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厂与西厂 >

第17章

东厂与西厂-第17章

小说: 东厂与西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化帝把礼单递还给汪直:“这礼单也得退回。”    
    汪直答应着收起礼单,说:“万岁爷,奴才已派西厂坐探严密监视乃王府了,只等瓦剌使者一来,就收网。禀万岁爷,那使者抓获后如何处罚?祈万岁爷示下。”    
    “两国相交,不斩来使。瓦剌使者,放他回去。”    
    “奴才遵旨。到时候,奴才让西厂派一队人,把瓦剌使者礼送出境。”    
    “唔!”成化皇帝点点头,“你跪安吧。”    
    汪直跪安后,刚走出御书房门口,又被成化帝唤住:“汪卿,且慢!”    
    汪直重新进门:“万岁爷!”心里吃不准皇上又犯了哪门子心思。    
    成化帝是想到了一件事,确切地说,是想到了一件事的一个环节。现在瓦利使者已进国门,一两天内要抵达京城了,由他一手密谋策划的一场血腥悲剧即将拉开帷幕。这场戏对于皇帝来说,至关重要,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尽管照样杀得了乃王,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在世人面前暴露无遗了,他将失去民心。一个皇帝,最怕的是失去皇位,其次便是失去民心,而失民心便是失天下失王位的开始。所以,成化帝想到:戏台上的戏上演前,先须奏乐敲锣鼓;眼下这场生活中的戏上演是否也需要敲锣鼓——表明一下对瓦剌国的敌对态度,留下伏笔,也起到暗示大臣们在马上发生的乃王“里通外国事件”后应当上疏参劾的作用。    
    这个锣鼓,成化皇帝决定自己亲自出马敲。    
    “汪卿,让司礼监告知在京所有臣工,明日早晨齐集乾清宫,参加朝会,朕将亲临宫殿,与百官议政!”    
    “遵旨!”    
    次日,东方天际边缘刚刚露出鱼肚色,紫禁城的宫人已经在紧张地忙碌了。    
    隆宗门内的天街上,几个太监手持长柄芦花扫帚,低着头扫着地面,按规矩应当扫得纤尘不染才算合格。乾清门前,一群太监正在一溜八口镏金大铜缸旁边忙碌着,他们端着木炭盒子,小心翼翼地往铜缸下的石龛灶中添着炭块,龛灶下散射出的暗红色的火光映着一张张严肃、认真的脸。    
    东方曦光透明时,三十六名穿着鲜亮服色的侍卫,排着两列纵队整齐地走进隆宗门,来到巍峨的乾清门前,分站两侧,站得如钉子一般,纹丝不动,给天街制造一种庄重而微带肃杀的气氛。    
    深宫内,成化皇帝早早就起来了,用青盐水漱了漱口,就着宫女新沏的香茗吃了两块宫廷糕点,便去了养心殿东暖阁。皇帝视朝是有祖制规定的时间表的,不能随心所欲,想早就早想晚就晚,时辰未到,成化皇帝只好坐在那里等。    
    午门外,参加朝会的文武官员也在等。阔大广袤的阅兵场的进口处,立着一块大石碑,上面镌刻着两行金字: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石碑的南侧,停着黑压压的一大片轿子。阅兵场上,六部九卿十三司以及外省来京述职的文武官员,足足聚集了七八百人,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朝服,三五成群聚拢在一起,或大声说笑,或窃窃私语。比起乾清宫门前来,这里是另一种气氛。    
    乾清宫养心殿里,一个太监向成化帝跪禀道:“万岁爷,到时候了!”    
    成化帝发话道:“传旨午门外,六部九卿各司衙门正官各率本部司员,并外省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官员,依次从左右掖门进乾清宫朝会!”    
    汪直躬身道:“遵旨。”    
    成化帝站起来:“发驾乾清宫!”    
    须臾,钟鼓声大作,飞过重重层楼琼宇,越过高大灰暗的五凤楼,直传出午门来。    
    站班的太监一声一声地传呼着一句话——    
    “皇上起驾乾清宫!”    
    “皇上起驾乾清宫……”    
    声音传到午门外广场上,官员们顿时肃静下来,对着午门一齐跪下。    
    汪直由一群太监众星捧月似的簇拥着,神气活现地从右掖门走出来,走到午门正中,做作相十足地站定,高声说道:“有圣旨,百官跪接!”    
    广场上站着的数百名原本已经跪下了,此时一齐伏下身子高呼:“万岁,万万岁!”    
    “着六部九卿各率司员,并外省在京三品以上官员,由左右掖门入乾清宫朝会。钦此!”    
    “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以午门正中为分界线,分两列纵队分别进了左、右边掖门。进入午门后,两行官员东西昭穆,按部就班摆着方步,肃然往里走,穿过多道宫门,方才到乾清宫前的天街。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礼部司官带领各官员入班按序跪候,全殿肃静,只闻呼吸声和衣裳微动的窸窣声。片刻,站在西阁门门口的一个小太监挥动手里的鞭子,随着“啪啪啪”三下声响,殿外庑下站着的畅音阁供奉太监立即击鼓撞磬,瑟筝笙篁箫笛,黄钟大吕,编钟排律,乐声大作。    
    西阀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成化皇帝在乐声中跨出门口,从容不迫地朝设在大殿中央的御座走去。行至座前,他驻足立定,睁大眼睛扫视群臣,这才在那张宽大得四边不靠的雕龙黄缎面的天下第一座上坐了下来。    
    “乐止!”汪直扯开了嗓门喊道,“向吾皇行三跪九叩大礼!”    
    满殿臣子都伏地叩头,三番扬尘舞拜:“万岁!万岁!万万岁!”    
    成化帝端坐御座,俯视群臣,脸上露出一种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头脑中出现一个想法:待拿下乃王后,也让他参加一次朝会,让群臣当着他的面参劾他,然后自己才含着眼泪宣布将他处死。


第二部分第31节 瓦剌喇嘛落网(3)

    成化帝收起笑容,开了口,那因底气不足而有点颤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诸臣工!元宵朝贺不久,又让大家来,是有一件要紧国事与诸臣共商。今日是正月廿三,不知哪位臣子还记得,这是什么日子?”    
    底下跪着的臣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个声音在后边叫道:“启禀皇上,臣记得!”    
    “汝是何人?”    
    “臣礼部侍郎黄槐。”    
    “你可以当众一叙。”    
    “奏皇上,今日是大行皇帝从瓦剌国返回,驾抵京城的纪念日!二十八年前,北方瓦剌国进犯我大同边关,守将无能,屡战屡败。英宗先帝龙颜震怒,决定御驾亲征。不意奸宦王振暗中捣鬼,致生‘土木堡之变’,英宗先帝被瓦剌人劫持。‘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国以为我大明好欺,竟继续进军,图谋京城。大明军队托本朝列祖列皇在天之福,奋勇反击,大败敌军。瓦剌国无奈之下,只得送回英宗先帝。朝廷派专使杨宪前往边关恭迎,于景泰元年正月廿三日驾返京城。”    
    成化皇帝边听边频频点头,脸上的神色越来越凝重,凝重之中带着怀念、悲戚和愤恨。待黄槐说完,他缓缓开腔道:“大行皇帝当年龙体之健,朝野闻名!正统十四年御驾亲征前夕,朕曾亲眼见大行皇帝以腰刀砍树,碗口粗的树,须臾间便砍断八株,足见体魄之健,功夫之精!不意在‘土木堡之变’中竟以蒙难,在瓦剌国囚禁数月,备受折磨,返驾回国后,龙体康健状况每况愈下,渐患痼疾,数年之后竟致乘鹤仙逝!朕自即位之后,每逢大行皇帝忌日,心中总念念不忘‘土木堡之变’,若无此变故,先帝何以英年不永,驾鹤早逝!故此,瓦剌乃大明及朕不共戴天之仇敌矣!”    
    成化帝说到这里,停顿下来,他是阴虚火旺者,患着渴症,酷嗜品茗,平日手边总有茶杯,不时呷上几口。现在,他习惯地把手伸向旁边,触及的却是御座的木把手,这才醒悟,连忙缩回。这是失仪之态,幸亏殿下诸臣工都跪伏在地,无人看见。成化帝咂咂嘴唇,忍住口渴,又开腔道:    
    “朕自即位以来,每每部思虑我大明应报‘土木堡之变’之仇,袭太祖皇帝举兵兴朝之谟烈武功,发兵进剿瓦剌,宏光我大明列宗圣德,告慰于父皇先帝。怎奈这十年来,朝廷时运不佳,年年遇灾,岁岁有祸,致使雄心有余,实力不足,朕之意愿暂难付诸实施。然朕近日接到边关密疏奏称瓦剌国在边关外阵兵列将,构筑营寨,似有进袭之状。朕披阅密疏,怒发冲冠:前仇未报,后犯又至,瓦剌欺朕剧甚矣!故今举行朝会,与诸臣工共商:朕是否宣降旨出兵瓦剌,先发制人,报前仇,又可保我社稷之安?”    
    成化皇帝治国无方,捣鬼却有术,他为了除掉乃王,故意伪称接到边关守将密疏,说瓦剌兵关外,意欲进犯,让大臣讨论是否该出兵瓦剌。其实,皇帝比谁都清楚大明的国力,别说主动出击进犯瓦剌了,就是派兵守在边关抵御瓦剌军进犯都很难。这一点,他假装糊涂,让大臣们提出来,予以否定。然后,作为变通性地应付,肯定有人提出如何和瓦剌持敌对立场,他这个皇帝一点头,这次朝会的目的就达到了。    
    群臣听了成化帝的一番话,一时无人出奏,出现了冷场。成化帝改变了说话的语调,温和而略带亲切:“诸臣工有什么建议,都不妨当庭直奏。朕有谕在先:言者无罪,朕虚己纳谏,择善而从。不过,若是朝会上不言,背地里却窃窃私语,误国误君,朕一旦察知,只有以‘欺君之罪’办他了!”    
    成化帝话音刚落,兵部班中突然有人高声道:    
    “万岁爷,臣有话要奏明!”    
    成化帝朝那个方向看看,却认不出是谁在说话,便望着跪在兵部班列头的一个的七十岁的兵部老尚书欧阳文德:“是谁要奏事?”    
    欧阳文德前不久刚患中风症,成化皇帝知悉后派了太医邱伯涛去医治,竟给治好了,不过留下了一点后遗症,说话不大利索,当下叩头道:“是……是兵部……兵部主事夏家骥。”    
    成化帝微笑道:“夏家骥,你跪到前面来奏。”    
    夏家骥在众目睽睽之下,侧身膝行穿过前几个部院长官,来到御座前,冲成化皇帝叩头道:“臣兵部主事夏家骥!”    
    成化帝和颜悦色问道:“你有什么要奏的?”心中暗忖,这夏家骥乃兵部主事,对军事情况肯定熟悉,他要奏的必定是主张暂不出兵瓦剌。这个臣子不错,以后要晋升他!    
    果然,夏家骥跪在那里大声奏道:“臣以为朝廷此时不宜对瓦剌用兵!诚如皇上方才谕意所示,近十年来我国十八行省中每年都有三分之二的省份遭受天灾,四分之三的省份遭到人祸,天灾人祸严重损耗了大明国力,也影响到朝廷军队的士气、战力。若对瓦剌开战,以本朝军队现状,速胜完全不可能,而若持久打下去,粮草、军饷、衣械都跟不上去,军中士卒在阵前若供给不足,定生二心,哗变滋祸。因此,臣斗胆谏君:不可出兵!”    
    成化帝听着,微微颔首,脸上露出平静沉着的神情。    
    夏家骥退回兵部班列后,工部班列中有人高声喊道:“皇上,臣柳淦熙有要奏的事!”    
    成化帝抬眼看一看,点头道:“你也奏来。”    
    柳淦熙膝行到御座前,跪在那里磕头道:“臣工部员外郎柳淦熙!”    
    成化帝看着他:“奏吧!”    
    “臣也以为现今数年内朝廷不宜对瓦剌国用兵,除了方才兵部夏主事所奏之原因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