人来报信,说是在和户部官员清点贾赦归还的八十万欠银呢,待点清后就过来。
今上听说贾赦全额还了八十万,笑意从眼底漫了出来。“好,恩侯,朕今儿就成全他这本该得的恩侯。”
程荫听了赶紧立即拜谢下去,“圣人,臣替恩侯先谢君恩。”
圣人笑,“成全恩侯,你来谢什么?”
“圣人待忠臣有恩义,臣自知沐君恩会时时。”
“快起来吧,这朝廷除了你,朕还有谁。”
等贾赦和李尚书到了今上的内书房,迎接贾赦的是早已写好的承袭侯爵的圣旨。贾赦喜出望外,跪倒磕头,接了迟来快二十年的荣国侯的册封。
“恩侯,朕不亏待体忠国事之臣,以后兵部,你还要多多努力。”
贾赦再叩首,不敢再拿出二十年前待少年今上的态度,只恭恭敬敬道:“是,臣日后在兵部会多多为圣人努力。”
太上听说贾赦还了欠银,派了慈恩宫的小内监过来。
“恩侯,去吧,太上也是多年未好好看看你了。”
贾赦再次谢恩,跟着小内监去慈恩宫。
太上看着跪拜的贾赦,原来那个朝气蓬勃、睥睨万物的青年,如今穿着四品官服,看起来器宇轩昂,多少有些像贾代善中年时候,却也比贾代善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多了些他年轻时候不曾有的怯懦、内敛、拘谨神色,比贾代善少了太多、太多的大权在握的重臣威仪。想起自己旧日伴读,对自己忠心耿耿几十年,最后却郁郁而终,忍不住心潮起伏,招手让贾赦走上前来。
“恩侯,你这字还是及冠的时候,朕为你所取,可还记得?”
贾赦上前,“臣记得。”
“你可怨恨朕?”
贾赦赶紧俯身回答:“臣不曾。臣感激圣人活命之恩。”
太上动容,“朕也是无法。太傅外孙儿可好?”
“好,去岁中了举人,臣送他去舅舅家继续读书。”
“好,好,张家啊,满门男儿都是才华横溢,必是能教导好太傅的外孙儿。你去吧,以后当学汝父为国尽忠。”
贾赦再拜后,跟着小黄门出了慈恩宫。
这边贾赦尚未回到兵部,老圣人和贾赦交谈的密报就到了今上的案头。
“繁森,恩侯的儿子送去张家读书了?”
“是。臣听他说过一回。恩侯长子折在老千岁那时候了。这次子贾琏是林海的入室弟子,以前跟着林海读书。恩侯嫌弃他中举回京后不能专心治学,就打发他去太傅老家了。”
“太傅啊。繁森,你知道吗,当初朕还羡慕贾赦得娶太傅女儿呢。那时候朕还想等朕到了大婚时候,太上会指婚什么样的人家呢?会不会及得上张氏女呢?”
“圣人,大皇子、二皇子都是才学佼佼、心性优异的,皇后也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