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箭传说 >

第536章

神箭传说-第536章

小说: 神箭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正当空,平东将军府 
    “十七个甲等,六十四个乙等,一百四十五个丙等,其余皆是丁等。”随军参谋大声的念着刚刚统计并核实完备的数据,微微有些皱眉,似乎对这样的结果并不太满意。 
    “清符,已经不错了。”韩亮青感慨万分地看着这个一直跟随着自己的心腹谋士,叹道:“人才难得,派人去把获得甲等和乙等地人请来。丁等各部暂时留下,稍后再作补救便是。所有甲等与乙等部众,晚些时候让入选的人带着分两部派往赤水镇与零口镇;至于其余的人,按原来的计划出武关转道南阳。” 
    “属下所虑并不是这个。”文清符略有些忧虑地说道:“大将军所做出之承诺令属下也为之动容,可是……真的能办到吗?朝廷,会允许吗?”相比于韩亮青,文清符更是籍籍无名,不过这多年来一直替韩亮青出谋划策,对于朝中情形虽不至了如指掌,却也知道不少。当今天凌晨韩亮青一脸激动的找到他说出此策时,他便立即生出了这份担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次虽然不少世家大族跟着三家叛乱,但依照数百年来的不变规律,这些世家的财富,必然会落入因拥护朝廷而新崛起的家族手中。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为了给有拥护之功的人一个交待,朝廷几乎没有理由不这么做。但杨诚这样做,虽然也是为了平叛,但却同时得罪了皇族与那些拥护朝廷的世家甚至庶族!他们,会允许自己的利益被这些向来视为草芥的贫民瓜分掉吗? 
    韩亮青心中又何曾没有这番忧虑。当初他所设想的,仅仅只有良民证和免除两年赋税这一项,在他看来,这样的条件已经足够丰厚了,足可以驱动士气低而极为厌战的叛军士兵,为三家的土崩瓦解施以致命一击。哪料到杨诚竟然来了个锦上添花,不,与杨诚那些许诺相比,他的见解根本就黯然无光,什么也算不上。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杨诚当时所说的话犹如在耳,令得韩亮青心生仰视之感。这十个字说起来是多么容易,但有史以来,又有几次这样的盛世呢?三皇五帝不可寻,上古时代的美好生活或许只能存于遐想。但现在,这或许真的会变成现实了,而且自己竟然有幸目睹甚至参与其中,光是想想,韩亮青便觉心中激动不已了。 
    “照此执行吧。”内心深处,韩亮青小心的控制着心中那股莫名的激动,虽然知道杨诚这一举措必会遭到重重阻力,但却异常期待着它的实现。“不论大将军此策能否成功,我都要为天下苍生铭谢此举无量之功德。”遥望着杨诚此时的方向,韩亮青深深一拜。   
      第七卷 第一百章 关洛争雄·六十四 
       
    诚步履沉重地走进因战乱而空无一人的丰原村,望着断壁久久不语。初入关中时,虽然也见过一些破落的村镇,但那里为祸的叛军只有顾凯锋的兖州军,范围也仅在武关至蓝田间。待得叛军大举进入潼关,围城十日之后,虽然一举破敌,收复外城驱逐叛军。但这关中大地却在这六十万叛军的蹂躏下,再不堪忍睹。 
    从长安出来直到这里,也不过短短四天,但沿途所历十余个村镇,竟然皆是尸横遍野、破败不堪,再没有一丝生机。从各路大军所报回来的消息看,叛军围城这十日间,整个关中西至眉城,东到华阴,几乎都是这番景象。虽然前番也有不少百姓随着皇帝的车驾西行避祸,但安宁了数百年的关中地区,人口不断增长之下已有近两百万之众,真正西行而去的恐怕还不到半数。算上长安外城中死于乱兵之中的百姓,这次关中因战火而死亡的百姓也至少有三四十万之巨,至于背井离乡之人,则更是数不胜数了。 
    兵锋之祸竟如此之巨!十年征北之战,对于百姓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他并非不知,甚至迫于将官的命令,连他也不敢承认自己的手上就没有沾着无辜百姓的鲜血,虽然那是北方异族的百姓。但是这却一场完全有别于征北之战的战争,这是一场同族之前的争权斗争,但百姓的遭遇却并没有丝毫的变化,这就让他颇有些难以接受了。要知道即使是当初起兵做乱地谢明伦。也只是将饥民赶出,而并没有赶尽杀绝啊。 
    有些时候激愤之下杨诚甚至生出将这六十万叛军尽数歼灭的念头。否则无法抚慰那些枉死在战火中地无辜百姓。但他也知道,这些士兵绝大多数也同样无辜,更何况战争本来就是一件容易让人为之疯狂的事情,在郑志愉以掠劫来劳军的命令下,又有多少人能保持冷静。这场战火已经给天下留下了一道深难愈合的伤口,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力加以弥补,而不是把它伤得更深。 
    “按约定,受到鼓动的降卒半个时辰后就会抵达零口,入黑前分批进入渭南。”看了看天色,张晋根虽不忍打断杨诚地深思,但却不得不上前低声提醒道:“大人既然决定要亲往龙岗堡主持受降,咳,也不宜太迟到达,虽然有,咳。杨开和左化龙二位将军作前哨,也需要我们去准备一下。咳咳!” 
    龙岗堡距渭南不过四五里路。即使是步兵急行,也不到半个时辰便可抵达。其地势又高出渭南不少,站在其高处甚至可以一览整个渭南城的情况。要是在往日,杨诚倒还不敢如此逼近叛军的大本营,只是现在叛军军心已乱,根本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反击。而且中心要地也因为缺粮的谣言而转向孟塬,渭南驻扎的叛军反而并不太多。杨诚此举一则是为就近方便接纳降卒,二来也可以镇慑渭南叛军,作出紧扼其与华阴咽喉之势,迫其速降又或者溃逃。孟塬挤得人越多,叛军便会越乱,不论对于潼关还招降,都极为有利。 
    杨诚并未有离开的意思,反而扶住张晋根,看着他略有些憔悴的脸庞感激道:“这些日子真是苦了你和识文了。看看你现在,唉!偏偏你又不愿外放。我都不知道如何报答你了。”张晋根的才华在这一战逐渐开始显示出来,除了之前为杨诚定拟方略出了不少力外,在杨诚进入长安后又负责协调安排蓝田防务。甚至还带着亲卫营数立大功,虽然设伏袭杀孙尧安最后功败垂成,却几乎全歼了其精心训练出来的数百近卫。至于其后袭扰诸营、散布流言、截烧粮草之类地种种,简直数不胜数。 
    本来杨诚打算战后奏请让他出任一州刺史,让其可以有一个更大的施展舞台,但在表露出这个意思后,却遭到张晋根异常坚决地反对。“一待大人不需要咨事营了,也是我离开的时候。”张晋根如是说。杨诚虽然有些不明其意,却也深为惋惜:张晋根莫非是在暗示自己,他的理想也如同自己一样? 
    “大人言重了。在下得遇大人,咳,才有所施展的机会,也才有施展之意愿。”张晋根恭敬地回道,脸色却极是平静。事实上从今早听到杨诚的整套计划后,他的表情便几乎没有再变过,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话语更比平时少了许多。 
    杨诚拍了拍张晋根地肩膀,也不再言语,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令人心痛的村落,转身向村口走去。行至村口的大石盘处,又停下了脚步,伸手抚摸着石上已凝固的血痕,长叹道:“晋根,这场战乱会不会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呢?”在韩亮青献上以降破敌的策略后,杨诚再加添补,最终形成了这套完整的破敌总略,以诱降为主,以武力威慑为辅。制定之初他完全陷于叛军闻风而降的美好憧憬之中,这一路行来,稍稍冷静后也不禁有了一丝怀疑。 
    “百姓早已厌战,现在又地利诱之,当无往不利矣!咳咳!”张晋根一脸感慨,杨诚是在韩亮青的大营中决定好后才告知他的,等他知道地时候高塘镇已经风风火火的展开了“动员”。初闻之下,他也是为之震动。要知道因为杨诚地志向,咨事营也不止一次的讨论过如何在战后让百姓迅速安定下来,进而实现大治。不过限于杨诚当时的地位,他们讨论最多的也仅限于交州和荆州两地而已,甚至天下其他州郡,也多以发牢骚为主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天下的事还轮不到他们来指手划脚。 
    虽然只是牢骚,但对于荆交二州和天下其他州郡的根本区别他们还是有一个统一而又命中要害地见解的,那便是土地。 
    交州地处岭南。向来只是流放之所,并没有什么世家大族。甚至在叶浩天治理交州前,大多数地方都是荒野。沃野千里地盛况,也是杨诚让其放手而为三年后才初现端倪的。所以土地对于交州来说完全没有什么问题,新开垦的土地占了超过九成,要如何处置自然是杨诚说了算的。 
    至于荆州,荆南半壁的豪门世族在谢明伦先后两次的叛乱中元气大伤。根本已经没有什么势力了,杨诚接手之后要想任意施为也并不比交州困难多少。更何况当时朝廷根本无力顾及,想要干涉也得等到平叛之后,到时一切都已成定局,难以改变了。 
    但是其他地方呢?只要百姓一天没有自己地土地,便不得不接受乡绅地主的盘剥,乡绅地主之上又 
    世族,各种势力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别说杨帝恐怕想要改变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等到杨诚被封忠勇侯、招讨大将军后。恰逢叛军围城,战事繁忙。哪还有心思去想这些事情。一直到杨诚做出这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这才又勾起张晋根往日的种种想法。他和张晋根都是普通百姓出身,虽然家境稍好,能有机会入塾修学,但对土地却也有着切身的感受。杨诚此举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悬在百姓头上最根本的问题。“但是,大人此时也考虑到了吧……”张晋根默默想到。最终还是决定将自己一路所想说出来。 
    “百姓兴,大人却苦了。”张晋根不无忧虑地道。 
    “我有什么好苦的。”杨诚不明所以地问道。要说苦,他也不是没有,长年的征战对他来说无疑就是最苦的差事了。可是为了完成自己肩负的责任,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这苦也快要到头了,三家平定,并州地苦差又丢给了刘虎,或许这一仗将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了。 
    “大人难道真不知道,此举已为大人引来一番祸事?咳……”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张晋根地话。杨诚痛惜地抚着他的背,直到好一会才稍稍平复。张晋根喘了一会气。脸上浮出一丝红晕,吃力地说道:“偏偏大人又绝不愿……唉,既然如此,还需早做打算。” 
    “你是说朝廷方面……”杨诚轻轻捶着张晋根的背,将他抚在一旁坐下,脸上却露出沉吟之色。有鉴于之前章盛的遭遇,他当然不会对张晋根所虑的毫无所觉。只是在百姓大义之前,一切对他来说都显得如此轻微,根本不足以虑了。 
    “也并非没有补救之策。”张晋根缓缓说道,脸上却生出一丝愧色。“在下思虑愚钝,现在回想,之前实在错得厉害,要是识文在此就好了。咳……”张晋根虽然胸怀谋略,但为人却不太果断,而且思虑往往慢上一线。单从谋略看或许他还要胜过张识文,但急智决断,他却又相差太远了。 
    “晋根不要着急,唉,我真不该拉着你和我一起来,看这样子你病得不轻了。古山,拿水囊来。”杨诚自责道,其实他今天见到张晋根时,便看到其脸色不太正常,不过当时满心兴奋,也就没有怎么放在心上。做出一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