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也取消了一项遭地方农民反对、可容纳50万人的新市镇开发计划。蒋政府首度因民众在特定议题上有意见而做出回应①。但是,蒋经国划下一道很清楚的界线,一边是批评政治结构和领导阶层,另一边则是拥护台独或试图组织反对党。3月间,警备总部再度拘捕彭明敏同案的两名学生。政府也把一对美国传教士夫妇和一名日本观光客,以涉及台独运动的理由驱逐出境。在台北外交部坚持下,美国大使馆把一名中情局初级官员、4名美国军方人员调离台湾,理由是他们提供顾问意见给本省籍异议分子②。
① Chen Jian(陈兼),〃The Reform Movement among Intellectuals in Taiwan since 1970;〃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July…September 1982): 34。 〃Popular pressures〃 see: FEER 71; no。10 (March 6; 1971): 31。
② 关于彭案关系人,取自1996年6月4日彭明敏的同隮谢聪敏,在台北受访。关于驱逐出境,见Sheldon L。Appleton; 〃Taiwan Portents of Change;〃 Asian Survey; 11; no。1 (January 1971): 68…73。
国务院提出许多扩大美中贸易和旅行的方案;但也警告白宫恐怕会造成对蒋关系的危机。可是,尼克松和季辛吉根本不介意。他们正在寻找机会把对中贸易摆到和对苏贸易同等的基础之上,终于,1971年4月初“契机”出现了。毛泽东有一天半夜醒来,突然决定邀请一支正在日本比赛的美国乒乓球队到中国。为回应这项意味深远的动作,尼克松和季辛吉立刻宣布取消对中国非战略贸易的禁运,同意允许中国访客到美国,准许美国船只载运中国货品,并且开放对中贸易使用美元的管制。蒋形容美国人因毛泽东单纯的乒乓球队邀请,“欢喜得冲昏了头”。他在日记中写下:“他们完全失去了荣誉心。”①
① Chen Jian(陈兼),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p。261。 关于“欢喜得冲昏了头”,请见Chiang Diaries; April 16; 1971; Hoover; box 76; folder 10。
同一个月,尼克松和季辛吉派退休大使墨菲(Robert Murphy)到台北,向蒋总统简报华府对于如何处理联合国中国代表权的官方看法。墨菲告诉蒋,由于阻挡中国共产党加入联合国不再可行,美国提议邀北京进入联合国大会,但中华民国仍保持在安全理事会及大会的席次。蒋和尼克松、季辛吉都晓得毛泽东绝不会接受这个方案,蒋回应表示,如果中华民国确实保留安理会席次,他可以接受。墨菲认为这不成问题,还指出中华民国在安理会有否决权;但他后来又说要请示白宫,确认否决权是否无误①。然而,蒋晓得“不可置信邪恶、卑鄙的”尼克松计划让北京取代台北在安理会中的席次,以求在1972年的美国大选获得国内的“政治资本”(蒋的用词)。可是,他要求自己忍耐到明年,某些大事可能会发生,“我们或许可以克服”日益逼近的重大麻烦②。
① Shen(沈剑虹),U。S。 and China; pp。58…59。 关于再向白宫查证,参考2008年4月19日,钱复在台北受访。
② Chiang Diaries; April 10; 18; 1971; Hoover。
蒋握有肯尼迪总统的书面保证,承诺必要时美国本身将否决中共进入联合国;但现在这一纸保证已毫无价值。被误导的墨菲并不了解白宫真正的想法,他再也没有回复此一否决权问题;3个月之后,季辛吉和周恩来会谈时明白表示,美国将支持北京取得中国在安理会的席次——而不是倒过来的情况——这么一来,台北保证会提前彻底退出联合国。
1971年4月24日,77岁的宋子文在旧金山餐馆用餐时,因骨头梗住而亡故。宋美龄搭机前往美国出席兄长的告别式时,新闻报导传出她的二姐宋庆龄也会出席。蒋介石父子深怕两姐妹要是真的碰头,会掀起北京和台北之间有秘密协议的臆测,于是下令飞机掉头回台北。宋美龄可能对此大为不悦。有机会见到心爱的姊姊,她本来会很高兴的。后来她获悉,华府方面毫无迹象显示宋庆龄曾以任何理由申请赴美签证,和新闻报导说的截然不同①。
① State cable to Taipei; April 30; 1971; National Archives; RG 59; China Pol; box 2202; Amembassy Taipei cable to SecState; 2537; April 30; 1971; National Archives; RG 59; SNF (1970…1973); China Pol; box 2203。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9231247。jpg〃/''/p'
蒋介石与宋家三姊妹
宋子文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不论他有何缺点,他的事业让人印象深刻。多年来,他坚持推动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包括节制军费开销。他长久以来怀抱大志,认为有朝一日或许会继承蒋的大位,但是他在军中、党中的支持度都不够。委员长有很多事(包括他的新儒家热忱)都令世故的宋子文不以为然,但是他佩服妹夫一心一意地追求国家统一、富强。宋子文的脾气和妹妹美龄一样,“在黑暗的抑郁和外放的勇敢之间摆荡”。他们家手足之间感情两极化或许也不足为奇。宋子文和宋美龄一样,与左派的二姐宋庆龄感情甚笃,他的办公桌上经常摆着宋庆龄的照片,蒋介石从来也没意见①。
① Y。C。Wang(汪一驹),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 West; 1872…1949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66); p。440; quoting Arthur Salter; Personality in Politics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47)。 关于办公桌上的照片,参见John Robinson Beal; Marshall in China (Toronto: Doubleday Canada; 1970); pp。360…361。
数十年来,中国民间一直盛传出身财富之家的宋子文和孔祥熙,在职期间贪赃枉法、窃取巨大财富。宋子文身后留下净值约270万美元的遗产给子孙,数额出奇的少,但是他当然可能另有未知的外国银行帐户①。台湾有些研究这个问题的历史学家认为,宋子文可能没有收贿,但的确曾因掌握政府财政政策内幕消息而获得巨大利益。例如,1930年代初期他在民间经商时,知道政府预备以银本位制取代金本位制,涉嫌从中牟取暴利。不过,若要控诉他有犯罪行为而非不道德地赚取暴利,则似乎欠缺具体证据。
① 关于“遗嘱”,参见T。V。Soong Collected Papers; Hoover Institution Archives; Stanford; Calif。
美国乒乓球队还在北京的时候,尼克松在白宫接见即将回台北接任外交部长的驻美大使周书楷。这是尼克松就职以来,首次有机会向亲近蒋介石的高阶官员解释他的中国算盘。尼克松请周书楷向委员长报告,美国将“坚守我们对台湾的条约承诺”,而且“将深受委员长想法的影响”。他也警告周说:“我们将在未来几天内(对北京)采取若干步骤,主要可看做我们对世局部署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对苏联关系上面。”①
① 同上注,p。295。
同一天,周书楷也去见了季辛吉。季辛吉告诉他,即将对北京采取之步骤,“和美国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关系毫不相干”。季辛吉请周书偕向蒋总统说明,如果尼克松政府“非得做出使他们(国府)痛苦的事,将控制在可能的最低限度内”。即使季辛吉保证美方“不会做不照会中华民国的事”,这些讯息听起来一点也不令人放心。但是,美国根本什么事也没跟中华民国商量①。
① 同上注,p。295。
周书楷回到台北,向委员长报告了尼克松和季辛吉“最低限度痛苦”的保证之后,蒋并没有召见马康卫,或以任何方式回应美国这些扭扭捏捏的讯息。根据当时在蒋身边的一名高级军事助理的说法,蒋此时已让身边高级干部知道他对尼克松的鄙视。蒋一向很小心,不让他的部属听到他批评美国总统,但尼克松是例外。在蒋眼里,尼克松不仅对待共产党太天真,而且不忠诚、不信实、耍诡计。蒋痛恨他犹胜当年对史迪威的敌意①。
① 2003年4月3日,郝柏村在台北受访。
蒋偶尔会在内圈亲随之外的人面前表现出他的怒气。5月间,他接见来台北谈判台湾纺织品外销事宜的前任美国财政部长肯尼迪(David M。Kennedy)。蒋很生气,他刚获悉(消息无疑来自周恩来)在最近的秘密会谈中,美国告诉中方,台北和北京的直接谈判应该可以解决台湾地位问题①。亲切地谈完纺织品事宜之后;蒋提起国务院发言人4月28日的一篇声明。发言人重复杜鲁门总统20多年前的声明,宣称台湾的最终地位仍有待决定。蒋说着说着“愈发激动”,开始“明显的颤抖起来”。他说,华府近期的声明质疑中国对台湾、澎湖的主权。他说,这“不啻是一记耳光”。蒋接着道歉,表示他对这个议题的感受太强烈“无法自己”。尽管有此情绪失控事件(毛泽东一定很满意其中的讯息),马康卫在蒋、肯会后报告说,美国对国府关系因为华府…北京近来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仍属“温和”②。
① Chiang Diaries; April 29; 1971; Hoover; box 76; folder 10。
② FRUS (1969…1976); vol。17: China; 1969…1972; p。293; 300; 309…311。
针对蒋一再要求新武器系统和降低美国对太军援的大幅删削,尼克松透过肯尼迪传话,表示他将在8月份派一名高阶军事代表“以有利、友善的方式”评估重要的防务事宜。可是,直到1971年10月,美方都没派出这样的代表团,甚至也没有派人的计划。不过蒋还是没向华府抱怨①。
① 同上注,p。344。
大约此时,尼克松接到了争取许久的邀请,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直接对话。双方同意季辛吉在1971年7月秘密访问北京,协调次年在北京举行的高峰会谈细节。季辛吉出发前往拉瓦品第(Rawapindi),然后秘密溜到北京去的前一个星期,马康卫大使依然不晓得有此安排。马康卫回到华府,试图了解在美中关系上还能配合做些什么事,6月30日他晋见尼克松,两人对话杂乱无章、语无伦次,喋喋不休的尼克松,一会儿讲话躲躲闪闪,一会儿又暗示实情,一度还怪异地发誓他的政府无意暗杀委员长。在对谈之初:马康卫大使首先发问自己是否仍被授权发言,说明美国降低与北京紧张关系的努力,“不会伤害到中华民国的重大利益”。
尼克松:我觉得差不多就这样。就说我们,我们的……以中华民国来说吧,我们已经……我们知道谁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还是要持续我们跟他们的亲密、友好关系。至于他们的重大利益,你所谓的重大利益,你的意思是,我们会不会把他们交给中共?是不是呀?
马康卫:哦……
尼克松:他们是不是怕这个?
马康卫:我认为他们,他们发现……当然啦……他们知道我们不会这么做。我认为他们想到的是支持他们在联合国的会籍……国际间支持他们。
尼克松:我们将……我们必定将在联合国(支持他们)。我们不会支持任何会把他们赶出去的提议。
马康卫:是的,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