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箭传说 >

第30章

神箭传说-第30章

小说: 神箭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与匈奴决一死战!”李平北扭过头看了一眼堆积的匈奴士兵尸体,平静的说道:“饱食一餐之后,全军出发!”   
      第一卷 将军百战死 第三十五章 再陷绝地(中) 
       
  卢南湖 
  大火燃烧一夜之后终于逐渐熄灭。汪甫业和孙尧安二人立马山下,专注的望着大火后的情境,丝毫没有注意到衣甲已被晨露浸透。自从下令烧火后,二人一夜均未睡好。刚过四更;孙尧安就拉着同样睁眼躺在塌上的汪甫业,急急忙忙赶到山下察看大火之后的情形,如果仍然无没进攻之法,二人便真的困在了这里。 
  让二人心急的不仅仅是遁去无踪的左贤王,还有那支根据推断应该出现,而迟迟不见踪影的匈奴援军。如果放过这里直奔王庭,即使赵长河不降罪,二人心中恐怕也将留下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火还未熄灭,二人便派出数百人再度上山探察,希望能发现这座坚固堡垒的一丝漏洞,迅速拔出卡在二人咽喉的这根尖剌。当数百名烟熏火燎的士兵从上山回来时,终于给二人带来一丝希望:有四处地方,虽然山势仍然险要,但勉强还是攀沿,如果能顺利攀上,或许能够到达贼巢的另一端。 
  虽然不能肯定可以通到山寨另一端,二人急不可耐的准备尝试一下。二人计议一番,便定下进攻策略:由孙尧安率两千人从正面佯攻,吸引山上的匈奴士兵的注意;汪甫业率四千人分从四处悄悄攀上,从内直接消灭固守的匈奴军队。决定一下,驻扎在匈奴营地的士兵们立即动了起来。 
  孙尧安带着两千人迅速赶造了两辆厢车。厚木为顶,每车下五十名士兵举起向前冲锋,其余众人在匈奴投石器不能攻及的地方摇旗呐喊,震慑敌军。 
  汪甫业把四千人每千人一队,分别派向四处可供攀沿之处,自己则亲率一队赶往其中一处。汪甫业率众赶到目的地,只见山势险峻,高达五丈,看来要想攀上大量的士兵极为困难。当下向身后的士兵说道:“有谁能顺利攀上崖顶,我赏他一百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下便有两人出列:“卑下愿以死效命!”二人腰缚长绳,迅捷的向山崖上攀去。初时二人还算顺利,攀到大半时,一人一脚踩空,带着一堆落石重重的摔在众人面前,当下口鼻流血,竟是立时毙命。另一人虽然心中恐惧,但此是想要安全下去已经不可能,便硬着头皮继续向上攀去。 
  眼看就要攀上崖顶,那人心中也暗自松了口气,异变陡生。两名匈奴士兵出现在崖顶,其中一人抱起一块石头便向正在攀沿的士兵投去。大陈士兵堪堪躲过坠下的石头,抓紧崖壁的双手几欲脱落。汪甫业见状急命崖下士兵举弩发射,两名匈奴士兵躲闪不及,被当场射杀。 
  攀沿的士兵稳住身体后再不敢动弹,生怕再出现匈奴士兵将自己砸下摔成齑粉。崖下的士兵也举着强弩小心的戒备,只待匈奴士兵一现身便百弩齐发。过了许久,崖上始终没有任何动静,似乎只有这两名匈奴士兵在此看守。 
  攀沿的士兵见没有匈奴士兵出现,心中稍定,同时也恐自己这样再难坚持,又开始缓缓的向上攀去。不久终于攀上崖顶,崖顶果然空无一人。看来匈奴士兵仗着这里险要,仅派两人在此,又因两人同时均遭射杀,一时竟没有通知其他匈奴士兵,使得大陈士兵能顺利攀上崖顶。 
  攀上的士兵活动了一下手脚,将长绳牢牢的绑在崖顶一处巨石处,向崖下挥手示意。汪甫业当先向上攀去。 
  石寨外的空地上,孙尧安正指挥两辆厢车向寨门逼去。寨墙上的匈奴士兵不断用投石器向厢车发石,但因顶部的木材厚实,并不能影响厢车的移动。一辆厢车终于冲上山道,另一辆却并未尾随而上,行至山道旁边静静的等候。前一辆厢车刚行百步,匈奴士兵故技重施,一块巨石在寨门打开后,轰隆的滚了下来。“轰!”巨石重重的撞在厢车前,坚固的厢车竟未被这一重击撞碎,只是在巨石的压迫下迅速的往后退去。 
  巨石推着厢车退出山道后,另一辆厢车立即冲上去。显然要准备一块巨石并不是容易的事,厢车就快冲到寨门,再无巨石被推出。厢车刚刚冲到石墙边,“哗啦啦!”石墙上的匈奴士兵,将地堆堆烧得正旺的柴火扔了下来,厢车顿时被熊熊的烈火团团围住。车内的士兵受不住酷热,纷纷逃了出来,刚跑出厢车,拳大的石雨立即罩在了他们的头上,中石的士兵纷纷头破血流。士兵们根本无暇还击墙上的敌人,均是狠命的向外逃去。 
  孙尧安无奈的看着狼狈逃出的十几名士兵,现在只有看汪甫业的了。正在思索间,石墙上的匈奴士兵竟然慌乱起来,震天的喊杀人传入了孙尧安的耳中,汪甫业终于成功了。 
  汪甫业带着百余大陈士兵杀入匈奴寨内,匈奴士兵显然没有料到敌人会从后面杀来,一时竟慌乱起来。汪甫业挥着长刀冲锋在前,匈奴士兵均在他刀下几合丧命。很快,寨内的大陈士兵便占领了石墙和寨门。孙尧安一见寨门大开,立即率众冲杀而去。 
  两千大陈士兵冲入石寨后,战局已经成了一面倒的形势。寨内的匈奴士兵毫无组织的零散反抗很快便被肃清,汪孙二人派出一队士兵焚烧石寨后,便四处搜索匈奴的铁矿所在,谁知遍寻寨内,竟毫无踪影。 
  二人正在疑惑时,一士兵急奔而来。“报……报告二位统领,在寨后发现一处用木板堵住的山洞!” 
  “前面带路!”二人同声说道。 
  等二人抵达石洞时,洞口的木石已被士兵搬开,露出一个宽十步,高两丈的洞。二人显然没有料到居然会有如此大洞,命令找来照明的火把后,率着众人走进洞中。 
  一进山洞,二人不由吸了一口气。洞口虽然大,但二人谁也没料到这里竟别有洞天。山洞极为宽广,上千人站在里面竟毫不觉得拥挤,大洞的周围还有数个小洞。二人让进来的千余人退出洞口,只带百余护卫开始搜索整个洞穴。 
  越走二人越是感慨,每个小洞后面的洞室均是非常宽广。其中一个洞室开口在山崖中间,上下均是悬崖,室内有能同时容纳百名铁匠打造的工具和炉台,其中数十个炉台仍然熊熊燃着。矿洞则深入地下数百步,炼铁炉则安放在山顶处,巨大的溶炉竟毫不比大陈的铁炉差。 
  二人率众一路捣毁各种设置后,终于在一石室中发现数百名被捆绑着的矿工和铁匠。高强度的劳作让这群人面容枯镐,在众人的火把照耀下,竟不能睁睛,看来这几天这些人均被关押在此。一名士兵正欲上前去解开绑着众人的绳索,孙尧安伸出一手,挡住了他。 
  “按通敌之罪!”孙尧安边说边挥了挥手,随后拉着汪甫业走了出去。大陈士兵面面相觑,咬了咬牙,拔刀冲了上去。   
      第一卷 将军百战死 第三十六章 再陷绝地(下) 
       
  大漠 
  正威营穿出树林后立即向中军方向疾速行军。士兵们虽然暂时摆脱了肌饿的困扰,但大多数人的脸色均是怪怪的,毕竟这是一顿让人不易接受的午餐。 
  两千人疾行了十里,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片广袤的戈壁,一灰一绿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众人别无选择,毫不停留的一头扎进这未知的戈壁。正威营刚出树林不久,便被散在四处的匈奴斥侯发现,四五个匈奴骑兵远远的跟在了正威营后面,匈奴大军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正威营对跟在身后的匈奴骑兵却也无可奈何,要想凭两条腿斩杀这几个可恶的探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故而众人对吊在后面的匈奴骑兵都熟视无睹。进入大漠四十里,地形开始逐渐复杂起来,大小不一的怪石代替了原来覆在地上的沙砾,数座荒凉的小山稀疏的座落在茫茫在戈壁中。 
  正威营的行军速度在这种地形下大大减慢了,原来紧密的阵形也为躲避杂乱的大石而变得散乱。正当众人在诅咒这可恶的戈壁时,隆隆的铁蹄声从身传来,浑邪王的追兵终于赶来了! 
  浑邪王策马随中军快速奔跑,满脸的兴奋,离开树林后正威营再无藏身之处,在戈壁中,匈奴的骑兵将会占尽优势。斥侯一报来正威营出林的消息,他便带齐所有人马飞驰而来。缺少粮草的正威营是无法在林中久留的,只要正威营失去树林的庇护,它的覆灭将不可避免。现在只需要自己轻轻的推上一下,送走这令人急欲摆脱的梦厣。 
  随着匈奴骑兵的愈见逼近,李平北收扰阵形,疾声下达了几条命令后,浑邪王的两千先锋终于逼近了。眼看两军只有两百步的距离,聚集在一起的正威营士兵呼的一下全部散开,阵形刚一散开,如蝗的箭雨便倾注而来。正威营这一举动,显然让追来的匈奴骑兵始料不及,密集的箭雨对稀疏阵形的杀伤力微乎其微。匈奴骑兵略为一愣,分头追了上去。正威营的士兵虽然全部散开了,但依稀保持着一定的阵形,每个士兵之间间隔约二十步。散开后,弓弩手一边跟随大队前行,一边搭箭向身后的匈奴骑兵射去。 
  轰然声中,匈奴骑兵终于冲入了正威营阵中,正威营士兵却突然停止了奔跑,站在原地,数人配合着向冲进来的匈奴骑兵攻去。一动一静,在戈壁中形成了一幅诡异的画面。匈奴骑兵却无暇顾及正威营的突然变化,死命向前冲去。匈奴骑兵刚一冲过,四散的正威营士兵立即合扰,在后向匈奴骑兵追杀而去。 
  两千匈奴骑兵迅速穿越正威营军阵,收拢一看,刚才短短的冲锋居然折损了三百多人。四散的正威营士兵随着匈奴骑兵的冲过,迅速的聚在了一起,继续以密集的阵形快速朝另一方向前进。 
  匈奴骑兵列好阵形,再度冲杀而来。这一次匈奴骑兵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并未急着发箭,等待着正威营的变化再作攻击。两军迅速接进,正威营士兵迅速的分成三块,正中全是刀盾兵,准备硬撼冲杀而来的匈奴骑兵;长枪兵和弓弩手迅速朝左右分散,李平北横枪立于刀盾兵中间,平静的望着冲杀而至的匈奴骑兵,浑身散发着强大的杀伐之气。 
  匈奴骑兵显然没有料到正威营又有新的变化,左右林立的长枪阻止了他们改变阵形的企图,就这样直向正中的刀盾兵阵冲来。匈奴骑兵刚冲入军阵,左右的长枪兵立即扑了上来,弓弩手冷静的将一支支箭矢向中央注入。“轰!”冲锋的骑兵终于撞上了正威营士兵的坚盾,刀盾兵堪堪阻住匈奴骑兵的冲锋之势,随即滚身扑入匈奴骑兵的阵中。 
  滚入阵中的正威营刀盾兵,一边用盾牌挡住上方的攻击,一边手中长刀翻飞,左右劈砍着匈奴战马的马腿。李平北在几名刀盾兵的簇拥下,手中长枪不断挥舞,带起一片片残影,不断的收割着匈奴骑兵的生命。 
  匈奴士兵哪曾见过如此精妙的战阵,在三个方向不断的打击下,刚才来气焰凌人的士气,随着一个个匈奴骑兵的倒下逐渐消散,终于崩溃。残余的匈奴骑兵再兴不起斗志,纷纷调转马头向后逃去。但激烈的战场上想要调头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匈奴士兵短的混乱立即给他们招来了灭顶之灾。急欲后退的匈奴骑兵,将手中的弯刀挥向任何挡住他们退路的人,包括自己身边的战友。自相残杀的匈奴骑兵没有发现,后退的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