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大唐盗帅 >

第174章

大唐盗帅-第174章

小说: 大唐盗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君集突的发现,自己根本就找不到借口来为难杜荷,只能郁郁的放他离去了。
  侯君集在赤亭谷并没有多呆,只是派兵分别驻守了高昌、田地、交河、蒲昌、天山、可汗浮图六城。他不甘就这样返回长安,领着三万轻骑兵追击西突厥的大部队去了。
  侯君集无愧是一代名将。
  他这一追,一口气深入西突厥腹地八百多里。
  咥利失欺他远来疲乏,纠集了八万兵马迎战。
  侯君集想也不想,丢下所有粮草辎重,高喝一声:“不胜,宁死!”面对咥利失的八万骑兵,直接突击对方中军,将对方八万骑兵杀的是落花流水,一溃千里,这才率军而返。
  这一战侯君集从正面以弱克强,正因对了李世民给他的评价,极擅硬战,赢得也是漂亮之极。
  但是比起杜荷的赤亭谷大捷犹有不如,论整体功绩,更加无法与杜荷相提并论。
  这西征也因此而圆满落幕!
  此次征伐大唐胜的漂亮之极,打出了大唐那俯仰天下,无可匹敌的威风。
    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246章 捷报抵长安
  二月底的长安,万物复苏。作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早在太阳升起的那一瞬间,大街小巷就挤满了人。
  “的达,的达!”的马蹄声在大街上响起,引起了所有人的侧目。在长安不许策马奔驰,这是向来的惯例,唯一类人除外,那就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这类信使通常都是送特大事故的急信,或者是前线的战报!
  一位骑术高超一脸风尘的信使,出现在了长安的街道上,他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往皇宫方向疾驰而去。
  在城门附近有一个卖面饼的摊贩叫小王,他见到信使,哈哈一笑,道:“有了,嘿嘿,二十文钱到手了。”他拍了拍手,对身旁的老妪叫了声:“娘,你先看着,孩儿出去一下,很快回来。”
  他穿街跃巷来到了长安西市赫赫有名的龙井茶轩。
  虽然这龙井茶轩开张不过四五月,但在武媚娘那高明的经营手段之下,小小的茶轩成为了长安最红火的地方之一。这里已经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处。往来品茶的人络绎不绝,各类人都有。不仅仅是那些品茶作乐的文人雅士,便是朝中大员也不时光顾。其中不乏房玄龄、杜如晦之流的人物,更胜有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李世民也悄悄来坐过两次。
  小小的一间店,带动了整个大唐喝茶、品茶的风气。
  小王叫了店里柜台上的李掌柜一声:“李掌柜,我有事找你们东家!”
  李掌柜见是小王,直接将他带进了内堂,心底不住嘀咕:“二小姐天仙一样的人,那么多名人雅士想要拜见一面而不得,怎么跟这卖面饼的小王这般熟悉?”
  龙井茶轩的内堂是主人家的内堂,装扮的不是很华丽,但却很雅致。
  在大堂里,武媚娘正在于娘亲杨氏聊着闲话说着家常。
  杨氏如今衣着华丽光鲜,在虎牢关外的落魄模样早已不见,两个女儿如此会赚钱,她的日子自然是越过越好。
  “照儿!”杨氏叫唤了一声,她话还未说出口,武媚娘就打断了她道:“娘……您又来了,都跟您说了多少次了,我叫媚娘,叫武媚娘,不是武照了,您总是改不过来!”
  杨氏摇头苦笑:“是是是是,是媚娘,不是照儿……这照儿都叫了十多年了,一时间哪里改的过来!再说了。叫什么都不一样吗?”
  “哪一样了?”武媚娘气得跺脚,道:“武媚娘比起武照要好听多了,我更喜欢!”
  杨氏一脸的疑乎:“照儿还不是当初你识字后自己取的,说什么希望自己能如太阳一般光照大地。娘还记得当初你对这个名字也喜欢的不得了,道士也说,你年少志气高,用这个名字会有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呢!现在怎么说改就改,而且还这么排斥了?”
  武媚娘脸上飘起了两朵红霞,扭捏道:“喜欢就是喜欢嘛!娘你也别问了,反正女儿就是喜欢武媚娘这个名字!”她在意的不是武媚娘这三个字,真正在意的是给她取这个名字的人。
  “好了!娘不问就是了!”杨氏实在猜不透自己这个女儿的心思,“你呀,就是一肚子的鬼灵精,娘早说了,女孩子家,别表现的那么出色,将来嫁不出怎么办?娘跟你说的事情你考虑的怎么样了,那王家三子长的俊俏,人见人爱……”
  “就他,娘娘腔一个,看了就吃不下饭!”武媚娘一脸的不屑。
  杨氏问道:“那隔壁李家的长子呢。家世差了一些,但文采了得啊?”
  “嘿,还文采呢,那字写的跟狗爬一样。”武媚娘还是一脸的不中意。
  杨氏得意的一笑:“王家的公子师从大书法家虞世南,总算写的一手好字了把!”
  “不行,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公子,那风吹就倒的身形。真动起手来,我看他连我都打不过。我未来的夫婿不求功夫第一,至少要有保护我的本事!”武媚娘照样一口否决。
  杨氏苦着脸:“这赵家的二公子,总该行了吧?他家事不错,据说还在军中当了一个叫什么校尉的官……”
  “我的天耶!”武媚娘重重的一拍脑门,无奈道:“娘,你也不看他那副模样,狗熊似得。嫁给他,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呸呸呸,童言无忌,随风吹去!”老人家最忌讳这个,瞪了武媚娘一眼,然后才大感头痛:“这个不行,那个不要,媚娘,你说说……究竟你心中的如意郎君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
  “他呀……”武媚娘妩媚的甜甜一笑:“不需要长的多好看,但至少要入我的眼;文采不需要很高,但至少要让我佩服;武功也不需要很好,但必须要有能力保护我。即能上战场建功立业,也能写的一手好字,作得好诗。在我生气的时候最好还能作写让人感动的诗来哄我开心。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最重要的还是我喜欢!”
  杨氏听的是目瞪口呆。咋舌道:“这要求不要太高哦,世上有这样的人吗?”
  武媚娘道:“这娘就不用管了,女儿的终身大事,女儿自己做主,就不需要娘来操心。”
  “这是什么话?”杨氏一脸的不满:“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父以故,你的终身大事,自然是为娘说的算!”
  “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才不依,才不管呢!我最讨厌这种轻视我们女人的做法,我就要依照我自己的想法行事,礼法越不许,我就越要。”她的话有些离经叛道,但却充满了对于世俗礼法的挑衅。
  杨氏也知武媚娘向来有主见,见劝她不动,也不知如何开口。
  武媚娘上前拉着她的手臂,道:“娘,别的女儿可以依你,但这女儿的终身大事却一定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这时,下人来报,卖面饼的小王求见。
  武媚娘眼睛一亮。忙让人请他进来。
  小王走进了大堂,见武媚娘那天仙般的姿容,底下了头,不敢再看,只是道:“二姑娘,已经有一个你说的人,飞马从我摊位前经过了!”
  武媚娘应了一声,让同来的掌柜待小王去领钱了,并且吩咐再遇到类似的人物,继续汇报。
  杨氏不名所以,埋怨武媚娘乱花钱。
  武媚娘却甜甜的笑道:“这钱能给我带来一个人的消息。花的值得!”说着,让人去皇宫门口候着,打听宫里流传出的消息。
  ※※※
  长安皇宫,太极殿。
  李世民在朝堂上与满朝文武商议国家大事,春耕即将来临。这两年唐朝两次大规模用兵,对于粮草消耗极大。这春耕是否顺利,直接意味着来年是否有个好的收成。他对此格外重视,再三叮嘱司农卿,要抓紧生计,积极开阔田地,并且给出了许多的优惠,鼓励百姓生产。
  诸多良臣也提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李世民觉得合理,一一照办,即便存有异议,也没有凭借主观判断,而是提出来与大臣商议,集合众人之智来解决问题。
  整个朝堂呈现一片祥和之气。
  在他们这群真正的干练大臣面前,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
  所有存在的问题,都一一让他们克服。
  在处理完政务后,李世民将话题转移到了军事上,询问了一切的调配情况。
  “陛下,这征高昌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要严峻,粮草消耗数量更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计!十余万大军日耗粮约五千石,一月则十五万石左右。从长安自高昌需用时四月,期间粮耗粮六十万旦左右。运粮队两万多人,一月所耗之粮三万,四月十二万。这方才抵达高昌不久,我军以耗粮草七十二万石。日后陆续运送,运粮队不断的派遣,所耗粮食更多。依照估计,若远征军半年不胜,我大唐将元气大伤。”魏征脸色严肃的站了出来,一串串巨大的数字从他口中说出。
  这数字之巨大,令人震撼,满朝一片嗡嗡之声。
  李世民也渐渐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魏征此刻提出这个问题,也并非是打算追究谁的过错。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初唐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口少,经济农业上不来。
  这是限制大唐发展的最大问题。
  便在这时,殿外传来了前线战报送达的消息!
  李世民动容的长立而起,急切道:“快快将战报给朕送上来!”
  内侍总管将战报,拿在手中,李世民让他当众念出声来。
  内侍总管轻轻展开信纸,朗声读道:“二月十日,先锋将忠武将军杜荷领兵七千抵达赤亭谷,西突厥七万大军,闻讯来击……”一言未毕,战报已被旁边一人劈面夺去。
  李世民嫌弃他读的太慢,先一步将战报抢了过来,拿在手中细看:“杜荷退至黑绀岭抵御,西突厥驻扎险地赤亭谷,意图抵挡本部大军。三日后,杜荷驱马冲阵,以五人伤亡,歼敌七万,高昌丧胆,麴文泰吓死。杜荷诱之以利,高昌举国归降。西突厥咥利失受我大唐和兵威,往西逃窜。阿史那步真与同一日献可汗浮图城来降!”
  李世民彻底的让这一份战报给震住了。
    第五部 高昌事起 第247章 宝贝女婿
  李世民似乎难以相信这战报的内容。反复看了好几遍,表情一片严肃。
  这一下可将大殿下的大臣给急坏了,这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战役。大唐如今扬威天下,最关键的在于不败。自从李世民继位以后,大唐的对外战绩保持全胜,而且啃得都是难啃的骨头。
  不论是东突厥,还是吐谷浑、吐蕃都是在地方上赫赫有名的家伙,而大唐收拾他们却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可谓是所向披靡。故而一个个国家都敬服大唐,畏惧大唐,面对大唐的花花世界,不敢产生半点的觊觎之心。
  可大唐一旦失败,那敬畏之心,忌惮之心将会减少,甚至会有大唐不过如此的念头,直接导致战事的发生。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怕,以唐朝的实力不惧怕任何敌人,只是他们不想白白的浪费财力物力,打一些没有必要的战役。就如与吐蕃的战役一般,若不是杜荷来了一个割地赔款,唐朝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何况大唐如今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中。战事一多,直接会造成经济的退步落后。合理的安排战事,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是大唐最重要的治国方针。所以大唐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想打谁就打谁。先凝聚力量,累积实力。在力量达到巅峰的时候出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