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传 作者:陈衍俊-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1年12月12日曾经这样说过。”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越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李嘉诚先生正是分布在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时期高擎爱国主义旗帜的一个楷模。深为世人所深深敬佩和景仰。
“希望我的投资能给潮汕人民带来一点好处”。
在70年代末期开始到整个80年代,李嘉诚先生对自己家乡的各种困难和要求,确实是做到了“尽心尽力”的。从捐建民房、医院、设立教育、卫生基金到捐建韩江大桥、潮汕。潮州体育馆到修建开元占寺等,莫不寄托了李嘉诚的“赤子心,桑梓情”。李嘉诚先生并非没有考虑过对潮汕地区家乡
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发展,明白地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有过“避嫌”、“不赚家乡人一分钱”的想法,故对家乡的各项要求均本着“只出不进”的原则。随着祖国经济改革形势的迅猛发展,在汕头市关于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总目标的催发、鼓舞下,在新任市委书记、市长的说服下,基于海内外两千多万潮汕人民(乡亲)的期望,李嘉诚先生几经深思熟虑,深深地意识到有投资帮助故里家园建设各种基础设施的需要。为了帮助汕头经济特区的加快发展,他毅然采取果断的投资行动。从1993年6月至1994年5月,李嘉诚先后在汕头市有8个项目的重大投资。头一个项目,是投资建设深汕高速公路东段。总投资额为
25亿元人民币。李嘉诚一方拥有30%股份。第二个项目是投资建设汕头海湾大桥。该工程投资总额为7。5亿元人民币,李嘉诚一方拥有30%股份。第三、四、五个项目,是投资发展汕头市的电力建设,即建设“长浦”(鮀浦)、“长潮”(潮阳)、“长海”(澄海)三家柴油机发电厂。总投资额为15亿元人民币,李嘉诚一方拥有40%股份。这三家发电厂已在1995年相继投入商业营运。第六个大项目,是投资 建设位于汕头市珠池港区建设及经营现代化集装箱码头。首期工程计划建设两个2。5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年吞吐量为50万个标准集装箱。该工程投资总额近一亿美元。李嘉诚一方投资份额占70%。第七个项目是投资在汕头市达壕工业区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粉磨水泥厂,年产高标号水泥60万吨,投资总额为1。4亿元人民币。该工程已在1996年6月6日动工兴建。这是粤东地区引进港资进行建设的第一个重工业投资项目。第八个项目是投资建设一座大型的燃煤发电厂,即广澳火电厂。具有8X600兆瓦的发电规模,年发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该工程是汕头市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特大建设项目。
上述项目均属交通、码头、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还有广为汕头人民、全国各地民众所密切关注的,是李嘉诚先生的“长实”决定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设汕头市的“安居工程”。该住宅区将成为在90年代,粤东地区最大规模的综合型现代化又属微利房的居住小区。充分体现了李嘉诚先生“帮助家乡建设,造福潮汕人民”的美好意愿,热爱家国的桑梓情怀。
李嘉诚在汕头地区的投资总额已突破60亿港元。进入1996年,汕头市将迎来她有史以来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并以更矫健的步伐迈向新的世纪。
李嘉诚先生对他家乡潮州市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也至为关切。潮州市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早已打开古城门,奋力开辟更新更广更大的新天地。正在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创新优势,上新台阶。在一系列的公益、福利事业的无私捐赠之后,1994年7月2日,李嘉诚先生又一次慷慨解囊,给潮州市捐赠1100多万港元,在潮州市兴建50所山区小学,定名为“基础学校”。此外,在1994年7月间,还捐资500万元在潮州市兴建残疾人活动中心。李嘉诚对家乡潮州市的捐赠已达4千多万港元。
近年来,李嘉诚先生除坚持不懈地办好汕头大学并大规模投资祖国内地及汕头市之外,仍继续发展他的社会公益及福利事业,嘉名益著,有口皆碑。象他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捐赠,对在深圳灾区、广东灾区等也都有巨额捐赠,情暖人心。
每当谈到对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时,李嘉诚先生总是深情无限地说:“希望我的投资能给潮汕人民带来一点好处,我就心满意足了!”李嘉诚还强调说过:“本人十分关切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能源、交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这些有利于经济发展。造福万民的事业,希望今后能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全世界的友好人士和朋友,尤其是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在继续关注着李嘉诚先生将巨资注入中国内地,为祖国拓展更加美好和辉煌前景的新业绩。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共同迎接 21世纪。
在 1995年 10月间,有一次李嘉诚先生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的采访时,记者这样问道:“江泽民主席曾称赞您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请谈谈您的感受!”
李嘉诚先生恳切而又动情地回答道:“这是对我有生以来所从事的事业的最好概括。我非常感激。”
记者又问及李嘉诚先生关于在日本和香港,曾被公众舆论称谓为“超人”的看法;以及对两个孩子的评价。李嘉诚先生微笑着谦逊地回答道:“我不是‘超人’!我的两个孩子也根本不会是‘超人’!”
关于“爱国者”的含义,国家主席江泽民 1996年 1月 2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大会的筹委会全体委员时,在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着重讲到: “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他对‘爱国者’有过清晰而精辟的概括。他说,爱国者的标准就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可见,“爱国爱港’的范畴是十分广泛的。当然,我们还要依靠全国人民的支持。”
“筹委会的工作要贯彻落实基本法。凡是涉及香港的事情,都要按基本法办事。全国人民都要有这种守法意识。”
“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国的一件大事,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征途中的第一站,后面还有澳门问题、台湾问题。在香港问题上为‘一国两制’率先垂范,将使祖国统一大业展现非常美好的、广阔的前景。”
江泽民主席说:“筹委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这项工作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真正的爱国者”,“华夏骄子”李嘉诚先生,每次在回忆往昔的峥嵘与坎坷的岁月时,无不动情地谈到:“贫穷曾使我失学,过早地深味那艰辛的人生。但贫穷也造就我成为巨富。”
“我爱读书,却因为穷,没法去完成学业,以实现我人生的理想!所以我很想赚多一些钱,去帮助那些在社会上心有大志而力所不能及的贫穷的人。有了更多的钱,方能在教育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爱读书是我的一种习惯。现代的、古代的书我都爱看。时时看到深夜!有一次,当我看完了关于苏东坡的故事后,得到启发。苏东坡本来没有什么野心,但却受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就错在出名,错在出高调!’这真是个很无奈的过失。”
“我做人的宗旨,是对己刻苦,善待别人,有容乃大么!给我终生受益的是信心、毅力和拼搏!讲道义、讲信用最为受用。做人要勤奋,要重承诺,不伤害他人。凡事要低调处理”
“在60年代初期,我便开始注意回避东方式的家族化的企业管理问题。并抽出时间到欧美各国去考察。因为只有争取了解对方,争取同步,才有超越对方的可能。”
“我教育儿子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去赚钱,而是教育他们要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做一个真正的商人,如何正确地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
“1997年,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长江实业集团仍会以香港为基地。因为我了解香港,在这里已有了不错的基础。这个大本营是一定要守住的。其他已有的投资,我也要继续发展,中国的投资环境与容量是个‘汪洋大海’,是个超级大市场。我看好中国,对华人世界充满信心。我希望在下一个世纪,中国国内以及海外的华人,在经济、文化方面发挥最大的力量。”
最近,1996年1月18日至19日,在李嘉诚先生等率领“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访京团”圆满结束访问之后,李嘉诚先生的感受是:“在同中央领导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接触中,感到他们都非常诚恳,对香港情况非常了解,非常关心。”“部分人士对香港今后发展的疑虑得到了澄清”。李嘉诚先生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是一次有意义的访问。基金组织将把这次访问的情况不仅介绍到香港,还要传播到世界各地,促使已经在港的投资者扩大投资,还没有投资的赶快来香港投资。”“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开始直到现在,我都坚定不移地告诉港人,我对香港的前途是充满信心的。”
有一次,内地有关人士在和李嘉诚先生座谈时,问及李嘉诚先生一共在香港和内地捐出多少钱时,由于李嘉诚先生对此一向没有统计,说不出个准确数字。后来,查了“支票本”,结果方明白已经捐出了22亿港元。(其中,还有许多捐赠的款项没有计上)。
而在国内的投资已超过600亿港元。
近几年来,李嘉诚先生去得最多的地方之一就是北京。他对故国首都有着深厚的眷恋和款款深情。北京那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稳定繁荣的政治、社会、经济形势,还有那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全世界都为之称赞的人文精神,北京人的勤劳、朴素、热情、豪爽、正直与彬彬有礼,都给李嘉诚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诸多美好的记忆。有机会在北京投资发展是他整个“报效家园”的美好计划的重点考虑项目之一。
从1992年到1994年,他在北京已有多项巨额投资。在1994年还给北京大学捐赠了一亿港元帮助他们发展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据1996年4月1日消息,北京市副市长陆字澄3月
31日在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就高兴他说:“海内外关注的北京东方广场前景乐观。”“北京东方广场由于其60万平方米的大建设体量和计划15亿美元的巨大投资总量,加上其所处在北京王府井、东单、东长安街这一首都的主要繁华地段,因而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瞩目。”“国家主管部门经反复论证,现在已在原则上同意立项。有关方面正就项目的有关技术问题作进一步的论证和磋商。”对这个重大项目,李嘉诚先生早已计划进行投资。但他始终坚持了这么一个原则:“不应该破坏古都的风貌。不应该只为赚钱而损害了名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尉健行1996年3月22日,在北京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的港澳委员招待会上,强调说:“过去的一年北京市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