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开海 >

第704章

开海-第704章

小说: 开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不过现在没事了,算了你来都来了,带着诏书去趟东华门外靖海伯府邸,陈海龙南洋卫百户的官职太难听了,就堆雪狮子有功吧,升锦衣千户。”
 堆雪狮子有功?
 王安:???
 “哪能咋的,总不能说前几年吃奶有功吧?哎呀你随便想个功劳给朕拟诏就是,还有嫡子海虎一块弄到锦衣卫,要不都锦衣百户吧,反正他们有伯爵俸禄也不靠百户那点俸禄过日子。”
 王安拱手领命,周思敬倒是对这事没半点反应,他在清华园里仰头看天陷入思考,半晌才突然惊叫一声,拍手道:“哎呀!陛下,那个火德星君臣记得,它轮子大,后来搬上轨道专门换的小轮,轮子大地上压的辙就浅,不毁地。”
 还真别说,这种东西万历还确实能跟周思敬唠上两句,振振有词道:“你说得对,这和一样的火药打小弹远而打大弹近是一样的道理,火药炸开的力量推小弹丸就能推得动,推大弹丸就推不动,朕觉得这是一个道理。”
 “但大轮子更沉。”周思敬仅高兴了一下就又换上一副苦瓜脸道:“更沉它就得用更大的功率的蒸汽机,更大功率的蒸汽机更重,好难呀……陛下聪慧,可能传授小臣解决之法?臣想弄一种能在田地里耕地的蒸汽机,它能走很远,要是能做成了将来没准还能载着兵当战车用呢。”
 万历摇摇头,对此并不看好:“朕也不知道,不过朕觉得就算它能犁田,烧的煤也太多了吧?田里铺上轨道?让他自己轮子上带着轨道?或者用别的东西做轮子?”
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门
 失望的周思敬再一次回到京城南边的蒸汽局衙门,对凑上来的吏员苦涩地摇了摇头。
 “问题并没有解决,陛下把铲雪的火德星君发给靖海伯家里当佣人了,倒是准我看了,但陛下说那台也不能在土地里走,唯一能在土地上行走的是第一台被放在轨道上的火德星君。”
 周思敬像个武将般地把官袍下摆掀上来塞进装金饰玉的腰带里,两只袖子在手臂上一卷,用束手的护臂裹住,快速完成团领官袍到工作服的转变。
 他边卷袖子边没好气地问道:“礼部对蒸汽衙门官袍改制的奏请还没有回信么?”
 “回大人,有回信,说他们正在议。”
 “就这么点形式上的小事儿,有什么好议的。”周思敬扣上护臂的皮扣,眼神定住,口吐芬芳:“议议议,议他妈个蛋。”
 周思敬觉得与其他去给礼部提议,不如将来让皇帝把礼部官员送去北洋跟机器打两天交道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穿着官袍跟蒸汽机、机器打交道是真危险。
 一旦把袖子或者官袍下摆扯进去,下场很恐怖。
 就因为这个,他去年给礼部上交了一份蒸汽衙门官袍改制的奏请,拟以北洋军服为蓝本,用同样面料把官袍的形制改一改,反正官袍上最重要的是玉带与前胸后背的飞禽走兽补子,只要这个还在,官服它就还是官服。
 北洋那小衣裳儿多好啊,上宽下窄的军马裤、下摆遮臀的立领右衽小褂,就算不穿胸甲扎上携行武装带也倍儿精神,一点都不耽误干活。
 没办法,人与人的审美观是依照环境而改变的,传统官员在服饰上不必考虑实用性,只要穿着宽松舒适就够了;但蒸汽衙门这些官员是需要工作的,他们不但要写字,还得实操蒸汽机,操作机器到开火车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这他们哪儿能受得了。
 他们眼里最美好的服饰是农民下地干活的那套,实在是朝廷不允许那样穿。
 “不过陛下倒是提了几个解决办法,我记下来了,一个是给田里装轨道,但这个只能农用,仅当个解决办法吧。”
 周思敬说着就已进入工作状态,衙门里的官吏也围了上来,拿纸币的拿纸币,递工具的递工具,都听他说道:“首先我们知道,轮子与地面接触越大,对地面的破坏就越小,这个数据你们看是我们自己做实验还是出钱包给讲武堂让他们做?”
 “要是让他们做,我建议找广东讲武堂,那边做实验的经验多,但可能有衙门用不着的数据;如果我们自己做花销可能比让他们做大一些,实验材料找北洋订购,但有助于增进衙门的研究能力,关键看咱们能不能腾出人手。”
 “不行的话从北洋招几个人过来,新成立个研究科?”
 周司机说着用炭笔敲了敲自己的脑门儿,对左右道:“账上剩的钱还有多少,刨去咱们新建的两个组装车间,还能剩下十万两么。”
 他们这个车间,是真车间。
 蒸汽衙门最早只在一片空地围出营房,露天组装,当时他们的主要业务也不是生产装配蒸汽机,而是研究各式各样的蒸汽机。
 但后来经历技术进步、设计定型等多个阶段,如今衙门有了很大变化,过去的大营空地被建设成办理业务的衙门,主营承接来自天下各地的订单,一方面接受商贾亲自携款订购的工用玄武蒸汽机,也承接各地官府通过电报来订购农用黑牛蒸汽机。
 至于海陆使用的鲲鹏、青龙两种型号则只有北洋订购,都属于公文摊派,当然也要付钱,但付钱的手段为拨款,并不面向外界。
 后面则有四大仓储、八大车间、九间工厂,皆有独立营房,尽管工厂车间的总数不大,但占地面积几乎顶得上半个北洋工业区,像一座独立城镇生活着三十七名官员、一百四十个管事大吏、两千四百余工匠以及他们的家眷。
 由于仓储、车间、工厂、营房之间全部由轨道相连,因此各式各样的轨道甚至比北洋还全面。
 从蒸汽衙门到通州有一条铁道,一百一十里铁道上有属于蒸汽衙门自己的三列大型青龙,一列煤车、一列粮车、一列货车;衙门后连接各大厂房与仓储的则有环绕的两列中型青龙,以环形运作生生不息,每日往返于仓库与工厂。
 工厂与工厂、工厂与营房则是小型单轨,蒸汽衙门甚至推进了北洋的铁马制造业。
 北洋铁马最早支持研发的人叫徐爵,这个胖嘟嘟的锦衣都督一眼就看中了铁马问世的新奇,斥白银万两购置二十辆自行车,开了北洋铁马厩创收之先河,反正支持是支持了,就是他拿去送人的效果不太好,干爹冯公公在御花园骑上心爱的小车车时磕掉了半颗门牙,后来换了个象牙的。
 不过其他人骑着效果还不错,尤其是教仿司的正九品奉銮大人,整天骑车上班,坏了就请锦衣卫找徐都督换零件,徐都督换着可开心了。
 第二个支持的万历,因为叶梦熊上书把老骑将马芳对铁马的研究报告交上去,皇帝从内库拨了三万两给铁马厩。
 但真正让铁马大批量投入使用的还是蒸汽衙门的周思敬,他从北洋铁马厩订购了四百辆没链条的铁马,不但没链条,轮子也是特制的,不要橡胶轮就要铁凹轮,成本大减,送到蒸汽衙门他们的匠人改造成走单轨的双人自行车,全部放在厂房单轨上由工人共享使用,往返于工厂与营房。
 除了这个还有驴骡马拉的四轮轨道大车,车上八个座位,也用于工人上下班——基本上蒸汽衙门厂房间的空地就剩下轨道和电线杆了。
 地上是轨道,头顶是电线,连接各个厂房的玻璃罩电灯,工匠三班倒机器不停歇,一到天黑所有灯就都亮起来映得厂房如同白昼。
 如果说北洋工业区满是铁马金戈,那蒸汽衙门的厂房则稍安静了一点,这里没有铳炮齐鸣也没有飞鱼升空,只有汗水下无比的付出与巨大的回报。
第八十七章 淘汰
 蒸汽衙门对工匠管理极为严苛,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承受三班倒的工作,人们没有夜晚不睡觉的经验。
 但在丰厚收入与交替的假期面前,人们可以学习、可以试着接受。
 九个工厂做组装蒸汽机互不相干,工厂内的工人没有俸禄,但他们在一台蒸汽机被卖掉后,会从其中拿到扣除成本后应得的一份,这让他们拥有极高的工作热情。
 周思敬并非技术工匠出身,他生在麻城,隆庆二年进士出身,即使没有蒸汽局这样的新设部门,也许也能做到侍郎一级,甚至可能凭借他的才学还会被派往六部其他分司。
 只是因为朝廷有了这个部门,他又在数年之间做的很好,又正值万历掌权,这才官位升了又升,人却始终留在蒸汽局。
 万历对‘他的人’很信任且不吝委以重任,但什么是‘他的人’呢?万历也许自己也没有答案。
 至少目前看来,这个范围极为宽泛,是他提拔的或者是为他任劳任怨做事的,都是他的人。
 而对于他的人,万历一向很大方且予以信任。
 这或许是因为……他从未尝试过被背叛是什么滋味。
 正统进士出身让周思敬对衙门财务状况极为关注,而这其实也是周思敬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能广泛用于农田或寻常道路的直接原因……他们的储备白银不多了。
 按理说蒸汽局财大气粗,哪怕不说官府摊派所需蒸机,单说卖给民间的工厂用机器就有多种型号价格单机一百二十两至九千两不等,单就万历九年、十年这两年就为朝廷造出九十多列大青龙、北洋南洋宣府三大军器局四十余台军用玄武、二十六台舰用赤蛟。
 这一百余台蒸汽机型号不同但都是大型蒸汽机,刨除民用之外平均每个厂房年产八台,拥有极为恐怖的生产力……而就这被刨除的民用蒸汽机就让蒸汽衙门去年给朝廷、内库合计交款三十六万两白银,自留二十五万两维持运作。
 常理上,蒸汽衙门不该缺钱。
 但周思敬是个居安思危的人,他从近年的合同中分析到民间采购玄武、黑牛的热潮即将结束,换用一句比较现代的话就是需求趋于饱和。
 大明使用蒸汽机的地方太集中,基本就是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北直隶;能使用到蒸汽机的行业也不太多,受影响最大的三个行业是织布、金工、矿冶,并且这所谓‘最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只是让过去一个人包揽所有的工作内部进行细分。
 比方说苏杭极为繁荣的纺绸业,最早在棉布织造业开始逐步为蒸汽机大工厂兼并、垄断时,手工织绸户却能和机器织绸户分庭抗礼。
 原因无他,织绸复杂,复杂意味着原有效率低的同时,所需技能门槛高,从业者技能相对更高,就更不容易被社会变革淘汰,从而有机会加入到这场变革中。
 如今苏杭的丝绸织造业则在普遍使用小玄武的条件下完成主动进行的行业分工,有些过去在乡下一天织半匹没攒下本钱的织户如今赚不到钱了,便放弃织机赶着牛车、骡车游走各个乡里甚至走去临县,向田户收购蚕茧,卖给城外的上家,赚点力气钱。
 他们的上家同样也是过去的织户,不同的是过去他们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将收购来的蚕茧煮好,购置一台小玄武连上原先的纺丝机,将蚕茧变成一卷卷绸线,不进行继续织造而直接卖给上家。
 上家则是过去雇佣织户生产的小作坊主,他们小有家财,有购置几台小玄武的本钱,把收来的线经二次筛选、精选,完成勾轴、刷绸等工序,织出一匹匹绸缎,再卖给上家。
 最上家则大量雇佣工人,将收上来的新绸用碱水煮、泡猪胰、清水摆净,因为新织的绸缎很硬,需要多人力的加工才能让它变得柔软舒适,完成这一道工序便可以贩至各个裁缝铺与贩往海外的大商贾手里。
 有趣的是这套工序中最下家与最上家都不太需要技术,最下家的收茧户需要的是大量体力劳动与乡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