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66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66章

小说: 中华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不肯出兵,只好离开临淮,从别处借了三千兵士回到睢阳。到了睢 
阳城边,被叛军发现,又把他们围了起来。南霁云带着人马,横冲直撞,在城下展开了一场 
血战。 
    张巡听到城外厮杀声,知道南将军回来,就打开城门,杀退敌人,把南霁云和一批兵士 
接应进城,只留下了一千人。南霁云把借救兵的情况向张巡、许远报告以后,城里的将士听 
到借兵没有希望,都痛哭起来。 
    张巡和许远反复商量,认为睢阳是江淮的屏障。为了保卫江淮,不让叛军南下,决心死 
守睢阳。城里粮食断了,他们就煮树皮吃;树皮吃完,就杀战马;战马杀光了,只好捉麻雀 
老鼠给战士充饥。 
    城里的将士、百姓被张巡的誓死战斗的精神激动了,他们明明知道守下去没有希望,也 
没有一个叛逃。 
    到了最后,全城只留下四百个人,尹子奇再率领叛军用云梯爬上城头,城头上的守军饿 
得连使弓箭的力气都没有了。 
    公元757年十月,睢阳城终于陷落。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等三十六名将领全 
部被俘。 
    叛将把他们一个个绑了起来,逼他们投降。他们把刀架在张巡脖子上,张巡冷笑一声, 
把叛将痛骂一顿。接下来轮到南霁云,南霁云没有作声。 
    张巡转过脸朝着南霁云高喊说:“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 
    男子汉死就死,可不能在叛贼面前屈服啊!” 
    南霁云笑笑说:“张公放心吧。我心里在盘算用什么办法来收拾他们。哪会怕死?” 
    叛将知道他们都不肯屈服,终于把他们杀害了。 
    河南节度使张镐得到睢阳危急的消息,赶快发兵,急行军赶到睢阳,打退尹子奇叛军, 
睢阳城已经陷落三天了。又过了七天,郭子仪带领唐军收复洛阳。 
    由于张巡他们的坚守,睢阳以南的江淮地区才没遭到叛军的破坏。 
     
上下五千年  
161 李泌归山       
    唐肃宗刚在灵武即位的时候,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那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 
都乱糟糟的。一些武将,也不大肯听指挥。肃宗要想平定叛乱,多么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 
啊。 
    这时候,他想起他当太子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李泌(音bì)就派人把李泌从颍阳(在 
今河南省)接到灵武来。 
    李泌原是长安人,小时候很聪明,读了不少书。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到他写的诗文,十 
分器重他,称赞他是个“神童”。肃宗当太子的时候,李泌已经长大了,他向玄宗上了奏 
章,对国家大事提了一些意见。唐玄宗看了很欣赏,召见他,想给他一个官职。他推说自己 
年轻,不愿做官。玄宗就要他和太子交个朋友。以后,他经常到东宫去,太子也特别喜欢接 
近李泌,把他当作老师看待。 
    后来,李泌看不惯杨国忠掌权,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为了这个,他被杨国忠排挤出长 
安。他看到政局混乱,不愿受这个气,索性跑到颍阳隐居起来了。 
    这一回,唐肃宗来请他,他想到朝廷正遭到困难,就到了灵武。唐肃宗看见李泌,真像 
得到宝贝一样高兴。那时候的临时朝廷,不那么讲究礼节。唐肃宗跟李泌就像年轻时候一 
样,进进出出,都在一起,大小事情,全都跟他商量。李泌有什么主意,唐肃宗没有不听从 
他的。 
    唐肃宗想封他当宰相,李泌可不愿意。他说:“陛下待我像知心朋友一样,这就比当宰 
相的地位还贵了,何必非要我挂个名不可呢?” 
    肃宗见不能勉强他,也就算了。李泌在乡间隐居的时候穿的是布衣,到了灵武,还是那 
件旧的布褂子。 
    有一次,李泌陪唐肃宗一起骑着马巡视军队,兵士们在后面,指指点点说:“那个穿黄 
袍的是皇上,穿白褂子的是山里来的隐士。” 
    唐肃宗听到兵士们的议论,觉得这样太显眼了,就给李泌一件紫色的官服,硬要他穿 
上。李泌没办法,只好穿上。肃宗笑着说:“你既然穿上了官服,还能没有个官衔?”说 
着,从袖里拿出一份诏书,任命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相当军师)。 
    李泌还不肯答应,唐肃宗说:“现在国家困难,只好暂时委屈你一下,等平定叛乱之 
后,还是听你自由。” 
    那时候,郭子仪也已经到了灵武。朝廷要指挥全国的战事,军务十分繁忙。四面八方送 
来的文书,从早到晚没有间歇的时刻。唐肃宗命令把收到的文书,一律先送给李泌拆看,有 
特别紧要的,才送给肃宗。宫门的钥匙,由太子李俶(音chù)和李泌两人掌管。李泌忙 
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觉也没能好好睡。 
    唐肃宗一心想回长安,问李泌说:“敌人这样强大,我们怎么办?” 
    李泌说:“安禄山发动叛乱,真心帮他出力的是少数,其余都是被迫参加的。照我的估 
计,不出两年,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接着,他又给肃宗定了一个军事计划,暂缓收复长 
安,派郭子仪、李光弼分两路进军河北,攻打叛军老巢范阳,叫叛军进退两难,再发动各路 
官军围攻,把叛军消灭。 
    第二年春天,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自己称帝。要消灭叛 
军,这本来是个好机会。但是肃宗急于回长安,不听李泌的计划,把郭子仪的人马从河东调 
回,强攻长安,结果打了一个败仗。后来,郭子仪借了回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纥音 
hé)的精兵,集中了十五万人马,才把长安攻了下来。接着,又收复了洛阳,叛乱头目安 
庆绪逃到河北,史思明也被迫投降。 
    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肃宗觉得心满意足,用骏马把李泌接到长安。 
    唐肃宗的宠妃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嫌李泌权大,早就互相勾结,想把李泌除掉。 
    太子李俶发现张良娣他们想害李泌,就告诉了李泌。李泌说:“不打紧。我和皇上有约 
在先,等收复京城,我就归山,就没有事了。” 
    这回,李泌见唐军收复两京,算是了却一个心愿,决心离开朝廷。 
    有一天晚上,唐肃宗请李泌喝酒,并且留他一起睡。李泌趁机会就对肃宗说:“我已经 
报答了陛下,请让我回家再做个闲人吧!” 
    唐肃宗说:“哎,我和先生共了几年患难,现在正想跟您一起享受安乐,怎么您倒要走 
了呢?” 
    李泌恳切地说:“我和陛下结交太早;陛下太重用我,信任我。就是因为这些缘故,我 
不能不走。” 
    唐肃宗说:“今天先睡吧,隔天再说。” 
    李泌说:“今天我跟陛下坐在一个榻上谈话,你不答应我。将来到了公堂上面,就没有 
我说话的余地了。如果你不让走,那就等于杀我了。” 
    唐肃宗虽然不愿让李泌离开,但是经不住李泌一再请求,只好同意。 
    李泌到了衡山(在今湖南省),在山上造个屋子,重新过他的隐居生活。 
    李泌走了以后,唐肃宗身边少了一个正直的大臣,李辅国等一批宦官的权力就大起来了。 
     
上下五千年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 
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 
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 
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观军容使(监视出征将 
帅的军事长官),九个节度使都得听他指挥。 
    唐军攻打邺城的时候,史思明又举兵反唐,从范阳带兵救援安庆绪。六十万唐军,准备 
跟版军决战,还没来得及摆开阵势,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沙尘弥漫,天昏地暗。九路大 
军没有统一指挥,就都像受惊的马群一样逃散了。 
    唐军打了败仗,鱼朝恩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把 
郭子仪朔方节度使的职务撤了,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务。 
    这时候,叛军又发生内讧。史思明在邺城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整顿人马,向 
洛阳方面进攻。 
    李光弼到了洛阳,洛阳的官员听到史思明的兵势猛,有点害怕,有人主张退到潼关。李 
光弼说:“现在双方势均力敌,我们退了,敌人更加猖獗,不如把我军转移到河阳(今河南 
孟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李光弼下令把官员和老百姓全部撤出洛阳,带兵到了河阳,等史思明进洛阳的时候,洛 
阳已成了一座空城。史思明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又怕李光弼偷袭,只好带兵出城,在河阳 
南面筑好阵地,和李光弼的唐军对峙。 
    李光弼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眼前的兵力不如叛军,只好智取,不好力攻。他听 
说史思明从河北带来一千多匹战马,每天放在河边沙洲洗澡吃草,就命令部下把母马集中起 
来,又把小马拴在马厩里,等叛军的战马一到沙洲,就把母马放出来和敌人的战马混在一 
起。过了一会,母马想起小马,嘶叫着奔了回来,敌人的战马也跟着到唐军阵地来了。 
    史思明一下子丢了上千匹战马,气得要命,立刻命令部下集中几百条战船,从水路进 
攻。前面用一条火船开路,准备把唐军的浮桥烧掉。 
    李光弼探听到这个消息,准备好几百枝粗大的长竹竿,用铁甲裹扎竿头。等叛军火船驶 
来,几百名兵士站在浮桥上,用竹竿顶住火船。火船没法前进,被烧得樯倒舷裂,一下子就 
沉没了。唐军又在浮桥上发射石头炮向敌人的战船攻击,把船上的敌兵打得头破血流。有的 
连人带船都沉入水底;有的挣扎着爬上岸,没命地逃跑了。 
    史思明几次三番派部将进矿河阳,都被李光弼用计打退。 
    最后,史思明发了狠心,集中了强大兵力,派叛将周挚进攻河阳的北城,自己领了一支 
精兵攻打南城。 
    早上,李光弼带领部将一起登上北城,观察敌军军情,只见敌军黑压压的一大片,正一 
队一队向北城逼近。唐军将领嘴上不说,心里先慌了。李光弼看出大伙儿的心情,镇静地 
说:“别怕,叛军虽然多,但是队伍不整齐,看得出他们有点骄傲。你们放心,不到中午, 
保险能击败他们!” 
    接着,李光弼就命令将士分头出击。将士们虽然打得勇猛,但是敌人退了一阵,又来了 
后续部队。太阳已经到了头顶上,双方还不分胜败。 
    李光弼又召集部将商量,说:“你们观察敌军的阵势,哪个方向的战斗力最强?” 
    部将们回答说:“西北角和东南角。” 
    李光弼点点头,马上拨出五百名骑兵,派两名将领率领,分路攻打西北角和东南角。 
    李光弼把留下的将士都集中起来,严肃地宣布军令,说:“将士们看我的旗帜行动:我 
缓慢地挥旗,你们可以各自行动;如果急速挥旗着地,就是总攻的信号。将士们看到这个信 
号,必须奋勇向前,不准临阵退却。”说到这里,他拿了一把短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