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王道无敌 >

第57章

王道无敌-第57章

小说: 王道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重没站起来相送,他心中矛盾重重。
  宗矩到了江户,大吃一惊。大火已熊熊燃起,比他预想的还要凶猛。由于服部正重的汇报,“大久保石见守生有叛心”的风评,已在各位重臣心中成为“铁定事实”。
  “既然女婿都这般说,哪还有错?”
  “先把相模守请来。相模守也在联名状上签了名,必须说个清楚。”
  在秀忠身边,还是反对大久保的声音居多。然而借着土井利胜的名义让大久保忠邻出席时,毫不知情的忠邻却一口回绝:“人老了,身体不好,若有必要,恳请派使者到病榻前来。”
  忠邻原本就因儿子忠常亡故极度伤心,基本不再奉公,此外,本多正信在秀忠身边,任意摆布秀忠,也让他大感不快,大久保长安的死讯又让他甚是难过,卧病不起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将军身边人的反应则截然相反:“此人发现事情败露就不奉公了?如此看来,不能给他喘息之机,当立刻征伐小田原。”
  在他们看来,服部正重呈上的联名状,以及女人们的往来书函,已是铁证如山。在联名状上签了名的越前秀康已病故了,他的亲弟弟上总介忠辉身为年轻武将,才干备受称赞。前时在二条城见过家康公的丰臣秀赖,已长成伟岸的六尺男儿,让家康盛赞不已。他们竟与幕府元老大久保相模守暗中勾结,密谋造反,没有比这更能引起骚乱的大事了。
  柳生宗矩到达江户时,土井利胜正准备赶往骏府听领大御所示下,众人也正议得热闹。秀忠未令又右卫门参与,他中止了商议,把又右卫门叫到自己房中。
  “听说你奉大御所之命去了八王子?”平日里的秀忠遇任何事都面无表情,但此时他脸上泛红。
  “是。有传言说,石见守牟私……这传言甚嚣尘上,故大御所大人才命在下亲去访查。”
  “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也非完全没有问题,毕竟他做了那么久的金山奉行。”
  “你的意思是……他私藏金银?”
  “是。除此之外,还有……”
  “未问联名状一事?”秀忠本想假装随意地问问,却剧烈地咳嗽了两声。
  他怎能不激动,石见守和亲兄弟想要他的项上人头!
  柳生又右卫门想到事情重大,未立刻回答。若回话不够妥当,只会让秀忠误会加深,忠辉便会受到万般猜忌。大久保长安乃是家老,岳父又是伊达政宗,而且,忠辉曾于秀赖拒绝伏见城之召时,代将军拜访了大坂城。
  因此,自会有传言道:忠辉与大坂城秀赖结盟,定下谋篡之计。即使这并非实情,也定会有不少对丰臣氏欲除之而后快的德川谱代大名深信不疑,一口咬定此为实情。到那时德川萧墙之内,一星之火,便可燎原。
  “宗矩,你未听说过联名状?”
  又有卫门故作平静,道:“在下有所耳闻,不过流言似乎有些过分了。”
  “你认为东西虽不假,但不可深信?”
  “正是。方今天下,有三大隐患。”
  “唔……你说说。”
  “第一,乃南蛮和红毛的宗派之争。”
  “不过红毛人……”
  “不管怎生说,他们还未打到头破血流。但南蛮人忐忑不安,担心早晚会被将军赶出日本。”
  “这便是所谓的杯弓蛇影吧。”
  又右卫门道:“第二,乃关原合战以来的浪人心思,他们担心,若是太平持续下去,他们恐就再无出头之机,故时时摩拳擦掌,希望再生动乱。”
  “唔。我对此很是清楚。”
  “第三,便是丰臣氏和德川谱代大名之间不合。此矛盾虽已逐渐淡化,但一旦因某事激化,便可掀起滔天巨浪。联名状一事被这三大隐患过分夸大了……不管联名状真伪,必须对这些情势有充分估量。”
  “晤。你是说,即使联名状不假,处置此事也要格外谨慎?”
  “在下……”又右卫门蹙着眉,坚决道,“在下想,联名状非为了谋反,而是大久保长安不谨而授人口实。将军您说呢?”
  秀忠陷入了沉默。他也不是完全没这种感觉:大久保长安有时确实是夸夸其谈,流于轻薄。不过对那些署了名的人,怎可掉以轻心?
  “那么,你认为它到底是何用意?”
  “正如开头所言,长安平时也常挂在嘴边:进入世间海域,让日本更加繁荣……”
  “因此,你认为签名之人不可疑?”
  “正是。”
  “不过,其中可无伊达政宗。”
  又右卫门微微笑了,“将军认为,无陆奥守的名字,便有阴谋?”
  秀忠心里仔细玩味了一下又右卫之言,道:“好,那我再问你,要是你,欲如何处置?”
  “首先,以大久保长安私匿金银的罪名,予以处罚。”
  “唔。”
  “因世间既已对此议论纷纷,自不能置之不理。有功惜赏,有罪无罚,必生祸乱。”
  “唔,私匿金银……只以这个名目施以处罚?”
  “对联名状一事严格保密,在下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烧了它。”
  “哦?”
  “这样,便能让相关人等相信事情已然了结,斩断骚乱之源,树立幕府威信。”
  “倘若……”秀忠一边思索一边缓缓道,“倘若事情平息了,那些野心之徒松懈下来,反而露出狐狸尾巴,也是大有可能。”
  又右卫门不言。也许事情真如秀忠所言,但身为将军府修正,他不能这样想。
  秀忠叹一声:“唉!请先生即刻去骏府一趟吧。”
  “是。”
  “我先让土井大炊等一等。你就禀告大御所,说大久保长安牟私,故要立刻逮捕其遗族加以惩罚。”
  “联名状一事呢?”
  “先生就听大御所示下,不要说我任何意思。”
  “是。”
  “事情和上总介有关。若是让时日无多的父亲知道兄弟不和,有违孝道。我方才听你讲时,颇为感触。”
  又右卫门无言,伏地施礼——秀忠果然严格按照义理约束自己。
  “为慎重起见,请容在下重复一遍:将军大人的意思,由于大久保长安利用职务牟私,故要抓他的家人查办。那牟私是……”
  又右卫门还没说完,秀忠便接下去道:“作为金山奉行,瞒报采量,没其家产,流放族人,尚有余辜。联名状流入世间,即使按照先生之言烧掉,也已无任何意义了。”
  宗矩再次郑重地垂下头,“说到长安的遗族,大都值成年。知道家主牟私却不加以阻止,应按同谋论罪。”
  秀忠不答。又有卫门说罢,便立刻站起身来。周围十分寂静,室内一片肃杀。
  走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大门时,又右卫门已出了一身汗。
  无论秀忠心中存有多少疑惑,似都打算把忠辉交给家康处置。然而已经看过联名状的家康,现在怎样想?对于家康的心思,又右卫门终是无法推测。直到关原合战之前,他对家康都是敬惧参半,唯最近却生了变化。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吗?这也许只是又右卫门的想象,然确让他感到全身紧张,这种感觉,和有信奉之人在神佛之前却不能正襟危坐,从而产生的那种惧怕相同。
  此事仿佛是神佛对人世的嘲笑和憎恶。家康公英杰一世,值此暮年之际,却发生了这等骇人之事。大御所一生坎坷,为了太平盛世倾尽全力,然而令人悲苦的是,他的脚下竟有人挖下了深深的陷阱——自己的儿子和大坂城携手,等父亲死后,便要灭了兄长!
  但宗矩不得不去见家康。他来到大门前的拴马桩处,天空下起了细细的小雨,此时的又右卫门却无所感了。他只是苦苦寻思,家康将会如何裁决?
  家康公相信自己乃是太平盛世的创建者,然而现在,这自负已在他脚下撕开裂口。他会怎样呢?宗矩很难想象失去自信、彷徨无助的家康公会如何行事。他深信,就像先父锻出一柄“无取之剑”、到达绝对境界一样,家康如佛如神,有如富士山,然而如今……不得不承认,家康把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堆积到了一起,又赫然发现其早已坍塌……
  家康公通过武力平息了乱世——对朝鲜战事作了妥善处理,又在关原合战中消除了乱世隐患。然后,他费尽苦心,传播儒学,与海外交易以求强国,制定严格的等级,稳定人心,终于建起了连南蛮人和红毛人都赞叹不已的太平国家。终于到了静静念诵“南无阿弥陀佛”,每日净书佛经,等待归天的时刻,却意外发现脚下已裂了一个大洞。
  柳生宗矩回到宅邸,立刻着手安排去骏府,但他一直全身发抖。人生并无所谓永远的“安心”,在流动不息的时日中,经常萌发毒芽。只是,他并不觉得大久保长安乃是为了给家康寻麻烦。
  三浦按针恐也无法想象,他的存在让旧教徒把怨恨都转移到了家康身上。大坂的秀赖、越后的忠辉,都是在太平中长成。若说有纠葛,便是本多父子与大久保忠邻之间的争斗,然而也不过是在如何为幕府效力方面,有些微差异罢了。然而,这些善意互相碰撞,瞬间便将家康抛入不幸的浊流……
  又有卫门和两个持枪牵马的随从连夜离开江户,赶赴骏府。
  第三十二章 万雷惊落
  德川家康戴着老花镜,正在房里心无旁骛书写佛号。本多正纯捧着那份从服部正重处得到的联名状候在一旁。
  “上野介大人,这么晚了,有要事?”家康言语仍甚是尊重。他缓缓摘下眼镜,靠近灯火,“好像有些闷热,是不是要下雨的缘故?你也当保重身体啊。”
  正纯只是默默颔首,他不欲主动解释联名状一事。然而就算他不说,家康也自会问。到那时,再冷静、不带私情地把自己了解的情况一一禀报,由家康去判断。他心中有一种说不清的恐惧。
  “哦,戴上眼镜,这么小的字也能看得清楚啊。”家康重新戴上眼镜,突然面色一变,“上野介大人,这似是联名状啊。”
  “是。”
  “这是谁的?”
  “存于大久保长安藏金子的地板下,上面还用金子压上了。长安的女婿服部正重寻到后交了上来。”
  “服部正重乃是正成之子?”
  “正成次子。”
  “地板下铺满了黄金?”
  “是。黄金数额之巨超乎想象,不过还未正式检视。还需要些时日才能知道究竟有多少。”
  “唔。长安果然牟私了?”家康默默把联名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道,“上野介大人。”
  “在。”
  “既把这拿给我看,你心里必已有打算了吧?”
  正纯拼命摇头,“在下只是吃惊,想不出任何办法,便只有来拜见大人。”
  “唔。你的意思……你无法判断?”
  “是。”
  “仔细看看,这些签了名的人,多是洋教徒啊。”
  “是。”
  “京城的所司代对洋教徒闹事怎么说?”
  正纯不答,他怕不小心说错话,误导了家康。
  家康又看了几遍,把联名状卷了起来,表情出人意料地平静,“上野介大人,刚才你说,只是吃惊……是吗?”
  “是。想不出任何办法……”
  正纯还要再重复和刚才一样的话,被家康抬手阻止了:“这世上恐怕没有想不出办法的事。事情发生了便要处理。不能妥善处理,干脆辞去官职,痛痛快快承认,事情发生乃是因为自己的疏漏。”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