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

第24章

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第24章

小说: 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大雨倾盆而下,他跟杰作都被雨水笼罩——可怜美丽的沙堡被夷为平地!最后一幅画上,查利·布朗说:“这里肯定有个教训,但我不知道是什么。”

  不幸的是,许多人在经历潜在价值很高的事情后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即便很用心地寻找学习机会的人也会最终一无所获。我这样说,是因为30年来我一直在大会和研讨会(专门设计来帮助人们学习的)上发言。然而,我发现许多人离开现场、合上笔记本后就不再琢磨自己听到的东西了。这就像一位珠宝设计师去宝石商人那里买精美宝石,买到后就把它们精心地放进盒子里,然后束之高阁,让它们去吃灰尘了。如果永远不用,得到这些宝石又有什么价值呢?

  我们对学习活动比对学习过程还关注。正因为此,我尝试帮助人们采取行动,把所学应用起来。我建议在笔记里用代码来标识眼下掠过的东西:

  T代表你需要花些时间去“想”的东西。

  C代表你需要“改变”的东西。

  O代表你干得特别漂亮的东西。

  A代表你需要付诸“应用”的东西。

  S代表你需要拿出同别人“分享”的东西。

  会后,我建议他们根据所作的标识列出个任务单,然后安排时间去干完。

  5。扪心自问:我真的是善学的人吗?

  有人送给我看一堆评语,据说是摘自实际的员工绩效评估。它们极为可笑地展示了学习力的匮乏。

  ·自从我上次提交报告,这名员工已经差到底了,而且已经开始在钻地了。

  ·要到被监视着,并像老鼠那样被逼到死角时,才肯好好干活。

  ·她张嘴的时候,只不过是在[弯腰]换鞋。

  ·在停车场水坑里,他不会再那么深沉。

  ·这位年轻女士患有“自满错觉”。

  ·他定下很低的个人标准,还老是达不到。

  ·这名员工应该远远滚开,滚得越早,越好。

  ·他没生溃疡,但他是个携带者。

  ·他太粘人了。

  ·他一离开房间,就让大家乐翻天。

  ·如果你看到两个人说话,一个人显出很烦,他就是另外一个。

  ·门放下了,灯亮起来了,培训就要开始了。

  ·如果你花1分钱买他的想法,他还会给你找零头。

  ·他看“60分”节目要花掉两小时。

  ·出一点点力就要了他的命。

  ·一些人畅饮知识之泉,他却只拿来漱漱口。

  我已经说过,但还值得再说一次:若缺乏学习的精神,世界上的所有良好建议都没有用。要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敞开拥抱新想法、新的做事方式,回答一下马蒂·威廉斯为你准备的下列问题:

  1。我更乐意倾听而不是张口吗?

  2。我犯错时会承认吗?

  3。我会先观察情况再行动吗?

  4。我愿意不同意别人的想法吗?

  5。我更渴望信息而不是答案吗?

  6。我喜欢提问题吗?

  7。我对建议和新想法敞开心胸吗?

  8。我寻求建议和指导时,没有自身感觉不舒服吧?

  9。我是一个积极耐心的“学生”吗?

  10。我喜欢阅读那些实际也有用的信息吗?

  11。我会寻求人生问题的新观点吗?

  12。我能够不被深深伤害,反而感激批评吗?

  我们知道的所有东西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约翰·伍登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不”字,那么,你的学习力还有被提升的空间。你应该软化自己的态度,学会谦逊。

  托马斯·爱迪生到北卡罗来纳州州长那里做客,州长赞美他那创造性的天才。

  “我不是什么大发明家。”爱迪生否认道。

  “但你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呀?!”州长肯定道。

  “是的。但是我敢说,真正原创的发明只有一个——留声机。”爱迪生答道。

  “我恐怕不太明白你的意思?”州长很惊奇。

  “好吧,”爱迪生解释道,“我想我是一块上好的海绵。我从学到每一课里吸收想法,并投入实际应用。然后,我改进它们,直至使其具有一定的价值。我用的想法大多是来自别人——可他们自己没有去用。”

  真是一个人使用学习力来扩充才华的经典例子!这就是更为全面的人所做的。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才华+学习应用练习

  1。你如何描述自己对学习所持的态度?为了解得更客观一些,请说出过去12个月中,你为了学习而展开并执行到底的所有活动。(如果你可说的很少,那么你的态度可能就不像你想的那般好。)

  2。总体来说,在1至10范围内(10为最高值),你认为自己的才华居于哪个数?你在最擅长的领域才华有多高?如果你在每个领域对自己的评估都高于7,你可能就会拒绝学习了,因为你要么是很骄傲,要么是很相信自己知道的已经“足够”了。这些态度对你的学习是一大障碍。要克服他们,请用感激和大笑来改变自己。坚持一个月,写欧普拉·温弗里口中的那种感激日记。或是在你过去14天犯下的错误中,有心找出可笑点,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告诉别人。(如果他们很讶异,一点儿也不笑,可能是你把自己弄得太严肃了;你应该多做,直至得到不一样的反应。)

  3。下周开始练习积极的倾听。有意征询别人的建议,并憋住自己想给的建议。每天结束,写下你通过留心别人而学到的东西。

  4。为下一年寻找、制造学习的时机并定下时间。选择参加一次会议、去一个启迪人的地方参观、读至少6本书、听至少6堂课、会见至少两位重要人物。每次活动后,不要忘了制定一个行动计划,来应用你的所学。

  5。采纳伦敦英国技术集团(BTG)首席执行官伊恩·哈维的建议,他要求自己内部圈子的人说出:

  应该停止去做的两件事。

  应该坚持去做的两件事。

  应该开始去做的两件事。

  十 品格,保护你的才华

  许多有才之士都因才华而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但是,缺乏良好的品格,他们就很少能笑到最后。品格不佳最终会毁灭才华。为何?因为人们爬不出自己品格的局限。有才者常常禁不住想去走捷径,品格阻止他们这样做。有才者自觉高人一等,并期望享受特权,品格让他们有更好的认识。有才者因外在成就而受夸奖,品格健全他的内心。有才者有做出大事的可能,品格有成就他自身的可能。有才者是给予世界的礼物,品格保护这份礼物。

  谈到才华,并不都是常人随意看到的那样。有时看起来巨大的成就,其实并不是。随着时间流逝,真相就会浮出水面。黄禹锡博士就属于这种情况。

  风尘的表面

  2004年,《时代》杂志发行特刊公布了年度“风云人物”,其中就有黄禹锡。他照片边的简介写道:

  作为一名专业兽医,黄禹锡开始研究无性繁殖,目标很具体:他想培育出更好的母牛。然而,他的工作并没有局限于畜棚场里。在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黄禹锡跟他的小组首先克隆人类胚胎——这些胚胎能够产生干细胞,可望有朝一日治愈无数疾病。虽然该项研究引来无数道德质疑,黄禹锡还是证明了人类克隆不再是科学神话,而是生命现实。

  黄禹锡收到诸多的荣誉和赞美,《时代》的推崇只是最近一次。他的成功故事令人难以置信。他成长在韩国的一个贫穷山城。作为寡妇的儿子,他读书期间半工半读,在一家农场里出力挣钱。大学毕业后,别人建议他当医生。但他自有想法:他想给国家创造出一种基因优良的母牛来。他取得兽医学博士学位,在当了几年兽医后,他进入科研领域。

  他的才华令人惊异,他的干劲也十足。两者一起让他成为了首尔国立大学的教授。在那里,他首次受到科学界的关注。1999年,他宣布成功克隆了一头奶牛。他成了韩国的名人。2004年初,他又让人更为瞩目:他宣布通过克隆技术,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在当时,全球多数专家认为,克隆任何灵长类动物是不现实的,因为它们的基因结构太复杂了!向媒体公布这一结果后,黄禹锡紧跟着在一家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2005年,黄禹锡又宣布有其他研究突破并把它们发表出来。他还宣称自己成功地克隆了一条狗——一条阿富汗猎犬,被他取名为斯纳皮。黄禹锡成了全球科学名人和民族英雄,韩国总统对他倍加青睐。他成了全球干细胞领域的一位顶尖专家。作为首尔国立大学的教授,他担任着著名浦项钢铁学院院长的职务。此外,他还被任命去主持世界干细胞中心(World Stem Cell Hub),被韩国科技部封为“最高科学家”,并为他发行了纪念邮票——票面上,得益于他的研究成果,一个人甩掉轮椅站起来了!他还得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资助。他的才华和努力获得了报偿,他站在职业的巅峰,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科学家。

  质疑

  当年晚些时候,黄禹锡的研究被蒙上一层阴影。跟他共同发表干细胞研究论文的一位美国科学家突然宣布不再同他合作了。另一位科学家说,他的不合作与黄禹锡在研究中从捐献者那里收集卵子有关。不久,黄禹锡的另一位同事卢松逸承认,他曾向下级研究员征集卵子,还向一些捐献者付了钱,这都是违背道德伦理的。人们非常关切的还有捐献者是否受到强迫。黄禹锡声称,他此前并不知道卢松逸的行为,事后也没确认是哪些研究人员捐献卵子,以保护他们的隐私。

  尽管面临着道德质疑,黄禹锡的支持率还是很高的。在韩国,批评他的人常被视为不爱国。许多人集会来支持他。韩国总统卢武铉也一直站在黄禹锡一边,他说:“仅仅因为有人质疑研究会引到不道德的方向,就将其禁止,这是不可能、也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还有“政治家有责任使生物伦理的争辩,不阻碍这项杰出的研究和进步”。在人们眼里,最重要的是有了一项科研突破!

  然而,在同胞们大多欢呼庆贺时,一群年轻的韩国科学家对黄禹锡的言论日渐生疑。韩国的一个电视调查节目——很像美国的《60分》——批评了黄禹锡的研究方法并质疑了他的工作。黄禹锡的反应是辞去一切公职,但还是自我辩解道:“我是被工作和想成功的欲望蒙昏了眼。”他说道。直到2005年12月,黄禹锡还坚持他只是设法保护卵子捐献者的身份。一个月之后,真相浮出水面。

  真相

  真相开始一层层被剥开:先前发表过黄禹锡一篇文章的一家杂志正式发出声明否认他的研究;首尔国立大学也成立小组来调查黄禹锡的工作。2006年1月10日,小组公布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黄禹锡伪造了所有的干细胞研究。接着,有一份报告出来,说黄禹锡强迫一位女研究员捐献卵子,因为她不小心把装着捐献者卵子的皮氏培养皿(实验室用于培养细菌等的有盖小玻璃盆——译者注)给打翻了。紧接着,有关黄禹锡收到的将近4000万美元资金中,260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