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聊斋当和尚-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多久一个老婆子来寻找钗。王成虽然一直很穷,但是曾经富贵过,读过书有气节,明白很多道理,性格很正直,马上拿出钗来交给了老婆子。
老婆子得到金钗很欣喜,极为称赞王成的崇高德行,便对王成说:“钗能值几多钱,这是先夫留下来的东西呀。”
王成疑惑的问:“你丈夫是谁?”
婆子回答说:“就是已故的衡阳府仪宾王柬之呀。”
王成吃惊的说:“他是我的祖父啊,你怎么会遇上他?”
婆子也惊讶的说:“你就是王柬之的孙子吗?我是狐仙,一百年前左右,我和你祖父相好。你祖父去世后,我也归隐了。经过这里遗失了钗,正好被你捡到,难道不是天数吗?”
原来这婆子就是狐仙长春夫人变幻的,因为王成日子过得很苦,所以现身帮助他,刚刚丢失金钗不过是考验他的品格。
王成也曾经听说过祖父有个狐狸妻子,就相信她的话,于是邀请她去家里。婆子跟着他去,王成叫妻子出来见面,妻子穿着破衣捧着头发,脸上饥饿的样子很是暗淡。
婆子见了就叹气说:“唉!王柬之的孙子,竟然贫穷到了这个地步呀!”又看见坍塌的灶台没有烟火,说:“家里生计像这个样子,怎么能生活呢?”
王成的妻子眼见来了长辈,于是诉苦,详细述说家里贫穷的样子,哽咽的哭泣着,把王成羞得脸色通红。婆子把钗交给妻子,让她暂且当了换钱买米,三天后她再来见他们,王成尊敬长辈,家里虽然过得很苦,但是也不愿意让她这么大年纪独自生活,于是就挽留她。
婆子对王成德孝心很感动,就笑着说:“你一个妻子都不能自己养活,我要是在这里,靠着房子住,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径自走了。
王成对妻子说明了原故,妻子很害怕,毕竟家里很穷了,再来一个人多张嘴,那日子可要多么艰难辛苦?王成述说着她的义气,让她把婆子当自己的婆婆侍奉,妻子无奈便答应了。过了三天,婆子果然来了,拿出几两银子,买了粟子麦子各一担,晚上和妻子一起睡在小床上。
妻子开始害怕她,毕竟是个陌生人,来历不明,心存警惕,但是看她的意思很是热心,于是也就不再怀疑了。
第二天,婆子对王成说:“孙儿不要懒惰,应该做些小生意,坐等着吃饭怎么可以长久呢!”王成只得告诉说没有本钱,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施展,如之奈何。
婆子说:“你祖父在的日子,金钱布匹任凭我要;我因为不是这世上的人,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从没有多拿。只是积累了用来买簪花脂粉的钱四十来两,到现在还留着呢,藏久了也没什么用,你可拿去都买了葛布,即日进都城,可以挣到些利息。”
王成知道祖父很有钱,指缝里露出一点就够自己生活很久了,于是便听从她说的,买了五十多匹回来,准备做点小生意改善生活。
婆子让他整理行装,算计着六七天就可以到达燕都。嘱咐说:“要勤劳不要懒惰,要急切不要迟缓,慢了一天,后悔就晚了。”王成恭敬地答应了,装好货物上路了。没想到王成是属姜子牙的,做生意途中竟然遇到下雨,王成被雨淋的狼狈不堪,衣服鞋子都被浸湿了。
王成生平从来没经历过风霜劳苦,疲惫憔悴得不得了,于是暂时在旅店休息。没想到哗哗的雨下了整晚,廊檐下滴下的雨就像绳子一样。过了一夜,路上更加泥泞了。他看见来往的行人,踩着的泥淖都淹没了小腿,心里很怕这个苦。等到正午了,路上才慢慢干燥,但阴云又聚拢起来,又是一阵滂沱大雨。王成又过了一夜才起行。
快要到京城,听说葛布的价钱非常贵,他心里暗暗高兴。到了燕都,宰在客店解下行装,主人家非常叹息他来晚了。原来,南方的道路刚刚开通,来卖葛布的人非常少。而贝勒府很急切要购买的葛布,价格立时上去了。比起平常有三倍了。前一天才买够了,后来的人都很失望。主人把这个原故告诉王成,王成郁郁寡欢高兴不起来。过了些日子,来卖葛布的人更多了,价钱更跌了。王成因为没有利息不肯卖掉。又拖了十多天,算计吃饭消耗有很多了,他感到更加忧郁沉闷了。主人家劝他把葛布贱卖了,改做别的。王成听从了他。亏了本钱十多两,葛布都脱手去了。早上起来,将要打算回去,打开包袱一看,银两已经不见了。他吃惊的告诉了主人家。主人家也没有办法。有人劝王成高官,让主人家赔偿。
却不知他虽然贫穷到了骨子里,但坚定的灵性一点没改掉,虽然固执,却并非不讲道理之人,于是王成就叹着说:“这是我的天数啊,跟主人有什么关系?”主人家听说了王成的话,认为他很有德行,就送了五两银子给他,安慰让他回去。
………………………………
第九七章 憨直得福贵
第九七章憨直得福贵
王成心想没有脸面回去见祖母,在房内房外徘徊,实在想不出办法。正好看见有斗鹌鹑的人,一赌就是上千钱;每买一只鹌鹑,总是一百钱都不止。他忽然动了心,计算着包袱里的钱,仅仅足够贩卖鹌鹑,把这个和主人家商量,主人家非常的劝说他做,并约定让他住在这里吃喝,不计较他的店钱。
王成很欣喜,于是起行,购买了一整担子的鹌鹑,又进入都城。主人家很欢喜,祝贺他并让他赶紧卖掉。到了晚上,大雨下到天明。天亮了街上的水就像河一样,雨还在淅淅沥沥没有停。王成住着等待晴日,可雨连绵下了几天,一点都没有停止。他起身去看笼子里,鹌鹑都慢慢死掉了。王成非常害怕,什么办法都想不出来。过些日子,死得更多了。仅仅剩下几只,于是把它们并在一个笼子里养。过了一夜去看,只剩下了一只鹌鹑了。于是告诉了主人家,不知不觉眼泪就掉下来,主人家也为他惋惜。
王成自己计算银两完了没办法回去,只想寻死,主人大惊,这那行啊?先不说他死在这里店家还要不要做生意,再说也不能见死不救啊,于是主人只得劝说安慰他。
两人一起去看鹌鹑,主人家仔细的看着它说:“这个像是英伟的东西。那些鹌鹑的死,未必不是它将他们斗杀了。你闲着也没有什么事,就请你把玩它,如果它还驯良,拿去赌斗也可以谋生。”
王成觉得很有道理,就按他说的做了。鹌鹑已经驯良了,主人家让他拿去街上和人家赌酒菜。他的鹌鹑非常健硕,总是赢。主人家很欢喜,把银两交给王成,让他又和大户人家的子弟赌决,三战三胜。半年已经积蓄了二十多两银子。王成心里更加安慰了,他看视鹌鹑就像自己的命一样。
在此之前,大亲王喜好鹌鹑,每到上元节间,总是放民间的把玩鹌鹑的人进府赌斗鹌鹑。主人家对王成说:“现在大富贵应该马上就可以得到,只是不知道的是,就在你的命了。”于是告诉了他原故,引导他一起去。嘱咐他说:“如果败了,那就丧气的出来吧。如果有万分之一你的鹌鹑斗赢了,亲王一定想要买它,你不要答应。如果一定要强迫你,那你只看我的意思就是,等我点头答应了你再答应。”
王成说:“好的。”到了王府,只见把玩鹌鹑的人摩肩擦踵的站在台阶下。过了一会儿,亲王出现在大殿上。左右的人宣告说:“有愿意斗鹌鹑的人上来。”就有一个人带着鹌鹑,低着头进去了。亲王命令把自己的鹌鹑放出来,来客也放出自己的鹌鹑。两只鹌鹑稍微一交手,来客的鹌鹑就已经败下阵来。亲王于是大笑。没过多久,上来又失败的有好几个人了。
主人家说:“可以了。”两个人想跟着都上去了。
亲王相看他的鹌鹑,说:“眼睛里有愤怒的脉络,这是健硕的鹌鹑啊,我不能轻敌。”就让拿来自己的名叫铁喙的鹌鹑来抵挡王成的。交手了两次,亲王的鹌鹑就败下阵来了。亲王于是选别的好的鹌鹑,却换了又败。亲王于是急忙命人去取宫里的玉鹑。没多久拿出来,只见洁白的羽毛就像鹭鸶一样,神气骏朗不同凡响。
王成心里气馁,于是跪着请求停止,说:“大王的鹌鹑,是神灵一般的东西,恐怕斗伤了我的鹌鹑,失掉了我的生计啊。”
亲王正要找回场子,哪里肯罢休,于是就笑着说:“尽管放出来,要是你的鹌鹑赌斗死了,我会厚厚补偿你。”
王成于是放出鹌鹑。玉鹑径直奔向它。当玉鹑正来的时候,王成的鹌鹑只是像发怒的公鸡似的趴着等待它;当玉鹑用力的啄它时,它就飞起如大鹤来攻击玉鹑;两者你进我退,相持了大约一个多时辰。玉鹑慢慢的懈怠了,但是它的怒气更加激烈,打斗更加急切了。没过多久,一片片的白色羽毛被打落下来,玉鹑已经垂着翅膀逃走了。看着的这么多人,没有不赞叹羡慕的。
亲王于是向王成索取他的鹌鹑亲自把玩它,从嘴到爪子详细的看了一遍,问王成说:“你的鹌鹑可以买吗?”
王成回答说:“小人没有稳定的职业,和这鹌鹑相依为命,不愿意卖掉啊。”
亲王说:“我赏给你许多钱,一般人家的资产可以得到。你还愿意吗?”
王成低头沉思许久,说:“本来不愿意卖掉,不过看大王既然喜欢它,如果让小人得到生活的本钱,我还有什么可求呢?”
亲王问他价钱,回答说千两银子。
亲王笑着说:“好傻的男子!这是什么珍宝,就值千两银子?”
王成说:“大王不当作宝贝,我却以为价值连城的玉璧都比不过它呀。”
亲王说:“怎么说?”
王成说:“小人带着它到街上去,每天挣到几两银子,换一升斗米粟,一家十来口人,都没有冻饿的忧虑,这什么宝贝比得上它呢?”
亲王说:“我不会亏待你,就给你二百两银子。”
王成摇着头。亲王有增加了一百两,王成看着主人家,主人家脸色一点没变。于是说:“回大王话,请求只减去一百两。”
亲王说:“完了!谁肯用九百两换一只鹌鹑呢!”王成于是装好鹌鹑想要走。
亲王呼唤说:“把鹑人来,把鹑人来!我实实在在给你六百两,你肯就卖,不然就算了。”
王成又看着主人家,主人家仍泰然自若。王成心里的愿望已经满怀了,唯恐失去了时机,说:“以这个数目出卖,我心实在不痛快,只是交易不成功,那我就获罪大了,没办法,就同意大王说的。”亲王十分欣喜,立即让人秤好交给他。王成包好银子,拜谢赏赐出来了。
主人家埋怨说:“我说怎么,你自己却急着想要卖掉?你再稍微吝惜一下,八百两就在手上了。”王成回去,把银子丢在桌子上,请主人家自己取用,主人家不要。有执意让他取,主人家才算了饭钱拿了银两。
王成整理行装回去,到了家,详细说了自己在京城做的,拿出银两大家一起庆贺。婆子让买了良田三百亩,建起房屋置办器皿,俨然就像个世家。
………………………………
第九八章 荷花三娘子
第九八章荷花三娘子
话说了禅与胡三姐一路紧赶慢赶,星夜兼程,这日便来到九莲山,这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