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外传 作者:陈廷一-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600高地上,我部缴获了敌人六门榴弹炮,一时寻不到炮手,最后在俘虏群里找到几个炮手,他们卷起袖口说:”长官,你放心,他们哪里有人,我们都知道!“接着,他们马上掉转炮口,向孟良崮主峰猛轰。
再说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在我强大炮火的攻势下,被迫龟缩于孟良崮山顶的山坳里,眼见我炮火猛烈,四方援兵不到,心中已有三分胆怯。这时,蒋介石还在给他打气,要他坚守最后一刻钟,四方援兵即到。于是,他命令炮兵准备炮火,组织反冲击。
在这个盘形秃崮上,七十四师残部倾其全部火力,倚仗山势拚死顽抗。双方展开了你上我下的拉锯式的对攻。
眼看胜利在即,料敌如神的许世友瞅准契机,急忙组织了突击队,从右侧陡壁攀崖而上,直捣敌人后窝。许世友也带精干的前线指挥部鱼跃跟进。
炮兵撼山震岳,一发发炮弹飞向崮顶,压得敌人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来。我突击队的小伙子一个个似猛虎赛蛟龙,早已忘记了几昼夜的饥渴和疲劳,乘胜突击,步步为营,越战越勇,似尖刀直插敌人心脏。傍晚落霞时,突击队在其七十三团团长孙同盛指挥下,经过一段拚杀,会同兄弟纵队,将红旗插上孟良崮主峰,其余各部亦先后冲上崮顶。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如惊弓之鸟,欲要化装逃跑,恰被许世友率领跟进的前线指挥部拦住了去路。
仇人相遇,冤家路窄。
”我军宽大俘虏!缴枪不杀!“许世友指挥战士喊话。
”你们也被我大军包围啦!赶快向我们投降!“张灵甫也指挥他的部下喊话。
”不好!张灵甫他们想溜!“许世友举起望远镜一望,接着拔出自己上满子弹的驳壳枪,扔给身旁的一名战士道:”从左侧上,用他这支枪把他击毙!“
”是!“战士接过许世友扔来的驳壳枪,带领警卫部队从左侧鱼跃而去。几乎同时,攻上崮顶的部队也都发现了这个意外情况,纷纷将张灵甫等包围,使其欲逃无路,四面楚歌。
”呯!“一声清脆的驳壳枪响,这名战士先敌开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首先将嚣张一时的张灵甫击倒,结束了他恶贯满盈的一生。
树倒猢狲散。许世友举起望远镜看时,只见偌大的山谷,敌人顷刻乱了套。前冲后撞,四面碰壁。我大军乘胜追击,乱军丛中,又将张灵甫的副手蔡仁杰等击毙。
至此,蒋军七十四师全军覆没。这次战役共歼敌三万二千多名,砍掉了敌人在山东赖以维持进攻的一支骨干突击力量,迫使山东战场的敌人在四十天内不敢贸然进攻。
驳壳枪谱写了它传奇的篇章!
蒋军震惊。我大军欢呼。相传蒋介石闻悉此情,”娘希匹“一声没有喊出,便昏倒了过去。醒来后,三天不吃不喝,遇事生火,逢人骂娘。他恢复理智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把陈诚革职查办,把他当作替罪羊,推托自己指挥失误的直接责任。
第四十一章:保卫胶东
◎重返胶东,力战顽敌,许世友深知责任重大 战争的风云变化莫测。
我华东野战军胜利粉碎蒋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之后,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以八个纵队组成西线兵团,由陈毅、粟裕同志率领,向鲁西南和豫、皖、苏边区进军,配合刘、邓大军,执行外线作战任务。另以二、七、九、十三等四个纵队和两个师组成东线兵团(后改称山东兵团),由许世友和谭震林率领,在山东境内执行内线作战任务。此时,陈赓兵团由晋南挺进豫西地区,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也相继转入战略反攻。伟大的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在我各路大军的进击面前,蒋介石惊恐万状,为了尽快结束山东战事,拼凑了在胶济线上的整编八师、五十四师、九师、二十五师、六十四师、四十五师等六个整编师二十个旅的部队,组成”胶东兵团“,制定了进犯胶东的”九月计划“,以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总指挥,在海、空军配合下,大举进犯胶东,妄图一个月内消灭我内线主力,占领烟台、威海沿海一线,切断我山东与东北的海上联系,破坏胶东内地兵工建设,摧毁我战略后方,以便尽快抽兵支援其他战场,挽回危局。
中央军委给予东线兵团的任务是:钳制和逐步消灭山东境内敌人,保障外线部队对敌进攻,保卫胶东后方,并逐步收复山东失地。
从全国战局来看,尽管我军已处于战略反攻的大好形势,但在胶东战场,军事上仍是敌强我弱,处于内线作战阶段。为胜利完成内线作战任务,东线兵团决心采取运动防御、节节阻击、适机歼敌的方针,首先以地方武装、民兵不断袭扰敌人,阻敌前进,消耗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主力尽量避免过早与敌决战,争取时间休整补充,待时机成熟,集中兵力歼灭进犯之敌。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东线兵团各部于8月份短期休整中,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和掀起了红旗运动,进行战斗竞赛。这是战斗最高潮、最汹涌澎湃的时候,一切都卷入其中,战士都不知疲倦,更何况是掌握战斗契机的将军们。
同时,东线兵团也整顿组织,拟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和部署。谭震林政委率二、七纵队和从鲁南返回的独立师、四纵队第十师及滨海地区武装集结在诸城地区作战,威胁进犯胶东之敌侧背。许世友司令率九纵队返回胶东内地,会同十三纵队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
九纵队打出胶东去,已经半年多了,如今又踏上了家乡的故土,一切都是亲切的!重返胶东,力战顽敌,许世友深知责任重大。面对国民党反动军队进犯胶东的严重威胁,部队及时提出”保家保田,打垮敌人进攻“的响亮战斗口号,干部战士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只有一个发自内心的愿望,就是粉碎敌人进攻,保卫家乡,保卫胶东父老兄弟姐妹。
时值初秋,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部队日夜在濛濛细雨中行军,身上衣服汗浸雨淋,整天湿漉漉的。连续行军中,很多同志的鞋破了,脚上缠着布坚持走;有的没有鞋穿,赤着脚不停步;有的不仅脚板打了泡,还泡上加泡,稍不小心被碎石子硌着,疼痛难忍。虽然条件差,困难多,干部战士始终保持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行军队伍里不时响起欢乐的歌声:
雨淋精神爽,脚痛斗志强;
官兵如兄弟,齐心打老蒋!
8月下旬,敌人沿胶济铁路东段的潍县至胶县地区集结完毕,9月初大举进犯胶东。天上是飞机,地上是坦克、大炮和步兵,后边跟的是地主恶霸的还乡团。这支代表着中国最腐朽、最黑暗势力的反动武装,像一股凶恶的”泥石流“由西往东向胶东大地倾泻。敌人所到之处,一片血海,一片废墟,一片荒芜。还乡团屠杀人民之多,杀人手段之残忍,更是闻所未闻:刀铡、水淹、开水烫、火烧、绞刑、刀子割、断肢、活埋、剖腹挖心、用烧红的铁锅烙烤。种种酷刑无所不用。他们活埋群众时,还把人头露在外面,然后用铲刀铲去,美其名曰”平均地权“。井里填满了尸体,水塘被染得腥红,不少村庄成了”无人村“。
胶东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胶东大地燃烧着复仇的怒火。
面对着敌人的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许世友义愤填膺。有蒋贼无人民,蒋贼一天不除,人民一天便不能安宁!
在敌人腥风血雨的浩劫中,胶东人民勇敢地挺起胸膛,拿起武器,在主力部队的支援和配合下,同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村村布雷,山山阻击,到处兴起了人民战争。敌人每到一村,男女民兵就一边掩护群众转移,一边在路口、田埂、场院里、大门上埋上地雷,挂上手榴弹,使敌人到处挨炸。神勇的平度爆炸队在平度以东纵深四十里的地区巧妙地布置了地雷网,敌人一进平度县境,就连续遭到爆炸,前进不足五里连响三十六雷。当敌被迫分散前进时又陷入地雷阵,雷声四起,敌人血肉横飞。布雷队员还在敌人可能宿营的地方布置了地雷。敌五十四师进犯平度时,民兵们在三底村预埋地雷三百余枚。敌进该村后,炸成一片火海。随军支前爆炸队配合十二纵队及地方武装,展开了阻击敌人的阵前爆炸,以六百余枚拉雷、手雷歼敌五百余人。
坚持在敌后的武工队,在敌人大军压境疯狂”扫荡“中,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大显神威。胶、高武工大队神出鬼没,主动出击,不断歼灭小股武装匪徒,镇压反动的地主恶霸还乡团,成了敌后群众斗争的支柱。牙前县武工队在地方基干武装的配合下,在榆科顶布下阵势,一次歼敌百余人,焚烧汽车四辆,把敌人抢夺群众的物资截回。
在敌占区的边沿,广大人民武装攻据点,破交通,打伏击,处处袭击敌人。南海分区的基干武装和民兵、武工队主动向烟台、青岛、平度、莱阳公路上的敌据点展开全面进击,作战七日,歼敌一千二百余人,扫荡了还乡团,收复了广大农村,断绝了敌人交通,并一度袭入莱阳城。
广大妇女、儿童也都同仇敌忾,投入到对敌斗争中去。牙前县两个女民兵一次埋了四个地雷,炸死四个敌人。长沙区青妇队员埋了九个地雷,炸死了十个敌人。莱西县索兰村三个儿童团员活捉了一个被打断一条腿的还乡团骨干,这家伙还乡一日,杀人上百,血债累累。三个儿童团员一边控诉,一边抡起砖头、瓦块朝这个坏蛋头上砸去,结果了他的狗命。
战斗在血泊中的胶东人民,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响彻云天的保卫胶东的凯歌!他们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着人民子弟兵同敌人浴血奋战!
啊,不屈的胶东!
◎毛泽东致电许世友:你们一部应位于胶东内线阻击,主力位于外线,待机破敌,只要你们打一、二个胜仗,敌人就不敢深入胶东,胶东大部至少一部就可保全 进犯胶东的敌总指挥范汉杰,在同共军的多次作战中使他”成熟“、使他更为老奸巨猾。他接受以往蒋军被歼的教训,无论其兵力如何优势于我,都不敢贸然突进。他以第八、九、二十五、五十四共四个整编师并列为前梯队,两个师紧紧尾随,采取了齐头并进、密集平推的”梳蓖战术“,分四路向胶东腹地逼近。9月中旬,敌人付出惨重代价后侵占了胶县、高密、平度、昌邑、掖县、莱阳等十五座县城,范汉杰得意忘形地吹嘘起”胶东胜利“了。
胶东三面环海,形同小姐们的脚尖,越往东地域越狭窄。由于敌人步步推进,这时胶东根据地只剩下东西不到一百五十华里、南北不到八十华里的狭小地区。这里聚集了华东局和胶东军区机关、部队、伤病员、随军撤退的群众和大量军用物资,越来越拥挤,造成极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破敌人的进攻,夺取战场的主动权,就成了扭转胶东战局的关键。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蛮干,恰中敌人寻我军主力决战的诡计;继续在里面坚持,地域狭窄,回旋余地不大,且敌人部队越来越密集,也显然不是良策。许世友反复考虑,最好的办法是地方武装在内线继续与敌人纠缠,我军主力跳到敌人屁股后面,调动敌人,创造有利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