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 以臣制臣之术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此后两千多年中,它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就是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它最基本的特点,一是皇帝独裁,二是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官僚制度,百官的任免予夺大权完全操于皇帝手中。皇帝处在国家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拥有不可侵占、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皇帝之下,则由中央和地方两级官吏组成,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在百官大臣中,丞相掌承天子,总领百官,处理国家政务,地位最高,所谓居一人之下,处万人之上,为百官之首。在汉武帝以前,丞相一般由功臣、列侯担任,权任重,礼遇隆,极受尊重。丞相晋见,皇帝要起身相迎;丞相有病,皇帝须亲至问候;丞相去世,皇帝要亲至丞相府吊唁,并赐予优厚的葬具,率百官会葬。由于丞相地位尊贵,所以在汉代曾有“将相不辱”、“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传统。凡是皇帝下诏召丞相赴廷尉狱,丞相无论有罪无罪,都不出庭接受审讯,受诏后即须自裁。丞相地位既尊,权力又大,必然同皇权产生矛盾,发生冲突。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制度的演变,最大的就是宰相制度的变化。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就在于皇权和相权之间内在的深刻的矛盾。皇帝为了削夺相权,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使尽了各种权术。他们或是用亲臣制疏臣,或是用内臣制外臣,或是用微臣制贵臣,这就导致了外戚政治、宦官专权、内臣政治的产生。这一过程不仅使宫廷斗争呈现出波谲云诡的复杂局面,而且对政治制度的变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秦汉到明清,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宰相制度的变化。
外戚政治是集权专制的产物,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结出的一个怪胎。特别是在唐朝以前,外戚在宫廷斗争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所谓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汉代是外戚政治极其突出的时期。早在西汉初年,就发生过吕氏外戚之乱。但真正从权术的角度,有意识地利用外戚作为维护皇权的工具,则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一方面,他培植外戚势力以削夺、分割列侯和守旧大臣的军政大权;窦太后像另一方面,当外戚势力发展起来以后,他又施展阴谋,用亲近外戚打击疏远外戚,用新外戚打击旧外戚,在汉宫中制造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阴谋与屠杀悲剧。而外戚势力就在这一连串的阴谋与屠杀中急剧发展起来,成为统治阶级中一个位尊权重的集团,在汉代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戚政治始于战国后期,不过当时还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直到西汉时期,最高统治者才有意识地利用外戚来加强皇权,控制百官。汉武帝即位后,改变西汉前期实行的“无为而治”的统治方针,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和限制诸侯王、强宗豪右功臣集团,尊崇主张大一统皇权政治的儒家思想,大力提拔儒家学者,实行“有为”政治。但在当时,朝政大权掌握在汉武帝祖母窦太后手中。窦太后尊崇黄老之学,成为朝中保守势力的总头目和总靠山。汉武帝为了把大权从窦太后手中夺过来,任用外戚窦婴为丞相,田为太尉,掌握了朝中的军政大权。
窦婴、田刚一执政,就在汉武帝的领导之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第一,他们推荐儒家学者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这样,朝廷的军政重要职务都由外戚和儒家学者控制,这就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组织和人事的保证。第二,大力提倡儒家思想,贬抑道家思想,并派使者把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申培公迎接到京师,商议改革大计。第三,命令列侯一律回到各自的封国,不得留居京师,干预朝政。第四,取消窦氏和宗室中品性汉武帝刘彻像恶劣的人进入宫廷的凭证。后来他们又建议汉武帝亲政,取消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得知消息,勃然大怒,突然发动宫廷政变,罢免了窦婴和田,逮捕了赵绾和王臧。窦太后这一次政变之所以得逞,主要是因汉武帝还年轻以及改革派的急躁和粗心大意。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五月,窦太后死后,汉武帝又任命舅父田为丞相,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其间外戚所起的作用是显然的。
汉武帝依靠外戚来加强中央集权,与他平生经历有关。汉武帝名彻,是汉景帝的庶子,在汉宫中的地位较低。但他的母亲王夫人正受宠于景帝,又工于心计。她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巴结景帝姐窦长公主,答应娶窦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媳,以此联结王、窦两家的关系。在王夫人和窦长公主的努力下,最后景帝废除了原来立的太子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刘彻于是娶陈阿娇为妃。刘彻即位后,陈阿娇即立为皇后。因此汉武帝深知外戚、后妃在宫廷政治中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利用外戚势力来巩固权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是汉武帝也深知外戚在宫廷政治中的危险性。吕氏专权、王夫人改立太子的事实,都给汉武帝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汉武帝在培植外戚势力来打击朝中军功大臣、牵制朝中官僚集团、加强皇权的同时,又注意防止因外戚势力过大而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避免危及皇权。他甚至不惜采用极为残忍的镇压与屠杀来达到这一目的。当时,窦氏外戚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盘根错节的政治集团。陈皇后也仗恃着窦氏的势力骄横无比。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决定除去窦氏外戚的势力。他利用舅父田折辱窦婴,同时也逐渐削弱对陈皇后的恩宠。窦氏失势,心中非常不满,常常诽谤朝廷。汉武帝知道后,竟将窦婴处死了。
汉武帝虽然利用母族田氏来打击关系疏远的窦氏,但不久他对田也不满意了。田任丞相后,越来越骄横专权,在生活上更是极度奢淫。汉武帝对他当然是不能容忍的。由于田甚得王夫人的喜爱,汉武帝碍于母亲的情面,虽不敢治其罪,但他已决定削夺田氏外戚的权力。不久田病死,其子田恬继承侯爵,很快即因罪罢免。
汉武帝在削夺窦氏权力时,不仅利用关系亲密的田氏外戚,而且还从民间提拔出身寒微的新外戚,以加强皇权。他从姐姐那里要得歌舞伎卫子夫,召入宫后封为夫人。很快,卫夫人就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不久,汉武帝就废黜了陈皇后,立卫子夫为皇后,立其子刘據为太子。与此同时,他破格提拔卫子夫的兄弟卫青、姐夫公孙贺以及卫青的好友公孙敖,让他们执掌军权,统兵出击匈奴。后来又提拔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卫青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一时间,卫氏外戚贵宠至极,形成了卫氏“横霸天下”的局面。
卫氏外戚权盛之时,也正是汉武帝文治武功极盛之时。不仅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胜,皇权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是,窦、田外戚专横的经历使汉武帝从一开始就对卫氏外戚比较警觉。他虽然大力提拔卫青和公孙贺,但是却改变了过去任用窦婴、田为丞相,将朝政付与外戚的办法,只是让他们统兵打仗,而把军事指挥大权和战略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汉武帝也故意轻视卫青,有时甚至在厕所里召见他,并鼓励朝廷大臣有意与卫青对抗。同窦、田外戚比较起来,卫青是比较谨慎自持的。他虽为大将军,但一切事务都不敢做主,时时处处都谦卑有礼。他深知自己与皇权的关系,也深明汉武帝对外戚的态度,常常以和柔的态度向汉武帝献媚,以取得他的好感。
由于卫青的谦柔自守,使得汉武帝不能采取极端的手段打击卫氏,于是汉武帝又故伎重演,移爱新欢,再次提拔新的外戚来取代卫氏家族。卫皇后以后,汉武帝先后宠幸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钩弋夫人等。汉武帝一生多内宠,皇后、夫人更换频繁。前人每论及此,多从生活腐化和好色方面加以评论。若从其一生行为来看,汉武帝“移爱新欢”的原因恐怕并不这样简单。
在汉武帝的皇后、夫人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她们大都出身寒微。若将这一现象置于当时政治斗争中去考察,便会发现,汉武帝此举乃是加强皇权的一种斗争策略。在汉武帝用以取代卫皇后的后妃中,钩弋夫人是一个重要角色。钩弋夫人本姓赵,父亲因罪被处以宫刑,死于长安。汉武帝巡狩河间时,赵氏得幸,被封为婕妤,居钩弋宫,深受宠幸。不久生子刘弗陵,号为钩弋子。汉武帝为了黜退卫氏势力,决心废黜卫太子,改立刘弗陵为太子,因此他把刘弗陵所出生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赵婕妤既然被称为“尧母”,刘弗陵当然就是“尧”了。这一命名显然表明了汉武帝欲将帝位传给刘弗陵的意向。要立刘弗陵为帝,必然要废黜太子刘據,也就必然要消灭以卫皇后为支柱的外戚集团。这样,一场以卫氏外戚集团为主要对象的巫蛊之祸就开始了。
所谓巫蛊,就是用诅咒或埋木偶人的办法戕害人或移祸于人的巫术。这种巫术在当时非常流行。从民间到宫廷,从达官贵人到后宫嫔妃,无不玩弄巫蛊妖术。汉武帝一向信符瑞,晚年多病,疑神疑鬼,喜怒任情,对巫蛊之类的巫术更是深信不疑。一些奸佞之徒便利用这一点挑起了巫蛊之祸。巫蛊之祸首先是从剪灭卫皇后姐夫、丞相公孙贺一家开始的。当时有人奏告公孙贺的儿子与公主私通,用巫蛊诅咒皇上。汉武帝得报大怒,也不问青红皂白,便命人将公孙贺父子逮捕下狱,结果满门抄斩。卫青长子卫伉也受连坐被诛。这次被杀的大多是卫氏外戚集团的中坚人物,可见汉武帝灭亡卫氏集团的目的是十分清楚的。不久,水衡都尉江充为了陷害太子,预先派人在太子宫中埋下木偶人,然后上书,诬告太子和卫皇后用巫蛊作祟。汉武帝即命江充为治巫使者,穷治狱案。太子被诬陷,不能自明,遂矫诏捕杀江充等人,并发兵数万以拒官兵。结果兵败,亡走湖州,被围自尽。卫皇后也被汉武帝收回印绶,逼迫自杀。这次事件还连累朝廷内外,有数万人丧生。
卫氏外戚集团被消灭以后,汉武帝遂立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避免“女主恣乱国家”,他又一次残酷地将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废黜,囚禁在掖廷,赵婕妤不久即死于狱中。当时,左右侍从不理解汉武帝何以废杀赵婕妤。问他:“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汉武帝回答说:“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史记·外戚世家》。汉武帝不仅对赵婕妤如此,其他凡是生了子女的嫔妃,他都一律废黜致死。这说明汉武帝在重用外戚时,已经看到了外戚兴盛后又会对皇权构成新的威胁。他晚年对外戚的打击、杀戮政策正表明了这一点。宫廷政治斗争就是这样残酷,皇帝为了加强皇权,是不惜采用任何手段的,也是不顾任何亲情人伦关系的。
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在临终前夕,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