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颠覆-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你不要太得意。”范增气得大喊。
“我全身都湿了,而且水都淹到大腿了,我还得意起来吗?项羽呀,你当年为什幺不找懂得尊重别人的诸葛亮,偏偏找来不近人情﹑火气又大的范增呢?搞得天天必须受他的鸟气!范增,你的年纪已经那幺大了,别动不动就发火,这样脸皮很容易长皱纹。”
“刘邦;范增气得浑身哆嗦。
项羽斜睨了范增一眼,在心里窃笑着,甚至不自觉地感谢刘邦帮他出了口气。
“你又不是同性恋,干嘛老是叫我的名字呢?”
范增气呼呼地抬头望着项羽,而项羽撇过头去,一付事不关己的模样,气得拂袖而去。
“那个像啄木鸟一直叩叩叩的老家伙走了吗?”
“走了;项羽强忍住笑出来的冲动。
“奇怪,你怎幺受得了他呢?比老太婆还唠叨!不过,话又说回来,你也是一名大英雄,为什幺要虐待这些士兵呢?!他们又没得罪你,更对你没造成任何的威胁。而且我又打不过你,你也不用花那幺大的力气嘛。求求你,放他们一马吧。”刘邦恳求地说。
“哈!我看天气可能会下一个礼拜的大雨,但是你这样苦苦哀求我,我就帮你祈求苍天,只下三天三夜吧。”项羽大笑了一声,飘下瞭望台。
范增听到项羽被刘邦哄骗了,怒不可遏朝地面发出一掌,水花和淤泥四处飞溅。项羽见状,更恨不得一掌将他劈死!
“哇靠!还要下三天三夜。大水都淹到大腿了,敌人不可能攻来,撤回山丘。明天赶快派人砍树,做些木架和船只,不然皮肤会浸烂。”刘邦气鼓鼓地说。
两位酋长立刻下令撤退。但是汩汩洪水奔流而来,大家只能手牵着手,飘浮着身子,泅水离开。而刘邦则在水面上飘跃,四处拯救被大水冲走的士兵,安东尼和一些维拉柯查人也加入救人的行列,将士兵尽量聚在一起行动,免得再被洪水冲散。
“他怎幺跟项羽哀声下气呢?”姬轩辕站在山丘,略为气愤地对张良说。
“大丈夫能屈能伸!你看他耍一下宝,降尊屈卑地哀求,大雨就从七天变成三天,你说合不合算。”张良严肃地说。“其实他的内心也很难受,恨不得将全部大水灌进涿鹿。但他知道一旦这幺做,可能引起项羽的大开杀戒,死伤的是你们这些人呀;
姬轩辕两手在背后交握,细细咀嚼张良的话中含意。
数万名大军紧紧依偎在战友的身边煨暖,在大雨中度过漫长的一夜。
隔天,数千名士兵进入森林砍伐树木,维拉科查人也拿起光剑加入砍树的行列。剩下的士兵在山丘搭起简陋的木屋,或在平野架起平台,或在树上筑起树屋,遮风挡雨。
这些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而且人数众多,树木毫不匮乏,因此不到一天的时间,大部份人就有个可以遮挡大雨的地方。但是洪水滔天,刘邦他们不时要冒着大雨,拯救木屋被冲垮而掉进水里的人们,一刻也无法休息。
但联军也因此兵力被迫分散,张良担忧大水一退,倘若敌人立即奔杀过来,将难以抵挡。因此命令士兵在躲雨的期间,顺便制造箭矢,打算用万箭来克服这项危机。
第四天清晨,树叶承受不了水珠的重量,弯腰让雨珠飘落到另一片叶子上,或者回归大地,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而不是洒水般的巨响。一位士兵揉着惺忪睡眼爬出了树屋,睁大眼睛环顾四周,再瞧瞧天空,兴奋地大喊。“雨停了;半梦半醒的士兵听到最渴望听见的声音,纷纷钻出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木屋,大雨果然停了,数万名将士剎时欢声雷动,宛如劫后余生般紧握战友的双手。
张良﹑姬轩辕和酋长们走了出来,绽放出笑脸伸出双手,让从屋檐滴落的稀疏雨水落在手心。贞德兴奋地跳到刘邦的背上,刘邦一转身将她抱了起来,在饱含水气的空中发疯似的旋转,逗得她咯咯大笑。安东尼和克莉欧佩特拉搂着彼此的腰,笑眼看这个世界。它,从未如此的美丽。
但是过没多久,他们不敢再笑出来了,气温急遽下降了近十度,寒风飒飒,地面上来不及消退的积水开始结冰,而且他们湿漉漉的衣服也同样结冰,他们吓得赶紧脱下衣服,不然一旦冰黏上皮肤之后再脱衣服,那时可是皮开肉绽,鲜血淌流,疼痛万分。
“项羽,算你狠!”刘邦咬牙切齿说。
阴霾的天空,下起了大雪。
脱下衣服的士兵们剎时打了个冷颤,又湿又冻,大家纷纷哆嗦着身体边跳﹑边抱在一起取暖。好不容易度过大雨和洪水的肆虐,如今却又碰到大雪纷飞,身体孱弱的士兵们只能无语问苍天。刘邦只好下令维拉科查人使出法力,尽快将湿答答的木材烘干,让士兵们燃烧取暖。刘邦﹑安东尼和张良也奔进森林里面,施展法力,烤干树木,让士兵们砍来燃起篝火,烘干衣物保暖。贞德和克莉欧佩特拉运起法力,帮得了感冒﹑伤口溃烂﹑皮肤冻伤的士兵治病。
九黎部队不花一兵一足,就让联军疲于奔命,身心饱受折磨,陷于水深冰寒之中,生病过半,根本没有士气作战。
“撤兵吧!”张良奔回了木屋,焦急地对姬轩辕说。
“我们好不容易攻到涿鹿城,绝对不能撤退;姬轩辕不以为然地说。
“你看看数万名军人吃不饱,穿不暖,各个面黄肌瘦,这样要如何打战!”你吃的饱﹑穿的暖,当然不知道挨饿受冻的感觉多幺痛苦。张良在心里骂着!
“大雪终有结束的一天,咬紧牙关就能撑过去。一旦撤退的话,就前功尽弃了,必须重头再来,所付出的代价更大。”
你只想到如何成就自己的野心,受苦的却是无辜的士兵!张良咬牙切齿地想着。“要维持士气的话,你就到各地激励人心,不要整天窝在木屋里面!”
“好的,我们走吧。”姬轩辕对酋长们说。
“还有,把貂皮大衣脱下来。你们穿这幺保暖的衣服,那些只穿单薄衣服的士兵看了只会寒心。要让士兵们看见你们跟他们一样挨寒受冻,这样他们才会不惧寒冷,为你们拼命打战。当一个首领,除了必须运筹帷幄,更要懂得利用机会收买人心!”张良斜瞪了姬轩辕一眼。
姬轩辕虽然心里不悦,但还是脱下貂皮大衣,只围上一件牛皮衣服。其它的酋长看到盟主都换装了,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脱下毛皮外套,换上单薄的兽衣,哆嗦着身子跟姬轩辕一起到各个篝火跟士兵们闲话家常。
围在火焰四周的士兵们搓揉着双手,浑身哆嗦,不时打着冷颤,当他们看到盟主和酋长们跟他们一样穿著如此单薄的衣服,不禁精神一振。尤其当姬轩辕的大手搁在他们肩上,虚伪地鼓励打气,帮他们端来热汤时,身子剎时颤栗起来。但这不是因寒冷的关系,而是激动不已。
姬轩辕这时才体会到张良所说的话,当个首领更必须懂得适时收买人心。
虚伪!在附近拼命弄干木材的刘邦鄙夷地想着。安东尼回头瞅了姬轩辕一眼,面无表情地转身,继续使出赤火剑燃起木头。
刘邦听到项羽嘲笑似的叫唤,放下了木材,气鼓鼓地飞奔到阵前。
“刘邦,你又违反协议使出法力,更使用光剑!”项羽站在瞭望台上面讥讽地喊着。
“妈的,你只会说风凉话!我在升火啦!我们在北非的时后,不都是用光剑和光刀砍伐树木吗?”刘邦站在结冰的木架上面嘶喊。
旁边负责监视的士兵坐在树叶上面,避免衣服和皮肤被木头之间的冰块黏上。木架底下是一团篝火,他们一看到火焰渐渐被融化的雪或冰浇弱时,就丢下干燥的木材,火舌剎时又抖擞起来。
“哈!你的借口还真多呀。”
“唉,我真的对你五体投地,法力比我们高强,智谋也比我们利害。大雨停止了,换成大雪纷飞,让雨水结成冰块。”刘邦硬挤出钦佩的口吻说。
“这幅雪景多幺美丽浪漫呀,你们就慢慢欣赏吧。哈;项羽大笑一声,跃下了瞭望台。
几位九黎弓箭手爬到城垛上面,拉起弓箭,把火矢射向城外的一个大雪人,雪人逐渐被火舌吞噬,面目全非,冉冉变成一团雪堆。
刘邦不须细想,也知道那个雪人是他,不禁从项羽的祖宗十八代,骂到子孙十九代。旁边的士兵们没听到这样的脏话,直觉神仙骂人的确与众不同,有些忍不住笑了出来,有的则默记下来,打算发扬光大。刘邦见到他们对骂人如此有兴趣,不禁多教他们几招骂人的功夫。
憋了一肚子气的刘邦召集了两百多名士兵,把这几天所受的气与折磨,拉起嗓子对涿鹿城破口大骂,尽情发泄情绪。九黎人也不甘示弱,站在墙头骂了回来。但是他们没有刘邦这种痞子首领,当然骂输了联军。不过,青出于蓝﹑胜于蓝,九黎人几经琢磨之后,想到更绝的骂词,大声咒骂。联军们不愿连骂都输人家,只好集思广意,再骂回去。
从此,中国的骂功历经五千年文化的粹炼,花招百出,各种骂词都有。不像西方人骂来骂去都是那几句,一点创意都没有。
末部曲 逐鹿中原
第十三章
两边数万名官兵虽然骂得很爽,但还是无法打破僵局,大雪更依然下着,没有停歇的迹象。
姬轩辕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召集刘邦他们开会。他坐在营火旁边,忧心忡忡地说。“在这样下去,我们不必等到项羽使用法力,联军也会被气候打败。”
“唉,大雪过后,可能又是倾盆大雨。九黎根本不需要打战,我们就不得不溃败了。”张良摇了摇头说。
“我们简直就是坐以待毙!唉,你有什幺方法吗?”刘邦转头对克莉欧佩特拉问道。
“赛斯使出幻魔录,让天气饱含水气,我们也必须以眼还眼,使出旱灾这一招。”
“嗯,我们同样是控制气候,而不是把法力用在作战方面,项羽应该不会恼羞成怒。”安东尼说。
“什幺都好,只要不下雨下雪就行了,冷死了;贞德紧搂着身体,哆嗦地说。
“你是盟主,你认为怎样?”刘邦严肃地说。
姬轩辕沉思了一会儿,视线扫过众酋长,见到酋长们颔首表示同意,于是点头答应。“就这样吧,不然我们会困死在这里。”
“嗯,现在就反攻吧!克莉欧佩特拉,就靠你了。”刘邦说。“贞德,你也会幻魔录,就去帮忙吧。”
“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到山后施法了。”她站了起来,飘向了山丘的后方。贞德急忙尾随而去,希望能尽早摆说湿寒的气候。
刘邦害怕项羽从中作埂,便派了十几名维拉科查人,以及一支军队保护她们。张良则命令士兵多挖掘水槽,将遍地的积雪倒在水槽里蓄水,再用木板覆盖。
所有人怔怔望着天空,希望沉甸甸的乌云能早点散去,但是大雪依然飘下,而且越下越大。
过了两个小时,空中吹拂的不是湿冷的寒风,而是干燥异常的冬风,乌云也渐渐散去,露出氤氲的太阳。数万人这才松了口气,也绽放出难得的笑容。
天气在克莉欧佩特拉和贞德两人的法力冲击之下,虽然不再下起暴雨或大雪,但是干燥冷冽。不过这对饱受折磨的联军而言,不必再忍受雪雨淋身,已经欣喜若狂,不由地感谢女娲和嫦娥这两位女神。
过了一天一夜,干燥的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