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25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25章

小说: 中华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文帝的先遣队到达了营门。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不让进去。 
    先遣的官员威严地吆喝了一声,说:“皇上马上驾到!” 
    营门的守将毫不慌张地回答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 
    将军没有下令,不能放你们进去。” 
    官员正要同守将争执,文帝的车驾已经到了。守营的将士照样挡住。 
    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我要进营来劳军。” 
    周亚夫下命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驾进来。 
    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 
车马奔驰。” 
    侍从的官员都很生气。汉文帝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 
    到了中营,只见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拱 
手作个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按照军礼朝见。” 
    汉文帝听了,大为震动,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接着,又派 
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他的慰问。 
    慰问结束后,汉文帝离开细柳,在回长安的路上,汉文帝的侍从人员都愤愤不平,认为 
周亚夫对皇帝太无礼了。 
    但是,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两个地方的军 
队,松松垮垮,就跟孩子们闹着玩儿一样。如果敌人来偷袭,不做俘虏才怪呢。像周亚夫这 
样治军,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过了一个多月,前锋汉军开到北方,匈奴退了兵。防卫长安的三路军队也撤了。 
    汉文帝在这一次视察中,认定周亚夫是个军事人才,就把他提升为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的军事长官)。 
    第二年,汉文帝害了重病。临死的时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 
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汉文帝死了后,太子刘启即位,就是汉景帝。 
   
  
  
           
上下五千年  
64 晁错削地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景帝当太子的时候, 
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áoAcuò),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 
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 
就是所谓同姓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 
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 
ì),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 
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 
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 
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 
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 
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 
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他对晁错说: 
“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 
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 
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老了,不愿 
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惩办奸臣晁 
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 
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吓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 
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 
“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候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 
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 
的皇位,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 
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 
后面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 
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 
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 
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 
    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 
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他先不跟吴、 
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 
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 
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 
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 
   
  
  
           
上下五千年  
65 马邑诱敌战       
    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没 
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因此,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据说,到了景帝的后期,国家仓库 
里的钱不知道积了多少万,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一年年地堆积 
上去,都满到露天的地上来了,有的甚至霉腐了。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但是,强盛的汉朝却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从汉高祖在白登受包围以后,汉朝对匈 
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这种“和亲”,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的女儿嫁 
给匈奴单于,每年还得送给匈奴许多财物。即使这样做,匈奴贵族还是经常侵犯中原,杀害 
百姓,掠夺粮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区不得安宁。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变这种屈辱的地位。 
    公元前135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又派使者来要求和亲,汉武帝要大臣们议论一下。有 
个将军王恢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 
他们一下才好。” 
    许多大臣都反对王恢的建议,汉武帝自己觉得没有把握,只好暂时答应匈奴和亲。 
    过了两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聂音niè)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 
侵犯,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 
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 
马邑献给单于。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 
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把聂壹的主意告诉汉武帝。汉武帝决心采用聂壹的计策,派王恢、韩安国、公孙 
贺、李广等将军带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聂壹故意逃到匈奴,跟军臣单于说:“我有办法混进马邑,杀死那里的官吏,这样可以 
稳稳当当拿下马邑。” 
    军臣单于听了很高兴,但是到底有点怀疑,先派几个心腹跟聂壹一起到马邑去,只等聂 
壹真的把官吏杀了,再发兵进去。 
    聂壹回到马邑,按照事前和王恢商量好的办法,杀了几个已经定了死罪的犯人,把他们 
的头挂在城头上,骗匈奴使者去看,说这就是马邑县官的脑袋。 
    匈奴使者见了人头,信以为真,立刻回去报告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亲自带领十万骑兵去接管马邑,到了离马邑大约一百多里地的武州地方(今山 
西左云县),只见草原上放着许多牲口,却没放牲口的人。军臣单于一边走,一边犯了疑。 
这时候,他见到前面有一座亭堡(亭堡是9332望敌人,传递消息用的),就决心打下这 
座亭堡,问个明白。 
    他们打下亭堡,抓住守在那里的亭尉。军臣单于威胁他说:“你把情况老实告诉我!要 
是说半句谎话,我马上把你的头砍了。” 
    那亭尉吓得要命,就把汉兵布置的埋伏全都告诉了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一听,大吃一惊,赶快命令全军撤退。出了武州地界,他才喘口气说:“幸亏 
我抓到亭尉。真是好险哪。” 
    埋伏在马邑的汉军,得到匈奴逃回去的消息,赶快带大军追上去,可哪儿再追得上?只 
好空手回来。 
    汉武帝的诱击战没有成功。但是,打那以后,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关系破裂,接连发生了 
大规模的战争。 
   
  
  
           
上下五千年  
66 飞将军李广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公孙 
敖、公孙贺、李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