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作者:忘却的影子(起点2012-12-15完结,穿越)-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接过账本,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顾太傅等几个老狐狸早就发觉了皇帝的情绪不大对劲,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倒是太子,依旧对贾瑾的这个庄子很感兴趣。
太子道:“青和,这些东西,想必花费了你不少心血吧。”
贾瑾道:“殿下,其实,青和能够弄出这个东西,完全是个巧合。这些模具的制造,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臣女的叔父是工部员外郎,可是迟迟不得升迁。祖母记得几次发作父亲。青和这才注意起工部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曾经拜托哥哥去工部,也曾经仗着辈分将族里如今在工部供职的族人叫到家里问话。靠着这些,臣女才能够对工部的事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才在这里置办下这么一个庄子。”
太子道:“你就不怕这里面有人反水?”
贾瑾见已经远离的了那些工匠,已经快到了监工处,周围已经没有了庄子上的人,这才道:“殿下,其实,这完全不用担心的,这些工匠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关于攻城器械的组装,就是算上六部的官员,也只有少少的几个人知道而已。就算是有蛮夷的探子,他们偷去了零件,他们也不知道这些零件是拿来做什么的。而且,要将这些零件组装成攻城车等利器,还要很多东西,那些东西,这个庄子上是没有的。”
太子忙问是什么东西。
贾瑾道:“就是大件的木料。太子殿下,请看,这座庄子很小,窑洞里面用来烧火的也不是木柴,而是经过炼制的煤炭。一路走来,大件一点的木料都没有。也就是说,这里根本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攻城车。”
正文 265 厉兵秣马须眉夙愿 盈仓丰储巾帼长才
收费章节(20点)
265 厉兵秣马须眉夙愿 盈仓丰储巾帼长才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古话说的果然没错。又有谁能够想到,贾瑾将已经完工的攻城车等利器就藏在了书院里面?皇帝看着那些被书院的士子们当做是坐凳的长条状物体,嘴角隐隐地抽了抽。
没错,巨大的藏书阁里,随意摆放的,被人当做是各种别开生面的条凳的,就是攻城车的各个部件。那边两个坐在身下的不是攻城车的撞锤吗?他们面前的桌子,不就是攻城车的挡板吗?还有靠窗的那个隔绝出来的雅座,看看,那些凳子、桌子、护栏和藏书阁里各式各样的奇奇怪怪的装饰,皇帝刚刚还亲手拆过那些模型,怎么会忘记了自己刚刚摸过的零件的样子?
更不要说对这些攻城器械很有占有欲的璐国公英国公两个。他们也认出来了。
贾瑾笑笑,命人,将几样东西搬到藏书楼后面的一个偏僻的、被人造假山挡住了视线的独立院落,并指挥着,将那些零件拼成了一台投石车。
这下子,连工部尚书和顾太傅也反应过来了,在这个占地千余亩的书院里,藏书楼的每个楼层、每个院落的转角都有必备的小读书间,那里摆放的凳子很多都是攻城器械的大型部件。只要有人一声令下,这些东西随时可以变成一台台的攻城利器。而方才他们参观过的那个山坳里的庄子,就在书院的后头,隔着一片小小的竹林。
皇帝也发现了,虽然那个庄子离书院很近,可是要将这些攻城车等器械安装起来,那是避不了人的。就好比方才,贾瑾让人抗了那么些东西过来,就有不少士子探头探脑。只要自己派一二探子,就可以将这书院里的动向掌握在手里。
皇帝稍稍放心,又听得贾瑾道:“圣上,其实这些大型的木质部件的加工方法,还可以改进。这是臣女让下面的人制造这些部件之时,发现的改良之法,请圣上过目。”
皇帝接过贾瑾高举过头顶的册子,随手就翻开细看,良久,看完了,这才交给工部尚书:“陈爱卿,你看看这个。”
陈尚书连忙恭谨地用双手接过皇帝递过来的手札,细细地翻看起来,一边看,一边点头,偶尔还击节赞叹。待陈尚书看完册子上记录的东西,已经是日薄西山,陈尚书合上书册,双手奉与皇帝的贴身大太监梁公公,口中却道:“臣一直听说,青和郡君在农事上很有天分,尤其是几样高产作物,更是天下闻名。却没有想到,青和郡君对工部的这些事情也了如指掌呢。”
贾瑾赶紧欠身,赔笑道:“尚书大人过奖了。其实青和的本事平平,能有今天,不过是舍得花钱、又托赖圣上鸿福而已。在农事上是如此,而在此事上也是如此。那些部件的煅造方法,青和不止找过一家工匠,还让数位工匠一起努力,用不同的方子实验过。光这些模型,送到青和手里的,每种就不下二十件。青和玩熟了这些模型,自然就知道很多以往不知道的事情。”
贾瑾见陈尚书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赶紧道:“也就青和这样的女孩子,家里得宠,父母开明,能够像如今这样由着青和的性子来。可是朝廷可不一样。朝廷里的每一个铜板,都是百姓们的血汗钱,每一个都来之不易。如今天下多事,周围的蛮夷们又蠢蠢欲动,如果不先下手为强,怕是反遭其害。可是,厉兵秣马是需要银钱,也需要粮草的,天下多灾荒,朝廷的赋税自然也少了,哪里有余钱来琢磨这些东西?”
太子道:“青和,琢磨这些东西很花银钱吗?”
贾瑾道:“回太子殿下,是的,琢磨这些东西很花银钱的。不说别的,就好比青和的那些试验田好了。青和在京师南郊,还有这书院附近都有试验田,专门研究各种作物的种植方法。不过,这些试验田大多不出产什么东西,就是有出产,也不值什么。相反青和每年在这些试验田上要砸下去很多银钱。那些在试验田里忙碌的老农们就不要说了,要替他们缴税,为他们的家人安排后路,如果数年没有进展,还不能心焦,反而要去安定人心。这些田地,还要缴税。光光这书院附近的这片试验田,每年就要花去青和数万钱粮,换了青和的那个庄子上同等大小的的土地,青和一年至少进项上千银子,还能够养活近百人。一来一去,这里面的差距就很大了。”
太子道:“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贾瑾笑而不答,又道:“这些攻城器械的零件也是,光收集足够的铁矿就花费了青和不少力气,加上这些零件,就是做得最好的,也不过是收起来,让人定时保养而已。还有防着下面的人监守自盗,将好好的东西拿去融了,做了农具去。那些工匠也是,为了让他们足够听话、干活又能够卖力,这里面话花的心力就不少了,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太子不曾接触过这些事情,可是陈尚书却是深有体会。每一次的工艺改进,根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哪怕是一点点东西,哪怕是外人看不出来的一点点,其中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就不少了。
陈尚书道:“青和郡君,那个车床,似乎可以用在很多很多地方。”
贾瑾道:“是的,尚书大人。其实,若是用来加工箭矢是最好不过的。根据车床的刀片不同,用处也不同,在这书院里,还有一台车床,一直被用来加工各种木料。其实,青和曾经想过,利用数台不同的车床加工箭矢一事。像这书院里的这台车床,将一块三尺的木板锯成数条三尺长的木条,所需时间,也不过是数个呼吸的时间,比那些工匠们用手削,花费的时间和人手就要简单得多了。”
皇帝表示他很想看看这台车床。
在书院的一位老杂役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西南角的一处院落里。这里好些木匠师傅在忙碌着。自从书院开始投诸使用以后,周围的商铺也越来越多,盖房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书院的这个木匠作坊的活计一直就很多。虽然能够这么忙,大家真的很高兴,可是要不是有一台利器,他们也不可能这么快地完成这么多的活计。
因此,听说有人来参观那台宝贝,木匠作坊的头头就有些不高兴了,加上还要清场,他们更不高兴。不过,青和郡君是他们的正经主子,他们不能不让。
皇帝来到的时候,就是所有的工匠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跪伏于道路两旁的样子。皇帝一进这座作坊,就要求见见这台车床。皇帝知道,如果贾瑾说的,可以节省这么多的人工的话,那么朝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起足够的弓矢,对付北面的骑兵,也有了更大的把握。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笔账,皇帝还是会算的。
叫过一个工匠,让他演示过车床的使用方法,皇帝这才领着一串人回到了书院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揽月阁。
皇帝先落座,又让众人坐下之后,才道:“众爱卿有何看法?”
陈尚书第一个离座道:“圣上,臣恳请圣上,在工部也添置这样的车床……,不,臣恳请圣上,将方才的那处庄子收为国有。那庄子上铸造零件的手艺,可以用来铸造箭头,而方才那台车床可以用来加工箭杆,再加上箭尾的制造,工部每年提供给边关的箭矢至少可以翻上一番。”
璐国公一听,也跟着离座请命,英国公也表示,他的部队需要大量的箭矢,不然不能有效地打击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皇帝将目光移向了贾瑾,贾瑾起身,跪伏于地,道:“圣上,每种车床,臣女可以赠送朝廷二十台。如果工部需要铸造零件的工艺,臣女也不会藏私。只是,臣女曾经答应过庄子里的那些人,他们可以不入匠户。如果朝廷决意将庄子收为国有,臣女会很为难。”
璐国公道:“青和郡君,那些人,不过是一些贱民而已。”
贾瑾道:“国公,即便是贱民,他们也是华夏儿女,是我们的同胞。青和不想失信于同胞。圣上,其实,青和的庄子上的车床并不多,每种也只有一台而已外加一些备用的零件。就是将这些车床全部都用上了,也不够使的。不如,乘着青和为朝廷制造车床的空档,让工部的师傅们也来看看这些车床的使用办法,顺便看看青和的这些庄丁们是如何制作零件的。工部的师傅们都是行家里手,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法子呢。”
陈尚书若有所思。
贾瑾道:“其实,车床的那些部件,最是要紧,不然,就很容易坏了。所以,车床就不能用方才青和的庄子上那种办法来制造,反而只能靠着老师傅一点一点地煅造出来。也许看过了车床的制造工艺,工部的各位大人们会制造出更好更得用的车床也不一定呢。”
陈尚书道:“制造这么多的车床需要多少时间?”
贾瑾道:“至少三个月。”
陈尚书道:“这么久?不能短一点吗?”
贾瑾道:“尚书大人,这车床可不能马虎。车床是要用很久的,不像箭矢,是消耗品。车床做得越是好,将来加工出来的箭矢也就越好啊。青和的那个庄子说用的铸造法,只适用于制造箭矢这类东西,像是车床这等精细物件,还是要老师傅们一点一点地手打出来的,这可马虎不得。”
英国公道:“不错不错,磨刀不误砍柴工。车床越是好,这箭矢也越好,将士们也更放心。”
贾瑾道:“圣上,其实,臣女的庄子上还从来没有制造过箭矢这样东西。是否先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