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战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惺芎笞ψ饔玫奈淦鳎庵趾笞Σ⒉荒苁230 lb重的火炮产生多大位移。本来曾经期望,由于初速提高,有效射程可能会增大到700m左右,但实际上并未达到这个指标,而达到300…400m的有效射程看来还比较现实。而且,实际的作战距离通常都比700m要小得多。“洋娃娃”的产量不大,有几门1944年曾在法国使用过,但效果不佳,它们在那个时候是否还能赢得德国士兵的信任,确实是大可值得怀疑。
一年之后,即1944年秋季,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反坦克火炮,它也是一种滑膛炮,但却经过精密的研究和设计,它的名字有些罗嗦,叫做PWK8 H63式80mm反坦克炮。如果能够给它提供充分的研制周期和适当的材料保证,它很有可能会成为战时生产的一种最好的步兵反坦克火炮。可惜时间过于紧迫,还未来得及进行充分试验和修改,它就于1944年12月被仓促投产。根据原定生产计划,头1个月的产量是40门,以后每月的产量是220门,但这两项指标当时都没有达到。按照最初的想法,是把它作为一种新型步兵火炮,并且用它重新装备每个步兵营,但由于工厂在敌机轰炸下损坏惨重,再加上电力和材料奇缺,因此,实际上只是象征性地生产过几门。这种H63型反坦克炮的性能,在当时是相当的出色,它的最大射程达到700m,有效射程达到600m。它的弹丸采用的是尾翼稳定原理,其结构与火箭弹相似,它的推进系统采用的是高低压原理,在药室内有一个特制的台阶,短药筒的前端抵在台阶上。药筒的前方彼一个带孔的圆盘封闭,从圆盆的中央部位向前伸出一个很短的突出部,突出部伸进炮弹的尾部,将弹丸和药筒连接在一起。炮尾后面用一个轻型的立楔式炮闩封闭。
发射时,药筒内的火药气体压力逐渐升高,而当火药气体流经药筒前方圆盘上的通孔时,气体压力将得到适当平滑,因而可使身管内的气体压力保持不变,这样,身管所承受的压力就将比一般火炮平稳得多,而且,这种平稳压力的数值也比一般火炮要小,这就可以使身管做得较为轻些,弹壁也可采用薄壁钢板制作,而用不着担心由于弹丸在身管内作加速运动而造成弹体变形或损坏。在这种火炮上还安有一个大尺寸、高效率的炮口制退器,它可以大大减轻作用在炮架上的后座力,因而使得火炮战斗全重仅有1300 lb(590。2kg)。
高低压系统虽然卓有成效,但并未因此而产生出一种高速火炮。H63反坦克炮用中号装药发射时,初速为1000 ft/s(304。8m/s),用强装药发射时,初速为1400ft/s(426。7m/s)。为了保护炮手,在火炮上安有一块小型倾斜防盾,防盾一直向四周展开,从前面看,它的形状非常奇特,很象是中世纪骑士在比武时所戴的那种画有方格的头盔。整个火炮的外形极低,炮身十分靠近地面。如果它能早些参战,并且得到充裕的发展时间,它肯定会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如果在意大利和法国北部作战的德军能够装备上这种重量很轻,但射程和威力很大的火炮的话,那无疑将会给盟军装甲部队造成巨大威胁。然而,实际上,这种火炮对整个战争的进程并未产生任何影响。因为那时人们并未发现它曾经参加过战斗,只有为数很少的几门一直保存到现在。在战争已经进行到这种阶段的时候,作出更换一种全新的,并且没有经过考验的火炮的决定,显然是不明智的。H63反坦克炮究竟是否曾经消灭过任何一辆坦克,确实大可值得怀疑。
有一种武器确实曾经消灭过坦克,而且消灭过比一辆要多得多的坦克,这就是“喷气式空心装药反坦克榴弹”(Faustpatrone)。这是第一种真正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它既轻便灵活,又富有实效,于1942年下半年首次发往部队。它在战场上的出现,曾经引起了一场小的革命,使得位于狭长堑壕内的单个步兵一下子达到了近乎与坦克势均力敌的地位。不仅如此,它也是当代抛射武器的先躯,就其简单性、有效性和低成本这几方面来说,它和现在正在服役的很多武器相比,仍然毫不逊色,唯一的缺点是射程太近。
这种“喷气式空心装药反坦克榴弹”或“轻型火箭筒(Panzerfaust)”,实际上就是1门小型无座力炮,它的发射筒是一根薄壁钢管,筒长31。5 in(800。1mm),口径接近2 in(50。8mm)。发射筒内装有3 oz(85。1g)重的黑药作为发射药,发射药借助一个简单的火帽进行点燃,火帽安置于筒壁上的一个孔内,它可由一个由弹簧提供动力的击发杠杆进行击发,触发杠杆用一颗双头螺栓连接在发射筒上。双头螺栓就是扳机,射手用姆指就可毫不费力地将扳机推开。行军时,击发装置被一块由薄钢片制作的扳机护盖盖着,护盖被轻轻弹起后就成了瞄准装置的照门。照门上排列有一系列小孔,不同的小孔对应着不同的射距所相应的射角。对射手来说,除此之外,出就再没有别的什么部件。火箭上有一个结构精巧的战斗部和一根短小的尾秆。战斗部内装有重量为3。5 lb(1。59kg)的炸药,可以穿透7…8 in(177。8…203。2mm)厚的装甲。火箭弹的尾杆是一根木质的管形杆,杆基周围环绕着四片柔软的尾翼。装弹时,火箭弹的尾部首先被推入发射筒内,装填到位后,弹尾抵在发射药上。装上一发弹后,武器系统的全重为11。5 lb(5。22kg),其中火箭弹部分约占近7 lb(3。18kg)。
发射时,首先需拔出保险销,将扳机护盖解脱,然后,向上推动扳机护盖,并使其与发射筒垂直。这同一个保险销还可用于使火箭弹在发射筒内定位,所以,在发射操作阶段,射手不能猛烈晃动或倾倒火箭筒,如果不能保证作到这一点,则任何危险都有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退出火箭弹,将其放在地上,然后,再重新进行装填。这样,发射时就不会爆炸。然后,将发射筒挟在右臂腋下,并用左手迅速握住筒口后方,再低下头去进行瞄准。在进行立姿射击时,完成这套动作颇不轻便。而在进行蹲姿或卧姿射击时,完成这套动作就更加困难。事实上,在进行卧姿射击时,完成这套动作最为困难,因为此时为了使自己不致遭受后喷火药气体的伤害,射手必须将发射筒的后方指向自己躯体以外的空间。发射筒的准星就是火箭弹弹体最大外径的外缘曲线,表尺就是处于垂直状态的扳机护盖上的某个通孔。这种武器的瞄准基线很短,所以在射击难度较大时,不易使用,但在非常近的有效射击距离之内射击时,还是颇为有效的。这种火箭的初速是145ft/s(44。2m/s),比最好的扳球投掷手的速度稍快一点。由于火箭战斗部在爆炸时所产生的破片对射手有破坏作用,因此,为了免遭意外,射手在射击时,必须戴上头盔。它的作战距离为30m,或33yd,尽管这个射程很近,但它总比派一名士兵跑到坦克跟前,将一枚“圆盘”地雷扔到坦克后甲板上的办法要好得多。早期型号的“轻型火箭筒”制作非常粗糙,在—些情况下,射击也不大安全,但这种设计后来有明显改进,战斗部的性能也有所提高。它的最后一种型号的射程已经增大到66yd(60。3m),但超过这一距离之后,命中概率急剧降低。它的要害问题在于弹尾在发射筒内的运动距离太短,因此,无论是提高初速还是提高精度的余地都很小。但即是这样,它也已能够满足作战要求。
相对其尺寸而言,“轻型火箭筒”的战斗部威力相当高,这主要是因为在战斗部内使用了黑索今炸药。黑索今炸药,由于其安全性较差,所以,通常都只以少量作为起爆药使用,现在将好几磅重的黑索今装入“轻型火箭筒”战斗部内,确实具有相当的风险。为了防止发射时由于黑索今炸药分子互相摩擦,从而产生足够的能量而使炸药在炮口爆炸,因此,在黑索今内掺上了蜜腊。即是这样,也不时会发生一些不测事件。曾经使用过这种武器的大多数德国射手,他们都毫不掩饰对这种武器的恐惧心理。它的战斗部的破甲威力非常惊人,其空心装药战斗部所形成的金属射流长度达5…6 ft(1。52…1。83m)。1944年,在法国曾经发生过一起有据可查的情况:有一辆“舍曼”坦克在某个小城内沿街行驶时,它的侧面被“轻型火箭筒”所发射的火箭弹命中,金属射流在穿过乘员舱并将一名炮手杀死以后,又穿过另一侧进入大气中。坦克遭受了巨大破坏,而坦克乘员——除了那位不幸的炮手以外——都只负了点轻伤。在另外一些战例中,“轻型火箭筒”的战斗部射流曾经很容易地就穿透了“舍曼”坦克的炮塔,但从炮塔一侧穿透到另一侧的情况,却还不曾见诸报端。
四种肩射反坦克武器:
A.德国1943年式反坦克火箭筒(Raketenpanzerbuchse),它所安置的大块方形防盾,是为了保护射手免遭后喷火焰的伤害。它的看起来很大的空心扳机,实际上是电击发机构的扳机手柄。
B.美国“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的一种早期生产型号。弹头呈圆形的火箭弹是一种晚期型号;弹头呈尖形的是一种早期型号。摆在一起,就可以比较出二者之间的差别。
C.德国的60式“轻型火箭筒”(Panzerfaust),它是在曾经被大量投入使用的该武器系列中,尺寸最大的一种。这具火箭筒的瞄准具已被扳起,扳机也已处于待发状态。
D.苏联的RPG…2火箭筒及其火箭弹。使用这种武器时,火箭弹须从炮口装入筒内,而战斗部则停留在发射筒口部。
德军的“轻型火箭筒”曾经给盟军装甲部队造成很大伤亡,然而,它对盟军装甲部队所造成的最大破坏,还是心理上的影响。在缺乏强大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坦克在接近遮蔽物时,就变得极其谨慎小心。即是这样,一名隐蔽巧妙的火箭筒射手仍然可能从壕沟或大树背后突然跳出来。有时,虽然只有寥寥几名射手,但却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1945年3月29日,英军皇家坦克团的一个坦克连,曾被一支用“轻型火箭筒”装备起来位于坚固路障后面的德军小分队阻挡了4h。这并不是由于这个英军坦克连的乘员缺乏勇气,而是因为,在德军这些火箭筒手被彻底消灭之前,采用试图靠近敌人的办法,并无多大价值。在盟军穿越法国和欧洲低地国的攻势中,有不计其数的“舍曼”坦克,就是由于坦克乘员们采取了鲁莽的冒险行动,结果遭到了被消灭的命运。
德国人也曾试验过机载反坦克炮,具体方案同英国人在“飓风”式战斗机上所采用的方案大同小异。当时,虽然有数种火炮参加备选试验,但最成功的一种,是35/36式37mm自动反坦克炮。这种火炮是莱茵金属公司在1942年生产的,在生产这种火炮时,他们借鉴了制造41式20mm重型反坦克枪所取得的经验。这种37mm火炮原来计划作为高炮使用,尽管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时也取得过某些成功,但由于它的射程太近,因而并无很大价值。它跟41式20mm重型反坦克枪一样,采用的也是前冲原理,所以后座力相当小。它所使用的弹药与35/36式反坦克炮相同,只是配用了一种为执行对空射击任务而专门设计的特种高灵敏度引信。它的炮弹由一个容量为6发的弹匣,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