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箭传说 >

第155章

神箭传说-第155章

小说: 神箭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大人离开后,凉州守军便只剩三万,我已从中抽出两万,悄然开拔。除了我,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动向。”杨诚笑着说道。 
  “如此匈奴必然也知晓,倒可弥补此计的不足,只是遇上莽撞的将领,恐怕就不会顾虑这么多了。”张识文担忧的说道。 
  杨诚摇了摇头,自信的说道:“匈奴每股不过百十人而已,就算知道城内空虚,也断不敢随意攻城的。除非他们聚集在一起。” 
  “莫非诚哥故意让他们汇集起来夺取城池?匈奴骑兵来去如风,确实不易对付,更何况如此分散。以各城为饵诱其汇集在一起,确实是上策,不过匈奴会攻取哪座城池,却是不可预料之事,万一城池被克,军队又在远处,岂不是白白损失?”张识文问道。 
  “以文弟来看,匈奴最可能攻击的是哪座城池呢?”杨诚问道。 
  张识文想了想,说道:“匈奴要攻的定是要害之所,郡城虽然防备空虚,但城墙高大,每城又有众多百姓,暂时应该无虑。匈奴所攻,定然放在武威—张掖—酒泉一线的地处要冲的县城,这样算起来,便只有清水、丰城、永昌、临泽四城,两万军队足可以防守。只是我们能想到,敌人未免就不会想到,一旦匈奴有大胆犯险之人,岂不危矣。” 
  “若想尽快剿除匈奴,也只有犯险。现在,就看谁更敢冒险了。”杨诚淡然说道。 
  张识文惊讶的看着杨诚,说道:“诚哥竟想在短时间内剿除匈奴?小弟却有不同看法,匈奴为祸已久,要想彻底清除,需缓缓图之,否则稍有闪失,只怕会得不偿失了。” 
  杨诚叹了口气,说道:“我自然也知道这是一次大冒险,而且是以整个凉州和征西军为赌注。只是我实在没那么多时间,是以只能兵行险着了。不过匈奴要想对我造成大的损失,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到底是什么事让诚哥如此急切?”张识文疑惑的问道。 
  “现在还不便细说,总之我的计划是一个月内至少重创匈奴,让其不敢再生事端。”杨诚淡淡的说道。对于其他方面的斗争,他现在并不方便与张识文细说。倒不是杨诚对张识文不信任,而是一旦卷入世家的斗争之中,要想脱身,便再由不得自己。他这一次本是无奈,是以不希望张识文也卷进来。 
  张识文见杨诚不愿说,他自也不好问,转而分析杨诚的其他几道命令。“凉州百姓不论对官府还是匈奴,其实都没什么好感,只是匈奴经常屠村,逼得百姓也不得不拼死反抗。开仓放粮并不足以收买民心,不过存粮于民,也算是个良策。民众不受饥苦,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大。” 
  “其他两条呢?”杨诚笑着问道。四条命令宣布后,也有不少官员冒险向他痛陈利害,不过却没有一人能将他的用意真正看清。反而是张识文,几乎言出必中,让杨诚大感欣慰。 
  “若我没猜错,拆去烽火台,不过是不想扰乱人心。大军皆各有派出,诚哥定然没有留下援军,烽火台的作用已失,徒让百姓惊慌而已。斥堠不带武器更是一解原来的弊病,这样一来,就算遇上数量极少的敌人,他们也不敢贪功搦战。匈奴以往常以少量骑兵引诱斥堠,加以伏击,而现在不论他们如何引诱,恐怕也无人上钩,便可确保消息传递通畅,使匈奴的踪迹无法遁藏。”张识文侃侃而谈。 
  “好个文弟,我们费尽心思的几着棋,竟让你一眼识破,幸好你不是我的敌人啊。”杨诚赞叹的说道。 
  “我还有一计,可助诚哥一臂之力。”张识文微笑说道。 
  “哦?快说。”杨诚兴奋的说道。 
  “凉州与匈奴这一段,相隔数百里的戈壁。匈奴虽然仗着战马速度极快,却不可能毫不停歇的穿越这数百里的戈壁,然后立即发动攻击。从之前我杀死的匈奴骑兵来看,他们所携带的粮食和水都仅够一天之用,是以一定在这中间设有军队补给之处。”张识文肯定的说道。 
  杨诚点了点头,张识文的意思他当然明白。数百里的戈壁要一日跑完,连大陈战马的蹄铁也要换上数次,矿山被破后,匈奴的蹄铁顿时断绝,根本不能承受如此大的损耗。这段戈壁,至少要花掉他们两天时间,若没有补给之处,根本就不可能。只要能找出他们的补给之处,加以摧毁,那将对匈奴骑兵形成沉重的压力。每次进攻至少要携带五日的粮食和水,而且不能有半点延误,如此一来,匈奴骑兵哪里还能安心作战。 
  “虽然如此,但匈奴的补给之处一定非常隐蔽,而且尚途定设有眼线,以防止我军破坏,即使我们知道,恐怕也难以成功。”杨诚思虑着说道。 
  “这个不难,匈奴骑兵人数本就不多,补给营地的防守必定薄弱,只要我们能绕开他们的侦察范围,突然抵达,便可一举而下。”张识文自信满满的说道。 
  “莫非文弟已有定计?”杨诚惊喜的说道。 
  “不瞒诚哥,这官虽然我早就不想当了,但心中对付匈奴人的谋划却从未间断。加之这几年小弟在百姓间略有薄名,是以有的消息,比起州府那些大官,还要灵通许多。”张识文笑道。 
  “那就太好了,事不宜迟,该如何行动,我们马上着手布置。”杨诚拍案说道。若是此举能够成功,形势必将立时逆转,匈奴的行踪将再无法保持之前那样莫测。 
  “诚哥只需派一支百人左右的精锐骑兵,再挑个干练之人率领,从武威向南而行,到庆阳山时北转查汗池,再抵苏海图,翻过雅布赖山,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得抵达匈奴后方。然后再看准时机,由南向北拔除石羊井、巴丹井、路井和红柳大泉四处水源之地,便可大功告成。”张识文自信的说道。 
  听到张识文对这一带地形如此熟悉,让杨诚的把握更加一分,想了想,说道:“这样绕行,需要多少时间?你如何确定匈奴的补给地就在这四处?” 
  张识文笑着说道:“从武威出发,到翻过雅布赖山,大约需要十天时间。途中查汗池和苏海图可补充用水,其余皆是荒漠戈壁,人烟全无。是以所派之人,必须是能吃苦的精锐之士方可。至于为何肯定匈奴的补给之处,只不过是因为戈壁中只有这四处的泉水可以饮用而已。” 
  “哈哈,有文弟之助,此战可成。”杨诚大笑着说道,自己正愁没有一个熟悉情况,又精明能干,而且不用疑心之人来协助自己。如今与张识文长谈下来,却正是个最为合适之人,让杨诚如何不欣喜不已。 
  张识文这几年倍受冷落,心中虽有无数计谋,却因力量微小而不能用之于匈奴。现在遇上杨诚,更是巴不得把自己心中所想,一股脑的全说出来。二人正是越谈越投机,匆匆用过晚饭后,又开始秉烛夜谈。期间左化龙也带着三千多名飞虎营战士悄然进入罗城,左飞羽见二人相谈甚欢,也不便打扰,自去休息。二人遂忘了时间,直至天明时分,仍是竟犹未尽。 
  “该吃早饭了。”左化龙推开房门,左飞羽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入房内,对着一脸兴奋的二人轻声说道。 
  “不是刚刚才用过晚饭吗?怎么又吃了?”杨诚茫然说道。 
  “还晚饭,天都亮了。”左飞羽嗔怪的说道。 
  听到左飞羽的话,二人均是一脸惊讶,旋又相视大笑,这时间,竟过得如此之快。 
  “瞧你们,整晚没睡,要是敌人来了,哪有精神应对。”左飞羽轻轻说道,将两碗面条递给二人。 
  杨诚做势贪婪的在面条上深吸一口气,正准备说左飞羽担心过度时,警钟之声从城楼上响起,顿时传遍全城。 
  四人微微色变,杨诚二人更是立即放下手中的碗,大步向外走去。 
  “化龙,通知全军警戒,准备战斗!”杨诚雄浑有力的声音传来之际,人已跑到门外。 
  “铛铛铛……”警钟长鸣,城外早已开始耕作的百姓纷纷向城门处奔来,却没有丝毫的慌乱。三年来不断的遭受匈奴的袭击,百姓早已习已为常,更何况罗城还刚打了几场胜仗。 
  杨诚大步登上城楼,凝神而望。透过尚未散尽的薄雾,一团黑影正急速向城门冲来,距离已不足五里。幸好张识文对罗城的警戒下过一番功夫,否则在这种天气下,敌人冲到城门,恐怕才会有所察觉。虽然匈奴骑兵已近在眼前,但蹄声却微不可闻,显然敌人经过精心准备,要趁人不备,突然发难。只是张识文也不是寻常之辈,让他们的计谋没有得逞。 
  匈奴骑兵显然也非常惊讶自己刚一现身,城中的警钟便已敲响,但胯下战马却没有片刻停息,直朝城门处奔来。即使罗城有所戒备,以区区两百士兵,也不可能挡住这两千骑兵的冲杀。 
  匈奴骑兵冲至三里时,张识文才快步跑来,县城的两百士兵已全数立在城楼,张弓搭箭,镇定的看着越来越近的匈奴骑兵。 
  “大人,关不关城门?”一名士兵焦急的喊道。城外一里左右的地方,十几名百姓仍在狂奔之中,照这样的形势,匈奴骑兵恐怕会在他们没赶来之前,便已冲到城门。 
  “不关,做得逼真点。”杨诚听到士兵的问话,眼睛一亮,疾声说道之时,已向城下飞奔而去,向左化龙带领的三千多名飞虎营士兵投去。 
  “好,不关,让小丁他们在敌人冲到两百步时逃进城来。”张识文沉声说道。看样子匈奴骑兵应该还不知道杨诚他们带的三千多飞虎营战士正在城内,利用天赐良机,将可对匈奴骑兵造成一次沉重的打击。从对方的人数来看,张识文果然所料无差,这次来的一定是那个连败凉州军的铁面将军。 
  “丁儿,算了,我们还是不进城了,免得边累城里的乡亲。”一个老汉冲着身前的一个青年喊道。他们家的土地离城稍远,是以警钟敲响后两父子便立即发力狂奔,却仍显得迟了。虽然现在离城门只有五百步了,但匈奴骑兵已在千步之外,人再怎么跑,也比不上战马。 
  “不,爹,大哥正在等我们呢?城门还没关,我们一定能赶在匈奴人前进城的。”青年大声说道,一脸焦急之色。虽然他还可以跑得更快,但显然为了顾及身后的老父,一直压住速度,与老汉保持着两步的距离。 
  负责城门的小丁只是也是一脸焦急,冲着正在奔跑的二人大声疾呼道:“爹,弟弟,你们快点啊。”虽然张识文的命令已经下达,但在城外的毕竟是自己的亲人,一旦被匈奴骑兵追上,后果便可想而知,是以那声声凄厉的呼喊甚是真切。 
  “丁儿,你快跑吧,不用管我了。”老汉望了一眼身后的匈奴骑兵,绝决的说道。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儿子不忍抛弃自己,一直没有全力奔跑,但以他现在的速度,根本不可能在匈奴骑兵追上前跑进城门,是以不愿再拖累儿子。 
  青年闻言反而放慢了一下脚步,与老汉并肩而行。“爹,我绝不会抛下你的,要死我们一起死,要活我们一起活。”青年的声音坚定无比,老汉也知劝不动儿子,一滴浑浊的老泪流了出来,更加发力的跑走来。 
  城上的张识文和士兵们默默的看着这一幕,两人离城门的距离越来越近,身后的匈奴骑兵也越逼越近。四百步、三百步、两百步、一百步……父子俩终于踏入城门,匈奴骑兵的战马却已在城门数十步外。 
  “快逃!”小丁拉着弟弟和父亲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