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世界是平的 作者:托马斯 弗里德曼 >

第12章

世界是平的 作者:托马斯 弗里德曼-第12章

小说: 世界是平的 作者:托马斯 弗里德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一起,到美国各地给网景上市做宣传。巴克斯代尔说:”刚开始的时候,摩根斯坦利认为我们的股票可以卖到每股14美元。由于宣传的效果比较好,很多人都对我们的股票感兴趣,他们决定将发行价格提高到每股28美元。在上市前的头一天下午,我们都在马里兰州,那是我们宣传的最后一站。我们都开着黑色的豪华车,看起来就像黑手党一样。由于在所处的位置手机没有信号,我们不得不将汽车开进两个加油站,为的是使用他们的电话。我们给莫根斯坦利的总部打电话,他们说,‘我们认为发行价格应该定在31美元。’我说,‘不,我们还是定在28美元比较好。’因为我想让人们把我们归为20美元而非30美元档的股票,以防事情进展不顺利。然而第二天早上,我们的开盘价格达到71美元,当天的收盘价格为56美元,正好是我定价的2 倍。“
网景之所以最后在微软强大的竞争压力下败下阵来,主要是因为微软决定将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和Windows 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法庭最后裁定微软的这种做法是垄断行为。微软比网景在浏览器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程序员。由于网景扩张速度过快,其战线拉得太长。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网景的市场份额日益下滑。
最后,网景被美国在线以10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尽管从商业意义上来说,网景只能算是一颗流星,但它的确曾是一颗明星,并且曾留下辉煌的轨迹。
巴克斯代尔说:“我们几乎从一开始就赢利。我们没有陷入网络泡沫。我们发起了网络泡沫。”
这的确是可怕的泡沫。
巴克斯代尔说:“网景的上市带动了很多事情。技术人员开始对这些新科技感兴趣,商人因这些技术可以带来的利润而激动。这些年轻新贵的出现让其他人也开始跟风,他们想,‘如果这些毛头小伙都可以赚到大钱,我也可以。’贪婪并不是什么好事——人们认为它们可以不用付出很多劳动就赚到大笔的钱,这自然会导致过度投资的出现。人们甚至会为一些很愚蠢的想法投资。”是什么让投资者相信对网络和网络相关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呢?简单说就是数字化。一旦个人电脑和Windows 的出现向世人证明可以将信息数字化并且在电脑和文字处理器上对它们加以处理,一旦浏览器让因特网走进千家万户,每个人都希望能将一切数字化,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数字化革命由此拉开序幕,这是一个将文字、音乐、数据、电影、文件和图片变成比特和字节的神奇过程,这些比特和字节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处理,在芯片中储存,或通过卫星和光纤加以传送。过去我都是通过邮局发送邮件,可有了网络后,我希望将邮件数字化,这样我就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了。以前摄影是个烦琐的过程,我过去常用普通相机拍照,然后将胶卷交给杂货店,由他们送到某个地方专门冲洗。但是一旦因特网让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将照片发到世界各地,我就不想再用胶卷了。我可以用数码相机拍照,数字格式的照片可以直接上传到电脑,不必冲洗。甚至我根本不用数码相机,用手机就可以拍照。过去我常常去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Barnes & Noble)看书和买书,可是有了网络后,我也在亚马逊的网站上浏览书籍。过去我常去图书馆做研究,但现在我希望通过Google或雅虎来完成翻书架的过程。过去为了听西蒙和加芬克尔,我常去买CD,虽然与唱片相比,CD已经是数字化的音乐形式了,可现在我更希望能直接将音乐从网上下载到我的i…Pod 当中。
投资者看到了这种疯狂的数字化趋势,他们自言自语道:“如果每个人都希望将一切数字化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那么对网络服务公司和光纤电缆的需求将是无穷的。
如果投资到这一领域,你绝不会亏本!“泡沫由此产生。
过度投资也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最终能得到纠正。我总能记起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在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当时正是高科技泡沫的巅峰时期。盖茨一次又一次地被记者们问到相似的问题:“盖茨先生,现在的网络股是泡沫股,对吗?它们难道不是泡沫吗?”最后,有点被激怒得盖茨对记者们说:“他们当然是泡沫,但你们没有问到点子上。泡沫给网络行业带来了很多新资本,这必将更快地推动创新。”盖茨将网络比作淘金热,向那些淘金的人出售利维斯牛仔裤、镐、铲和宾馆房间要比直接淘金赚钱更多。盖茨是对的:虽然泡沫从经济意义上讲是十分危险的,可能会使很多人赔钱,很多公司破产,但是他们也会越来越快地推动创新,并且即使是过度投资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正如我们在铁路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所看到的,过度投资带来的生产过剩总是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网络股的繁荣导致光纤电缆公司的过度投资,这些公司在陆上和海底铺设了大量光纤电缆,但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拨打电话和传送数据的成本。
光纤电缆系统的首次商业化安装是在1977年,此后光纤慢慢取代铜线被用作电话线,因为光纤传送数据和声音的速度更快。光纤电缆是由像头发丝一样细的光导纤维制成的,他们被用来远距离传送数字化的信息包。因为这些光纤比铜线细得多,在电缆直径一定的情况下,光纤的数量要多于铜线,这意味着同样是一根电缆,在使用光纤时,可以在低成本条件下传送更多的数据或更多的声音。不过,光纤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远距离传送信号的带宽。铜线虽然也可以传送很高的频率,但由于抛物线效应的作用,信号在几英尺外就开始减弱。而相比之下,光纤不仅可以传送很高频率的光学脉冲,而且在其英里内都不会出现明显的信号衰减现象。
一家光纤电缆制造商ARC 电子公司曾在网站上解释说,光纤电缆的运作方式就是将数据或声音先转换成光学脉冲,然后通过光纤线进行传送,这和通过铜线传送电子脉冲自然有很大不同。这种光纤系统的一段是发射器,它能首先接收从你家电话或办公室电脑的铜线中传出的电子脉冲信息(文字或数据),然后将这些电子脉冲处理或转换成光学脉冲。发光二极管(LED )或半导体激光(ILD )
可以被用来生成光学脉冲,然后通过光纤电缆传送。电缆的作用就相当于光的导向装置,将光学脉冲从电缆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然后接收器再将脉冲转换成原来的电子数字形式,既可以在你的电脑屏幕上还原成电子邮件的形式,也可以转化为手机中的声音。光纤电缆在确保通信安全方面也很不错,因为它们很难被窃听。
网络经济的繁荣和美国《电信法(1996)》(Telemunications Act of 1996)共同导致光纤投资泡沫的产生。这一法案让原来分管本地业务和长途业务的公司可以渗透到对方领域,并且让各种新型的本地交换运营商在提供电话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同小贝尔公司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展开竞争。这些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电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他们提供各种业务,并且每家公司都希望拥有自己的基础设施。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特网的繁荣让每个人都认为,对带宽的需求每3 个月就会翻番,并且这一过程永远不会停止。在因特网刚兴起的2 年内,这一想法是正确的,但后来大数法则开始起作用,这种翻番的速度也开始放慢。不幸的是,通信企业并没有注意到需求和现实之间日益加大的不平衡。
市场处于网络投资的狂热之中,企业只是一味地扩大产能。股市的繁荣意味着投资资金是免费的。在5~6 年的时间内,这些通信公司一共投资了大约1 万亿美元用于铺设各种光缆,而且没有人对未来的需求发生过怀疑。
在当时,很少有公司会比环球电信(Global Crossing )更疯狂,这是一家替新兴电信运营商在全球铺设光纤电缆的企业,1997年由盖瑞。温尼克创建,第二年上市。
只在该公司担任过1 年首席执行官的罗伯特。安南兹亚达曾经签署过一个很糟糕的合同——企业图书馆(Corporate Library )的奈尔。米诺认为这是美国最糟糕的合同。这份合同居然规定安南兹亚大的母亲每月都能做头等舱去看望他一次,而且他还可以以每股低于市场10美元的价格获得该公司200 万股股票作为签约奖金。
现在是华平(Warburg Pincus)公司高级管理者的亨利。夏克特在网络经济繁荣时期曾在朗讯公司谋职,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1996年的《电信法》意义重大,它允许本地交换运营商相互展开竞争,以及和小贝尔等传统的本地电话公司竞争。这些企业找到环球电信这样专门铺设电缆的企业,这样就可以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及MCI 在长途业务、特别是国际业务上开展竞争了。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良好的开端,并且这一发展趋势永远都不会停息。每个人都认为这块蛋糕将无限变大,于是每家公司都想,‘我将在你之前铺设光缆,因此我的市场份额将超过你。
‘于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最大产能进行生产,以为这样就能获得自己的市场份额。
“后来,尽管像最初预想的那样出现了B2B 和电子商务,而且原来没有想到得很多网站比如eBay、亚马逊和Google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他们所能占用的产能与网络繁荣时期的投资相比也只能算是九牛一毛。长途电话的收费从每分钟2 美元降到了每分钟10美分,而数据的传送实际是免费的。网络电话公司Tellme Networks的首席执行官麦克。麦克约在2001年6 月在接受CNET新闻网站采访时说:”电信产业完全是靠投资发展起来的,他们在地下埋设了太多的光缆,将自己带入残酷的价格战当中。
这将是一场灾难。“对很多公司和他们的投资者来说,这的确是一场灾难(环球电信2002年1 月申请破产,债务总额达到124 亿美元),但消费者却也从中受惠不少。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全国高速公路系统不仅使美国变得平坦,打破了地区差异,而且让公司可以更容易地转移到低成本的南部地区,因为劳动力和商品都可以很方便地在全国流动。如今光纤”高速公路“在全球的铺设让发达国家变得更加平坦,它打破了区域主义的桎梏,创造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全球商业网络,让服务型和知识型工作可以很方便地转移到低成本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光纤高速公路并没有通到美国人的家门口。尽管很多美国通信公司不惜巨资铺设从美国到印度的长途光纤电缆,但由于《电信法(1996)》不允许美国本地网络公司和电话公司之间相互竞争,因此宽带只在写字楼里得以普及,企业的经营成本被降低,甚至同这些企业合作的印度公司也从中获益,但在当时美国家庭丝毫没有享受到廉价宽带服务的好处。这一情况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观。)
和网络过度投资的其他形式不同,光纤电缆投资带来的效应是永久性的:光缆一旦铺设下去就很难再挖出来,所以通信公司破产后,银行通常会把他们接管过来,把原来1 美元铺设的光缆以10美分的价格出售给新公司,后者继续使用这些光缆,而且通常都会赢利。由于每根光缆中都有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