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2-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请父亲转告陈圆圆,我身体很好,要她耐心等待。”
第一封信发出不久,他派往北京的探报也回来了,他得知北京确已被攻
陷。未待父亲回信,他接着又发了第二封书信。
“得探报京城已陷,儿拟即退驻关外,倘事已不可为,飞速谕知,家口
均陷贼中,只能归降,陈妾安否,甚为念。”
吴三桂发出第二封书信后,接到了父亲吴襄的来函,知其已降李自成,
… Page 5…
且谎称陈圆圆已赴辽东。吴三桂很不放心,于是又第三次写信询问详细情况。
此信是3月25日发出的。
“接20日谕,知已归降,欲保家口,只得降顺,达变通权,方是大丈夫。
惟来谕陈妾骑马来营,何曾见有踪迹?如此轻年小女,岂可放令出门,父亲
何以失策至此?儿已退兵至关,预备来降。惟此事实不放心。”
第二天,即3月26日,从北京逃出来的吴襄之妾与吴府家人至三桂营中,
吴三桂见面后立即催问家事。
“我家没事吧?”
“家已被李闯王查抄了。”
“我父亲他没事吧?”
“他也被李自成的军队关起来了。”
“我那圆圆也没有出事吧?”
“她已被贼人刘宗敏夺去了。”
当他得知父亲及全家被掳确信后,3月27日即以突然袭击方式夺取山海
关。之后又马上给其父写了第四封信:
“前日探报,陈妾被刘宗敏掠去,呜呼哀哉!当生不能复见,初不料父
亲失算至此。昨乘贼不备,攻破山海关,一面已向清国借兵,本拟长驱直入,
深恐陈妾或已回家,或刘宗敏知系儿妾,并未奸杀,以招儿降。一经进兵,
仅无生理,故飞禀问讯。”
羽书刚发,吴襄的信送来,他再次谎骗吴三桂,称陈圆圆安然无恙。可
是受过一次骗的吴三桂并不相信,只得又再次修书讯问详情。
“奉谕陈妾安养在宫,但未有确实之说,究竟何来?太子既在宫中,曾
否见过?父亲既已降顺,亦可面奏,说明此意。但求将陈妾、太子两人送来,
立刻降顺。”
事实上吴三桂对吴襄之言已不甚相信,他觉得其中必定有诈,并怀疑书
信也是受人指使而写。不久经过其谍报人员的努力,终于得到了陈圆圆已被
刘宗敏霸占的确信。这样,吴三桂集国仇家恨床第之愤于一身,决心同李自
成农民起义军决裂,于是便公开打出了反李旗帜。
4月13日,李自成命李牟、牛金星等老弱守京师,他自己亲统20余万
大军浩浩荡地杀向山海关。4月17日,李自成兵至永平。此时吴三桂为了阻
止李自成东进山海关,结虚营于关外,组织当地民众诡为军土、执旗鼓守营。
由于这些人无力抗拒李自成大军,所以很快被李自成击溃。初战告捷,李自
成大为高兴,随军从征的宋献策觉得其中似乎有诈。如果是吴三桂的关宁铁
骑的话,能这么迅速地一击即溃吗?于是,他劝李自成保持高度的戒备。李
自成率兵临山海关城下,将其团团围住。为防吴三桂东逃,又调兵二万人,
截断其东出之路。4月19日,吴三桂令全军聚演武厅,合关、辽两镇诸将并
绅衿誓师拒敌。由于吴三桂兵力有限,决定先去会见多尔衮,请清兵合击李
自成。
4月21日,吴三桂等率精兵在炮火掩护下杀出重围,飞驰前往欢喜岭,
会见多尔衮于威远台。后来二人即献血盟誓,约定共击李自成军。4月22日,
山海关战役全面打响。23日下午,正当李自成与吴三桂打得精疲力尽之时,
多尔衮下令清兵绕出三桂之右冲击李自成。李自成农民军遭此突如其来的冲
击,一是毫无思想准备,二是他们与吴三桂已打得精疲力尽,经不起以逸待
劳的清军冲击。所以一时坠戈抛弓矢者无数,自相践踏,死者数万人。吴兵、
… Page 6…
清兵分道追杀,李自成全军溃败。李自成仅率散骑数千,退入永平。
李自成农民军还未来得及休整,吴三桂就已兵临城下。然而,双方经过
权衡,并未再度交战,而是迅速达成了和约。之后,吴三桂撤退了包围永平
的军队,在远离永平的地方扎营,李自成则在整肃军队后,即于次日撤兵永
平,4月26日回到北京。回京之后,李自成立即着手部署战略转移之事。
4月27日,吴三桂传帖京师,言义兵不日入城,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
整肃迎候东宫。刘宗敏等于北京城下连兵 18营,与吴三桂展开了城下争夺
战,结果大败而还。李自成便于 4月 29日匆匆举行了登极大典,杀掉吴三
桂家30口,然后匆忙西撤。吴三桂在后紧紧追赶,又败李自成军于定州,后
又再败于真定。5月初,吴三桂放弃追战,率兵回京,准备入京立明太子即
位。
但是,正当吴王桂准备入京奉明太子即位时,多尔衮传檄吴三桂西行追
敌,因为此时多尔衮所率清兵已占领北京。
就在多尔衮进驻北京并采取措施安定社会、稳固其统治之际,吴三桂也
正在统军回师北京。师至绛州,未料吴三桂竟与陈圆圆在此相会。
人们会问:既然陈圆圆被刘宗敏掳去,西撤之时,刘宗敏何以不令其随
之西行?吴襄全家30余口被戮京师,陈圆圆又何以脱生?这里还有值得一书
的往事。
4月13日,李自成东征山海关之时,刘宗敏仍把陈圆圆押在军中随征。
山海关战败,李自成恼怒吴三桂已极,于是在离京之际杀戮其全家,并想杀
掉陈圆圆以解心头之恨。没有想到正当李自成令人推出、刀架陈氏脖子之时,
颇有胆识的陈圆圆并无畏惧之色,而且她对李自成柔声说道:
“妾闻吴将军已卷甲来归,徒以妾故,又复兴师。今杀妾何足惜,恐妾
死而不利于王,奈何?为大王计,宜留妾以系其心,当说彼不追,以报大王
之恩也。”
听完了陈圆圆的这一番话,李自成也觉有理,留其一条性命,或许还能
系住吴三桂的心。于是,就下令释放了陈圆圆。此时刘宗敏经山海关与北京
城下两战之后,已清醒了许多,战况与局势的发展使他不得不暂时与酒色分
离而为大局着想。所以,当李自成决定释放陈圆圆时,刘宗敏并未持异议,
陈圆圆得以留住京都。
自山海关大战后,因当时情况紧急,生死攸关,所以吴三桂并未把访觅
陈圆圆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等到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西逃后,他才派人四
出寻找,终于在北京觅见,因而就有绛州之会。
吴三桂与陈圆圆在绛州停留数日,备述相互离别隔绝之苦,特别是当陈
圆圆追忆北京被掳之事时,吴三桂对强行掳掠圆圆的刘宗敏恨之入骨,发誓
不手刃此人,枉为大丈夫!吴三桂此誓最后终于在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
得以实现。这一年吴三桂与英亲王阿济格率兵追击李自成农民军,在湖广与
刘宗敏相遇。刘宗敏力战被俘,吴三桂总算擒到了自己最切齿的敌人,并就
地绞杀,实现了他的誓言。
吴三桂回到北京,被清朝册封为平西王。在清朝笼络加封吴三桂之时,
南明弘光政权也在设法与其取得联系,并以高爵厚赏奖其报君父之仇的“义
举”,欲使吴为南明所用。然而,吴三桂审时度势,最后决定了自己的对策:
防清廷之嫌,远南明之使。南明与清廷议和的使团到达山东沧州时,即派人
前往山东吴府,将弘光帝册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的制敕呈送给他,并附书函一
… Page 7…
封。吴三桂并未启封,而是原样地交付了清廷派来的监视者。
当京畿、山东等地安抚已定,清朝顺利完成迁都事宜后,清朝统冶者下
达了进军山西、陕西的命令:命英亲王阿济格为大将军,西讨李自成,命吴
三桂从山东回师西下,随阿济格西征。
阿济格、吴三桂一路,出边之后会合边外军向西进发,自保德州结筏渡
河,进逼绥德,克绥德。吴军自绥德乘胜攻克延安、鄜州,然后直逼西安。
吴三桂统兵为先锋,所向披靡,斩首数万,农民军大败而退。至此,李自成
腹背受敌,不得不再次实行战略转移,放弃西安,出武关南走湖广。
继西安之战后,黄州战役是又一次至关重要的战役,在此战中,吴三桂
亲擒刘宗敏,缢杀于江边,刘宗敏部全军覆没。李自成自黄州败后,又被阿
济格等败于武昌、九江,最后,死于通山县九宫山。消息传入北京后,清朝
统治者认为心腹之患已除,遂下令阿济格、吴三桂等班师回朝。
清朝廷对吴三桂作了特别的安排:一是将吴三桂晋封为亲王,以示笼络
奖赏之意;二是令吴三桂率其所部离开京师,出镇锦州。令将其所属兵将分
屯于宁、锦、中右、中后、中前、前屯诸地。
吴三桂对其用心,也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也只好将计就计,移镇关外。
自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到顺治五年四月近3年的时间里,吴三桂的活动
基本上消失于史册,除去有零星的有关吴三桂仪仗与礼仪方面的记载外,别
无他载。清廷的目的也在于让他在无职、无权、无事、无聊中度过他的后半
生,死后还得以置于故地。
然而,历史的发展有时总出乎人的意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顺
治五年(1648年)清朝已经占领的地方再起风波,局势发展对清朝统治十分
不利,清廷不得不再次请吴三桂率兵出关平叛。吴三桂也借此机会重返关内,
经过几番激战,终于再定山西、陕西。清顺治帝亲赐宴见,并赐其金册金印,
以奖其二定山陕之功。
刚平定山陕回师不久的吴三桂,尚未得到喘息的机会,又接到了清廷出
征四川的圣谕。从顺治八年(1651年)九月一直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正
月,吴三桂一直率军驰驱西南之地,与其他清军一道最后平定了四川、云南、
贵州。之后清廷又令吴三桂镇守云南。后清廷又命其出师缅甸,彻底消灭了
永历政权,擒获永历帝,收降了白文选。吴三桂得到清廷的特别嘉奖,除控
制云南外,又令其兼辖贵州事务。从此开始,吴三桂就成为镇藩云贵大权在
握的封疆重臣。
云贵地处西南,与当时其它边鄙之地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民族杂处。杂
居于此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该民族与明朝中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清廷
定都北京后,开统一天下之始,西南诸族也在统一之列。吴三桂作为平西大
将军,统帅大军平定了西南。之后,为了镇抚西南,清廷命吴三桂又驻军云
贵,总管云贵事务。从此,云贵实际上成了吴三桂的地盘。吴三桂也决心将
它建成一个小独立王国。为了消除内患,他采取土司世袭与改土归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