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台湾娱乐1971(1-640) >

第162章

台湾娱乐1971(1-640)-第162章

小说: 台湾娱乐1971(1-64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在戛纳电影节上拿到高分,那么影片质量自然不成问题,如今一篇报道又激起了法国影迷的兴趣。有了这两方面的保证,还用担心票房吗?
    《Positil》因为独辟蹊径,撇开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影片(也报道了,不过不是作为主要内容)而去报道一位年轻的华人导演,该期杂志销量大增,几乎涨了两个点。
    主编乐开了花,作为报道人的安吉拉亦是春光满面,因为她升职了。
    东方对于欧洲人来说是神秘的,影评人周突然杀出的黑马让许多资深影迷都很好奇。《Positil》的报道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不仅如此,关于导演的介绍也像是一部传奇小说一样。
    或许,他们就是当成小说来读的。
    看了报道后,这些人想要进一步地了解。因为报道总是虚的,无论吹得多棒,但没有实际的电影和唱片,都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噢,我要看那个华人导演的电影,我要买他的唱片,可是这两样东西上哪找去?
    异类总是容易受到关注,一堆欧美影人中杀出个华人来,无疑就是异类。当初日垩本导演大师黑泽明,也是因为他亚洲人的身份而获得了额外的关注。
    白沐阳和那些发行商本来都快谈妥价格了,不过在看到报道产生的影响后,又开始打太极拳,死活不说断口。
    等《Positil》的报道在影迷圈子中引起了不小反响,那些本来被甩到一边没有报道的关于王梓钧和加西亚的绯闻,隔日突然出现在数本八卦杂志上。
    《中法姐弟恋,华人导演与加西亚举止亲密》
    《华人导演为加西亚的美貌所倾倒》
    《华人导演承认在追求加西亚》
    《一见钟情的异国奇恋》
    《……》
    五花八门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照片无一列外全是王梓钧和加西亚穿着“情侣装”走秀、在颁奖大厅里亲密交谈的画面。
    里面的报道大多属于捏造,甚至有人说看到两人一起出入酒店的某个房间。
    正好这几天影迷们对这位华人导演感兴趣,想了解多一些关于他的信息,这些八卦杂志投其所好,又是俊男美女的导演组合,一下子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甚至有些不是影迷的人,也都加入了讨论的行列。
    加西亚在此之前只是个不太受关注的新人导演,到如今也不过拍了两部不卖座的扑街电影。但只几天的报道,一下子让她火了起来,风头甚至盖过了当红女明星。每天还有不少记者在她家门外堵着,一是采访她的恋情,二是想在她家堵王梓钧。
    每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八卦之魂。绯闻的传播速度永远是最快的,几天下来,影响甚至比《Positil》杂志那篇报道还要大。
    很快的,加西亚那部本来不被片商看好的艺术电影,突然被买了下来,准备近段时间上映。
    这让加西亚哭笑不得,她前些天就差给人下跪了都没安出去,现在居然靠绯闻得到了上映的机会。
    而白沐阳这边,价格果然又上涨了,美国的发行权卖了250万美元,欧洲各国的发行权加起来总价是300万美元。
    随着乱七八糟的绯闻不断传出,法国《时尚》杂志突然一脚插进来,煞有介事的分析王梓钧和加西亚那天的穿着与化妆。
    王梓钧那天穿的服装其实是王梓钧直接借鉴的后世一个著名款式,却让一些专业服装设计师眼前一亮。《时尚》杂志在文章中对王梓钧的品味大加赞叹,称其为最会穿衣服的亚洲男人。
    如果说《Positil》和八卦杂志的报道影响还只是在电影和娱乐圈,那么《时尚》一夸奖,王梓钧的名头就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特别是一些精英阶层,那些名嫒们没事就是研究吃穿,如今突然蹦出来一个会穿衣服的亚洲人,而且还是个帅哥,自然就成了她们社交场合的谈资。
    购买下《喋血孤城》的一家法国电影公司更绝,眼看着王梓钧被越炒越热,他们干脆一鼓作气,出了10万美元请王梓钧拍摄了一组写真。
    下身穿着牛仔裤,上身套着件丝绸西装,里面却空无一物,露出健壮的胸膛,为了收敛这种野性,脑袋上又戴了一顶绅士礼帽。


    最后出来的大概有二十多个造型,尺度最大的就是半裸,展示男性的雄性美感。那摄影师发现王梓钧背后有纹身后,又特意加了几张背部特写。
    当这组写真在法国发售时,王梓钧早已回到了台湾,在得知其销量后,王梓钧郁闷得要死,十万美元的出镜费,收得太少了啊。
    此时关于王梓钧的报道已经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只不过没有在法国那么火而已。
    当王梓钧的写真集一出,顿时引起了不少法国女人的哄抢,特别是那些闺中怨妇。最好A'p}。oo
    要说,王梓钧的身材肯定比不上那些健美选手雄壮,长得再帅,可是多半不符合欧美人的审美观,但这都是其次的。那些追捧他的法国人其实最初也就是图个新鲜,如果没有后来八卦杂志和《时尚》凑热闹,估计《Positil》的报道过了个把星期就会被人忘掉。
    可是突然来个数连击,《时尚》这种有品位有原则的杂志都加入进来,那么引起风龘潮则是必然的。而最后一击出写真,则是电影公司的发行宣传手段,倒是让一些名嫒怨妇如获至宝,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细细品味欣赏。
    就在王梓钧写真发售的半周后,《喋血孤城》终于在法国上映,300多家影院居然全部爆满。这里面的观众,几乎都不是为了明星和电影而来,主要是被报道影响,对王梓钧好奇而已。
    不过《喋血孤城》的超时代画面和残酷写实镜头,也没让那些买票进来的观众失望。事实上法国人也不是一味的追求浪漫和艺术,这炮火连天的场景让他们大呼过瘾,大概有后世看阿凡达的感觉。
    继法国之后,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也陆续上映,欧洲首周总票房达到了哼哼2万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法国人贡献的,毕竟王梓钧在法国太火了。
    而美国那边则有些惨淡,首周票房只有6…4万美元,而且买票的大都是美国华人。
    相对于白人和黑人的不感兴趣,美国华人在看了《喋血孤城》之后则是奔走相告,特别是米高梅在打出首部打入戛纳电影节的华语影片宣传语时,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归属感。
    就像李小龙的《唐山大兄》一样,《喋血孤城》在美国最初也是靠华人撑起的票房,继而才影响到白人去观看。
    到了第二周,随着米高梅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美国两周总票房一下子飞涨到170万美元。而看过电影的美国人,几乎都对里面的战争和搏斗情节所吸引。
    甚至有资深的影迷反复观看后惊讶地发现,原来里面每一个士兵开枪的镜头都是经过导演精心设计的,怎么看怎样觉得舒服。到第三周,美国总票房增长到310万,在影迷增加的同时,还有不少回头客,看样子,这部电影可以足足放映两个月。
    不过这些都跟王梓钧没什么金钱关系了,因为他已经把当地的发行权卖给了发行商。
    却说那天王梓钧带着奖杯和团队回到台湾,刚走下悬梯不远,就被外面的阵仗吓了一跳。
    无数他的影迷、歌迷自发的或有组织的守在机场,若不是举着支持王梓钧的牌子,估计会被当局看成是聚众闹事的。王梓钧捧得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大奖的消息前几天已经传回了亚洲,这可是入主戛纳的第一部华语影片啊。台湾媒体大书特书,教育部更是直接宣布对王梓钧颁发嘉奖令,以表彰他对中华民国的教育文化艺术事业所做的贡献。
    而影协那边,更是第一时间邀请王梓钧加入,并连续几天开会,研究王梓钧导演的电影和电视剧,年讨中华民国电影的发展。一时间,似乎王梓钧成了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
    而香港和东南亚的媒体,无论是不是娱乐和电影杂志,都在不亦乐乎地报道这一则新闻。而王梓钧和特吕弗、克莱尔等人拥抱、交谈的合影,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全都刊登出来,好像王梓钧成了国际大导演一样。
    另外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关于王梓钧和加西亚的绯闻,不少人看到两人挽着手走红地毯的照片,都觉得是一对金童玉女,很是搭配。而港台许多人认为王梓钧如果能泡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美女导演,则是长了华人的威风和志气。不少富家花花公子,也成了王梓钧的拥趸,泡法国美女导演,可比玩学龘生妹、办公室女郎更有成就感。
    一些感情家庭类节目也拿王梓钧和加西亚的绯闻拿来说事,开始讨论华人与白人如何相处,如何培养感情,如何避免组成家庭后因观念和传统不一致而带来的分歧。
    这事带来的最实际好处就是,港台东南亚一些有抱负的电影人都跑去了王氏公司报道,希望加入王氏旗下,一下子多出了不少的骨干。
    王梓钧从通道口走出来,外面的粉丝不停地喊着他的名字,王梓钧笑着朝他们招手。又叫白沐阳把奖杯拿出来,自己高高地举着往外走。
    数十家媒体的记者举起相机,飞快地按着快门,将王梓钧手拿奖杯的的样子照下来。
    等王梓钧走近,粉丝们一阵骚动,吓得机场保卫人员连忙上前维持秩序。
    王梓钧将奖杯放回去,和两边的粉丝一边握手一边往前走,时不时的还给一个签名。
    “梓钧,我爱你”突然,一个长得白白胖胖的女孩子从保卫人员胯下钻过冲了出来,还没跑出两步就被人拉住。女孩子扑倒在地,却飞快地朝王梓钧爬去,可是被追上的保卫人员拖着倒退,还一边哭喊着王梓钧的名字。
    王梓钧觉得过意不去,加快脚步,示意保卫人员放手,然后伸手把那女孩子拉了起来。
    女孩很胖,猛地把王梓钧抱住,勒着他的腰差点喘不过气来,四周的粉丝一阵起哄,也有咒骂狂呼的,大概是在喊:放开那个男孩!
    一边要摆脱粉丝,一边还要应付记者的纠缠,王梓钧累得满头大汗。

()好看的txt电子书
    而这些记者问得最多的问题,居然是他和加西亚的绯闻,似乎居然他们都当成是真的了,还有记者问他们什么时候结婚,结了婚后会不会把新娘带回台北居住,生了孩子送到哪里上学。
    王梓钧觉得这些记者比法国记者还要极品,真有狗仔队的潜质。
    见王梓钧不说话,这些记者又把问题转移到白沐阳等人那里。
    林凤娇本来就对王梓钧这个绯闻不爽,这时更没什么好脸色,说话的语气几乎被有心人看出端倪。
    王梓钧很快接到几家学校的邀请函,都是希望他去学校专场讲座的。似乎拿到了一个大奖,王梓钧就真成了电影学者。
    然后又是一些电视台和平面媒体的采访,一些能推,一些却不能得罪,只能硬着头皮接受采访。
    另外就是教育部的嘉奖了,还专门在中正厅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当着上百家媒体的面,教育部的副部长亲自把嘉奖令交到王梓钧手里。
    这道嘉奖令,几乎就是道免死金牌了,以后要是公司的哪部电影出了政治问题,有了这东西也更好说话。
    王梓钧想,这嘉奖令估计是蒋经国的意思,而且多半是奖励自己小康计划中的功劳,而不是这劳什子的戛纳电影节奖项。
    一阵舆论的狂轰滥炸之下,王梓钧几乎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