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重生贾母荣华录 作者:fahrenheit-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近一个月之后,史骞一家才返回京城。
只是史骞一家本来想走陆路,恰逢薛家要运货进京,史骞便改了主意,跟着薛家的船队顺着运河航行,走到一半时才听说若是走陆路,必经之道上有座山因为连夜大雨而忽然塌了,直接把官道埋住了几十里。
这事儿不仅让史骞一家惊出一身冷汗,也让在家养胎的史令仪险些又闹肚子疼:前世她大哥正是回京半途遭遇意外山崩而身亡,当时连具完整的尸首都寻不到……只是这也该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史令仪蜷着身子想了许久,竟然通透了不少:其一,福祸相依;第二,珍惜眼前人。
趁着哥哥一家回金陵守孝的功夫,史令仪干脆让次子贾政也回原籍应试,从七岁到十四岁,让榜眼公教了七年,若连个贡生都拿不到……自有他爹再“教”他一回。
怎料贾政考中之后,还得以赶在新春之前及时返回京城,也是搭了薛家的商船,而且还是和林侯爷的儿子林海结伴归来——这也是位以十三岁稚龄便夺了案首的“小”才子了。
史令仪听了,暗叹道:罢了,承你薛家的人情,必有后报。做人总该恩怨分明,她的确对王薛两家有些芥蒂,只是人家真帮了大忙,却不能不认账。
自家能走到今时今日,甚至有朝一日也能成为那传承数百年、人才层出不穷的世家之一,靠的也正是这份自律和操守。
实际上,薛家为何如此殷勤?
还不是他们使了大笔银钱,才打听到如今宫中情景,和外面盛传的消息全不相同:甄家女无人问津,而如今宫中有些颜色又有心思的女孩儿,只要家世略微不足,便被正得宠的贤妃娘娘以各种理由和手段打发、或者干脆赶去了浣衣局!
皇后看在眼里,却只是小小惩戒了这位宠妃的跋扈之举。
薛家还有自知自明,知道自家女孩儿也是“家世略微不足”之列,他们想靠女儿提携自家不假,但远没到罔顾女儿性命,明知道是个坑还要用女儿的终身去填的地步。
因此薛家族长夫妇对史令仪颇为感激:他家不能帮衬着荣国公夫人儿女前程,难道也不能“与人方便”吗?
年后,史令仪休养了一番,人虽比以前略胖了一圈,但看见她那显了怀的肚皮——家人都觉得还是该再胖些才好。
于是史令仪天天被丈夫、儿子、儿媳妇、女儿轮番“夹攻”,只为她能多吃些东西,哪怕多咬半块点心呢……
这一胎说也奇怪,到了害口的时候史令仪竟全无感觉,贾代善当着妻子还感慨万分,“这孩子肯定懂事,在娘胎里就知道娘亲辛苦,不闹腾。”他心里却道:媳妇瘦成这样,哪还有半分余地让她害口啊!这么一想,更是心疼妻子,加上自己年近四十才得了这么个孩子,伺候起来更是分外精心。
话说酒桌和枕边乃是最易泄露秘密的两个地方,贾代善当了禁军统领,守卫皇城与圣上安危,自是不敢轻忽:没准儿他随口一句传入有心人的耳朵,都能让全家陪葬。
所以贾代善只在家中,或者和至交,譬如北静王和冯将军这两位,大舅哥史骞也能算一个,才肯小酌一二;至于旁人送的、主动贴上来的通房姬妾他更是一概不收,只安心守着媳妇过日子。
有这样的父亲做榜样,再加上母亲旁敲侧击,两个儿子竟都承诺:三十无子方可纳妾。实际也是这兄弟俩懂得轻重,父亲母亲一辈子小心谨慎才得来如今之势,当儿子的哪能一个恣意就败个干净?
当前程和美色相冲突时,绝大多数男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程。
却说开了春,贾政和林海全都进了国子监读书,史令仪也和嫂子的娘家换了庚帖。
这桩婚事传了开去,可把王家太太气了个倒仰,他们看中了荣国公夫妇的次子,这孩子性格温厚又学问出众,和自家二女儿正是良配。可明明他们已经放低身价暗示了这么多次,居然连个消息都不给,就和别人家结了亲!
王家太太真想跑去质问一番,却又不敢,只能耐住性子等丈夫从衙门回府。她好不容易盼来了主心骨,便添油加醋一顿抱怨,她丈夫却远没她这般执着:说实在的,自家门第配荣府,还是差了好些啊,人家不理会那还是给你面子呢。
于是他柔声安抚妻子道:“何必非盯着荣府?门第差得远,女儿嫁进去如何抬头说话?咱们不必非图这些虚名。”
果然王家老爷说到做到,几个月后便敲定了如意女婿:江南甄家的嫡长子甄应嘉。
听说王家和甄家结亲,史令仪也觉得般配,只是她产期临近,心中却越发不安,直到她看了一封从宫中送来短信才确定了不安的源头:贤妃有意为十皇子迎娶贾敏,信上也没有落款。
史令仪将信折好,放在书架中的暗格里,又靠在榻上琢磨了一会儿,忽然发觉下腹一坠,旋即开始一阵阵发紧发痛……她要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21号的第二更来了,上面还有一章,大家别看漏了……
之所以这么“早”,因为写到一半俺钻被窝呼呼去了囧,留言等我白天回复哈~~~~
女主一家人行得正未必不吃亏,但也是因为行得正,才会在吃亏时总有人肯出手拉他家一把。
PS,甄应嘉乃是原著里甄宝玉的亲爹~~所以本篇里王夫人还是会生个宝玉出来~~
☆、第28章
算一算;肚里的孩子已经九个多月;其间史令仪心绪不宁;太医便来得很勤;儿子女儿儿媳妇连着丈夫贾代善又一起轮番陪着她;不停说话逗她开心。
原本她因为哀痛而动了胎气;不该挪动;但听说哥哥一家抵京;说什么也要去见见娘家人;尤其是送她父亲最后一程。当娘的拧起性子,儿女谁都扛不住;最后还是一家之主贾代善发了话,我陪着你们娘去一趟。
却说岳母和媳妇全都躺倒在床;而史骞尚未归来那会儿,迎来送往都是他这位国公爷带着史鼎、史鼐两个少年一起操持,连带着还得留心岳母……贾代善父母去世时他都在北疆,丧事里里外外也是他媳妇一人主持,如今终于轮到他回报一二,所以再琐碎繁杂,国公爷也没有半点不耐烦。
此举别说本就喜欢女婿的韩夫人心中感动,连史鼎、史鼐两人也为外面英雄,在家温柔又耐心的姑父所折服。
荣禧堂里丫头们收拾妥当,夫妇俩一起乘车去了保龄侯府,相比较而言,看着最凄惨最瘦弱正是史令仪。因为也只有她心事重重,整天琢磨那些大家谁都不知道的前世与今生去了。
史靖老爷子都七十多了,又是无疾而终,走得十分安详。韩夫人也只因丈夫去了而打击过重,并非真的全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而史骞和王彦夫妇就是风尘仆仆,辛劳憔悴,而伤悲已经落在了这二者之后了。
亲人们面面相觑,贾代善无奈跟大舅哥使眼色:劝劝吧?她非要来,不让她来就准得出事儿。
史骞和史令仪兄妹一直感情极好,而且史骞也的确“对症”,史令仪心道:退一万步说,有哥哥支撑门户,就不必再担心自家像前世那般父亲和哥哥先后去世,侄子们又都还小,致使娘家在回到金陵后便几乎京城权贵们遗忘在脑后。
史骞也和妹妹有话说,先是好一通安抚:什么好好养身体,你这样我看着心疼死了,别人看见还以为妹夫苛待你……絮絮叨叨直把史令仪都说得头昏脑胀。
然后重头戏来得毫无征兆:史家在宫里也识得几个肯给自家传递消息的内侍和女官。只是传递消息乃是宫中禁忌,所以没有大事,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动静。史骞一家离开京城后,宫中之事就要请史令仪接手并稍微看顾:也就是万一有人遭难,好歹也记着资助一下他们的家人就够了。另外,此事让妹夫知道也没什么,只是他那个位置还是少过问宫人之事才好。
于是史令仪在阵痛犹如潮涌之时,竟还在思量“贤妃中意敏儿”这条是自家宫中哪位“旧识”送来的消息。
因为有一段时日茶饭不思,又睡不安稳,虽然最后调养回来,但多少还是影响了腹中胎儿,不过正所谓祸福相依,孩子个头不大,史令仪生他时反而没怎么受罪。
产婆干脆利落地减掉脐带,又略略清洗了一下,才把小家伙抱到闷头虚汗,眼前都有些模糊的史令仪跟前。
“太太,是个哥儿!”
史令仪又不是头回生孩子,再说她儿女双全,生儿生女也没什么所谓,只是这孩子出来就……没听他哭!她的心一下子又揪紧了:可千万别是有什么毛病!
这会儿全家人都等在外面,恰好下了衙的贾代善也回了府,听说媳妇已经生了,连衣裳都没换就直接赶了过来。
听见外面在报“老爷来了”,史令仪深吸口气,吐出口中参片,“抱出去给老爷看看!”
当贾代善把小脑袋瓜比自己手掌小了足足一圈的小儿子抱在怀里,还是没听见什么动静,晃了晃又拍了拍,小儿子似是一无所觉,一声不吭。他心里也登时就“咯噔”一下。
贾敏忽然走上前来,从爹爹手里接过小弟,她抬手就捏了下弟弟小巧的鼻尖,然后再忽然松开,就听“哇”的一声,她弟弟咧开小嘴儿就嚎了一嗓子。
不说中气十足,也绝对不是什么“气若游丝”。贾敏抱着小弟弟,歪着脑袋看了看满眼敬服之色的两个哥哥还有嫂子,再回过头来把弟弟送回一脸赞许的爹爹怀里,小声笑道:“好像尿了……”又冲着里间喊道,“娘,听见了没?”
尿了你才塞回爹爹手里……不尿你是不是还得多玩一会儿啊?史令仪心中一松,歪倒在引枕上还跟伺候她并学舌的鸳鸯等人笑道:“听听,表功呢。”
大丫头心说,太太您可算笑了!您但凡精神头不足一点儿,我们就得让老爷和大姑娘叫去说话……
产房收拾干净,身上也略略擦洗,史令仪再有心事也沉沉睡去。等她一觉睡饱,睁眼便是第二日午初了。
这天又是贾代善休沐,所以史令仪稍一翻身,便看见了坐在身边的丈夫贾代善。
天气极好,阳光透过窗子照在贾代善身上,让他浑身都裹上了一层温暖又明亮的光芒,他从悠车里捞出睡得正香的小儿子,放到妻子枕边,微微一笑,“还疼吗?”
史令仪脑袋一歪,“哪壶不开提哪壶。”看着红扑扑的小儿子,真是觉着吃什么苦都值了。
贾代善还就爱极了媳妇还有他女儿这份小性子,“多歇歇吧。”出了月子,正好是媳妇为岳父齐衰满一年。到时候又该和京里的贵妇人们交际应酬,也带着敏儿出去散散心、见见人,“之后带着敏儿四处逛逛,享用些清闲日子。也该是让儿子孝敬咱们的时候了。”
太医趁着媳妇睡着,已经诊过脉,直言道:国公夫人也只是产后常有的虚弱,不过毕竟有了年纪,恢复起来自然比不得年轻人。
夫妻多年,史令仪如何听不出丈夫的弦外之音,一提起“敏儿”,她忽然想起还有封宫中密信没来得及跟丈夫商量,便连忙让贾代善亲去书房暗格里取信。
看了信,贾代善直接把信烧了,然后就靠在史令仪身边,轻声问道:“是大舅哥托你照看的那些人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