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1章

正说清朝三百年-第1章

小说: 正说清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正说清朝三百年 作者:林涛     
目 录        
本书简介绪论 
清帝王史话 
清高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 
清世宗雍正帝清高宗乾隆帝 
清仁宗嘉庆帝清宣宗道光帝 
清文宗咸丰帝清穆宗同治帝 
清德宗光绪帝清宣统帝溥仪 
清后妃史话 
清朝后妃制度皇后皇妃小传 
内监史话 
前紧后松的内监制度太监逸事 
宗室史话 
清朝宗室概况皇室成员的称呼 
皇宫与皇家园林 
皇宫皇家园林 
政治史话 
清朝政治大要八旗制度 
清初五大弊政皇权的集中 
对蒙古、东北、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改土归流 
北京政变晚清的三次革新 
宪政改革  
军事史话 
清王朝军事简史清朝军制   
官吏史话 
清朝职官选举、品衔、俸禄、考核 
任用外国人名王名臣列传 
百官百态门包与别敬 
清朝吏治  
法制史话 
清朝法制简史折狱与释纷 
清朝文字狱七个“惨”字,终结腰斩酷刑 
外交史话 
清朝外交简史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清朝前期的闭关自守英使访华 
外交逸事  
经济史话 
清朝经济发展简况经济掠影 
教育史话 
清代教育简史教育花絮 
清代科举  
文化史话 
清朝文化简史文化撷英 
清朝时期的西学东渐  
清朝灭亡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革命鼓动家 
大论战六次武装起义 
革命派的暗杀活动中华民国成立 
后记    
本书简介    
  本书展现帝王将相风采,皇后嫔妃仪容,揭秘宫延朝政变迁,文治武功画卷。让读者一睹历史之真相,澄清戏说之盲点。    
  著名清史学家戴逸在《加强对清史的研究》一文中说:清史的研究“从纵的方面说,应该包括清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从横的方面说,应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它的起止时间,从1644年清朝入关、建立全国统治,经过康雍乾盛世以及鸦片战争后的衰落,直到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为止,共268年。如果上朔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的历史,则长达三百多年之久。”该文主张“把清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这样做,“有助于我们从清王朝盛衰兴替的全过程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清代各种制度、政策、机构以及历史事件、思想潮流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因此,把三百年的清代历史当作完整的研究对象是必要的。”本书就是依照这一思想尝试编写的一部简明清朝综合史。   
  本书14个专题,旨在反映清王朝的主要方面及其发展。“帝王”部分不仅仅反映各帝性格、功过,更企图通过叙述各朝大事,勾勒清王朝的兴起与衰亡的轨迹。“后宫”、“皇宫和皇家园林”、“王室”、“政治”、“官吏”、“法制”、“外交”、“军事”、“经济”、“教育”、“科举”、“文化” 这些专题既横向展示清朝主要方面又纵向性地逐阶段地反映这些方面的发展。“灭亡”专题则专门叙述其灭亡过程。     
绪论    
  大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   
  大清王朝起讫,有三种不同说法:第一种是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第二种是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至宣统三年,第三种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至宣统三年。第一种最普遍,历史教科书用第一种,《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用第三种,夏家主张第二种,但也不反对一、三种。为说清清朝来龙去脉,本书采用第三种。   
  大清王朝与历代封建专制王朝一样实行皇帝制度。清朝从开创到灭亡共有12帝,依次是太祖努尔哈赤(在位10年)、太宗皇太极(在位17年)、世祖顺治帝福临(在位18年)、圣祖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世宗雍正帝胤禛(在位13年)、高宗乾隆帝弘历(在位60年,又当太上皇3年)、仁宗嘉庆帝颙琰(在位25年,前3年是乾隆掌实权,故实为22年)、宣宗道光帝旻宁(在位30年)、文宗咸丰帝奕(在位11年)、穆宗同治帝载淳(在位13年)、德宗光绪帝载湉(在位34年)、宣统帝溥仪(在位3年)。这些名称里,“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颙琰”、“旻宁”、“奕”、“载淳”、“载湉”、“溥仪”是名,“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是庙号,死后才有。溥仪死在解放后,没有庙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是年号,皇帝即位后就有。自福临起,皇帝即位后只用一个年号,不改元。这些年号都有美好的意思,见注①。   
  皇帝称呼,面称用“上”、“陛下”、“皇上”、“圣上”,背称“万岁爷”、“皇帝”、“当今皇上”、“天子”,皇帝死后以“上”或“谥+皇(帝)”、“谥+庙”形式相称,如弘历死后称“纯皇”或“纯皇帝”、“纯庙”;或用庙号相称,如福临死后称“世祖”,或用“庙号+谥号”形式相称,旻宁死后称“宣宗成皇帝”。清亡后人们以年号或“年号+帝”的形式称呼清朝皇帝,例如弘历称“乾隆”或“乾隆帝”。努尔哈赤,清人称“太祖”、“高皇帝”,或连在一起称呼;皇太极,清人称“太宗”或“文皇帝”,或连在一起称呼。清亡后,此二帝人们只称呼其名。孟森先生在《明清史讲义》中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自称为“天命皇帝”和“天聪皇帝”,“天命”和“天聪”“本系尊称”,“后相沿为年号”。人们从来不称“天命帝”、“天聪帝”,原因就是这个。   
  清朝皇帝和历史上王朝一样实行世袭。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11帝都是他的子孙。但是袭位方式与历代不大同。历代由皇帝的嫡长子继位,并且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不守这个规矩,继位的不论是否皇长子,除了载淳外,无一是长子。载淳曾有一弟,出生后未命名就死了,因此无人与他争王位。继位也不一定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的继位法几经变化。开始实行汗位推选继承制,太宗、世祖和圣祖都是由皇室贵族推选的。圣祖想效法汉族历代做法,开始立嫡长子允礽为皇太子,后来发现他不理想,又把他给废了。后来是皇四子胤禛争到了皇位。鉴于过去几代皇子争位刀光剑影的残酷教训,世宗发明了一种秘密建储(储,储君,太子)法:把挑选出来准备继位的皇子姓名写好,放于匣中,置诸乾清宫正中顺治帝御书“正大光明”匾之后。皇帝死后,取出宣读,新君即位。这种办法用到道光。这段时间秘密建储也有中途改变的。乾隆帝即位后立皇次子永琏为太子,乾隆三年永琏夭亡,乾隆帝改立皇十五子永琰(永琰后改为颙琰)。咸丰传位是临终召王大臣承写珠谕,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至于后来同治帝死后由载湉继位,是为光绪帝,光绪帝死后由溥仪继位,是为宣统帝,则是由慈禧太后懿旨确定的醇亲王载沣。   
  显尊是清朝皇帝的一个突出特点。历代汉族皇帝尊显的手段他们全部继承了下来,例如,住富丽堂皇的宫室,禁止官民房屋门户及院墙盖黄绿瓦。自称“朕”,去某地叫“幸”,有时还用“狩”、“巡”。他们统治天下是“御宇”,即位是“御极”。饭食、用品俱冠以“御”,如御膳、御笔、御驾。他们的衣服是“黄袍”,文告是“黄榜”。命令称“制”、“诏”、“上谕”、“圣旨”。有病讳称“不豫”,刚死而未定谥号的皇帝婉称“大行皇帝”。与明代皇帝比,清朝在朝仪方面更显其尊。明代朝仪,臣僚四拜或五拜,清则有三跪九叩之制。外国使臣觐见也要求三跪九拜。咸丰皇帝以后,列强坚决反对并以条约规定下来才不得已取消。明大臣于御前得侍坐,清则奏对无不跪。明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都斥为“尔”。满、蒙大吏于折奏,都自称“奴才”。大臣上折子,以“××奴才跪奏”或以“官名+臣+姓名+跪奏”开头。清朝皇帝谥号与庙号也与明朝皇帝不同,反映出清朝皇帝有意识的显尊。明朝皇帝,只太祖和成祖谥号与庙号分开,谥号用字超过10个。例如成祖谥用17字:“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庙号“成祖”。其他皇帝的谥只有简单的一两个字,而且与庙号重合。如仁宗的谥、庙号合用一个“仁”字。清朝皇帝除开宣统,谥号与庙号分开,而且不管生前德行优劣功绩高低,谥号全由20多个字的谀词组成。穆宗同治帝是个不成器没作为的皇帝,其谥也全是溢美之词“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21字。最后一个字是最重要的,因而以此字为简称,于是同治帝简称为毅皇帝。皇帝的谥还经常累加。努尔哈赤初谥“武”,后增字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欣安弘文定业高”,25字;顺治帝原来的谥19个字,后来也增加到25字。   
  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加强中央集权,到雍正时期中央集权到达顶峰。但是晚清时期由于列强的侵略,清朝屡败,被迫割地赔款,皇权受到严重打击。杨珍先生说:“皇权即皇帝拥有的国家最高统治权,国家主权亦在其中。中国主权不断丢失,亦即清朝皇权的不断被侵夺,清朝统治面临严重威胁。”②同光时期,汉人督抚权力增长,皇权进一步削弱。   
  宁远城东门皇帝是封建王朝政权和神权的象征,是王朝最高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整个来说,清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顶峰时期。皇帝掌军国大权,举凡军事、政治、经济、选举、法制、外交等方面的大政方针无不由他决定。皇帝与这个朝代的兴亡,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所谓“一言兴邦,一言废邦”,并不完全是夸张。上面谈了清朝皇帝制度方面的一些问题,下面转入12帝与清朝的兴亡的关系的正题。   
  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清太祖是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尔后裔。明万历十一年(1583)他因报祖父和父亲之仇以13副遗甲起事,报了父仇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统一了东北女真族。他创立八旗制度,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建都赫图阿拉城。天命三年(1618)攻占沈阳,进入辽河流域,迁都沈阳。实行“计丁授田”制,建立大贝勒共治国政制度。清太宗继位后,踔厉风发,将父业推向更高阶段。他将满洲贵族部分奴仆编为民户,实行中央集权,控制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排除三大贝勒,获得独自南面权。他效法汉族中央组织机构,设六部、内三院,建立起完善的中枢机构。他还建立文馆,记注本朝政事。他以武力臣服了漠南蒙古和朝鲜,崇德七年(1642)皇太极攻下松山、锦州,东北除宁远四城外全部为清所有,为进军中原做好了准备。   
  世祖顺治帝。顺治帝6岁即位,由睿亲王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实权掌握在多尔衮手中。辽东总兵吴三桂投降,多尔衮率兵入关,迁都北京。然后派兵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