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 >

第9章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第9章

小说: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瘢⊿heryl Sandberg)因为失误而让谷歌赔掉了几百万美元的故事,如今已闻名遐迩。桑德伯格时任谷歌副总裁,负责自动广告系统的业务,当时她还没出任Facebook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天啊,我真的很抱歉。”根据《财富》杂志的报道,桑德伯格对佩奇这样说。佩奇并没有叱责她,相反,他说:“我很高兴你犯了这个错误,因为我想经营的是一家高速运转、超负荷工作的公司,而不是一家过于谨慎、无所作为的公司。如果我们什么错误也没犯,只能说明我们还不够冒险。”

  2005年的手机产业真是让人头痛不已,谷歌的规模有多大,麻烦就有多大。手机软件业在所有不稳定的技术领域中名列前茅。由于没有足够的带宽,用户无法用手机在网上冲浪,这一点令人沮丧。手机也没有强大到足以运行任何软件,而是只能完成基本的功能。但正如乔布斯认识到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的寡头垄断局面:除了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之外,只有区区几家公司编写手机软件,那些软件真是糟糕透顶。无线带宽需要增加,手机芯片需要加强;但当时的情况似乎是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一手遮天。“我们和沃达丰公司'11'达成了一项协议,在他们的手机上应用谷歌搜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谷歌公司顶级高管这样说道,“他们提出的条件是,我们可以将一些结果放上去,但他们会控制大部分搜索结果,我们的结果只能放在每一次查询的最末。他们没有一个像样的移动浏览器。(他们正在销售的)手机铃声有时会在搜索结果中优先显示。每个运营商都这么干。他们认为那是一个禁闭的小天地,全靠他们提供所有的服务(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线’一样),他们觉得这种控制是挣钱的最佳方式。”

  鲜有开发者为手机构建软件,因为只要有人这么做,就必然会赔钱。这个产业没有标准。实际上,每一种手机都在运行自己的软件和整套应用,这意味着为三星手机编制的软件往往不能在摩托罗拉手机上运行,而摩托罗拉的软件也不能在诺基亚的手机上运行。甚至在同一家公司,所用的软件平台也不兼容。例如,塞班(Symbian)系统就有好几个版本。简言之,对于任何有事业心的开发者来说,移动产业就是个“无底洞”。大多数人都敬而远之。利润最高的业务不是为手机编制应用,而是拥有一家测试公司,确保应用程序能够在市面上所有的手机上工作。拉里·佩奇从不讳言他自己和谷歌公司在那个时候有多沮丧。“我们有一个壁橱,里面塞着(我们为之开发软件的)100多种手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主要只为一种设备开发软件。”他在其2012年提交给股东的报告中如是说。这些年在各种谈话中,他一直把这一经历描述得既“可怕”又“极为痛苦”。

  但佩奇和谷歌其他高管都明白,最终一定会有人出来摆平手机行业,他们特别担心那家公司会是微软。当时的微软公司仍然是全世界最富有、技术最强大的公司,并且它的Windows CE手机和软件总算走上了轨道。Windows CE智能手机依然是一个利基市场,但如果消费者像他们日后迷恋苹果那样爱上了这个平台,谷歌的整个业务就危险了。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当时,微软和谷歌正为争夺搜索市场的主导权,以及技术世界的胜者地位而展开一场恶战。20年来,微软一直是顶级工程天才们找工作的首选,如今它却在很多战役中输给了谷歌。微软主席比尔·盖茨和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明确表示,他们把谷歌的挑战看作是对他们个人的挑衅。盖茨对此似乎尤其介怀。有一两次他还嘲笑了佩奇及其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的穿着。他说谷歌搜索引擎大受欢迎不过是人们“一时的狂热”。与此同时,他又会对其致以最高的敬意,说在多年以来的竞争对手中,谷歌是最像微软的。

  谷歌的高管们都坚信,如果Windows系统在移动设备上流行起来,微软就会干预那些设备的用户访问谷歌搜索,而支持他们使用微软自己的搜索引擎。20世纪90年代,政府诉微软反垄断判决的成功,让微软很难再利用其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垄断地位来恐吓竞争者。比方说,微软再也不能在Windows系统里把自己的搜索引擎设置为默认选项,而须由用户来选择用微软的搜索引擎,还是用谷歌、雅虎等其他公司的。然而在智能手机领域,还几乎没有任何裁决,能够限制微软的竞争强度。但微软在这一领域也没有形成垄断。谷歌担心的是,如果微软让谷歌搜索在其移动设备上难以使用,而用微软搜索却很容易,很多用户便会改换门庭,弃用谷歌。在20世纪90年代,微软就是靠这一手干掉了网景公司。如果用户停止使用谷歌搜索引擎,开始使用微软等竞争对手的,那么谷歌的业务就会迅速下滑。当时,谷歌的收入全部来自出现在其搜索结果旁边的搜索广告。“现在已经很难让人们感受到(我们对微软的恐惧),但在当时,我们非常担心微软的移动策略会取得成功。”施密特在2012年甲骨文公司诉谷歌版权案的证词中如是说。

  2005年年初,佩奇同意在谷歌公司43号大楼的1层会议室会见鲁宾时,萦绕在他心头的正是这些恐惧和沮丧的情绪。当时,佩奇的办公室在2楼,可以俯瞰谷歌园区的主庭院。他和布林共用一间办公室,这个惯例一直保持到2011年佩奇出任公司的CEO为止。办公室的空间看上去更像是两个工程系学生的宿舍,而与人们心目中任何大公司该有的样子相差甚远。要想看到他们俩的办公桌和电脑还颇不容易,因为房间拥挤不堪,堆满了他们喜爱的各种最新的电子装置——照相机往往是佩奇的,旁边是布林的无线电遥控飞机和汽车,还有他的冰球装备。如果布林和佩奇不在,办公室常常会被其他程序员占据,他们出入自由,从不会有一丝喧宾夺主的感觉。一年之前,鲁宾主动上门来找佩奇,因为他启动了安卓项目并已编制了足够多的软件向运营商等潜在客户展示。他认为谷歌公司的某些善意的表示——诸如佩奇亲自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安卓系统很有意思——可能会帮助鲁宾募集到更多的资金来维持项目运转,并让他的销售宣传更有吸引力。

  没什么人可以直接给拉里·佩奇发送电子邮件,还能成功地约他面谈,但在当时,鲁宾就是这样的一个幸运儿。3年前,当谷歌还在争夺用户、关注度和收入时,鲁宾就在T…Mobile公司的Sidekick手机上把谷歌设置为默认的搜索引擎了,这台设备是鲁宾在运营“危险”公司时设计开发的。佩奇记得鲁宾的这一善意举动,不仅是因为谷歌当时非常渴望搜索流量,还因为他觉得Sidekick手机是他当时见过的最精妙的移动设备。

  Sidekick手机外表古怪——造型就像肥皂中间嵌着一块屏幕。它的操作方法是掀起屏幕,旋转180度,在下面的键盘上打字。由于其外观非主流和缺乏营销预算,Sidekick手机难以大卖。但它在3种群体中拥有一批狂热的崇拜者:追求时尚的青少年、饶舌歌手,以及硅谷工程师。学生喜欢它,因为它是内置了即时消息软件的第一台移动设备;佩奇等工程师们喜爱它,因为它是允许用户在网上冲浪的第一台移动设备,上网方式也和办公电脑没有区别。黑莓对于手机电子邮件很在行,因此谷歌公司人手一部黑莓手机。但黑莓和其他手机上的互联网浏览器却糟糕透顶。当时为了应付带宽不足的问题,浏览器的设计只是用来显示网页的核心内容——通常只是文本。但对于商业公司而言,这样的浏览体验近乎无用。谷歌公司的搜索广告等应用在这些残废的浏览器上无法工作,因为根本不能点击。不久,佩奇和布林就随身揣着一部Sidekick手机,用这个几乎能够取代笔记本电脑的移动设备迷住了他们的朋友和同事们。

  根据《连线》杂志报道,佩奇如约赴会却照例迟到了,但鲁宾迫不及待地跳到白板前开始了他的宣讲:能引领技术未来趋势的将是具备电脑功能的手机,而不是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鲁宾说这个市场非常广阔。全世界每年会售出逾7亿部手机,而只售出两亿台电脑,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但手机业务还在蒙昧时代停滞不前。安卓系统只要能说服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他们无须花钱置备自有版权的软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灰心丧气的消费者会一拥而上地抢购那些功能更强的手机。软件开发者会响应这种需求,争先恐后地为某个平台编写软件。如此便可产生一个自我强化的软件生态系统。

  佩奇听得兴致勃勃。他打量着鲁宾带来的原型机。但在会议开始之前,他早已拿定了主意:谷歌把安卓系统买下来怎么样?他问道。后来他告诉《谷歌内幕》(In the Plex)一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Steven Levy)说:“我们有那样的先见之明(知道移动设备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安迪出现了,我们的感觉就像是说‘没错,我们就该干这个。他就是合适的人选。’”谷歌用大约5 000万美元外加股权激励买下了安卓系统,到2005年7月,鲁宾和安卓系统的另外7个联合创始人一起,向谷歌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讲述了他们对于未来世界的看法。

  鲁宾对于谷歌公司决定买下他的公司惊喜交加。“在‘危险’,我们有一个人人喜爱的绝妙的小众化产品——Sidekick手机。但我想超越小众市场,制造一个大众市场的产品。”他说。而且没有哪家公司比谷歌更能掌控大众市场了。回忆那段日子时,他喜欢讲一个前后反差强烈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有关他在韩国首尔的手机厂商三星公司所做的演讲:

  我和团队的全体成员——连我在内一共7个人——走进了董事会会议室。然后有20名主管走了进来,站在会议桌的另一侧。我们都坐着,因为当时我还不熟悉亚洲文化之类的东西。他们的CEO走了进来,他就座之后,其他的人才敢坐下,像是个军事法庭。然后我就进入了宣讲的模式。我向他们宣讲了安卓系统的未来,就当他们是风险资本家一样。最后,我上气不接下气,事情已经全盘托出了……房间里一片寂静。完全是一片寂静,静得房间里好像都能听见蟋蟀的鸣叫声。然后,我听见外国话的耳语声,一个助理人员在与CEO低语之后对我说道:“你在说梦话吗?”对于我刚才讲述的整个未来,他们的反应是:“你会和哪支大部队一起创造这样的未来?你手下只有6个人。你该不是喝高了吧?”这差不多就是他们的回答了。在一片嘲笑声中,我们走出了会议室。这是谷歌收购我们公司两个星期前发生的事情。(公布收购决定后的)第二天,三星公司CEO的一个助理非常紧张地打电话给我说:“我要求马上召集会议,讨论一下那天您在首尔给我们讲的那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提议。”

  得益于谷歌的收购,鲁宾再也不用担心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不怕潜在的供应商和客户不回他的电话了。但在收购的欣快感觉逐渐褪去之后,显然,就算是在谷歌公司,让安卓系统取得进展也是鲁宾此生负责的最艰难的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