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苏颂-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职留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公元1096年,苏颂完成他的《新仪象法要》时,已经是76岁高龄的老
人了。
公元1097年,苏颂再次要求告归,被准以太子少师衔 (从二品)退休。
不过,他并没有回到福建同安的老家,而是终老在与他的父亲的庐墓相近的
京口。
苏颂的器局非常宏远,他自觉遵守封建的礼法,不与别人比试短长。后
来他官做大了,仍然生活得像寒士一样,晚年在京口修的府第也极为朴素。
苏颂的学问很渊博。他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养成了珍惜时间、刻苦学
习的良好习惯。他小时读书,一天的功课自有定规,白天有事耽误了,晚上
就是通宵达旦也一定要补上。他的父亲苏绅有一套记忆的方法。他继承家传,
更有发展。苏颂的博闻强记达到记本朝的典故可以日月不差的程度。他的记
忆力的惊人经常引起皇帝、上司和同僚们的惊叹。他在给皇家藏书作校勘整
理工作的9年间,每天把皇家所藏的珍本秘籍强记2000字,晚上回家后再把
它默写出来,由此积聚起大量藏书。因此,对于经史、百家、九流、图纬、
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没有他不通的。
苏颂曾经对学校教育发表过意见,他主张博士要分经 (分科);对诸生
进行考试时,以他们的德行和才艺做为选拔人才的依据。
苏颂对贡举也发表过自己的意见,他主张先考察举人的实学,再考察他
们的文学、才艺。他还主张,改变科举考试时要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封起来,
考生交卷以后再把考生的考卷腾录一遍的方法,使有关部门能够参考考生的
真实情况。他还主张,这些做法先从州县开始实行,不久再恢复乡贡里选这
些过去的好做法。
苏颂从公元1042年中进土起,到1097年退休,渡过了50多年的官场生
涯。在这50多年中,北宋皇朝经历了多次的党争。
第一次:公元1069年,宋神宗在位,任用王安石为相,主持变法。
第二次:公元1085年,宋神宗死,宋哲宗即位,年仅10岁。英宗后,
神宗母高氏 (即宣仁后)临朝听政。司马光、文彦博等被委以重任,变法时
期的重要人物全被罢黜,新法全部罢废。这在历史上称作“元祐(宋哲宗年
号)更化”。
第三次:宣仁死后,哲宗亲政,任用变法派的重要成员章惇、曾布等,
想要继承宋神宗时期执行的新法,凡元祐所罢一切复之,元祐臣僚遭贬谪。
这件事历史上叫“哲宗绍述”。但事实上,变法派与反变法派的斗争,越来
… Page 21…
越多地陷入了个人恩怨的斗争中。
苏颂在这样一个政局并不稳定的历史时期中,始终未参与这种党争。作
为一个实干家,他也未曾对新旧两党的政治主张发表过战略性的意见。
宋徽宗登位后,苏颂又被进为太子太保 (从一品),封爵赵郡公。
… Page 22…
八、苏颂之死
公元1101年6月17日,苏颂向宋徽宗自草遗表。
18日,苏颂卒于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宋徽宗下诏停止视朝两天,
赠苏颂司空荣衔,并将其安葬于丹徒县的五洲山东北 (一说葬于丹阳县)。
苏颂死后,很多人来他家谒灵,看到他家中的朴素情景,无不心生敬佩。
… Page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