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 >

第5章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第5章

小说: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表示愿意帮乔布斯的忙,与威瑞森通信公司(Verizon)的CEO伊万·塞登伯格(Ivan Seidenberg)取得联系,后者当时也在观众席中。没门儿,乔布斯说:“我们拜访了几家手机厂商,甚至跟Treo的人聊了会儿。他们给我们讲的事情非常荒诞。”但乔布斯私下里还是认真考虑了艾尔索普的话。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乔布斯的首次应对措施并非iPhone项目,而是一款低调得多的产品——音乐手机Rokr,苹果将与摩托罗拉和“辛格勒”(Cingular)电信公司合作生产这款手机。Cingular是当时的无线业务大运营商,此后经过两次合并,最终成为现在的AT&T。在苹果看来,2004年年初达成的这一交易看上去尽善尽美。苹果会把iTunes软件授权给摩托罗拉使用,内置于后者超级成功的“刀锋”(Razr)系列手机上,其他的事务都交给摩托罗拉处理。苹果会从摩托罗拉那里获得软件特许使用费,而乔布斯也不必和无线运营商们打交道。iTunes可以帮助摩托罗拉销售更多的手机,给Cingular带来更多的无线用户,苹果也可借此对抗让其感到有威胁的其他音乐手机产品。“我们认为,如果消费者选择了音乐手机而不是iPod,他们至少还会用iTunes。”法德尔说。

  然而事与愿违,Rokr的销量令人尴尬。在2005年9月,也就是将近18个月后,乔布斯发布了该产品,这款产品的主要卖点是无线下载,但它实际上却做不到这一点。Rokr又大又笨——与摩托罗拉成名已久的时髦的刀锋系列截然不同。它的音乐容量也被人为地限制在100首歌以内。

  当乔布斯在旧金山市莫斯康尼中心完成了这款产品的演示,几个合作者之间,特别是在苹果和摩托罗拉之间,紧张关系立即变得显而易见。乔布斯同时还发布了第一台iPod nano'7',数周后,一位记者问摩托罗拉的CEO埃德·赞德(Ed Zander),是否觉得被乔布斯发布的另一个产品抢去了风头,他的回答简洁有力:“去他妈的nano。”《连线》杂志很快就用一篇封面故事报道了这次惨败,标题是:“你管这个叫作未来的手机?”

  乔布斯成功地把搞砸Rokr一事怪罪在摩托罗拉头上,但其实这场惨败主要是苹果的错。的确,摩托罗拉生产了一部丑陋的手机,并且这家公司在接下来的4年内继续生产的手机均销量不佳,直到赞德最终辞职。但Rokr项目的真正问题在于,乔布斯进行这次交易的理由几乎在协议签订之时就已烟消云散,法德尔如是说。他的原意是利用该交易作为一个防御性的策略,应对那些试图生产音乐手机的厂商,同时也不必亲自与运营商们打交道。但在2004年一年,苹果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完全不必用iTunes和iPod来进行防守,也不需要Rokr来帮助自己更广泛地传播iTunes。苹果只需要在iPod的销量像火箭升空一样飙升的时候坚持下去就可以了。2003年夏,苹果iPod的季度销量只有30万台,它在2004年第1季度销量也只有80万台。但是到了2004年夏,它的销量暴增。苹果在截至2004年9月30日的当季销量为200万台,当年第4季度的销量更是达到了450万台。当丑陋的Rokr原型机于2004年秋季面世,苹果的很多高管都清楚地认识到他们走错了路,而到了当年年底,乔布斯几乎彻底抛弃了这个项目。虽然他还是逼着iTunes团队完成用于Rokr的软件,但他在听取那些从一开始就认为Rokr项目愚蠢至极的高管们的意见时,态度要认真得多。

  也不只是iPod在2004年的成功打消了苹果对于Rokr手机的热情。到了当年年底,生产自己的手机,这看上去已经不再像是个馊主意了。从当时的情况看来,大多数家庭和手机似乎很快就会有无线网络了,这比房主的数字用户回路(DSL)或有线电视电缆连接的带宽都要高速、可靠。户外手机的带宽也像是很快就足以配合视频流媒体的使用,以及功能完整的互联网浏览器的运行了。手机处理芯片也终于够快,足以运行看起来很酷的手机软件了。最重要的是,和运营商打交道也没那么麻烦了。到2004年秋,美国斯普林特(Sprint)电信公司开始批量发售其无线带宽。这意味着通过收购和转售Sprint的带宽,苹果可以成为自己的无线运营商——一家“移动虚拟运营商”(MVNO)。现在,苹果可以生产手机,且几乎不需要和运营商打交道。乔布斯出任董事的迪士尼公司已经和Sprint展开谈判,讨论的正是自行提供无线服务的交易。关于苹果是否也应从事这样的业务,乔布斯问了很多问题。

  看到乔布斯要依靠Sprint成为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兴趣日渐高涨,吉姆·瑞安(Jim Ryan)等参与Rokr项目的Cingular高管开始坐不住了。他们担心,苹果一旦成了一家无线业务运营商,就会降价吸引顾客,其他运营商也会降价竞争,这样就会毁掉整个行业的利润。因此,只要一有机会接触到乔布斯及其团队,他们就会温和地游说他与Cingular达成协议。他们说,如果乔布斯同意与Cingular进行独家交易,他们就愿意抛弃运营商-手机厂商关系的惯例,让乔布斯对其想要生产的革命性设备享有控制权。

  瑞安此前从未在公共场合谈论过那些日子,这次他说,那段经历真是耗尽了他全部的谈判技巧。瑞安用将近10年的时间编制了复杂的运营商协议,他是业内知名的研究无线业务未来发展方向的早期思想家之一。他用了3年时间,把Cingular起初几乎一片空白的无线数据业务,发展成为价值40亿美元的大市场。但由于苹果和乔布斯鲜少与运营商进行谈判,这使得瑞安很难预测他们对于各种方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乔布斯一开始很讨厌和我们打交道。他痛恨这个,”瑞安说,“他觉得他不希望自己的品牌旁边总是跟着我们这样的运营商。但他没想过,在现实中,提供移动服务这事儿有多难。”2004年全年,瑞安及其团队花了数十个小时与身在库比蒂诺的苹果高管们开会,他不停地提醒乔布斯和苹果其他高管,如果苹果选择成为一家运营商,就会陷进运营手机网络的重重麻烦,那可是一项本质上无法预测的资产。而与Cingular达成协议则会让苹果摆脱麻烦。“虽说听上去有点儿怪,但这可是我们对于他们的最大卖点之一。”瑞安说,“手机每一次掉线,用户都会责怪运营商。但只要情况良好,用户就会感谢苹果。”

  Cingular并不只是采取防守策略。瑞安等高管认为,与iPod的发明者合伙,将会改变顾客对于他们公司的看法。2004年和2005年,苹果公司在iPod上的爆炸性成功——苹果在2004年售出了820万台iPod,2005年又售出了3 200万台——把乔布斯的商业和文化偶像形象抬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为了得到一部像iPod一样充满革命性的手机,新顾客的洪流很可能会涌向运营商Cingular公司,这种想法让Cingular充满期待。

  2008年,我在为《连线》杂志撰写一篇报道时,另一位参与本项协议但不愿透露姓名的Cingular高管对我说:“乔布斯很酷。他通晓一切。当时大学里有人在做问卷调查,‘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是什么?’20年前,答案是啤酒;现在,是iPod。所有这些让我们觉得这家伙真有两下子。我们也许正是从中获得了能量,确保最终达成这一协议的。”

  在外部有Cingular游说乔布斯的同时,苹果公司内部也有迈克·贝尔(Mike Bell)和史蒂夫·塞克曼(Steve Sakoman)他们这群高管在努力,促使乔布斯答应生产手机。“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把iPod的功能整合进摩托罗拉的手机。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胡闹。”贝尔如此说道,他如今是英特尔(Intel)公司移动设备部门的联席主管。他告诉乔布斯,手机本身即将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消费者电子设备,但没有人擅长制造手机,因此,“如果我们(苹果公司)把iPod的用户体验,与我们正在研究的其他一些东西整合到一起,我们就可以拥有市场。”

  贝尔倒是说这番话的理想人选。他在苹果干了15年,参与制造了iMac等产品,这些产品令苹果得以在1997年免于破产。最重要的是,他不仅负责Mac软件部门的一大部分运营工作,还管辖着负责苹果AirPort无线设备的软件组,在苹果公司,他比大多数其他资深管理人员都更了解无线行业。他从未居功自傲,自称为iPhone之父。而他最终也没有负责这个项目的运营,甚至都没有参与这个项目。在斯科特·福斯托(Scott Forstall)接管之前,负责运营iPhone项目的是法德尔。但即便到了今天,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贝尔在其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

  “我跟史蒂夫争辩了几个月,最后在2004年11月17日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贝尔说,“我写道:‘史蒂夫,我知道你不想做手机,但以下是我们应该做手机的理由:[设计总监乔尼·艾夫(Jony Ive)]有几个为未来的iPod而做的设计,真的很酷,还没有人见过呢。我们应该采纳其中的一种,为它设计几款苹果软件,把它变成一部手机,而不是把我们的东西安装在别人的手机里。’大约1个小时以后他打电话给我,我们聊了两个小时,他最后说:‘好吧,我想我们应该研发手机。’三四天后,史蒂夫、我、乔尼和塞克曼共进午餐,就此启动了iPhone项目。”

  说服乔布斯的不只是贝尔的坚持和艾夫的设计,塞克曼在这顿午餐之前,已经完成了一些制造手机可能会涉及的初期工程工作。2003年之前,他一直在“奔迈”公司(Palm)工作,主要从事的是为Treo智能手机编制软件。塞克曼作为苹果软件技术部门的副总裁,是最熟悉iPod内置软件的高管。如果苹果公司准备生产智能手机,从iPod下手才是合乎逻辑的做法。消费者也期待苹果这样做。所以,在塞克曼来赴午餐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已经有办法在iPod中放进无线芯片并连上互联网了。

  他们甚至早就开始为这台音乐播放器研究新软件(Linux系统的一个版本),以便它可以应付市场对手机和互联网浏览器的改良需求。Linux这款开源软件在20世纪90年代成名,其开发者是林纳斯·托瓦兹'8'。该系统并没有像很多技术宅男预测的那样,取代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但在那时,Linux系统已经成为那些功能较少、不太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软件之选。塞克曼向乔布斯简要报告了他的团队的进展,那天下午的晚些时候,他通知自己的团队:“你们最好开始研究(手机),这个(项目)就要启动了。”

  贝尔说他之所以记得那次会议,原因是他从没见过有人像那天的乔布斯那样吃饭:“你知道,有些事儿太古怪,所以就让人记住了。那天我们在苹果公司自助餐厅外面集合,史蒂夫走出来,托盘上的玻璃碗里盛着满满一碗鳄梨块。可不是一两块,而是差不多15块,上面浇着色拉调味酱。我现在还记得自己和乔尼、塞克曼坐在那里,看着史蒂夫扒拉着那堆小山一样的鳄梨。读了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以后,我想那是他治疗癌症的食疗方子之一,但在当时,我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