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7-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王伽,执法认真,关心群众,使归家的罪犯自己按期到京城报到,这件
事感动了隋文帝,他立即敕令全国官员,学习王伽的榜样,叫各级官员以诚
待民,努力工作。
隋文帝经过许多年坚持不懈的制度建设,终于稳定了政权,同时也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使国家更加强盛,人民生活更有保障,隋文帝还实行了
均田制,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并组织农民大力兴修水利。其中,尤以均田
制对发展农业的作用最大。
隋朝的经济发展和均田制有密切关系,当时的均田制度大抵沿袭北齐,
农民所受土地,分为露田和永业田两种,露田要归还,永业田不还。丁男受
露田 80亩,妇女受40亩,奴婢按成丁受田,一头牛受60亩。每丁受永业
田20亩,种植桑麻。官僚地主所受土地比农民多百倍,最高达一万亩永业田,
少的也有两千亩。此外,他们还有职分田和公廨田。灭陈后,这个制度推行
… Page 8…
到江南。
在“均田制”执行过程中,农民虽然不能得到规定的那么多田地,但是
这种制度多少可使无地农民得到一些土地,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也受到一些限
制,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全国耕地面积增加很快。
灭陈后,当时,全国垦田面积只有一千九百四十万四千二百六十七顷,
经过20年的努力,到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增加到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
千零四十顷。这个数字虽然不科学,但仍然能够反映耕地面积激增的趋势。
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隋文帝也做了大量努力。首先,他缩短了农民服
兵役和徭役的年龄,从原来18岁开始服役推迟到21岁开始服役,并且规定
年满50岁的人可以只交钱不服役;其次,减少农民的服役时间,规定男子一
年只需为国家服役 20天。这些措施,保证了农民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农业生
产。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的财力也迅速增强,开皇12年,隋文帝看到
国家的仓库都堆满了粮食、钱币和布帛,便下令减免农民三分之一的田租。
这件事充分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的确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隋文帝时期促进生产发展的另一个得力措施,是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开
皇二年(公元582年),开渠引杜阳水灌三畤原,使数十万亩土地得到灌溉。
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开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漕运300里畅通无
阻。
农业的发展必然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这两方面,隋文帝也做了
大量的工作。首先,为了理顺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加强对商业的管理,隋文
帝时统一了货币。早在南北朝时期,钱币制度极端紊乱,南朝有五铢、六铢、
鹅眼钱,岭南诸州利用盐米交易,不用货币。北齐用常平五铢,制造甚精,
可是市场上流通私钱,种类也很繁杂。北周使用永通万国钱、五铢钱。隋文
帝即位以后,逐渐废除以上各种旧钱,另行铸造一种五铢钱,作为标准货币,
通行全国。不合标准的货币,禁止流通。开皇九年 (公元589年),全国统
一以后,便大规模铸钱。当时在扬州设五炉、鄂州设十炉、益州设五炉,由
政府出面铸大量五铢钱。文帝时法治严厉,基本上统一了货币。
其次,文帝时期统一度量衡。南北分裂期间,度量衡紊乱不堪。开皇年
间,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
冀州刺史曾制定铜尺铁尺,放在市场作标准。后来隋文帝把冀州的度量衡在
全国推广使用。
商业的发达必然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当时最繁荣的城市是西京长安。长
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内置东西两市,东
市名叫都会,西市名叫利人,这是长安的工商业区,这儿聚集了许多国内外
商人。
除了首都以外,东都洛阳也很繁华。这个城市位于黄河和通济渠的汇合
点,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洛阳设有三市,东市叫丰都市,南市叫大同市,
北市叫通远市。通远市紧挨着通济渠,周围6里,商旅云集,停在这里的船
只数以万计。丰都市周围8里,市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洛阳不仅是国
内著名商业城市,而且又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据点。另外,四川的成都,也是
相当繁荣的繁华都市。那儿各种货物云集在街市之中,拥挤得连行人走路都
很困难。
隋文帝把国内的政治制度、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一件件地处理好之后,
… Page 9…
又开始用心处理与少数民族突厥的关系。
突厥是北方的一个民族,他们的首领称为“可汗”,相当于中原王朝的
皇帝。当时,共有四个可汗:沙钵略、阿波、达头和贪汗。其中势力最大的
是沙钵略。
过去,为了避免突厥入侵,齐、周两个王朝争着讨好突厥,把中原的大
量财物送给他们,他们还是劫掠边境,杀害平民百姓。隋文帝即位以后,除
了正常的往来,不再送礼物给突厥。沙钵略非常不满。沙钵略的妻子千金公
主,是被隋朝灭亡的北周赵王招的女儿,她经常怂恿沙钵略为自己的娘家报
仇。当隋朝的一个地方官高宝宁起兵叛乱的时候,沙钵略便和高宝宁合谋,
攻占了临渝镇(今河北省山海关)。接着,又出动40万大军骚扰隋朝的北部
边境。
隋朝刚刚建国,北周的旧臣心怀不满,南面的陈朝派兵攻掠江北。北面
又受到威胁,形势十分紧张。怎样解除突厥的威胁?隋文帝冥思苦想,一筹
莫展,很伤脑筋。
一个叫长孙晟的大臣乘机上书说:“达头和沙钵略力量不相上下,但是
地位没有沙钵略高,他们之间有矛盾。只要稍稍鼓动一下达头,他们就会互
相攻击起来。沙钵略有个弟弟叫处罗侯,因为势力小,没当上可汗,跟沙钵
略不和。阿波也不是真心拥护沙钵略,只是看谁强就听谁的。我们应该联合
弱的攻打强的,派使者和达头结交,联络阿波和处罗侯。这样,沙钵略势必
左右分兵防守,势力肯定显得单薄。等他们互相怀疑的时候,我们再找机会
起兵把他们全都消灭掉。”
隋文帝听了长孙晟的话之后,大为赞赏,马上决定采纳了长孙晟的谋略,
派遣使者联络达头,赠送绣有狼头的大纛,表示对达头的尊重。沙钵略得到
这个消息,很不放心,派使者到隋朝探听虚实。正赶上达头使者也来访问,
隋文帝故意让达头使者坐在上位,给他们制造矛盾。沙钵略听说达头和隋朝
关系这样密切,更加疑心,连忙派出军队戒备达头,并准备进攻他。
隋文帝又派长孙晟去联络处罗侯。处罗侯为人很聪明,也很有心计,他
知道自己力量还很薄弱,不敢和哥哥沙钵略争夺汗位。他一面争取族人的拥
护,一面和中原王朝拉关系,在这之前,早已和长孙晟秘密结成了联盟。这
次长孙晟来访,正好联络隋朝求得支持。长孙晟表示隋朝支持他争夺汗位,
希望他实践从前的誓言,与隋朝同心合力进攻沙钵略,处罗侯满口答应。
消息传到沙钵略那里,他更加怀疑处罗侯要篡夺他的权力,连夜派兵加
强戒备。这样,沙钵略和达头、处罗侯之间互相猜忌,矛盾更加尖锐了。隋
文帝的目的达到了。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沙钵略和阿波可汗分兵八路进攻隋朝,阿波
被隋朝打败。长孙晟对阿波说:“现在达头和隋朝友好,沙钵略就不敢欺侮
他。可汗这回打了败仗,沙钵略一定要怪罪的。请可汗想一想,能打得过沙
钵略吗?不如依附隋朝,联络达头,壮大自己的力量,何必受沙钵略的欺侮
和杀戮呢?”阿波听从了长孙晟的劝告,派使者到隋朝订盟和好。
后来,沙钵略也被隋朝打败了,他听说阿波和隋朝和好,就去攻打阿波
的住地,阿波向达头求救,达头和阿波联合攻打沙钵略。贪汗也出兵援助阿
波,四个可汗打得不可开交。达头、阿波、贪汗等四部势力都宣布独立,从
此,突厥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更有利于隋朝分别解决他们了。
隋朝用远交近攻、扶弱抑强的策略,专门攻打沙钵略。沙钵略屡次被隋
… Page 10…
军打败,力量渐渐衰弱下去。而阿波在不断的战争中,渐渐强大起来。沙钵
略受达头、阿波的威胁,提防契丹攻击,又担心处罗侯夺他的大权。四面受
敌,走投无路,只好派人去向隋朝求和。千金公主也不再想着报仇了,表示
愿意做隋文帝的女儿。
开皇四年(公元584年),隋文帝派虞庆则、长孙晟出使东突厥。沙钵
略听说虞庆则、长孙晟要来,他下令卫队在帐篷口的两侧列队,士兵个个刀
出鞘,杀气腾腾,又在帐篷内摆上所有的珍奇珠宝,自己端坐在帐篷正中。
虞庆则捧着隋文帝的诏书走进来,沙钵略动也不动,十分傲慢地说:“我们
祖祖辈辈从来就没有向人家跪拜的习惯。”长孙晟非常严肃地说:“您与我
们的皇帝都是大国的天子,您不肯给我们的天子跪拜,我们当然不能勉强。
但是,您的妻子现在是隋朝皇帝的女儿,您就是隋朝的女婿,女婿能不拜岳
父吗?”沙钵略见他讲得有理,没有办法,说:“应该拜,我尊命就是了。”
于是跪接诏书。从这以后,沙钵略向隋朝称臣,成为隋朝的附属国,年年定
期向隋朝皇帝进贡。这样一来,西北边境也就安宁了。不久以后,还在与突
厥交界的地方开展贸易活动,用中原的粮食布匹来换取突厥的马匹和皮毛。
总结隋朝的开国史,可以看出,隋文帝对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推行均田制,减轻租税徭役,使经济得到恢复,
户口增加,耕地扩大,粮食连年丰收,粮仓里都装满了粮食。纺织、制瓷、
造船业更是发达,能造高百余尺的五层楼船。营建洛阳和开凿大运河的宏伟
工程,既说明隋朝国力充裕,也说明当时工程技术已相当发达。
隋朝的民族关系,有斗争,也有和好,总的情况是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
的来往有了加强,特别在西北方更为明显。隋文帝对突厥的政策起了很大作
用。中外关系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经济文化交流都很频繁,东边与
日本的来往比较密切。
隋朝文化以建筑艺术成就最大,赵州桥的修建,长安和洛阳的宫殿建设,
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雕板印刷出现于隋末,医学上出现了探讨病因病理的
著作。其中赵州桥至今仍然存在着。
由于隋文帝和他的大臣们励精图治,加上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从隋朝
开国到开皇末年,只短短20年的时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