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锦衣当国 作者:特别白(起点vip2012.1.11完结)-第7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都是有参与。
没有动用官军,没有动用各家边将的家丁亲兵,仅仅靠着团练就能打到这个局面,从前草原上那些鞑子被边军说的虎狼一般凶狠,每年不住的朝着朝廷要银子要兵源,却不见打出什么胜仗来,可这些事情在王通手中却做的这么容易。
宁夏镇不稳又算得了什么,宁夏镇这么多年,可曾在套寇和俺答那边打下什么胜仗,王通可是将俺答部灭了,这一比较,还真就算不得什么了。
“陛下,因为朝廷优容边镇,优容边将,他们觉得万事都该自己得利,万事都不该自己受苦,一有风波,就心思不稳,所以臣说,边镇之制要改”
私下召对,宁夏镇这个情况却成了王通改良边镇的理由,万历皇帝对边镇的印象本就在逐渐变坏,听王通这么一说,却是加深了这方面的印象。
“万岁爷,此事还要慎重,眼下还是就事论事的好”
万历皇帝在私下召对的时候,脸上的表情还是颇为丰富,身边亲信人大体能通过神色的变化判断出万历皇帝的倾向,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自然能看得出来,少不得要提醒一句,然后又是开口说道:
“万岁爷,九边军镇虽说彼此相制,可若是改革边镇制度,却不可在此时动作,若宁夏镇乱,再加上改制的由头,恐怕其他几个边镇也都是不稳,到时候就是大乱子。”
这是老成持重的考虑,边镇改良,肯定对边镇既有的利益集团会有损害,若是这时候提出,而且是以宁夏镇不稳为由头整顿,那就要激起**烦。
这个道理张诚明白,万历皇帝和王通也会明白,张诚还要絮絮叨叨的提醒,王通忍不住瞥了张诚一眼,却发现张诚完全没什么异样。
方才这句话既不是拿话在点醒某人,也不是在故意说什么隐语,看着张诚满脸关切的神色,王通心里叹了一口气,张诚老了。
内廷太监和外朝大臣,多有七十岁左右的人在位,甚至有八十多岁在位,决断处事都是头脑清晰,反应极快,但人和人不同,张诚显然是那种精神上衰弱的很快的。
万历皇帝只是在那里点点头,沉声说道:
“张伴伴说的有道理。”
王通笑着说道:
“请张公公放心,王通知道轻重,只在这里私下说说,改良军镇要从长计议,不急于这一事。”
“宁夏镇喖宜淙痪窒拊谀且挥缰兀还龁家的兵马算是精强,在陕甘各个军镇中应该是顶尖的,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在乱起前处置了,西北那边局势复杂,不要有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
王通在那里迟疑了下,躬身抱拳说道:
“陛下,臣愿意去往宁夏一次,为陛下平定此事。”
听到王通这么讲,万历皇帝的眉头皱起,开口问道:
“你要调虎威军吗?”
“如果调动虎威军,时间上来不及,而且声势未免太大,若是喖颐皇裁匆於较⒁惨塘恕!�
万历皇帝反倒是有些好奇,还有些担心,顿了下开口说道:
“你不要逞强,西北边镇的那些蛮子不是这边,真逼得他们急了,他们真会不管不顾的杀人造反,你如今也算是身份贵重,还是不要去冒险,微服私访,孤身查案,那是戏文里的东西,你可不要跟着犯傻。”
赵金亮咧咧嘴想要笑,好歹记得自己是在皇帝身边,又在那里忍住,王通却是不掩饰自己的笑意,大大方方的躬身施礼说道:
“臣多谢陛下的关心,臣这次去宁夏,只带亲卫,但并不是冒险前往,陛下,虎威军虽然不动,但臣去那边所调用的力量也不会比喖业牧α啃 !�
“陕西各处边镇的力量?恐怕也是打草惊蛇,喖以谖鞅蹦潜咄ǚ绫ㄐ诺娜嘶故遣簧伲彩遣煌住!�
“陛下,如今在草原上和鞑虏火并争斗的商团武装,就是臣这次要用的。”
王通倒是开门见山的回答,万历皇帝沉吟了下,虽说商团武装不过是乡勇团练之流,但在草原上很少听说什么败绩,倒是拳打脚踢的折腾的很大,这就说明商团武装的战力不弱。
“他们能听你调遣?”
在草原上的战斗,消息传回来的不少,商人们见利忘义,附属于各个商行的武装各有打算的事情万历皇帝自然也是知晓,寻常商人不听官府调遣那是自己找死,但草原上各个商行背后都有各色权贵,关系千丝万缕,轻易也不好触动,不犯大错也就懒得管了。
可王通这次要去办差,也算是凶险重重,如果这些商团武装还是不听调遣,那可就容易闹出大祸了。
“请陛下放心,他们住在陛下的皇庄之中,受陛下庇护,若是这点小事还不听调遣的话,那就不是大明的臣子了。”
王通又是躬身拜下,万历皇帝一愣,还是点了点头。
王通在京师站稳脚跟之后,在京师一切按部就班的行动,日子过得平淡,不过吕万才私下里却和王通谈过,那就是能有外差的机会,一定要多出去走走。
“为何?”
“以往锦衣卫都指挥使哪有王兄弟你这般的煊赫权势,掌内卫,掌侦缉刺探,和禁军关系密切,又和内廷太监的关系如此的好,又有这么大的功勋,你在京师,已经无形之间影响到了陛下的权势,你不动尚可,一动陛下就有觉察,即便是君臣情谊深重,怕是也会有猜忌之念。”
这话说的诛心,可也是实话,王通记在心中,这次朝会上就是提了出来,按照惯常的规矩,锦衣卫都指挥使就应该随侍在天子左右,断没有外出办差的道理,不过王通提出,万历皇帝就准许了,倒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吕万才的判断。
王通需要归化商团的力量,所以不愿意他们在满套儿拖太久,秘密调用火炮帮助商团武装开了满套儿,然后命令他们在归化城准备力量听命,随时等候调遣。
以谭将在归化城的地位和声望,在满套儿都是指挥不动各家商团武装,王通不在归化城这么久,说话就未必那么管用了。
王通下到归化城的命令很简单“不听号令的,就不要在草原上做生意了”。
正文 第九百三十八章有子王夏 一路苦行
第九百三十八章有子王夏 一路苦行
京师这边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九月间对于王通来讲却是有一桩大喜事,韩霞为王通生下了一个儿子。
锦衣卫都指挥使王通有了后代,这是大喜事,宫中赏赐,亲朋恭贺,自不必讲,定北侯这样的地位,他的长子也是有爵位官身,虽然是个婴儿,在襁褓之中也是荣华富贵。
王通孤身一人,马婆子虽然算是长辈,可起名的事情却不好插手,这件事还真是难住了王通,实在是没有经验。
这段时间关于宁夏镇的呈文和密报繁多,倒是给王通提供了个思路,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王夏。
单单一个字,也评价不出好坏,大家也不知道王通是根据这个起的,听到之后都是赞誉一句“听着响亮”,别的也说不出啥了。
长子降生,自然是让王家上下欢欣鼓舞,韩霞不必说,韩刚也是高兴的要命,据说消息刚传进宫里的时候,御用监的韩太平险些欢喜的背过气去。
孩子刚出生,韩霞还在休养,王通却只能在家过个满月,孩子的百岁肯定是赶不上了,因为宁夏镇那边有差事。
每逢腊月过年就办差,这也是王通这些年做事的惯例了,也不知道巧合还是怎地,家中女眷也只能是苦笑对待了。
这次去自然不可能像是去归化城那样大张旗鼓,王通只带了自己的亲兵百余人,马三标和陈大河也是跟随。
一百二十人的队伍都是骑马,行李也是马匹携带,众人都是扮作商人模样,在天黑关闭城门前离开了京师。
京师人多眼杂,消息保密些总归是好的,在出城之前,沿路和城门里外的行人都是驱赶一空,出城三十里之后,王通这样的商队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了,也就没有什么人注意。
王通出城的时候,送往归化城的消息也是一起出发,快马赶往北地。
走保定府入山西,然后山西入陕西,再入宁夏,实际上如果在宣府去草原,然后在草原上以归化城为中转一路去往河套地,这样更加快捷,但同样的,如今草原并不安宁,调集大队骑兵护卫会惊动旁人,如果仅仅是这一百多人,那就是白龙鱼服,很容易有危险了。
各家商行销售的货物不同,彼此的利益也不同,所以在草原上的诉求也个个不同,正因为这些不同,谭将在草原上调动商团武装就有种种的掣肘,麻烦的很。
商团的不同,往往就是背后各支势力的不同,这些势力绝大部分都是亲近万历皇帝,是王通的盟友。
这样的状况下,就连万历皇帝和王通也对他们没太多的办法,有些小事就不能强制,只能顺势利导。
王通说要用商团武装作为预备,应付宁夏镇可能的动乱,万历皇帝就有了那样的担心。
王通对这个却很有信心,谭将做是谭将做,王通又是不同,王通也没有去京师找这些商团背后的权贵们,只是自己去了封信。
“不听号令的,就不要在草原上做生意了”
这句话实在是简单,而且极为的粗暴,自然,这个命令到了归化城不会大张旗鼓的去颁布,而是由孟铎和本地谭家的家将分批通知,仅仅由那些东家们知晓。
谭家家将一干人去传信的时候还都有点担心,谭将在满套儿的遭遇他们都知道,生怕王通的命令也会被人这么拖延和阳奉阴违,那就不好看了。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命令一到,各家豪商都是震动了,立刻是调集人手准备,甚至有人连夜派出了快马去草原上的各个据点联络,不敢耽误一点时间。
这段时间商团在草原上扩张的都是太快,很多家的护卫或者去打满套儿,其余的都在各处守卫,接到这个命令后,有几家甚至连草原上的据点防御都不顾了,都是急忙调人回来准备,不敢有一点的懈怠。
城外的各族城傍,更是群情激动,王大人要用人,这是莫大的光荣,能选上自己,那代表着自己的勇武。
赶回到归化城的谭将看到这样的局面,也就只能苦笑了,那些在满套儿满嘴理由,各种推诿拖延的商人们,在归化城都是变得积极无比,那些甚至敢和谭将顶嘴维护自家力量的虎威老兵,这次都是勤勉异常,不敢有一点的懈怠。
王通的一纸命令,整个归化城都是疯狂的准备起来,甚至这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上的需要,少不得谭将这边要挑选精锐。
谭将名为三江商行的卫队长,可实际上要对整个归化商团在草原上的军势做出判断,满套儿那边刚打下来,而且只留下了三门三斤炮,必须要倾斜一定的力量在那边,目前来看,科尔沁部距离那边更近,投入力量更加方便,而归化城这边,除却两个大的中转站之外,其他几处都被鞑虏骚扰破坏,有很多麻烦。
但出乎谭将意料的是,科尔沁部开始收缩了,在燕山余脉以西的各部都在向东撤,在一开始打下满套儿金矿的时候,夜里经常有人过来骚扰,外出的商团武装如果人数少于百人,也经常会被骚扰袭击。
可临近年关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