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闪击英雄_2 >

第23章

闪击英雄_2-第23章

小说: 闪击英雄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釉叵蜃竺孀园Fつ衫眨‥pinal)和沙尔姆(Charmes)为目的地。

  这个行动的目的是要与正从上阿尔萨斯方面前进的德军第七军团会合,并将留在阿尔萨斯洛林两州内的法军退路切断,不让他们与其他的法国军队会合。这个全军做九十度转向的行动,本来是相当的困难,可是我的部队却行动得非常准确,由此可以证明他们完全合于近代化军队的标准。部队在交叉前进的时候,也没有引起任何混乱,一切都使我很感到满意。那一天黄昏的时候,我接到李布集团军的通知,说我已经改属他们指挥,并且命令我立即向贝尔福到埃皮纳勒之线前进。我马上就回答他,这些命令早已被执行了。

  六年之后,我在纽伦堡监狱里面恰好与李布元帅住在同一间监房里面。我们在无聊的生活当中,就偶然谈论到1940年的往事。李布元帅向我提到,他不明白我为什么接到了他的命令之后,就能够那样快地付之实行。我才总算是有了一个机会把事实的真相解释给他听。由于战略上的理由,兵团部的看法正和集团军总司令部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

  我们的司令部移到了阿凡尼(Avanne),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可以看见在贝桑松附近的江上风景。在吃午饭的时候,我又再次见到了我的次子库尔特。他刚刚由第三装甲搜索营里调到希特勒的侍卫营里去。这一次利用传令的机会,特地赶来祝贺我的生日。

  到了半夜里,第一装甲师的参谋长温克少校,向兵团部报告说,他这一师已经到达蒙贝利亚尔,这是第三十九军给他们指定的目标。不过该师还有充足的燃料,因而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前进。因为他无法和他们的军长取得联络,所以就直接向我请示,是否还让他们继续前进。他们自认可以在夜间到达贝尔福。自然我是会批准他的要求的,而且我根本上就没有规定他们只以蒙贝利亚尔为目的地。第三十九军的军部不相信我的话,以为第一师只在一次行军之下到不了贝尔福,所以才擅自规定以蒙贝利亚尔为中间站。在这个紧要关头军部却正在移动之中,所以师部无法与它联络上。还是那句老话,对于装甲兵,应该把绿灯放在路的尽头。敌人是完全给奇袭所击败的。

  稍为休息了一下,我又在18日的清早向贝尔福进发,在上午8点钟的时候到达了该地。在蒙贝利亚尔与贝尔福间的公路上,停着长长一列的法军车辆,包括许多的重炮在内。他们都是已经投降了的,有成千上万的俘虏在古老的要塞外面宿营。可是堡垒的尖塔上面却还没有挂上德国国旗,同时在市镇内也还可以听见断续的枪声。我在路上拦着一个第一师的机车传骑,问他们的师部现在在什么地方。这个机警的青年知道他的师长是住在“巴黎大旅社”里面,就把我引到了那里。我首先找到了温克,他看见我这样早就来了,不免吃了一惊。我问他师长哪里去了,他说正在洗一个热水澡。这个部队最近日夜行军,也实在需要洗一个好澡。我等了一会儿,吉尔希纳才洗完了,我们就共进法国厨子为他们法国军官所准备的早餐。我询问当前的情况,才知道我们只是控制住了这个市镇的一部分,那些堡垒里还有残敌据守。仅仅是在营舍里的敌兵答应投降,但是堡垒里的守军却不肯不战而降,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攻城。

  这个师组成了一个攻城队,开始向那些堡垒和卫城进攻。结果所有的目标都被一一攻下来了,我亲自在最前线看他们攻城。他们所用的战术实在非常的简单:首先由第一师的炮兵做短暂的轰击,接着艾金格上尉所率领的步兵营就乘坐着装甲载运车,携带着一门88mm高射炮,一直抵达城墙脚下。接着高射炮向城上射击,而步兵就同时爬城。所以死伤很小,就迅速地把要塞夺了下来。把国旗挂上之后,攻城队又转而去攻击另外一个目标。在全部战斗中,死伤都很有限。

  在这同一天,第一装甲师的其他部队,在内特维格上校(Col。Nedtwig)指挥之下,进到了贝尔福以北的日罗马尼(Giromagny)。他们俘获了1万名俘虏、40门迫击炮、7架飞机和许多其他的装备。

  兵团司令部移到蒙贝利亚尔。

  这个时候,法国政府已经集体辞职,年高的贝当元帅(Marshal Petain)出组新阁,并在6月16日开始进行休战的谈判。

  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和多尔曼将军(Gen。Dollmann)的第七军团取得联系,并将阿洛两州中的法军残部完全包围。

  第二十九摩托化步兵师一路且战且走,经过了汝拉,直趋洛蒙特(Lomont)和普伦楚特的转角处,第二装甲师到达了摩泽尔河上游的普鲁特(Rupt)和勒米尔蒙。第六装甲师用与第一师同样的手法,占领了埃皮纳勒。在这个要塞地区一共俘获了4万多名战俘。

  第七军团的前卫部队也已经进入上阿尔萨斯。向瑞士边境突破(5)shu

  6月19日部队仍然继续前进,在贝尔福的东北面拉沙佩勒这个地方,我们与第七军团会师了。贝尔福东部的堡垒比较难攻,但是最后敌人还是放弃了抵抗。第一师向贝尔青(Belchen)高地冲锋前进,在午夜的时候占领了勒蒂约(Le Tillot)。第二装甲师则攻下了摩泽尔河上的鲁普特要塞。于是各师以广大的正面向孚日(Vosges)前进。第一军的步兵师由北面向埃皮纳勒前进,因为道路上已经给装甲部队塞满了,若是步兵挤在一起前进,势必使所有的运动都要停顿下来,所以步兵必须暂时停止前进。步兵们马上就大声地向集团军总司令部提出严重抗议,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说步兵当然也希望和敌人碰碰头。我派了我的作战处长拜尔林少校(Maj。Bayerlein),立即坐飞机到李布上将那里去解释,我希望总司令能够明了我为什么要暂时阻止步兵前进。拜尔林少校适时赶到,阻止了这次事件的恶化。

  兵团司令部移到普隆比耶尔(Plombieres),这是一个著名的温泉胜地,从罗马时代就已经为人所知。我们在那里休息了好几天。

  法国现在已经完全崩溃。6月20日科尔尼蒙(Cornimont)被攻下,21日孚日山脉的比桑(Bussang)也陷落了。第二师到达了圣阿米(St。Ame)和托里(Tholy),第二十九师到达了代勒(Delle)和贝尔福。我们一共俘获得15万名俘虏。C集团军所属的各将领对于各个部队所获得的俘虏数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大家争论不已,而李布上将就好像是所罗门王一样的聪明正直,他为他们做最后的裁判者。他把15万人的数字分配给我,并且大大地向我称赞了一番,说假使不是我的包围行动能够成功,那么所有各单位的俘获数恐怕都会很有限。

  自从渡过埃纳河以来,古德里安兵团一共已经大约俘获了25万敌军,各种装备更是无法计算。

  6月22日法国政府同意休战。我们却没有立即获得通知。6月23日,我到科尔马尔去拜访多尔曼将军,他的司令部设在那里。我算是有机会又重游我童年快乐生活中的旧地。

  我的司令部又移到贝桑松,首先住在一个旅馆里,以后才迁到法军原有的驻军司令部中。现在战争已经告一段落,我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向我的部将们和幕僚们表示感谢。他们的表现非常杰出,全体合作无间,没有一点摩擦。那些勇敢的军人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个沉重的使命。他们对于他们的成就的确是很可以自豪的。

  6月30日,我用下述的每日命令向我的部下发表了告别书:

  古德里安兵团:

  当这个兵团就快要解散的时候,我愿意向所有各部队表示热烈的感谢。

  从埃纳河抵达瑞士边境和孚日的伟大胜利,将成为战史上,用机动部队实行突破的一个英勇战例。

  我感谢你们已达成的成就,这是我十年以来苦心奋斗的结晶。

  对于未来的新任务,你们要用同样的精神追求同样的胜利,一直到达成大德意志的最后胜利才停止!领袖万岁!

  古德里安休战(1)shu

  当我驻在贝桑松的时候,有两个人来拜访我,是很值得追忆的。6月27日黄昏的时候,第十九步兵团的荣誉团长艾普将军(Gen。Ritter von Epp),利用到前线看他自己部队的机会,路过贝桑松,就来顺便看看我。我们本来是老朋友,因此有了一次长谈,彻底地讨论到对法国的休战,以及今后对英作战的种种问题。我对于这些谈话感到非常愉快,因为在前方太孤独了,一直都没有人来和我交换意见。

  7月5日,我又招待了第二个访客,他是战时生产部长托德博士(Dr。Todt),他来此的目的是要搜集前线军人的原始意见,以修改将来对于战时生产的计划。不过我们当然也就谈到了整个的战略问题。

  对于休战条约的签订,希特勒感到满意,德国人民也觉得开心。可是我却并不那样的乐观。为了实现胜利,前面有几条路可走。我们可以坚持法国必须完全解除武装,用我们的军队占领他们的全国,并接收他们的舰队和殖民地;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我们可以用维持法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为条件,要求法国倾全力帮助我们,以来迅速地获得与英国之间的和平。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又有许多不同的岔路。不过无论采取哪一条路,其目的都是为了要使德国能够在有利的环境当中结束这场战争——包括对英战争在内。要想与英国谋和,第一是要重建外交谈判的关系。希特勒在国会中的讲演是不能产生这个效力的。假使外交手段失败了,那么就应该立即采取军事上的行动。当然的,希特勒和他的幕僚们已经在考虑对英作战问题——即著名的海狮作战计划(Operation SeaLion),但是由于我们在海空军方面都没有足够的准备,所以这个计划是很难实现的。另外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就是让英国人明白其所处环境的危险,迫使他们非接受和平谈判不可。

  照我个人的看法,为了要在短期内恢复和平,首先应该立即占领法国在地中海方面的基地,加上意大利的基地,我们就可以在非洲登陆,同时第一流的伞兵部队也可以占领马耳他岛(Malta)。假使法国人愿意参加这次战争,那当然最好。否则,用德意两国的兵力,也应该立即展开这样的进攻。英国在埃及的实力薄弱是我们早已知道的,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境内现在遗留有强大的兵力,马耳他对于空中攻击的防御则略显不足。所以照我看,向这一条路线发展才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只要把4到6个师的装甲兵力运到北非去,就可以使我们获得绝对的优势,英国纵有援兵能够赶到,也是无能为力。很明显的,在1940年,由德意两国的军队在北非登陆,当然比在1941年意军被挫败了以后,再去援救好得多了。

  可能是由于对意大利人不信任,所以希特勒才不想在那个时候发动对非洲的战争。不过更可能的是,希特勒的思想无法超出欧洲的范围以外,他根本不了解地中海对于英国的重要性。

  不管怎样,在当时对于我的建议却再也没有下文。一直等到1940年,我才知道艾普将军曾经找了一个机会,把我的意见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