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胶茫笈擅教迓懔苏庵制毡榈男枨蟆瞪庇氚蠹芫T诜⑸贡ǖ疾牧嫌涝恫蝗薄庖踩米杂捎胱笈擅教宓南棵飨猿沙あ佟
① FEER 1; no。4 (November 6; 1946)。
二
眼见东北外的战事节节升高,杜鲁门请马歇尔代拟信函向蒋警告:除非和平解决很快有真正进展,否则“必须谨记美国舆论不会继续对贵国宽宏大量”①。在蒋看来,马歇尔对国民政府还有手段可用,对共产党就完全没輒,而他能用的手段就是——掌控美军及美国对南京的军售。美国国务院事先未宣布,就开始拒绝批准军事设施运交中国,即使中国政府已经付款的军售也不放行②。马歇尔告诉周恩来,他“几乎已经停止(美国政府对国军的)一切直接援助”。周对此一定颇感欣喜:他实质上已达成让美国在国共内战居于中立的目标。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652。
②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1946年8月16日,p。2996。
根据中国大陆某学者1996年撰文所说,“中共领导人(在1946年秋天)清楚看到,美国基本上无力以军事手段介入中国。”①因此,“跟美维持名义上的(良好)关系不再有意义,只是弊大于利。”②马歇尔根本不察中共态度已变,他还是认为中共路线转为强硬,乃是“共党自由派分子失去控制力量,激进派成为领导人的迹象”。不过他依然相信毛泽东、周恩来等高级领导人有诚意③。蒋则认为,马歇尔和司徒雷登相信共产党会真正捨弃其革命目标,不啻“缘木求鱼”④。
① Bland; Marshall Mission; p。229。
② 同上注。
③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664。
④ Myers(马若孟),〃Frustration;〃 pp。162…163。
到了9月,政府军已收复东北以外大多数县城和铁路线,而这正是委员长在停火后要求共产党放弃的。政府军自7月以来的攻势,远比马歇尔预料来得成功,但这些胜果代价极高。据国军一位将领的说法,政府不仅损失“五分之一的部队,美国供应的弹药器械用掉的,更足以装备18个新师”①。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687。
当东北的秋凉日深,马歇尔和蒋委员长的关系也日益恶化。马歇尔对这位中国领导人讲话越来越重。他正色告诉蒋,目前唯一维系住中国不崩溃的,乃是蒋的声望,可是它已在快速消失中。当蒋质疑抗议昆明暗杀事件的一群哈佛大学教授哪里懂得中国的情势,马歇尔明显暗讽蒋受的正式教育有限,答说他们懂的“要比一群军校高中毕业生来得多”①。
① Beal; Marshall in China; pp。176…177。
同一时期,马歇尔和周恩来的关系则依然友好,甚至亲密。有一天,向周恩来抱怨共产党的反美宣传时,他又再次令人难以理解地泄漏了一个情报来源,声称美国每周定期截听“莫斯科发给上海共产党组织的宣传命令,以及上海方面的答复”。马歇尔向贝尔解释,他晓得跟周恩来这么一说的结果是’美国会“失去这个(情报)来源”,但是“我们反正已经知道(这个讯息)了”①。不过它终究是一次严重的失言,但也反映周、马之间已经不脱形跡、一派轻松。
① 同上注。
9月中旬,蒋决定在预期攻克张家口(位于北平西北的察哈尔省)之后,向马歇尔提议停火,条件是中共同意如期召开国民大会以及改组国民政府委员会。他认为他的军队现已部署到易守的防线上,所以他可以做出此一最后表态。中共若如他所料地拒绝停火,他希望马歇尔届时终能对他们失去信心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18; 1946; box 45; folder 10。
周恩来的反应是,必须立刻停火,如果张家口遭国军攻陷“全国势必全面分裂”。马歇尔假定若国军不打张家口,毛泽东就会愿意接受停火;他告诉蒋,除非政府军停止进攻,否则中共不会参加国民大会或联合政府①。蒋则辩称,距北平只有150英里的张家口是国共部队进出东北的门户,必须占有它才能确保长城以南的安全②。马歇尔盛怒,致函蒋委员长,表示他预备要求杜鲁门总统下令召他回国。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701。
② 同上注,p。701。
马、蒋10月4日碰面,蒋试图劝马打消放弃调停的念头,声称“若美国仍注意远东之局势,则必须贵特使留华完成其任务”①。他强调自己“待人接物之态度,即以不虚伪,不利用别人,不作损人利己之事为基本信念”,对待马歇尔也是如此②。根据蒋的回忆,马歇尔回答说:“对主席之推崇及诚恳之表示,极为感动。”但是马又说因为内战未能终止,他仍然计划回美国去。当天夜里,蒋获悉马歇尔果真拍发电报给白宫,请求传召回国。蒋立刻召见司徒雷登,表示他预备下令停火10天,附有若干条件;马歇尔很快就撤回他的电报。
① 同上注, p。703。
② Myers(马若孟),〃Frustration;〃 p。165。
蒋提议停火10天,利用这段期间由司徒雷登为首的5人小组解决两个主要问题:国民政府委员席次如何分配,以及公布共产党参加国民大会的代表。同时,马歇尔主持的三人小组要决定如何立刻执行原已协议的国共部队整编步骤,包括确认共军究竟是编入新的中央军或复员。蒋要求要有执行这些动作的时间表。
这次蒋学乖了,私底下先向这两位美国代表提起这个构想,他们非常高兴。然后他又很聪明地建议这两位美国将军和大使,把方案当做他们的主张提出来。马歇尔和司徒雷登同意①。私底下,蒋全然预期中共不会接受这套停战方案;果然周恩来立刻峻拒,表示这等于是叫中共投降②。周又送一份备忘录给马歇尔,表示攻打张家口之举若能永远取消,就可以讨论停止敌对行为及其他议题。“永远”又是一个新条件,马歇尔从来没有对周恩来这么不耐烦。10月8日,他和司徒雷登发表共同声明,详述最新发展,包括中共拒绝最新的提议。马歇尔也告诉周,他看不到有任何务实的基础来继续和谈③。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710。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6; 1946; box 45; folder 11; Beal; Marshall in China; pp。225…226;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710。
③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714。
10月10日国庆日,蒋发表安抚人心的告全国同胞书。他说,固然共产党拒绝了和谈方案,他将继续寻求透过调停、协商取得和解①。或许一向最知书达礼的中国人认为,让美国大使主持的小组来决定如何终止作战、促成真正和平,是相当公正的好主意。但是,妥协、求和的谈话并非蒋唯一的策略。同样在10月10日当天,傅作义率领的政府军攻进张家口。国军攻城之役,中共折损约10万兵力,而延安的共军也与东北共军遭到切断②。后来,委员长在宣布张家口大捷及其他胜果时,预测政府将在5个月内肃清共军部队,也确认国民大会将在11月12日召开。
① White Paper; p。196。
② 孙其明,《和谈交战交响曲: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初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pp。355…364。
马歇尔还不死心,既然国军已攻占张家口及若干重要城市,他逼着蒋再提出新的、更大方的方案。他提醒蒋,7月初曾说过对付共产党必须先严后宽。蒋说这是没错,但他也建议,只要共产党宣布派出代表参加国民大会,他就可以同意无条件停止敌对行为①。这又是一记高招。宋美龄担任蒋和马的中人,依据这个原则起草新方案。蒋最后接受的定稿“非常近似马歇尔和司徒雷登所要”,可能也符合蒋的期望。蒋在马、司徒力促下,于10月16日晚间发表其内容②。可是,周恩来拒绝考虑中共要提什么条件,换取立即、无条件的停火。马歇尔和司徒雷登支持的方案,10天之内第二度发生中共峻拒、蒋欣然接受的状况——马歇尔非常不痛快。10月26日的会谈中,马告诉周,周的头脑“太封闭”,“我再跟你争辩局势的种种面向,也没什么意义了。”③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p。718…719。
② 同上注,pp。720…721; Beal; Marshall in China; pp。246…247; White Paper; pp。198…199。
③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726。
10月间,马歇尔和蒋介石均获悉史迪威因肝病去世,享年63。蒋下令在南京举办一场盛大的追悼会,曾和史迪威在缅甸并肩作战的若干美国官兵也飞来参加。约有1500名中、外人士在大礼堂集会,鲜花覆盖了讲坛,弔匾、挽联挂满墙,蒋介石的弔匾当然也在其中。不过耐人寻味的是,蒋在当天的日记只字未提“酸醋乔”过世的事①。
① 同上注,pp。724…725。马歇尔描述追悼会场景。
自从6月停火以来,东北就没有重大军事行动。在中共一连拒绝两个和解方案的情况下,蒋下令国军攻打中朝边境的安东;国军于10月25日攻占安东①。不过安东告捷当天,蒋介石夫妇并不在南京——他们飞往台湾进行首次造访。台湾的和平、安全和经济发展令他们印象深刻,特别是它九成的工业已恢复战前的生产水平;原本是日本财产的主要制造和加工设施,现在几乎全数已归台湾省政府所有与营运②。而且台湾因为发行自己的货币,使它的通货膨胀虽然严重,但和大陆相比却微不足道。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24; 1946; box 45; folder 11;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727。
② 政府年度报告,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3117。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639892。jpg〃/''/p'
1946年10月,蒋介石与宋美龄首次造访台湾,庆祝光复一周年,并出席第一届运动大会
虽然中国本土的军事、政治发展都朝着有利于他的方向走,即使在1946年秋天,蒋显然已思考到有朝一日说不定要逃难到葡萄牙人称之为福尔摩莎的台湾。可能出于这个原因,他批准台湾自己发行台币——过去他和各省当权派斗争、追求国家统一时,这可是他除之而后快的事情。在台北的某个夜里,他在日记写下,共产党没有渗透台湾,整体而言,它是政治上的“一片干净土”。他自我期许“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使之成为一模范省”,最后还不忘加上:“则俄、共虽狡诈百出,必欲亡我国家而甘心者,其将无如我何乎!”①
①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六,1946年10月26日,pp。3038…3042。
1946年11月5日,共和党在美国国会期中选举大胜。蒋现在可以预期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将会制衡杜鲁门的对华政策;也因此蒋再做让步,他希望藉此降低外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