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开海 >

第322章

开海-第322章

小说: 开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我们拿出招募令,那些失去主家的武士、进退迟疑的豪族自己就送上门来。”
 说着,陈九经拍拍手,对屋外喊道:“送进来!”
 木门拉开,武弁捧着漆盘盛十余叠长折子进来放在陈八智脚下,陈九经骄傲道:“这段时间,我说服了石府三家国人众、二十七姓豪族、四百余名浪人,除此之外,百姓中有更多久经战阵的老卒希望加入军队——只要我们能依照法令,授予他们家里田地。”
 陈八智的表情起初还非常欣喜,接着喜色凝在脸上,问道:“那一共是多少人,单单武士。”
 “一千二百三十六,这还只是石见府,他们随后会先至四县登记,然后听从命令整编成军,都有自己的兵器,不少人还有甲胄,我们只要出粮分地,等消息传开,还有两府……”
 陈八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起初他只是想招募一支五六百人的家兵队,用这些生来习武又悍不畏死的家伙组成跳荡队,可眼下的情况跟他想的有些不一样,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
 本以为会逃往别处一些人呢。
 “等消息传开,三府的赋税根本养不起这么多武士,从南洋运来辎重是有数的……”
 陈八智缓缓摇头,三府的木材、蜂蜜、铅与锡都还没被海商拉回大明,照这个趋势,他可能会招募到三千人,那剩余的辎重就未必够用到下次船运。
 “那就少招点?”
 “不,有本事的人越多越好!”
 “快,想一下,怎么能弄到粮食,归顺我们的将军,有没有……”
 陈八智像个守才奴,胳膊肘撑着大腿,身子向义兄弟那边斜过去,伸出手去大拇指搓着食指:“想死的?”
第四十四章 征兵
 陈沐写给陈八智的书信中不单单嘘寒问暖,更多的则是在讨论日本国情况,一方面催促尽快解决纷乱的日本,另一方面则让李旦将殷正茂的贸易战细化之后送至石州府。
 这与他的战略相左。
 “要毁此地金钱流通不难,难在我们要撤军,各地走私商贾无算,不完全封锁,是不行的兄长。”陈八智摊开手臂,饮一壶茶为陈九经、李旦二人添上,道:“一旦撤军,如今的大好局面便功亏一篑。”
 “八郎,你非此地领主,而是朝廷的将军,倭国不安,义父不放心东渡。”李旦轻轻笑着,义弟所言大好局面他知道,但他更觉得这没有什么意义,盘着腿将宽袍大袖抻开道:“纵然你击败清州军又能如何,难不成还想像他一样挟王令诸侯?”
 日本的局面谈不上什么大好,关东的辽东联合军团如今已在漫长战争中失去锐气,尽管拥有新的卫所,却也受困于卫所,未来几年里,陈沐同李旦都认为李如松一众的七卫仅能达到兵粮自给——但他们与本土大名最大的优势恰恰是兵粮不必自给。
 别人受限于粮草辎重,他们却有外来米粮输送以拥有农时出击的可能,一旦依赖于土地耕作,便相当于束住自己的手脚。
 归结根本,他们所率领的那帮人根本就不应该到日本来打仗。
 真要说局面大好,也只能说是陈八智这边大好,外有诸多西国强势领主,虽然他们自己与自己纷争不断,但拥有明确目标,在他们攻陷王京之前有足够的动力;对内则实行分田政策,收拾被欺压百姓农夫的人心,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巨大优势——在临近诸侯的不满达到能够压制他们对明军的畏惧之前。
 李旦始终认为陈八智这么搞如果不能快速掌握权力,是要被已经归降的诸侯反叛而崩盘的。
 陈八智很久没有说话,抱着茶杯不知在想些什么,半晌才突然抬起头转移了话题。
 “父亲在北洋做什么,我听兄长说,要在那练兵一年半载?”
 李旦微微歪过头,哼出一声长长的鼻息,说实话这几年他越发有点怕陈八智了,尤其在领日本事之后,这个义弟主事带兵久了身上有一股为人主的威势,有时笑眯眯地不说话便让人将想要的劝诫吞进肚子里。
 他说道:“北洋要练马军,从北疆购置战马、招揽人手,此外还要在天津、遵化一带设铁、矿、油、军器诸局,为东征做准备。”
 “这是要不少时间的,我还有时间,兄长筹算一下,我们诸多用度,倘若再招兵,收支能否相抵?”
 “如今一年运送粮草算上海运路耗,十八万石,海运无常,记做二十一万石总没错。若再招兵,则每千人需多运万石,打仗、路耗还要多算,记三千人六万石,算再募六千,则三十二万石,折银二十三万两。”
 “目下三府一年出木、铁、铜、铅、锡及商货出海,仅可换银不足十三万,若算上银山自然是多的,但若不算银山,便大有不足,至于赋税……像没收一样,仅有不到三万。”
 李旦快速的算出数目,说罢他两手一摊,道:“因此,不能相抵。”
 “若我想让它相抵,要做些什么?”
 “想让它相抵?”李旦微微皱眉,起身道:“流是节不出,那便要开源。”
 说着李旦便走出门去,陈九经手上的茶都凉了,干脆索性放下,对陈八智问道:“兄长要打仗?”
 李旦回来之前他就听陈八智问过,归附大名有没有想死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太显然了,当然没有想死的——归附的大名没有,那就要向外开战了。
 陈八智并未回答,微微咬着嘴唇摇头,心思根本不在和陈九经聊天上,他在等李旦。
 没过多久,李旦又拉门回来,手上多了一封书信,展开拍在桌上道:“三府一年银收十二万两有余,这些银两若在国内买米,远不足三府兵马消耗,但若在国内换了铜钱,再至三府买米,就够了。”
 “在三府买米?”
 陈八智与陈九经近异口同声,问道:“什么意思?”
 “明钱比倭钱值钱,因你收税少,百姓手上粮食多,三府粮价便比旁处低些,明钱一文抵倭钱四枚,二三百钱即购一石米,小米更多,这样一来不但军费解决,百姓手上还有钱,即可发展商业,对商贾收税,又能将一部分钱收回来。”
 “除此之外,倪尚忠那边诸多千户所有不少矿山,我们掌控海运,可以同那边贸易,把东西弄过来,也可多些收入。”
 李旦对比着纸上物价将事情说清,这才对陈八智问道:“你招兵要做什么?”
 听到李旦这么说,陈八智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换了个舒服的坐姿喝下一口茶,放下茶碗在矮几上道:“最近得到消息,武田信玄在四年前就死了,武田氏去年又历经打败,指望他们在东边牵制信长已不可能,但作为信长的盟友,他应该会集结全力收拾武田,以扩张地盘。”
 “指望那些海寇确实不行,隆俊雄碰上敌军主力,在离王京只有百里的河道遭到夹攻,麾下那帮倭寇各自溃败,收拢兵马逃回大阪湾,抢了一笔便逃了回来。”
 “这是我的机会,我打算几个月后秋收之际向东进攻,让他的盟友们今年饿肚子,明年再一举击败织田。”平时蔫蔫的陈八智说起这些倒是雄心万丈,道:“他们没给本愿寺运粮,法主是撑不了多久了,不必管别人想不想,等我们打进王京,旁人怎么想都不重要了。”
 说着,陈八智转头向陈九经,道:“你与李如樟镇守三府,王将军统军一支与伯州府将军等向东进攻,我同李如柏自海路,守备一线,李如柏断敌粮道,纵兵大掠,两三个月,回来过年。”
 陈九经极力在脑海中思虑局面,但依照陈八智的说辞,他更多思量的是镇守三府,道:“大军倾巢,要是关西诸侯反叛?”
 “我会给你留下足够收拾他们的兵,揍一顿守上两三个月,不是难事。”
第四十五章 调度
 当备战的消息传入伯州府的尼子胜久耳中,家门武将对此时没有谁感到开心,甚至备战让他们从头到尾都透着疑惑。
 “信中未言因何备战,但将军要我州备马军二十、重步军八十、轻步军八百,还有……”
 山中鹿介话说一半,看着书信顿了顿,室中跪坐一众武士翘首以望,端坐上首的尼子胜久按捺不住,问道:“还有什么?”
 鹿介看向主公,道:“还有杂兵六千,供七千人三月粮草。”
 “将军的马军、重步军、轻步军与杂兵,都是什么?”尼子胜久有些分不清这种异国人用日本语说,不,应该是创造出来的词汇,“六千九百兵势,这个季节不可能召集出来!”
 一众家臣面面相觑,濑户内海至大阪湾的战事才刚结束,不安分的明国将军又准备发起另一场战争,尤其在农忙时节,这对他们绝非好消息。
 山中鹿介皱着眉头用力将书信抖开,在正文后找到分段标注,用艰难的语气读道:“所谓马军,马、兜、大铠、小具足齐备,兼铁炮或大弓、长枪,重步军兼得兜、大铠、小具足,兼铁炮或大弓、长枪、短刀;轻步军,兜、胴、刀、枪、弓;杂兵,弓、枪。”
 “就是说要二十名侍大将、八十名足轻组头、八百足轻、六千农兵,备三月粮草。”山中鹿介将书信奉上,紧紧咬牙道:“一场远征。”
 尼子胜久抬掌抚面,对家臣问道:“本家能备下如此军势?”
 一众家臣愁眉不展,家老立原久纲道:“武士与足轻不难,刚刚平定领内一揆,再过两月各处田地都要收割,很难召集六千农兵。主公宜回信陈将军,农民正要收割田地,农兵仅能动员三千,但本家可出动足轻一千六百。”
 尼子家复兴连年战争,击败毛利氏时他们在战场上得到不少辎重,足够招募、武装出更多足轻,但农兵实在很难达到陈八智的要求。
 “石见府对本家兵势非常了解,动员一千五百足轻后,离开领地太远会使国人众反叛,希望将军能体量主公难处。”
 山中鹿介的神情要比立原久纲慎重得多,他摇头道:“陈将军动员的不会仅本家,此等兵势要对付的不是备前残存的浦上余党,也不会是摇摆不定的宇喜多,恐怕是要袭击信长公。”
 “只准备三月粮草,同信长公开战,我们会饿死吧?”
 尼子胜久没有讥讽山中鹿介的意思,他心里也认同鹿介这种说法,只是这过于不切实际了,不说陈八智的三府离京都近江有多远,哪怕是相对近些的尼子伯州,准备军械、集结兵力就要整个七月,沿途要经过但马、丹后两个大名的领地,才能同织田氏接壤。
 “山名家不服从织田但也不愿服从明国;丹后的一色氏虽因庇护将军而同信长公交恶,也没有服从陈将军,诚然,明军驱逐毛利氏有徐达令人闻风丧胆的战绩,但在我们进军途中,织田氏就能有所防备,而且……”
 一旦织田信长有所防备,突袭战就会成为拉锯战,最终占不到半点便宜而退兵,战争的时间绝非信上三月粮草就够吃的。
 尼子胜久理性分析了一大堆,最终摇摇头道:“在下不愿与信长公为敌。”
 可是偏偏,没人敢忤逆明军,谁都不敢。
 陈八智尽管未亲率兵马出战几次,却给西国诸侯留下极深的印信,那不是辽东铁骑的威风也并非鸟铳队的轮射,真正令人不敢之与为敌的只有一个——明军的火炮。
 在此之前,笼城一直是防御战争中极好的手段,但自从这些明国将军渡海而来后一切便不一样了,逢攻城战明军必布设重炮,往往半日落城,乃至后来驱逐毛利的战事中令诸城守军闻风而逃。
 火炮夺走守城者最后的希望。
 “诸君可有避免战争的手段?”
 尼子家的再兴之路充满坎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