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传 作者:陈衍俊-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材料表明,在一项首次以生活水平排列的世界上100个大城市的调查研究中,香港被列为第33个在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该调查研究的内容有10项,其中包括社会治安(或谋杀案比率)、粮食成本、生活空间、住房水平、通讯、教育、公共卫生、和平宁静、交通流量、空气清新程度等。香港的公共卫生得了10分(满分),治安得了9分,教育9分,和平宁静9分。空气和通讯等也得8分、9分。较差的是生活空间和在交通流量上的问题。
据著名的经济学家们分析,香港高速发展的十大要素是:
一、自由企业精神。
二、市场价格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货物及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四、与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各地市场有良好的关系与联系。
五、法律制度良好。
六、信息传递快捷(包括新闻及其他传递媒介)。
七、资金自由流动(这是促进香港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动力)。
八、独立的货币。
九、金融机构的完整。
十、优良的赋税制度。
香港虽属“弹丸之地”,但据港府财政司麦高乐
1992年7月15日在立法局会议上首次透露的,旨在稳定港市汇率的外汇基金资产总值,截至1991年底为2360亿港元。外汇基金持有的外币储备相当于290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2位,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外币储备为5000美元。又据世界“关税暨贸易总协定”1992年8月间所公布的全球贸易排行榜显示,香港、台湾、中国大陆1991年的对外贸易均呈上升趋势,贸易总值的增长均达到两位数。香港排名第10,首次脐身“全球前十大”贸易区。台湾居全球第14位,中国则升至第15名。在生活费用和工资水平方面,据1992年4月间瑞士联合银行公布的一份调查材料表明,香港排名世界第14位,在亚洲排名第4位。
李嘉诚亲手创建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中国在联合国取得恢复合法地位之后(“长实”成立于1972年7月31日。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的时间是1971年10月25日,北京时间为10月26日上午),在中日建立正常邦交之前(中日建交的《联合声明》发表于1972年10月29日),这是他事业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而在他入主“和黄”后不久,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交换了两国最高立法机构对中英《联合声明》的批准书后,李嘉诚又在他的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喜人的飞跃。这乃李嘉诚大得天时、地利、人和之机也,“机缘总是赐给有思想准备的头脑”,诚然如是。
李嘉诚在香港的核心事业正如日中天。他属下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仍然是股份投资及物业策划。而附属公司则为股份投资、物业发展、地产投资、物业代理,策划及楼字管理、水泥生产及开采矿石。生产预拌混凝上等。据1992年3月26日该公司董事会主席业务报告称,“1991年度本港通胀继续恶化,但银行存款利率却偏低,一般市民为避免储蓄于无形中不断贬值,置业自住或投资便成为资金出路之首选。在买楼置业成为一种新趋势之情况下,加以住宅土地及楼字供应量仍未见充裕,造成1991下半年住宅楼字售价急剧上升。预料在可见之将来,本港住宅需求将继续增强,住宅市道将保持活跃,工业及写字楼字租售市道仍较疲弱,惟2、3级写字楼之销售情况则略有起色。年度(1991年)内本集团属下建成入伙之楼字总楼面面积达本集团历年来最高水平,加以年度内地产市道普遍向好,集团盈利大幅上升。”尽管“世界经济状况继续疲弱,尤其是西方各大国仍处于衰退阶段,短期内并无全面复苏之明显迹象。(但)中国大陆之继续开放改革政策及由开放政策所带来之持续国民经济增长,为本港提供一个巨大之出口及转口市场。同时,珠江三角洲亦为本港工业提供一个广阔及有效率之后援腹地,使本港在世界经济一片不景气声中,仍有可观增长。(故)本集团将继续积极拓展各类投资机会,井加强土地储备,以期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李嘉诚属下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它的主要核心业务则是地产业、物业投资、货柜码头业务、屈臣氏集团的零售业务、和记通讯、卫星电视广播、香港电灯、石油与天然气等,其1991年的业绩也很辉煌,据1991年度主席报告书称:“在香港中型住宅楼字市道继续强劲之需求下,本集团之地产部门业绩良好。本集团拥有权益之两项主要物业发展计划东九龙丽港城及港岛海恰半岛,预售之住宅单位皆已全部售罄。上述发展计划及包括位于红矗频晷醋致ゴ笙糜胛挥诳炕豕窀壑�6层、楼面面积达500万平方呎之货物分发中心在内之发展计划工程,均按原定计划进行,本集团现有之土地储备经已全部在发展之中”。又云:“本集团经营货柜码头业务之附属公司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再创佳绩,本年度内在葵涌货柜港处理250万个标准货柜(20呎容量)。该公司并与中国远洋轮船公司达成协议合伙发展葵涌8号新码头之一半设施,此举必将加速其未来业务增长,”“屈臣氏集团(则)继续在本港及东南亚扩张其零售业务。1991年度该集团在港业务无论在营业额或盈利方面皆持续增长,其海外业务在创业阶段所造成的亏损正在逐步下降之中”。“和记通讯已成为英国最大蜂窝式无线电话服务供应商之一。该集团不久更将在香港及英国推出第二代无线电话(CT2)服务。”“卫星广播有限公司(联营)已成功地推出五频道卫星电视服务,发展进度快速,服务范围遍及38国。”“收视节目的家庭超过180万个”。
和记黄埔的财政状况依然稳健。李嘉诚认为“该集团之核心业务构成巩固基础,有利于在香港及海外作进一步扩展。”“由于香港物业市场持续旺盛,预定于1992年完工之物业大多数已预售;而葵涌之货柜运输量不断增加;加上香港因占有接近中国之地利而使经济普遍增长,这些有利因素,对该集团业务均有所裨益。”
李嘉诚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在19gl年度的最辉煌成就,是举行百周年志庆活动。香港总督卫奕信爵士主持了“香港电灯节”的开幕礼。是年3月,在港岛坚尼地道之总办事处首先亮起百周年之徽号。继而在7月份于爱丁堡广场竖立起具有历史意义的街灯作永久展览。10月份邮政署在“港灯”赞助下发行特别邮票纪念香港电力100年。该集团的业务继续取得强劲增长。1991年度较1990年度溢利增长21%。电力销售量增加5。8%。供电量刷新纪录达1680兆瓦。继新增南丫第6台350兆瓦燃煤机组工程建成之后,又将续增置南丫第7台新机组,具有标准的环保设备。南丫第7台机组计划于1995年下半年投产,并相应发展输电与配电工程计划。“港灯”已多年成功使用电脑绘画地图,能详细绘出“港灯”在香港街道上全部电缆的位置。“港灯”的业务身系香港民生大计,实施的是低廉及稳定的电费政策及高水平的服务。与此同时,也积极发展鸭脷洲海治半岛的地产物业。“港灯”一向认定香港发展前途良好,并且不断地投资于未来之建设项目。由于该集团具备稳健之财政状况,兼有忠诚勤奋的员工,及股东与财经界的支持,他们对在21世纪的继续发展与繁荣充满了信心。
嘉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李嘉诚旗下的又一个主要公司。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之附属公司。该公司主要业务是投资于能源业、地产业及酒店业等。该集团透过其投资物业组合、香港希尔顿酒店及所占“港灯”集团权益,已确立经常性盈利之稳固基础。在未来3年该集团所占海恰半岛物业发展的盈利将继续有所增长,但集团的总溢利情况将会受到在赫斯基的石油业绩尤其是石油及天然气价格未来走势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李嘉诚的“长实”系集团仍积极顽强地致力于地产物业、货柜码头业务、股份投资业、能源业、电讯业、卫星电视广播业、贸易业、石油业、采矿业、酒店业等等的发展。这些业务,都在为香港社会的稳定、为香港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贡献。“长实”系4大主要公司的上市值超过1300亿港元,占总上市值15%左右,举足轻重。
李嘉诚祈望祖国早日繁荣富强,自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除大力支持祖国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外,也积极投资祖国内地。从1980年起,他在广州参与兴建中国大酒店的投资建设。在1982年,他担任主席的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向中国大连造船厂订购了“海富”、“海辉”、“海皇”、“海荣”四艘大型远洋货轮,每艘吨位2。8万公吨,货量容积达3。9万立方米,总投资金额为1400多万美元。他对大连造船厂的评价是“价钱合理,如期完成,技术臻于国际水平。”他属下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在1980年就设立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旨在“为集团之整体利益与中国建立长远全面性之互利贸易关系,并且撮合中国与先进国家间之贸易及投资机会。”该公司先后向中国内地提供了关于发电设备、制造橡胶轮胎的成套设备、有关飞机、直升机的制造及煤矿、建筑、大船坞的特种海洋设备等等,力促祖国内地四化建设的进展。同时也与内地积极发展贸易关系,他属下的百佳超级市场和屈臣氏商店,每年都用10多亿港元向中国购买国货投向香港市场。
“港灯”公司从1984年起,每年都向中国购买占生产总量1/10的煤炭。“港灯”成为在中国最大的单独顾客,到1991年,李嘉诚旗下的“和黄”集团在香港已拥有140间百佳超级市场,在台湾增设9间新店,在泰国和中国各设2间商店。该集团还拥有屈臣氏商店在香港57间,在海外37间,在中国2间,共96间连销商店。
此外,“和黄”集团从1987年起,先后与中国内地合作,成立“宝洁(广州)有限公司”,该公司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中外合营企业之一,现时销售之个人护理用品颇受市民欢迎”。1991年9月,成立“恒和纺织实业(广州)有限公司”,为合营企业,专门生产外销的优质毛巾。还与中国民航局广州管理局及美国洛歇飞机服务公司合作,成立广州飞机维修工程公司,为中国国内民航飞机提供维修保养服务。这个公司在1990年开始运作,在10个月内已获发FAA执照(一般需要3至5年时间)。预料该公司业务在以后将会获得实质性增长。
1988年2月24日,李嘉诚决定由“和黄”公司和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与英国大东电报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亚洲卫星公司。购人美制的“亚洲卫星一号”,共投资9。3亿港元。以后,通过中国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地发射进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此举不仅促使“和黄”、中国、英国发展了越洋通讯业,促进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航天新技术、运载火箭新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及影响。
自中国内地掀起第二次改革开放大潮以来,全中国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邓旋风”影响所及,八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