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_2-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帮助他抓了一条白花蛇,翻过来一看,果然肚皮上有24块斜方形的白色花
纹,他非常高兴。他认识到要丰富知识必须亲身实践,从此他便经常到龙峰
山观察白花蛇的生活习性。后来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写成了《白花蛇传》,并
根据白花蛇祛风的特性,制成了专治中风、半身不遂的“白花蛇”酒。
此后,李时珍为了印证书上的说法,获得真知,不辞辛苦,踏遍山山水
水。有一次,他看到药书上说有种叫曼陀罗花的药物,食用以后,可使人手
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他不知这种药物是什么样子,附近也没有人知道,
… Page 50…
于是他开始寻找。他走遍家乡一带的原野山谷,以及北京、南京、庐山、茅
山等,凡是药产丰富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他始终没有找到曼陀罗
花。有一次问到几个山农,才知道罗陀罗花的俗名叫“山茄子”,武当山上
就有。当时,李时珍已年过半百,但他坚持跋山涉水,来到武当山,在茅草
丛中,终于发现了叶子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的曼陀罗花。
不爱仕途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被与“算命”、“卜卦”的人
相提并论,遭受官僚绅士的欺压,有时还有被杀头的危险。所以,李时珍的
父亲希望他走科举之路,节衣缩食供他念书。但李时珍看轻仕途,爱好医学。
他耐心地说服父亲,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当时他22岁。
在行医中,李时珍刻苦钻研医学理论,用心吸取他人的医疗经验,发挥
自己的创造力,对患者极富同情心,不贪财色,不辞辛苦。对贫穷的人,他
主动登门诊治,不收诊疗费,甚至不收药费。因此在短短几年里他的医术、
医德就已享有盛誉。
李时珍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前人的经验,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
用“使君子”、“百部”等药治愈了楚王府中小孩特别爱吃灯花的怪病。随
后他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正”,掌管“良医所”事务。由于他医术高超,后
又被举荐到北京“太医院”任“院判”,每日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他对达
官显贵的仗势欺人非常反感。因此在任“院判”一年后,便托病辞职,回到
故乡。
刑场救友
在李时珍任“院判”期间,皇后娘娘的表嫂的叔伯侄孙生病,便请了李
时诊的一位医友、太医院的张吏目去诊治。张吏目看病开方,病人照方服药,
不久身体康复。但病人认为这个处方很好,仍旧照服不止,结果物极必反,
大量呕血而死。皇后娘娘恼怒,将张吏目关进了死牢。
李时珍得知消息后,冒着受株连的危险,不畏权贵,仗义执言,连夜书
写奏折,奏明皇上,张吏目是无辜的。
奏折呈上了很长一段日子,却没有一点回音。到了行刑这一天,李时珍
亲自赶到刑场,为医友张吏目说情,请求行刑官刀下留人。行刑官念在李时
珍曾医好了他母亲久治不愈的泻病的情分上,给了李时珍一个面子,又把张
吏目押回了死牢。
说来也巧,皇上因服“仙丹”竟弄得百病缠身。李时珍只用了两剂汤药,
就给治好了,皇上非常高兴。这时李时珍又提出张吏目的事,皇上开了金口:
“看在院判的面子上,赦他无罪。”
李时珍为了正义,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直言进谏,刑场救友,这种正直
的品质,受到后人的赞誉,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书修本草
在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很早就有用某些
… Page 51…
植物、动物来防治疾病的做法,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中药学。中药的种
类繁多,其中以草本植物占多数。所以,古代一般称中药为“本草”。
李时珍家附近有个雨湖,盛产各种鲜鱼。湖边不少人家打鱼为生,李时
珍经常给渔民们看病。
有一天,一位姓庞的渔民焦急地把李时珍请到家里,说他妻子得了急病。
李时珍见病人躺在破烂的棉絮里,面色苍白,赶紧走过去切脉,觉得没有生
命危险,便一面安慰渔民,一面问他用过什么药。渔民回答说:“昨天妻子
感到不舒服,正好有个 ‘铃医’走过,便请他开了张方子,取回药服下后,
病情反而加重了。”李时珍要过方子仔细看了几遍,都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
之处,心里的疑问加重了。他又叫渔民取来药渣,对着方子一味药一味药地
核对。忽然发现药渣中有虎掌,方子上没有,而方子上有漏蓝子,药渣中却
没有。断定是药铺配错了药。他想起了一本书上说:漏蓝子又名虎掌。药铺
肯定是用虎掌代替了漏蓝子。其实这两种药是有区别的,不可互用,于是李
时珍又开了解毒的方子。
通过这件事,李时珍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懂医理,还要
懂得药理,因此他仔细研读本草书籍。在阅读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本草书
中存在着许多错误,把有些药物的形态和药性全部搞混淆,造成不良后果,
有时还会出人命。由此,他萌生了修改本草的念头。
修改本草,只靠博览群书是不够的。还必须到实践中去亲身观察。因此,
他头戴斗笠,肩背药筐,带着徒弟和儿子,到山野、江湖去观察、采集药物
标本,广泛搜集民间治病的经验,虚心请教农民、渔民、猎人、樵夫、药农、
果农、工匠等,开始了修改本草的巨大工程。
李时珍为人谦虚,不耻下问。别人告诉他的经验,他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就这样,他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行程10000多公里,
采集了大量标本,收集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潜心阅读各家医书。
在他家里到处都是医书和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标本,到处都是绘有鸟兽虫草的
图画和查访时作的笔记。他发动全家人动手,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抄写,绘
图,校对。经过3次修改,终于完成了这部凝结着李时珍一生心血的药物学
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190多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载入药
方11096个,并附有动植物插图1110幅。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明朝中期
以前的药物学的成就,汇集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药物知识和经验,图文并茂,
把我国医药科学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这部巨著在李时珍去世3年后终于出版。得到了国内外医学家的高度赞
扬,堪称是世界之最。直到今天,这部药典仍是每个中医师必读的书籍。
(阎晓强)
… Page 52…
詹天佑
——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
(公元1861~1919)
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使得巨额数量的物资和人
员的输送成为可能,它使一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得以形成最紧密的联系,它
使普通人的两只脚,都变得比 《水浒传》上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神行太
保”戴宗还神奇,使我们通过铁路,可在一日之内到达三四千里之外!
如果说在世界上,铁路工程的先驱当推英国人史蒂芬森的话,那么在中
国,铁路工程先驱的头衔,詹天佑则是当之无愧的。
身 世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4月26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詹家祖籍为安
徽婺源县 (今江西东北)人氏,至其父詹兴洪时,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后其家境逐渐衰落。因此举家迁至南海县,曾做茶叶买卖,后迁往广州定居。
天佑在家是老大,下有6个弟、妹,故生活颇为艰难。
詹天佑成长的时代,正是国运日弱,世界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之时。西方
的科学技术,也随着传入中国。
詹天佑6岁入私塾就读,但他对四书五经并不感兴趣,倒是对西方的新
科技、新知识颇感新奇。10岁那年,他考取了幼童赴美官费留学生。此一去,
悠悠10载,在大洋彼岸,从小学到大学,他接受了与国内完全不同的现代科
学教育。这一经历使他成为近代史上最早运用现代科技以提高我国生产力水
平的先驱之一。
他先就读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西海文海滨男生学校,15岁又考入该地文山
房高级中学。他很早就显示出数学方面的才华,学习成绩在全班乃至全校经
常名列前茅。他的体育也非常好,游泳、棒球、钓鱼,无所不能。
高中毕业,他以全班第一、全校第二的成绩考进了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
学院,专攻土木工程专业。
那时的美国,到处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开发建设日新月异,发明创
造层出不穷。这一切都强烈地刺激和震撼着詹天佑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特别是1876年费城举办的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更是给詹天佑留下了永
生难忘的印象。他看到了蒸汽机、印刷机、电话,看到了无数的发明创造,
他甚至看到了一列以蒸汽机车做动力的火车,在数英里长的环行轨道上飞速
奔驰。强烈的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使詹天佑下定决心,学好科学技术,报
效祖国!这成了他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1881年,他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本
科学业,以学士学位在耶鲁毕业。那年他20岁。
1881年8月,他与众多同学一道,怀着激动的心情乘船返回了阔别10
年的祖国。想不到,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批掌握了先进
科技知识的学生的价值,只是随便给他们分配了工作就算完事,詹天佑也未
幸免。
起步维艰的中国铁路
… Page 53…
翌年10月,詹天佑被分到了福州船政局。从那时起,他被先后调动数次,
学过驾船,做过英文“教习”,还为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绘制过广东沿海
险要图,但始终是用非所学,他的专长被埋没了。
1887年3月,詹天佑回到老家,在父母主持下,与早年有婚约的、父亲
好友谭伯村的四女谭菊珍结了婚,婚后的生活,倒也幸福美满。但最令他遗
憾的,是学了满肚子学问,却找不到报国之门。
那时的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繁荣景象比较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
下。人家快马加鞭,拼命发展,拼命向世界扩张,而我们堂堂的“天朝大国”,
却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半睡半醒,还做着“我是天下第一强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