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国的小人物-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徐州的小沛存身,献给他,徐州恐怕难为长久,日后还会落入他人之手,应该献给河北袁绍,或者曹操,袁曹二人势力大,徐州献给他们,也算找到一个强硬的后台,可保一方平安。
糜竺说,刘备比较厚道,又没地盘,献给他,他就像一个饿了多日的饥民得到一块大面包一样,会非常非常感激给他面包的人。曹操跟我们主公有仇,徐州断断不能献。袁绍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而且实力雄厚,也不差个徐州这样的城池,所以得到徐州认为是应该的,心安理得接受,并无感激之心。另外,袁绍这个人优柔寡断,日后难成大事,而刘备很有发展前景。
陶谦想了半天,说,还是听糜大先生的吧。
陶谦死后,二糜就到小沛把刘备迎进徐州,拥刘备为徐州之主。
由于连年征战,徐州财政亏空,底子薄,拿不出钱来练兵。
糜竺还不顾糜芳的强烈反对,把庄园宾客两千人,以及全部财产都拿出来,贡献给刘备,让刘备招募兵勇,扩大实力。不仅如此,糜竺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
糜芳一次次地反对,糜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糜竺说,刘使君正是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不谈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私心,倾其所有地帮助他。糜竺还说,看准一个人,就应该舍得花大价钱,就是以后失败了,也不后悔,毕竟我们付出了努力。糜芳长叹一声,为了一个还不知道的结果,押下这么大的价钱,不是太冒险了吗?看来,我们以后将要跟刘备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苦日子了。又说,我们吃点苦算什么,偏要害得妹妹一起受罪,一旦事败,悔之晚矣。
当然,刘备非常感动。他说,等我功成之后,一定不会负了你们。
果然如糜芳所言,从此,他们一家就跟着刘备东奔西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刘备。有很多次,糜芳都想放弃了,特别是长坂坡一战,妹妹死在乱军之中,使糜芳更下定决心离开,可是一看到哥哥坚定的目光,又舍不得走了。
糜芳对糜竺说,我这一辈子,被你耽误了,如果我当初跟着曹操干,那么今天我们就是胜利方,少走多少弯路,少受多少罪,妹妹也不至于惨死。
糜竺说,创大业哪能那么容易,不付出代价不行,现在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要更坚定地走下去,千万不要再有逃跑的想法。
糜芳说,没办法,上了贼船了。
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赤壁大战,孙刘联军火烧曹营,把曹操烧回了北方。刘备趁机占据荆州,后来,又取了西川,得了汉中,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
糜芳觉得自己功劳很大,跟刘备的关系又很近,是外亲,应该得到最高的封赏。可是刘备只把糜竺带到西川,把糜芳留在荆州,任南郡太守。其实南郡太守也不错,可是,问题是他的顶头上司是关羽。
糜芳和关羽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还不是一天两天。
关羽将军的脾气是很大的,一般人是看不上的。一开始,他对糜芳还是比较尊重,那是看在大哥刘备的面子上。可是糜芳却不把关羽看在眼里。
有一次,荆州军演习。晚上,关羽巡营,巡到糜芳的大营,听到里面一片吵闹。原来,糜芳和几个亲信在喝酒。喝酒也就罢了,可他们在议论。
一个亲信偏将说,糜将军,咱们可少喝点,要是被关羽巡营碰上,可就麻烦了。
糜芳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怕什么?关羽不过是主公的结义兄弟,就是主公亲来,我也不怕。要知道,当年主公的根基,都是我们糜家的。当时,我们把徐州让给他,并把全部家产都献给他,主公才有发展的基础。如果不是我糜家,主公能有荆襄九郡,能得西川汉中,现在还不知在哪漂着呢。主公什么都没有,那关羽能统领荆襄。没影的事嘛。还有一点,你们别乱说,今天我喝了点酒,都给你们交底吧。主公本来是想把荆州给我镇守的,后来,让关羽斜插一杠子,抢了先。你们怕关羽,我却不怕关羽。
众人都附和,糜二将军说的是,但我们不是怕,不过是给您提个醒,既然如此,我们也没什么可怕的了,放开了喝吧。
里面一片杯盘碰撞之声,关羽的肺都要气炸了。如果是张飞,那一脚就跨进去,一人一剑,砍瓜切菜一样,全给剁了。可是关二爷还是有点深沉。他不声不响地回营去了。
回营倒是回营了,梁子可结下了。关羽想,糜芳啊,你们家是为大哥的霸业作出了贡献,可是也不能这样张扬呀。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维护主公的尊严。你倒好,喝点酒就瞎胡闹,乱喷粪。今天本应该拿你问罪,可是你是大哥的妻弟,是我家侄儿阿斗的舅舅,我看在他们的面上且饶你一回,下次让我逮着,可就没这么便宜的事了。
公元219年,关羽要领兵攻打樊城。糜芳等人随军征战。可是就在出行的晚上,糜芳营中突然起火,烧掉不少军资。关羽查出来,原来是糜芳等人在营中饮酒,不慎引着了火,烧了帐篷。
关羽大怒,重责了糜芳。不再让糜芳出征,而是让他镇守江陵,总督粮草。并申斥道,看在大哥面上,且饶你,等我攻占樊城之后,回来找你算账。糜芳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十分忌恨:不就是烧了点军用物资嘛。有什么呀,我家姐夫刘备尚且让我三分,你关羽怎么就这么骄横,不给我面子呢。
关羽出师,一开始很顺,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眼看着要攻下樊城,连许昌的曹操都考虑要迁都。后来,被司马懿拦住了。曹操紧急派大将徐晃领精兵驰援樊城。关羽本想跟徐晃决战,可这时候,听到了东吴大将吕蒙奇袭荆州的消息,无心再战,慌忙回兵,他想以江陵为基地,复夺荆州。可是,他的兵马还没到,江陵的糜芳、公安的傅士仁都投降了。荆州各地基本上都归了东吴。
糜芳降吴,这是关羽想不到的。很多人都想不到。糜芳那是刘备的小舅子呀,怎么说降就降了呢?
糜芳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会降吴。他再对关羽有意见,最多弃城逃跑,也不能降吴啊。尽管老朋友傅士仁一番劝说,他都没有动心。就在这时,关羽派人来见糜芳,要糜芳整顿兵马,准备跟他一起迎战东吴,将功折罪,如果迟延时日,当斩。傅士仁二话没说,抽出宝剑,一剑刺死来使。然后对糜芳说,无论你在西川的地位多高,都改变不了关羽对你的成见。无论你为荆州立下多大功劳,关羽都会致你于死地。与其帮助对你仇恨的关羽攻打东吴,不如帮助向你敞开怀抱的东吴灭掉跟你过不去的关羽。
傅士仁的一番话,跟绕口令似的。但糜芳听得很入耳。
他长叹一声,降了。他这一降,直接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俘获斩首。
当关羽被绑进东吴大营的时候,糜芳就在不远处偷偷地看着,他看到昔日威风不可一世,对他横加训斥的关羽,如今成了阶下囚,他心里还是有一丝快感的。当关羽人头落地的时候,糜芳的心却一阵疼痛。他知道,自己的下半辈子再也不会安生了。
接下来,刘备在成都称帝。糜芳听到这个消息,很后悔。
他想,刘备是皇帝,自己就该是国舅了。可是自己放着国舅爷不当,到东吴当一员偏将,真是窝囊啊。这一步错了。
第二年,刘备领大军大举伐吴,为关羽报仇,一开始,节节胜利。糜芳很恐惧。他想刘备打下东吴,决不会轻饶自己,非把自己千刀万剐了不可呀。
接下来,刘备被陆逊用计火烧连营,败回白帝城,很快驾崩了。糜芳心里更是后悔。如果当初自己不降吴,积极帮助关羽复夺荆州,关羽也不会死。关羽不死,刘备就不会伐吴,不伐吴也不会兵败,不兵败也不会死。这根子在自己身上呀。
糜芳很痛苦。西蜀人骂他,东吴人更是瞧不起他。
一次,他和东吴名臣虞翻行船在江上相遇。由于江面狭窄,糜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让开,就说:“请回避我们将军的船!”
没想到虞翻站在船头,一点面子都不给,而且厉声说:“没有忠信的人,凭什么奉事主上?使人失去两座城池,却称将军,可以吗?”糜芳在船里听得十分清楚,很惭愧,他让手下人关上船上的窗户,并让虞翻的船先过。虞翻的船与糜芳的船比肩而过的时候,虞翻和手下人一起往江里吐唾沫,呸,呸,呸!糜芳缩着头,咬着牙,忍着。
不久,这位糜二将军在这双重折磨中死去。
临死前,糜芳还对身边人说,当初,我姐夫刘备进川,开始想带我去,可是那几天我正好拉肚子,体质虚弱,就没去成,被留在了荆州。如果当时我没拉肚子,跟随主公入川,我就不会是今日这个样子。不仅我的人生要改写,历史也要改写。到底改写成什么样子呢?糜芳也想不明白。糜芳就在这想不明白的问题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那位糜竺,糜大先生早就在他兄弟降吴的时候,被气死了。
第19章 淳于琼:要酒不要命
淳于琼,字仲简,豫州颍川人。
淳于琼的父亲是个酒徒。每天都要把自己喝醉,不醉不休。
老头经常对别人说,酒好啊,心里有千般事,喝了酒,就他妈全不管了,酒让人快乐得跟神仙似的。
他家人爱喝酒其实是有渊源的。淳于琼的爷爷也是个酒徒,天天不离酒。家里其他物件可以没有,不能没有酒。淳于琼的父亲受了传染,小时候就爱喝酒,家里来了客人,还能上来抵挡一阵。客人都说,这娃儿好酒量!淳于琼的父亲受了鼓励,越发能喝。常常客人没走,自己就倒下了。淳于琼的爷爷不仅不责备,反觉很有面子。客人表面上都赞不绝口,回过头来却暗笑,这个家不是家,是酒缸了。
到了淳于琼这辈,却都不爱喝酒。淳于琼兄弟五人,其他四人都有点痴呆(可能跟他们的父亲纵酒无度,把身体喝虚了有关系),唯有淳于琼生得一表人材,英姿伟岸。淳于琼又不喝酒。
倒不是不喝,而是不能喝,沾着酒脸就红。有一次,家里来客人,父亲知道淳于琼不能喝,就命他过来斟酒。一场酒斟下来,淳于琼倒了,被酒气熏倒了。你瞧这没出息呀。淳于琼的父亲叹息不止:这孩子算完了,白生一副好皮囊,男人不吃酒,白在世上走啊!
淳于琼不吃酒,但很吃书,很吃枪棒。从小就喜欢读书,文读四书五经,武读兵书战策,并且爱习武艺。到了十八岁,已经是文武全才。当时有“预言家”见了他,挑起大拇指,说,此子非寻常人也,日后定能创造奇迹。大将军何进见了他,十分喜爱,推荐他为西园右校尉。当时朝廷设置西园校尉共八名,曹操、袁绍也在其中。
在几位校尉中,曹操、袁绍、淳于琼三人关系最铁。人称“三剑客”。男人关系铁的表现之一,就是经常在一起喝酒。喝得越实,关系就越铁。曹操与袁绍都酒量惊人。尤其是袁绍,有时能喝一宿,第二天照常上班。曹操能喝,却不太喝,喝到三成,就不喝了。而且,曹操爱玩鬼。自己的酒不是洒了,就是换成水,掺上假。所以,他也不会醉。唯独淳于琼,杯酒不沾的人,往往在其中很尴尬。那时的淳于琼,对酒的敏感度比以前高了许多,倒不会能闻醉。可是别人喝,自己不喝也说不过去啊。
曹操倒是善解人意,说,琼弟不能喝就算了吧,多吃菜,大家在一起聚聚,聊聊天,倒不定要喝多少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