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是黄巾军-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说的也是。”张飞想了想,点头道。
“幸亏我早早的就将两万兵卒交予甘宁训练,若不是他率兵在江上操练,你我…性命堪忧啊。”
运气这东西,确确实实的存在身边,甘宁率军在长江演习,误打误撞碰上了徐峰,这才及时将蒯越杀退,救出了徐峰等人。
在巴郡呆了三日,徐峰褒奖了一番老将严颜,也曾孤身去过甘宁家中看望他的老母亲,不管怎么样?徐峰对甘宁…也算垂涎已久。
庆幸的是,甘宁对自己印象不错,也帮着自己练兵,徐峰相信日久必能感化其心。
对江湖草莽之人,攻心才是上策。
离得牂牁越来越近,众人不由得归心似箭,不断催促胯下良驹。希望早日回到牂牁,就连徐峰也甚是想念城中的一切,那是自己一点一滴辛苦经营的根基。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
“咚咚咚…”相聚牂牁还有十多里远,突然前方传来阵阵喧天的锣鼓声,声音激荡悠远,让人为之一震,徐峰不由得苦笑一声“这,八成是奉孝的主意。”
“主公。前边围满了牂牁的百姓,黑压压一片,好多啊。一眼望不到边。”李二牛在前头探路,急匆匆赶回徐峰马前禀报。
“呵呵”徐峰笑了笑,心里不由得一暖,百姓。经历了无情的战火厮杀。甚至自己被称为残酷无情的鬼狐,世家更是对自己恨之入骨,可是,一想到百姓,徐峰顿时心中一片坦然,自己做的这一切,无愧于心,无愧于天下百姓。
越往前走。鼓声越响,渐渐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出现在徐峰的视线当中。无数城中的百姓扶老携幼翘首以盼,不住的向这边张望着,更有甚者爬到一旁的山坡大树上注视着这边。
“是徐将军。”
“徐将军回来了。”
“教主回来了,太好了,奏乐,擂鼓。”
看到徐峰归来,众人一个个兴奋的大喊大叫。
迎接徐峰的有当地的百姓,也有太平道的教众,更有郭嘉张辽统领的两万精兵,在众人眼中,徐峰就是益州的顶梁柱,是众人心中的定海神针,虽然徐峰此番出战虎牢,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去的,但是,谁也不希望徐峰出半点意外。
一时间鼓乐齐鸣,锣声震天,百姓们欢呼喝彩,不住的高喊着,远远的向徐峰等人挥手致敬。
眼眶一红,徐峰急忙翻身下马,典韦连忙将徐峰的马缰绳接了过去,众人簇拥着徐峰一步一步往前缓慢而走。
“徐将军…徐将军…”百姓高喊着,欢呼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么多的百姓,密密麻麻,宛如一条浩瀚长龙一般,绵延十多里,一眼望不到边,有的提着菜篮子,有的拿着酒肉,有的拎着鸡蛋…有的怀里抱着老母鸡,见徐峰来到近前,众人噗通噗通,全都跪倒在道路两旁。
这一刻,徐峰心中砰的一下,暖流涌动,激动的湿润了眼眶。
“大家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休要折煞我徐峰。”徐峰高喊了一声,忙上前将路边的百姓一一搀扶起来,典韦等人急忙上前帮忙。
“都起来吧,都起来吧,大家的好意,我家主公心领了。”张飞得意的鼓起腮帮高喊了一声。
这么多的百姓,若是按照徐峰的法子,就算从现在开始扶,一直扶到天黑,也难以将百姓全部扶起来。
还是张飞的法子管用,疆场上,张飞的嗓门,惊天地,泣鬼神,但是在牂牁,百姓们对张飞并不惧怕,众人纷纷起身,一个个激动热情的不住向徐峰这边望来,都恨不得马上冲过来跟徐峰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可是,大家还是很自觉的没有慌乱,除了翘首望徐峰这边不住的欢呼高喊着,谁也没有乱动一步。
“徐将军,欢迎您凯旋回来,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一个老汉拎着孙子激动的握着徐峰的手高兴的笑道,说着递给徐峰一个菜篮子,里面没什么,也就几样寻常的山野菜。
“老人家,你这可是折煞我了,身子还康健?近来可好?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徐峰亲切的拉着老人家的手,半点架子没有,不知道的,还以为徐峰是这老汉的孙辈亲戚呢。
“好,好,好…托徐将军鸿福,小老儿过的好着呢。”
“东西我就不要了,老人家的心意我心领了。”徐峰客气的回道。
“不不不,没有徐将军,小老儿早就病死在路边了,几个孩子也分了田地,日子过的顺心极了,日前军师郭先生刚刚带老夫看了郎中,老丈我这身子骨结实的很,这东西,您可一定要收下啊。”老头硬拉着徐峰的手不放,说什么也要把东西塞给徐峰。
徐峰无奈的苦笑一声,只好冲身后的于禁使了个眼色,先暂时收下吧,于禁只好接了过去,暗暗将老丈名字记下。
这一路,徐峰几乎挪不动脚,可是,徐峰却不急不躁,还是尽可能的一一跟众人打着招呼。
张飞等人可就惨了,本来还空着双手,一路走来,一个个大包小包不断,鸡鸭鹅够…乱七八糟,数不尽数,有的百姓更痛快,直接将赶来的车辆借给了张飞,这下倒好,还没能到城门口,车上的东西满满的装的跟小山堆似的,就算这样,张飞的脖子上还挂着两只老母鸡,东西实在太多,根本拿不了。
徐峰有自己的打算,百姓的心意,暂时收下,他们心里会更开心,不能寒了大伙的心,回头再让人将东西送回去也就是了。
“主公,末将迎接来迟,还望主公见谅。”张辽带着不少精兵,也站在人群之中,见徐峰走来,张辽忙跪倒叩首。
“哈哈,一晃快半年了,文远,又壮实了不少,人也更精神了,来来来,不必客套,随我进城。”徐峰忙笑着将张辽拉了起来,拍了拍张辽宽阔的肩头,徐峰开心的笑道。
第三百九十四章,牂牁巨变
“来,文远,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常山赵云赵子龙,这位是白波大将徐晃徐公明,这位是武陵小蛮王沙摩柯,这位是武威贾诩贾文和,这位是奉孝颍川好友戏志才。”徐峰说着一一将几人介绍了一遍。
虽然虎牢之行,兵卒损伤殆尽,但是,却得到了几位能人相佐,也算是因祸得福,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良将易求,谋臣难得!赵云徐晃沙摩柯都是难得的猛将,贾诩戏志才更是怀有经天纬地之才,谋略不凡,得此几人相助,黄巾霸业可谓如虎添翼。
张辽一一跟众人见过礼,众人随着张辽往城门走去。
“我等参见主公。”两万多黄巾精兵,见徐峰走来,一个个昂首挺胸,气势十足,众儿郎整齐的列立在马路两旁,齐声高喊,激昂的声音,震天动地,久久不绝,望着精壮十足,精神饱满的黄巾兵将,徐峰欣慰的点了点头,不愧为张辽张文远,半年时间不到,就将招收的新兵训练成了一支钢铁之师。
徐峰虎牢之行,几乎带走了黄巾所有的精锐,留在牂牁的,大都是初来乍到的新兵,人数虽然有数万之多,战力却是大打折扣,赞许的冲张辽点点头,徐峰心里非常满意。
虎牢之行,诸侯不是被灭,就是元气大伤,而自己,帐下又有雄兵,又有猛将,远比各路诸侯要有利的多。
“都是好样的,你们配得上身上这身盔甲。配得上黄巾精锐之名,希望战场上,你们能让我更加满意。”徐峰摆手冲众儿郎称赞道。
“我等必不负主公厚望!”众人齐声回应道。得主公称赞,他们一个个倍感自豪,牺牲在虎牢的那五万黄巾精锐,就是他们的目标,是他们的榜样。
徐峰新兵训练,第一课,那就是黄巾之荣耀。每一个兵,只有配得上这身盔甲,才算一个合格的黄巾兵。而,要想成为精锐,必须拿出无畏的勇气,拼死的斗志。以及让人敬重的战绩!
一路走来。赵云等人心中震撼不已,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徐峰,兵将更是对徐峰心怀崇高的敬意,看的出来,大伙都是真情流露,徐峰能民心军心兼得,不得不令人称奇。
越往前走,百姓兵将越是密集。密密麻麻,遮天蔽日。众人欢呼的声浪,也是气吞山河,一浪高过一浪,远处高大雄威的牂牁城楼已经映入眼帘,如今的牂牁城,远非徐峰初来乍到的时候可比,城墙高约十多丈,雄威耸立,巍峨霸气,城墙厚重,上面箭楼林立,哨所密集,隐隐有不少寒光从墙内折射而出,看的出来,不但明处把守严密,内部也是暗藏玄机,让人不敢小视。
郭嘉率领城内有名望的氏族官吏静静的站在城门口,小虫子这样的小家伙也手持竹棒侍立在郭嘉身旁,远远一看,小家伙身子站的笔挺,宛如倔强的小松柏一般,迎风挺立,颇有几分硬汉之气。
蔡琰父女连同貂蝉等人也陪同在郭嘉身旁,看的出来,对徐峰的回来,大伙都很是高兴。
“恭喜主公凯旋而归。”郭嘉冲徐峰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身后众人紧跟着齐刷刷的跪了下去,唯独郭嘉鹤立鸡群一般,迎风矗立。
“奉孝,你啊…本帅回来就回来,这种小事,何必搞的如此隆重。”徐峰笑着上前拉住了郭嘉,两人亲密的拥抱了一下。
“呵呵,奉孝知道主公不喜这般,可是,您不要忘了,您是益州四郡百姓的天,是我们大伙的心中的山,虎牢之行,四郡兵将以及万千黎庶无不牵挂担心着主公,您回来了,您瞧,大伙多开心,我们的兵将士气多高昂,奉孝这么做,也是为了主公宏图霸业。”说着郭嘉转身望向徐峰身后的贾诩笑道“文和,不知奉孝说的可对?”
“呵呵,理应如此,主公回来,让全城百姓都知道,万民欢庆,军民一心,必将振奋我军士气,以安全城百信之心。”贾诩点头赞道。
“哎…你们啊,我说不过你们,徐某甘拜下风,大家随我一同进城吧,走了半年之久了,回家的感觉真好啊。”迎接的人太多,徐峰根本抽不出时间跟众人一一打招呼,就连貂蝉等人,徐峰也只是无奈的用眼色安慰了一下。
虽然徐峰满脸带笑,出来迎接的那些望族官吏,心里却七上八下,不敢掉以轻心,谁都知道,徐峰一旦翻脸,那可是十足的魔鬼煞神。
城中的一切,可谓翻天覆地,道路宽阔,高楼林立,民房齐整,店铺密布,河流清澈,绿树成瘾,葱葱翠绿点缀在城中各处,加上栽植的各色花卉,远远一看,整个牂牁城,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这里,让人丝毫感受不到半点乱世的气息,百姓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商人更是乐呵呵的招揽宾客,兵将们一个个神色肃穆,不时的来回在城中巡视着,经过两年经营的牂牁,已经变得格外繁华,就算与京师长安相比,也只是少了几分奢华和大气,却多了几分安定祥和。
“这是何物?”望着路旁不时出现的木屋,赵云对上面标记的小人甚是好奇。
见不少男女不时的出出进进,赵云禁不住问道。
“哈哈,子龙进去一观便知。”徐峰笑道。
“哦…”赵云点了点头,禁不住迈步走了进去,过不半晌,赵云从里面走了出来,脸上满是讶色“主公,这是茅厕啊。”
“是啊…”徐峰点头道,在古代,在街上各处设立茅厕,不得不说,徐峰超级前卫,后世曾记得,细节决定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而公共厕所,却是其中最紧要的一环。
当然,就算汉末民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