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儒道至圣 >

第636章

儒道至圣-第636章

小说: 儒道至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运已经明白,这次所谓的快答请圣言,必然是左相一党早就设计好的。
  “又是计知白的手段吧。”方运心中闪过计知白面孔,无论是之前针对杨玉环的杀局,还是这次的为难,都不像是申洺这个蠢货谋划的。除了计知白,那位四品的翰林耿戈恐怕也是其中之一,甚至于,是左相一党的众多官员在联手算计!
  方运眼中闪过一抹阴影,如果只是主簿申洺一人,根本不用在乎,甚至就算是计知白一人,也不需要太多防备,但计知白身后是左相一党数以百计的官吏,许多都是老谋深算之辈,他们一旦联手算计,别说方运,连文相姜河川都可能吃亏。
  方运道:“无非是戏耍而已,诸位既然想玩,我便奉陪!”
  “方县令果然豪爽!来人,立下屏风,请诸位老爷快答请圣言!”申洺道。
  于是,有差役拿来屏风,把要参与快答请圣言的人挡住,一共间隔出十四人,都是进士或举人,没有一个秀才。
  除了方运,其余人大都面带微笑。
  申洺让差役举起试卷,道:“开始!”
  十四人的目光落在试卷的第一页上。
  方运不仅能过目不忘,而且能一目十行,仅仅看了一眼,便把第一页试卷的所有文字记下来,然后低头在白纸上书写答案。
  这前几个题目非常简单,就是后世的填空题,或者填地名,或者填人名,或者填上名言名句,任何童生都会。
  方运不仅看试卷快,而且答题也极快,上品的奋笔疾书不是说笑的。
  仅仅五息,方运就答完所有的题目,然后再抬头看一眼衙役举着的试卷第一页对照,发现自己的记忆没错,又再次低头检查对错,足足检查了两遍,二十息才过去。
  衙役开始翻开第二页,现场立刻传来几个举人的叹息声,明显没答完。
  四位进士都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对过目不忘的人来说,二十息足够了。
  申洺和于八尺等人站在前方观察,翻到第三页后,许多人的脸色陆续有了变化。
  敖煌由一开始有些不满,但很快和于八尺一起微笑起来。
  因为每当衙役翻页之后,仅仅一息过后,方运就会低头答题!这说明方运只看一眼就能记住整页试题。
  其他三位进士虽然有过目不忘,但做不到一目十行,他们足足过了五息才能记住试题,然后开始答题。
  至于那些举人,基本都是看一题答一题,不断抬头低头。
  申洺等官吏发觉方运不仅看题迅速,答题也迅速,都有些不高兴,不过,他们的气色很快有所缓和。
  等翻到第七页的时候,敖煌突然身体上升,目光一扫,看遍了十四个人的所有试卷。
  “小贱人!”敖煌忍不住低声骂道,因为他发现大部分人都正常答题,但有六个举人分成两组,每组的三个举人把一张试卷分为左中右三部分,每人只答一部分,也就是三个人共答一张卷!
  因为六人不能沟通,不可能如此默契,显然在县试前就已经做好准备。


第890章 礼刑之争
  “一群王八蛋!”敖煌缓缓下落,小声咒骂。
  于八尺低声道:“方虚圣答得那么快,或许有可能全对。”
  “我还不知道你们人族半圣?请圣言要是那么容易全对得甲,十国也不至于好几年才出一个甲等。关键不是试卷难不难,是速度太快了,三十页的试卷,要半个时辰完成,谁能全甲?只要不是全甲,他们肯定有借口攻击方运!”
  “不过,以方虚圣的脾气,不应该如此轻易答应他们的小伎俩啊。要么胸有成竹,要么就是有后手。”
  “后手?”敖煌若有所思,方运莫非是有所依仗?
  每过二十息,试卷就翻一页,当翻到最后一页之后,主簿申洺笑道:“诸位,还有最后一百息的时间,莫要着急。”
  申洺望着方运,眼中泛着笑意,越往后,方运花在答题的时间越多,到了后来几乎没有停歇。因为后面有几个题目是默写一整篇文章,动辄上千字,哪怕方运有奋笔疾书,也不可能在二十息内答完一页。
  现在虽然翻到第三十页,可方运还没开始抬头,还在答第二十九页的题。
  又过了十几息,方运才抬起头,扫了一眼第三十张试卷,埋头答题。
  时间慢慢过去,申洺仅仅盯着方运,并用官印掐着时间。
  时间一到,申洺让衙役放下试卷,大声道:“时间已到,还请各位放下毛笔!如若再写,以失败论!”
  话音刚落,方运收笔,轻轻松了口气。
  衙役立刻撤下屏风。
  几个举人相互看了看对方,低声道:“太快了,有些题目根本来不及思考。”
  “就算来得及思考,也答不完。我只答了差不多两成半。”
  “我比你好一些,也就三成吧。”
  “我接近三成,不知道几位大人如何。温院君,您答了几成。”
  温固摇摇头,惋惜道:“前面倒是答得差不多了,最后十页都只答了一半左右。路捕头呢?”
  “和温兄差不多。”
  邓学正道:“我也与温兄相差不大。最后那些题目不是不会答,而是时间实在不够。”
  申洺微笑道:“县试未结束,最后的答案还没到手,只有进了阅卷房才能得到。不如,我们就以方县令的试卷为参照,对比一下,如何?”
  “我看不错!方虚圣怕是答得最多的!”
  “那好,诸位相互交换一下试卷,交叉批阅,由我阅读方县令的答案。”申洺微笑道。
  方运把试卷递给申洺,微笑着站立。
  申洺扫视众人,轻咳一声,把试卷放在左侧,把方运的答案放在右侧,念道:“这第一题,是询问《春秋》一书历经多少年。这个人人都知道,是两百四十二年,谁要是答错,马上去圣庙辞掉文位。”
  众人笑起来,除方运之外的十三人,都在面前的答案后画了一个圆圈,表示正确。
  申洺继续道:“对‘礼刑之争’,礼殿与刑殿最终定论,这个还用说吗?”
  众人一笑,继续答题。但是少数人则面色微变,方运的目光亦是一动。
  礼刑之争,乃是汉朝时期一场席卷百家的圣道之争,持续了近五十年,最后以贾谊圣陨为终点,刑殿大获全胜,也是人族刑礼并存局面开始。
  礼刑之争,仅仅因为一句话“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导致半圣贾谊提前圣陨,七位大儒文胆碎裂、成千上万读书人文宫崩溃,堪称人族浩劫。
  礼殿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是:平民贫穷,他们没有时间掌握繁琐的礼仪,也难以负担昂贵的礼物,所以不能用礼来约束平民。高官犯了大罪,理当用隐晦的词语来掩盖,不应该用不体面的刑罚,而是让高官体面地自杀。
  刑殿对于这句话解释,却与礼殿南辕北辙。
  刑殿认为“上”和“下”,分别对应“尊”和“卑”,整句就变成“礼不卑庶人,刑不尊大夫”。
  刑殿的解释便是:不能因为平民地位不如士子和大夫,就把他们排除在礼仪文明之外;不能因为犯罪的人是高官,刑罚就区别对待。
  方运来圣元大陆第一次读“礼刑之争”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后世为了栽赃儒家故意曲解这话,说这话的意思是平民没有资格享受礼仪,而高官贵族可不受惩罚。
  方运后来读了众多的书籍,无论是贾谊、郑玄还是孔颖达,这些大儒对这句话的注解都与圣元大陆的礼殿相仿,都体贴平民,并且认为高官可判死罪,但要体面一些,不动用伤害身体的肉刑,而不是说高官不受任何惩罚。
  对于生活在华夏古国的方运来说,“刑不上大夫”早就已经实施,因为不要说高官,连普通人犯了罪,都不会有打断腿脚之类的刑罚,要么囚禁,要么死刑,可谓“刑不上罪犯”。
  礼殿和刑殿在前半句上没有争议,若不仔细看,后半句也差别不大,只是,一个是给体面的惩罚,一个是一视同仁。
  但是,当年两殿之争的实质,是对“大夫”的定罪权。
  在礼刑之争前,刑殿无权审判所有读书人,只有礼殿剥夺罪犯的读书人身份之后,刑殿才有资格审判,否则读书人就算逆种,在没得礼殿允许之前,刑殿也无权插手,最多是缉捕。
  对于信奉商鞅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刑殿和法家读书人来说,礼殿这种行为简直是在藐视律法,不推翻礼殿对读书人的审判权,刑殿和法家就永无出头之日。
  于是,刑殿经过多年的准备,悍然发动礼刑之争。
  见过数百年前的圣道之争的人,早就消亡,而且所有完善的记载都被礼殿抹除,方运只能通过只言片语来了解当年两大圣道的对撞。
  “赤霞起于倒峰山,如血如氅,如旄如旗,十年不散。”
  “孔城之上,雷鸣阵阵,数月不止,方圆万里,虫兽不鸣。”
  “一道奇光扩散,又瞬间凝聚,直奔摩妖山而去,千里山脉与妖蛮尽数如水汽蒸发。”
  “大争之前,孔城男人行房以刻计时;大争之时,以息计时,怨气冲天。”


第891章 方运解题
  一般来说,科举的考试很少会涉及众圣之争,请圣言大都只是考一些常识。
  但今年的童生试偏偏出现涉及圣道之争的题目,不知道众圣们有何深意。
  方运在答题的时候没有多想,但现在有了多余的精力,陷入了思考。
  科举内容跟《圣道》和《文报》一样,多多少少都能显露出一些平常人难以觉察的东西。
  申洺继续念题对照,到第三页的时候,稍稍愣了一下,道:“这道题目考的似乎是《左传》的内容,询问鲁庄公时期,鲁国国都曲阜与齐国边境的大概距离。这题……怕是本次童生试的难题之一吧。方虚圣回答得极多,共有三段,看来是在鲁庄公时期,两国相邻的国土至少变化了三次。不知道诸位可有作答?”
  邓学正摇头道:“此题若给我足够的时间,或可答完。但,此题十分刁钻,边境变迁是其一,最难的是曲阜与齐国边境的距离,我在答完试题后还在思考,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书籍写明两地距离。”
  捕头路弘点点头,道:“我看到这题的时候,也束手无策。也不知哪本书记载了距离,至于边境变迁,若有足够的时间,或可慢慢理清,但只此一题,就可能耗费一个时辰。此题,今年怕是无人答出。方虚圣说两国领土变化三次,可否解惑?”
  “还请方县令解惑!”申洺和陶定年等人一起大声请教。
  方运扫视众人,路弘是兵家之人,是真心想请教,可申洺等人明显是在起哄,盼着他说错,毕竟知道答案和详说解题思路是两回事,一个是自己会,一个是教会别人。
  方运毫不怯场,道:“若想知领土变迁,自然需要知晓鲁国与齐国在鲁庄公时期的交战次数,通过交战次数、位置和最后的谈判来决定。《左传》记载。鲁庄公九年,鲁国被齐国打败。鲁庄公十年,鲁国以曹刿为将战胜齐国,也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形成脍炙人口的曹刿论战,让‘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成为一段佳话。这点诸位记下,稍后会再次提及。鲁庄公十九年,齐国攻打鲁国西鄙。这也算是两国交战,但是,齐国在鲁国北方,这次齐国攻打西方,无论损失多少领地,都不会引发北方距离变化,所以不算在内。鲁庄公十三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