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大唐盗帅 >

第69章

大唐盗帅-第69章

小说: 大唐盗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战果,为刘邦打下了一个偌大的基业,而吴起重治,即在治兵也在治国,治兵兵强,治国国盛,只有兵强国盛才能真正的横行于世,才能打造一个偌大的帝国,称雄百年。
  “吴起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他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这一点朕是万分赞同,所以朕在征讨四方之余,不忘对国家的治理,以免出现如汉武一般的状况。”李世民笑道:“你既然喜欢,这本书朕便送你吧,若对你有所帮助,也是我大唐之福!”他大方的一挥手,将书送给了杜荷。
  杜荷如获至宝地收了起来。
  “对了,你小子来找朕不是!是为吐蕃而来?”李世民自顾的揣测道:“朕觉得吐蕃似乎跟你有几辈子的世仇,处处针对它。”
  杜荷在心底暗道:“不是跟我有几辈子的是世仇,而是跟大唐有几辈子的世仇。”若不是因为历史上的吐蕃是大唐最强大的劲敌,他也不至于如此针对吐蕃了。
  “李叔叔圣明,小子确实为吐蕃而来……听爹爹说叔叔打算跟吐蕃和谈?”
  李世民也没有隐瞒点头道:“这不仅仅是朕的意思,还是房相、你父亲、魏卿家、侯尚书,李绩将军甚至是卫公李靖老将军一致的意思。对于这点,你有异议?”
  杜荷有些汗颜,忙道:“李叔叔你别拿这些重量级家伙来吓我,小子并不认为和谈有错。丝绸之路给我大唐带来了无法言语的巨大利益,所以大唐的重心应该放在扩张丝绸之路上,而不是将心神放在小小的吐蕃,这点高明之至。但是叔叔不觉得这样议和便宜了吐蕃了?”
  “要知道我们大唐可是战胜国,而他们吐蕃却是失败国。失败国惧怕我大唐,希望跟我大唐和好,这不易于是有求我大唐。我们若不趁机捞些好处,敲敲竹杠哪里对得起八万大军在前线的拼杀?”
  杜荷的一番话,让李世民的思绪有些短路。
  战胜国、失败国、捞好处、敲竹杠!
  整理了好一会儿,他才理清了头绪,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兴奋,忙道:“别愣着,说明白点!”
  “也就是说!这一场战,因为吐蕃的挑衅,害得我大唐劳师动众,千里远征。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是吐蕃,所以所耗的军费应该有吐蕃来支付,合情合理。还有我军阵亡了数千之众,他们都是死在吐蕃人的手中,所以他们家眷的赡养费应该谁出?自然还是吐蕃,另外吐蕃攻破了松州,需要修葺城墙,这费用也是需要吐蕃出吧!再如为了击败吐蕃,小子呕心沥血,几天几夜,满头的白发,让我几天功夫愁黑了,收他们千百两黄金作为脑力费,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李叔叔……您说我说的可对?”
  李世民听得有些呆了,忙点了点头,看了杜荷那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做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有道理,朕也觉得我们没有义务出这些费用!”
    第三部 勇者斗 第115章 割地赔款
  杜荷见李世民明白了他的意思,也说的更起劲了。
  “此外他们十万兵入寇我大唐,毁我大唐田地,意图占我州城,放下累累罪行,令人发指。所以,让他们陪我们一些土地,割让一块地方给我们当作赔偿,又有何不可?历史上这种事情应该屡见不鲜的吧!”
  李世民起初还以为杜荷只为了讹钱,心底暗笑,杜荷此举虽是落井下石,但却不得不算是一个妙招。吐蕃本就不富裕,近十万大军的阵亡更是让他们受到了无比沉重的打击,若逼他们支付高额赔款定会逼他们陷入困境,让他们更难东山再起。
  但后来听杜荷将话说到了土地上,人也跟着动容了起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割地求和之事,屡见不鲜。各个国家甚至将城池拿来互换也不是奇事,更有记载秦王为了和氏璧甚至愿意割让给赵国十五座城池。
  但自从天下一统以后,割地一事逐渐少去。
  在唐朝的时候,几乎已经没有了割地一说。想要土地,只能凭实力打,没有人会有意的割让领土的。
  故而李世民也料想不到杜荷有此一招,动容的站了起来。
  他是何等了得的人物,顺着杜荷的思绪想下去,已然明白一切:自己已经与和象雄国达成协议,暗中支助象雄国对抗吐蕃。
  据他了解原来象雄国有兵十五万,而吐蕃有兵二十五万,故而象雄在青藏高原上一直让吐蕃压制着。可如今吐蕃十万兵几乎全军覆没,国力也为之大损,双方情形已经倒掉过来。
  吐蕃虽有雄主,但面对实力的差距,加上自己的偏帮,吐蕃想胜过象雄是不容易的。
  若自己在后方给吐蕃施加一些压力,吐蕃甚至有灭亡的可能。
  故而可以肯定,为了避免如此恶劣的事态发生,只要自己以强硬的手段强迫吐蕃割让领土,吐蕃妥协的几率很大。如此不易于取得了不战而驱人之奇效。
  只是吐蕃那一亩三分之地,贫瘠遥远,环境不利于大唐百姓生存,值得自己如此对待吗?
  说白了,他李世民心大,看中的是西域丝绸之路上的领土,还看不上吐蕃那不利于他们生存的土地。
  李世民将心中疑虑告诉了杜荷。
  杜荷有些白痴的瞄了李世民一眼道:“李叔叔,你是不知道啊!如今的吐蕃占据了吐谷浑的青海,您可知青海的富庶?”
  李世民将心思都放在了西域,对于青海知道的并不详细,只是知道西汉后期曾于青海湖北岸置西海郡,隋朝时青海北部也是他们的领土,但因为偏远又位于高原所以并不得到重视。
  当年李靖率军大破吐谷浑后,就曾占领过青海,也是因为那里的气候不适应他们唐人,故而还给了吐谷浑,让吐谷浑继续打理。
  不久前,吐蕃来犯,占领了青海,杀退吐蕃后,由于有高原反应,唐军并没有追击,故而青海依旧在吐蕃的手中。
  他对此地不够重视,也没有在意。
  至于原来的主人吐谷浑,已经没有实力夺回青海了。
  杜荷严肃的说道:“其实青海这一块宝地并不亚于我朝江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可能吧!”李世民对于此话不可置疑,在唐朝经济中心还没有迁移江南,但江南地区盛产盐、稻米等等物资都是大唐不可或缺的。
  青海一地,竟然比得上江南?
  实在让人无法相信!
  “我听我师父说青海附属于高原牧区,牧区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最适合畜牧,对于以畜牧为生的异族最渴望得到的一块风水宝地。此外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有着数十个盐田。”杜荷对于青海的了解源于脑中隐约的记忆,他曾经到西藏做十日旅游,青海湖是必去之地,学识丰富的导游将青海湖介绍的是详详细细,让他们这些外来人大开眼界。
  听到“盐田”李世民动容的站了起来,低呼道:“此话当真?”
  对于杜荷开始说的高原牧区,他没有多少感想,以农耕为主的大唐,要一块适合畜牧的土地有什么用?但听到盐田,却不得不重视起来。
  关中缺盐,所有的盐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从江南运来的,这茫茫万里路,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言而喻。若青海一代真有数十个盐田,那将解决关中缺盐的困境,更加无需万里运盐了。
  “不假!”杜荷这点可以肯定,他记得很清楚,因为青海湖就是著名的咸水湖。
  其实青海湖的宝贝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数不胜数的猎物,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只是这些杜荷记忆不深,不敢确定是否正确。
  但数十个盐田,已经足以让李世民心动了。
  “李叔叔,让吐蕃割让青海一地还有一个妙处!我们的人因为不习惯高原气候,所以对于吐蕃没有很好的办法,但只要我们能够要来青海,在派军队驻守上去,不需半年,兵卒就会适应那里的气候,到时我军不会在惧怕什么高原反应了!区区吐蕃,若敢猖狂,定能叫他们有来无回。”杜荷继续诱惑着,不论长长远的角度,还是眼前的利益,能够强迫吐蕃让出青海,这对于唐朝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李世民沉吟片刻,突然爆发出了一阵大笑:“让你说的心动了,就如此决定。这青海,朕是要定了,实在不行,便拒绝吐蕃的议和的要求与象雄国一起前后夹击,强取青海!”
  见李世民下定决心,杜荷也松了口气,高声称赞了一句皇上圣明。
  回到了蔡国公府,发现杜如晦并未睡觉,而是等着他,见他回来,拉着他让他解释一下走前那句话的含义。
  杜荷只能将割地赔款一事重新的说给了杜如晦听。
  杜如晦听的胡子翘了翘,哼了一声:“这主意有够损了,不过还挺有趣!”给了这么一个似是而非的评价,也不知是夸多一点还是贬多一点。
  翌日,李世民一改昨天的友善,对于吐蕃使者态度严厉。
  表现出来的不再是大唐王朝的宽容仁德,而是那种以战胜国的身份对待手下败将的态度。
    第三部 勇者斗 第116章 李世民的雄心
  大年初一,这一天对大唐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大日子。
  即是留传近乎千年的春节,又是他国朝见的日子。
  朱雀门外,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国家,高达千人的朝贺队伍,恭恭敬敬的等候着。显示出了大唐的繁荣富强,显示出了大唐在国际上的赫赫地位。
  太极殿是大唐皇宫的中朝正殿,是皇帝主要听政视朝之处,每逢初一、十五之日,皇帝均临此殿会见群臣,视朝听政。另外,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大典及宴请朝贡使节等也多在此殿举行。
  如今也是一般,但由于来贺的国家太多。太极殿根本容纳不下,故而将会见的场合选择在了太极殿外,以殿外那足以容纳十万兵的广场来接待各国使团!
  李世民兴致高昂的坐在太极殿前的九十五层的台阶上,等候诸国使臣的到来。
  那神态可谓自豪得意之至,尾巴都快要翘到天上去了。
  杜荷站在李世民的身侧,一身华丽的衣甲,显得英俊不凡,也是一脸的意气飞扬。
  本来以他的身份地位还不足以参加如此盛会,但这他国朝贺的场面,乃是千百年来首次景象。杜荷实在不想如此错过,跟老爹商议不成,悄悄的找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对于杜荷恩宠之至,对于他的要求,也未拒绝,知他武艺不俗,让他充当以护卫,伴自己身侧,以护周全。
  对于杜荷的出现,杜如晦瞪直了眼睛,眼中透露着丝丝寒意。
  杜荷直接视若无睹,能够参与如此盛事,便是回家受到家法惩处也是认了。
  诸多上了品级的大臣位于左右,在最末位坐着一位画师,他是唐朝绘画国手阎立本,奉李世民的命令,将这幅万邦朝贺的景象,记载入画,以扬威名。
  良辰吉时以到,根据对于大唐的贡献,各国家的使节摆列着整齐的队伍由朱雀门走进皇宫,来到太极殿前。
  杜荷眺望而去,下方密密麻麻的都是各式各样衣着怪异的人物,足足有千人之多。
  他们都是各国重臣,有头有脸的人物,若是包括他们随行来的护卫,当真不下数万人。
  他们一步一步来到近前,走到台阶下时,一起停住了脚步,然后以唐朝的拜礼,一个个都躬下了身躯,齐声高喝:“拜见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