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影帝之路 >

第222章

影帝之路-第222章

小说: 影帝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撇小胡子特别有性格,坐在那,总能让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个人魅力彰显的很透彻。
  “崔老师好。”赵丹峰先是跟崔心琴打了个招呼,这是有道理的,崔老师是地主,其次也见过几次,比正式第一次见面的吴梓牛熟多了。
  “还没见过吧,吴梓牛,吴导。”崔心琴点点头,给赵丹峰介绍。有时候去中戏开会,总会听到赵丹峰的名字,也见过,倒是不见外。
  赵丹峰微微一鞠躬,“吴导好。”
  “坐坐。”吴梓牛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看向高媛媛,“这是高媛媛吧,人比照片上还漂亮。”
  高媛媛嗖一下小脸就红了,还没被大导演这么夸过呢,扭扭捏捏坐下来。赵丹峰一看,嗯,这会是高媛媛的正常状态,一般这时候,还是很像个小女孩的。
  崔心琴仔细瞧着高媛媛,倒不是好奇,纯粹是因为吴梓牛开始挑上的女主角就是自己班上的女生,而现在老吴说要再看看,崔老师就想要看看高媛媛好在哪。一看还真是发现了点不一样,罕见能瞅见长的这么标准的女生。
  高媛媛不漂亮?当然漂亮,但崔心琴在心里用了标准这个词。每个人心里对于美都有自己的一把标尺,美女为何是美女,是因为符合大部分人心里标尺的衡量,所以才是美女。而高媛媛则是标准,是这把标尺的度量衡。从美女堆里要选这么一个美女的标准,用她去衡量其她人,那就一定高媛媛了。这是一个超脱于普通美女,没有特点到独成一体的完美美女。
  难怪小小年纪就拍了那么多广告了,广告最爱用这种美的彻底,却又不会抢镜的美女。上中戏可惜了,话剧舞台是浪费了这姑娘的天赋,大银幕才应该是她闪光的地方。也难怪吴梓牛会犹豫了,换自己是导演也犹豫。电影里有这么一个女主角,不抢男主角的戏,超脱于那个时代的形象,的确是用来做象征意义的好演员。
  不过崔心琴并没打算放弃,毕竟高媛媛不是自己的学生,那是中戏的人。姑娘,对不起了,老师得帮自己学生争一争,崔老师心里说着。
  赵丹峰跟吴梓牛聊着《黄河绝恋》的东西,老吴也是特别看重赵丹峰有相关这方面的经验。《国歌》这部电影,有大量外景戏,而且都是一个时代,是有共通点,这都是可以借鉴的经验。不管是剧组方面的还是演戏方面,都是可以借鉴的。
  “聂耳这个人物,是要跟田汉有一定区别的。这方面没有特别新奇的构建,毕竟历史剧嘛,要改编那就是戏说,这是不尊重历史了。”吴梓牛跟赵丹峰说着,“看了初稿,你觉得聂耳的性格上,应该有怎样的展示?”
  这就是考校了,赵丹峰点点头,“田汉同志年纪稍长,在片中是表现深沉的抗争,富有理性和内敛的信仰。我认为,相对的,聂耳同志年轻一些,初出茅庐,要有棱角一些,张扬一些,热血和抗争会激烈一些。这样两个人物从头到尾,有一个互换的融合。标志着斗士的成熟,好比青涩的果实红润起来。”
  
  第四百零三章对手来了
  
  吴梓牛想了想赵丹峰的话,点点头,拍拍赵丹峰的肩膀,“不错,一会其他人来了,你们走一遍戏,我看看。”
  高媛媛眨巴着萌萌的大眼睛看着两人聊天,要不跟崔老师有什么好聊的呢,这可是最不愿意跟老师聊天的学生,何况是其他学校的老师。高媛媛不说话,倒是吴梓牛挺愿意说话的,冲崔心琴一笑,“这个学生怎么样。”
  老吴这么问了,崔心琴也认真的回答着。对于这些人来说,推荐自己学生是本职,但讨论工作,也是本职的一部分,不会有太多的偏袒。崔老师笑眯眯看着高媛媛,“很少见长的这么标致的姑娘了,上一个我觉得是蒋琴琴,不过琴琴要英气一些,这姑娘却是没有。”
  被崔心琴肯定,老吴还是心中暗爽连连,说明自己眼光不错啊,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会孔薇来了,和赵丹峰搭搭戏,我再看看。”
  崔老师点点头,没再多言。老吴是不会被美色冲昏了头,演戏还是要看适合不适合,光长得漂亮不会演,那是花瓶。花瓶是可以被替代的,只是美的风格不同而已。对高媛媛的演技,崔老师有一定的了解。自己学校学生的导演作品,自然是会看看,而且是组织学生一起看过。
  在《爱情麻辣烫》里高媛媛的表演,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一个美女如何在镜头前展现自己的美,至于演技,对不起。难道那个故事不是赵丹峰在主导吗?就连颜丹辰的戏需要演技的地方也比高媛媛多啊。当然。处女作嘛。既是导演的,也是演员的,不能对高媛媛苛责,这种要求是不对的。只要高媛媛笑起来的镜头,基本就是这部电影最美的画面,这就足够了,天赋决定上限,天生丽质难自弃。只好羡慕一下。
  要是让两人一起拍剧照,定妆照,宣传照什么的,崔心琴也就歇菜认输了,肯定没得比啊,还心服口服的。不过这可是试镜走戏,崔老师可是知道高媛媛是连剧本都没看过,早上才被通知的。这样一看,胜负尚且难料。当然,崔老师在这犯了一个经验主义错误。高媛媛可不是没看过剧本。这姑娘真看过,看的是发给赵丹峰的初稿剧本。姑娘是纯粹好奇。看着玩,想象一下赵丹峰演聂耳应该是什么样而已,没想过自己也会来试镜。
  虽然肯定没有早早就领着剧本在家研究的孔薇钻研的深,但换句话说,艺术这东西,真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能悟到点什么,那真是灵光一现的事儿。人物研究的再深刻,导演瞅一眼,觉得不符合他脑袋里的画面,你就是研究出花来,写成论文都没用。试镜这事,高媛媛懵懂无知的,赵丹峰却是对姑娘莫名其妙有信心,信心就来自于此,要不老吴让高媛媛来呢。还是那句话,信念一旦动摇,就再难重塑。
  高媛媛有点羞怯的跟老吴说着以前拍戏的事情,老吴也就是逗姑娘乐,看的出高媛媛不是怕见生,只是怎么说呢,明显这姑娘在演啊。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作。跟相亲似的,第一次见面的姑娘,总是很矜持,大家闺秀似的,熟了之后都是一个个女汉子。
  正逗的高媛媛开始要张牙舞爪的时候,敲门声响起,崔心琴说了声进来,高媛媛立马又安静了下来,开始往赵丹峰身后缩。老吴一乐,这姑娘有意思。所以啊,喜欢是个很奇怪的状态,只要有好的感官,总能给不好的一面找到各种理由去自我解释。
  “崔老师,吴导。”
  门口俏生生站着一个姑娘,赵丹峰一眼就能记住那张大嘴,要说以后圈子里也有个大嘴美女,自然就是这位的学妹,姚辰同学了。不过姚辰显然因缘际会要比眼前的孔薇好多了,一张独特的大嘴想要红,还要被捧成女神不容易,圈子里容不下太多。要说小孔同学起步一点不差,大三就演历史正剧女主角,算是很好的起点。
  奈何吧,这年头真不流行大嘴美女,而且还是不搞笑的大嘴美女。毕业后考进人民艺术剧院,演话剧去了,这一下可就再也赶不上同班的那些个女生了。
  两个九六班,说得上都是名符其实的明星班。不过很显然的是中戏九六班的女生们更给力,崔老师还是不会偏心的,这一点很让赵丹峰很嫉妒。遇上个重女轻男的班主任,真是想哭都没眼泪。
  “来,坐。”崔老师招呼着自己的学生,孔薇挂着微笑,跟赵丹峰打了个招呼,两人见过面,虽然次数不多,却算得上认识。
  板凳都还没坐热呢,敲门声又响了起来,一个光头先进入大家视野,高媛媛没忍住,噗嗤就笑了出来,来的不是刘晔又是谁。
  要说刘晔也是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的货色。也就是昨天喝多了,被大家怂恿,酒上心头,被蒙了心智,才会被男生拉去剃了光头。早上醒了后悔的要死,打死都不肯去试镜,要不是老太太出面,刘晔这就铁定不来了。
  老吴也是吓一跳,开始还没认出来,这光头是谁啊,要不是赵丹峰叫了声刘晔,老吴是真没想到,怎么忽然来了个光头大汉。
  发型对演员的影响是外在的,但形象这个东西是内外结合的,失去任何一点,这个人都是不完整的。好比梁超伟也剃过光头,戏里的形象跟有头发时就相差很大。内在气质是需要靠外在形象去散发的,特别是忽然间看到一个平时都是一头秀发,忽然变秃子了,这个心理接受过程,也是需要时间的。
  大概是忽然看到个光头,老吴有点发懵,这和自己预计的不太一样啊。好在也不是什么大事,该怎么着就怎么着,这是件小事。不过刘晔这光头形象和照片上,总觉得对不上号,心里有些疙瘩。
  老吴微微皱皱眉,指着刘晔,“剧本都看过吧。”
  “看过,休息的时候都在看。”刘晔没撒谎,在山沟沟里拍戏,休息的时候不看剧本你也没事干啊。
  “行,那这么着,你和孔薇一组,赵丹峰和高媛媛一组,演梅香牺牲那段。”老吴下了任务。
  
  第四百零四章不愿牺牲的大美圆
  
  历史剧就是这么惨,除去正史中的人物,其他角色一般都没什么好下场。显然这部戏,重点是国歌,体现这一个抽象的主题是很困难的。既要把国歌的诞生讲的清清楚楚,又不能流于熟知的历史,需要有艺术创新。同时歌曲本身虽然是主题,但并不是主演,没有戏,需要其他演员去衬托。女主角就是这么诞生的,如果说在《黄河绝恋》里,所有人都是为安洁这个女主角而生的绿叶。那么在这部戏里,其他所有人都是为了两位创作出国歌的男主角而生的配角。
  虽然聂耳同志去见马克思的早,不过这部戏却是不会体现这点,好容易把如此具有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的人物塑造出来,跟田汉同志对比融合,成为榜样形象。紧接着就演他去见马克思,这不是要遭人骂吗。但是既然有抗争,就得有人要牺牲啊,不见血,怎么能激起更强烈的抗争呢。女主角梅香就请你接锅吧,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另外呢,正剧里历史人物都有各自的归宿,不可能把杜撰出来的人物丢进去改变历史啊。所以一般来说,这些杜撰人物不牺牲后边还真不好交待,自成一线那就是戏说剧番外什么的了。毕竟是跟两位男主角都很熟悉的女主角,观众也都是很八卦的,归宿的谨慎妥当的安排。
  赵丹峰拉着刘晔,孔薇两人商量着,这出戏可不是两人的生死离别戏,而是梅香帮剧中一位女演员当替身时,遭遇敌机袭击。中弹牺牲。这是一场群戏。不过主要人物不多。也就三个半,两位男主角,梅香和戏中的女演员。
  显然,这是需要四个人配合的,每个人都得演两个角色,不然另一组走戏的时候没办法对台词。老吴用这场戏试镜是有想法的,历史正剧,演员出彩是很难的。要不为什么经典的历史大剧那么少呢。历史人物都是传承下来多年,具有独特个人特性的人物,而且老百姓心里,耳闻目染,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历史人物是很难创新突破的,自然也就不容易出彩。
  既然一般情况下,人物不容易出彩,那就只能要求其他人的角色也不能差,起码得在同一水平线上。历史正剧就是一部人物群像集,每个人都得恰如其分。老吴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