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宋苏公探案全集 >

第174章

大宋苏公探案全集-第174章

小说: 大宋苏公探案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释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此文出自《苏东坡全集》之《盖公堂记》。
  大宋神宗元丰四年十月某日,苏公随黄州知府徐君猷等人游菱角湖,侦缉娘娘庙鬼魅一案,不想那鬼魅竟是镇上年近七十的老先生柳惊弱,细加询问,得知内情。徐君猷不由勃然大怒,欲惩治不孝子孙,众人亦皆愤怒,纷纷附和。马踏月谏道,此刻已是夜间,甚是不便,不如将老人先安置在自和园内,待明日再做定夺。徐君猷然之。众人同回自和园,不题。
  次日一早,苏公起得床来,却见得那树枝上两只雀儿,唧唧喳喳叫得正欢,不由心动,近得树下观看。那雀儿见得人近,惊飞到不远处另一株树枝上,依然叫唤。苏公顿时来了兴致,一路追随那雀儿到得花园中。那花园甚大,颇多奇花异草,花开有季,园中月月有鲜花开放,远远便闻得幽幽香气。苏公入得园内,望得满目绿叶鲜花,竟忘却那雀儿。此刻虽是十月,清晨颇有些寒浸,但依然有三四种菊花开放,分外显眼。
  苏公入得花园之内,细细观赏,却闻得有人言语声,寻声望去,见得前方园墙下花草丛中有一人。苏公诧异,上得前去。那人约莫三十五六,着吴府家人装束,手中拿着一把小锄,口中兀自骂骂咧咧,见得苏公过来,忙住了口。苏公料想此人是园中花匠,笑脸问候。那家人急忙施礼,只道拜见苏大人。苏公问他怎生称呼。那人只道唤作梅春来,乃是自和园花匠。苏公环视满园花木,不由赞叹不已。
  那梅春来闻听,颇有些欣慰。苏公见那墙下两株花木被折,细看残余枝茎,分明是被人生生折去了,环视四下,却未见有被折去的枝叶,又见得那墙身之上有刮擦痕迹。那梅春来见苏公望那折断花木,急忙道:“今日一早,小的来此松土,便是这般。不知哪厮多手,折了这两株花树。若教老爷见得,定要叱责小的。”言语之中,颇有些委屈。苏公点点头,思忖道:“此处乃是花园深处,若要折枝,园口便可,何必至此?”那梅春来懵懂道:“或是哪厮在园中嬉戏,顺手折去了。”苏公细看那残余枝干,余一尺来高,花茎平滑,被有白粉,叶灰绿色,呈长椭圆形,不由问道:“你可知此是何花树?”那梅春来一愣,吱吱唔唔,良久方道其不知晓。
  苏公诧异,问道:“你既是花匠,怎的不识此花树?”那梅春来忙道:“不瞒大人,小的不过是府中仆役,何尝知晓甚么名目。”苏公不解。那梅春来又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只因先前那花匠尤谷水病重回家歇息去了,又一时无合适人手,吴管家见小的做事勤快,便唤小的来照看,平日里亦只是施肥浇水,并无他事,倒也清闲自在,前后已有四个月了。”苏公点点头,道:“原来如此。只是你不懂养花之道,恐反误了事情,招惹主家叱骂。”那梅春来连连点头,道:“苏大人说的极是。小的只知做事,怎晓得摆弄这些花花草草。老爷前日回来,尚未到花园一遭,若今日见得这般,定要责骂小的,不定还要扣除小的月钱。”苏公然之,道:“待到那时,苏某可为你开脱几句。”那梅春来急忙拜谢苏公。
  苏公淡然一笑,问道:“春来,你可曾见得此树开花结果?”那梅春来摸着头脑,嘻嘻笑道:“这园中四季花开,小的眼花缭乱,哪里知晓这些。”苏公幽然道:“若苏某不曾看错,此花唤做鼓子花。”那梅春来惊讶道:“鼓子花?苏大人识得此花?”苏公叹道:“昔日黄州知府王禹偁王大人曾有诗云: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看亦喜欢。王黄州所言便是此花了。”那梅春来何曾懂得诗文,似懂非懂点着头。
  苏公言至此,不由想起王禹偁来,这王禹偁为人正直,历经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帝,却三遭贬谪,终死于黄州,后人又称之为“王黄州”。 今日之苏轼,境遇与王禹偁又何其相似?苏公顿生凄然之感。
  正思忖间,苏仁寻来,只道徐大人正找老爷。苏公遂出了花园,与苏仁至前堂,但见徐君猷、马踏月、吴幽人、齐礼信皆在。待苏公入得,那徐君猷急问道:“苏大人哪里去了?”苏公只道在花园观赏花木。徐君猷愤愤道:“我等此刻便去镇口,见识一番那两个不孝之子。”苏公见徐君猷两眼通红,心中不免诧异,淡然一笑,道:“徐大人歇息一宿,雷霆之火兀自未消。”那徐君猷愤愤道:“何尝歇息一宿?昨夜辗转反侧,一夜未眠。”苏公恍然大悟,明白徐君猷两眼通红缘故。
  苏公近得椅旁,坐将下来,笑道:“徐大人乃是黄州知府,定可将那柳氏三兄弟定个不孝之罪?”徐君猷连连点头,道:“此等忤逆之子,定他等个不孝之罪,严加刑罚。”苏公淡然道:“便是定个不孝之罪又当如何?”徐君猷不觉一愣,不知如何回答。苏公叹道:“柳氏三兄弟家景宽裕,为何不愿供养老父?他三人究竟是何心思?若将他三人定个不孝之罪,令四方相邻叱责、耻笑、唾骂,令他三人自此无地自容、羞愧做人?凡事物极必反,恐他兄弟破罐子破摔,死赖不供养老父,又当如何?那柳老先生余生又当如何度过?”徐君猷又一愣,迟疑道:“依苏大人之见,又当如何?”苏公道:“不如悄悄将他兄弟三人唤至此,知府大人亲身询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等幡然悔悟,将功补过,亡羊补牢,亦未为晚。若死不悔改,再做处置,如何?”
  徐君猷皱眉思忖,半晌,叹息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便依苏大人之见。”众人亦附和。徐君猷遂吩咐吴幽人着人去请柳万尚、柳万有前来,又问齐礼信道:“你那书院的柳万丝,怎的亦如此?此等教书先生,怎的传道授业?怎的教人子弟?”那厢齐礼信道:“礼信回得书院,定要问他个仔细。而后回禀大人。”徐君猷冷笑道:“本府倒是想往贵院会会这厮。”齐礼信唯喏。众人商议,待到柳氏兄弟前来,只余下徐君猷、马踏月、吴幽人二人,其余人等皆回避。
  约莫一顿饭时刻,柳万尚、柳万有兄弟赶来,满面疑惑,见得前堂廊下吴幽人,急忙上前施礼,询问道:“吴爷有何急事寻我兄弟二人前来?”吴幽人手指堂内,低声道:“非是吴某寻你兄弟,乃是黄州知府徐大人。”兄弟二人惊诧不已,望那前堂,大门闭着。柳万尚惊恐道:“知府大人寻我等何干?”吴幽人摇头道:“吴某亦不知晓,烦劳万有兄弟先入。”那柳万有满脸疑云,将信将疑,独自推门进去。
  柳万尚忐忑不安,与吴幽人在廊下闲话,不时把眼望堂门。约莫半个时辰,闻得堂门声响,那柳万有满脸愧色出得门来,柳万尚见得,急忙上前询问何事。柳万有叹道:“兄长进去便知,小弟在此等你。”柳万尚茫然不解,推门进得堂内。吴幽人见状,有意询问道:“知府大人寻万有兄弟做甚?”那柳万有尴尬笑道:“无有大事,不过是些琐碎小事。”吴幽人惊诧道:“莫非你等与徐大人是亲戚?”那柳万有奇道:“兄弟亦颇觉蹊跷,徐大人怎知我家之事?”吴幽人追问道:“你家甚事?”那柳万有连连摇头,道:“无事,无事。”吴幽人淡然一笑。
  约莫一顿饭时刻,吴府守门家人急急来报,只道是园外有人欲见柳郎中。吴幽人询问何人,那守门家人只道是个农夫。吴幽人淡然道:“令他在门口等候便是。”那家人唯喏,急急去了。去不多时,那守门家人复又回来,满面怯色,只道那农夫跪在门外,苦苦哀求。吴幽人诧异道:“他有何事?”那家人道:“那农夫只道是儿子突发急症,生命垂危,恳请柳郎中救治。”吴幽人稍作思忖,遂令家人请苏公前来。不多时,苏公过来,吴幽人如实相告。苏公急道:“此等人命关天大事,焉可延误。”遂问守门家人:“那农夫可曾抱孩子同来。”那守门家人连连点头,道:“便在门外。”苏公忙道:“速召他等至此。”那守门家人欣喜,流水跑去了。
  苏公推门入得堂内,那徐君猷与柳万尚谈得正兴,只见得柳万尚如鸡啄米一般点头。见得苏公进来,徐君猷方才止住,料想苏公有紧要之事。苏公只道自和园门外有一急症孩童,恳请柳郎中施手相救。柳郎中正是尴尬之时,闻听得,急忙把眼望徐君猷,徐君猷稍作思忖,点头应允。那柳万尚如获大赦,急忙拜谢徐君猷,欲退身出堂。苏公道:“柳先生且留步,那孩童少时便到。”柳万尚吱晤道:“柳某未带医囊,还是回万善堂去为上。”苏公道:“生命垂危,若有须臾迟误,恐错过救治良机。”柳万尚然之。
  言语间,但见得守门家人引一个农夫急急而来,那农夫抱着一个男孩,约莫五六岁模样,其后跟着一名农妇。那农夫满头大汗,甚是焦急,那农妇满面愁云,哭哭啼啼。那农夫远远望见柳万尚,奔将过来,双手托着孩子,急急唤道:“柳先生,救救我家东儿吧。”那农妇跟上前来,将手中一个布囊塞入柳万尚手中,呜咽道:“柳先生,此是五百文,且收下吧。”那柳万尚稍作迟疑,将农妇钱囊推回。那农夫农妇见得,望着柳万尚,惊恐万分。那农妇急又奉上钱囊,哭泣道:“柳先生,且行行好,但若少了,日后必定还上。”柳万尚神是尴尬,急忙道:“休道甚么诊钱,且先救人要紧。”那农夫农妇闻听,惊诧不已,复又转喜。
  苏公见状,心中疑惑,心中思忖:昨日到得万善堂,见柳万尚为人把脉开方,竟收得一两银子诊金!今日这般推搡,分明是碍于我等情面,方才假仁假义,以免有趁火打劫之嫌。若天下郎中皆如柳万尚一般,眼中只有铜钱,何其可怕?
  吴幽人早令家人搬过椅子,柳万尚坐下身来,取过孩子手腕,细细把脉。那农夫自言姓易,名业,小子唤作易东,今早吃过早饭,在外面玩耍,不知为何,回得屋来便叫嚷肚子痛,而后多番呕吐,不多时亦发严重了。苏公立于一旁,察看那孩子脸色苍白,双眼闭合,唧唧哼哼,其声甚微,似是中毒之症。柳万尚把完脉,复又看孩子眼瞳、嘴唇、舌苔,只道:“此乃毒性发作之状。”农夫农妇惊诧不已。柳万尚问道:“你孩儿今早吃过甚么?”那易业茫然道:“不曾见得他吃甚么。”那易妻回想多时,亦摇头以示不知。柳万尚思忖道:“你等且与我回万善堂,服用些解毒药,或有好转。”那易氏夫妇唯喏。
  苏公忽问道:“今早你家吃的甚菜?”那易业望着苏公,道:“今早小人卖鱼余下三四尾鲤鱼,便一并煮了。”苏公问道:“小子吃得多否?”那易业道:“小人家东儿素好吃鱼,今早吃得甚多。”苏公点头,又问道:“你家可有人生病熬药?”易业道:“小人一家六口,并无人生病。”苏公又问左右邻里可有人熬药服药,那易业思忖片刻,摇摇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