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曹贼 >

第410章

曹贼-第410章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还可以用曹朋年纪小,在士林中地位不显而作为攻击的借口。可现在,所有的借口都烟消云散。卞夫人是个聪明人,她知道,如果她继续捣鬼的话,势必会引发出巨大反弹。
  有些事情要懂得适可而止。
  卞夫人能以娼家出身,年过三旬徐娘半老仍受曹操的宠爱,就是因为她动身‘适可而止’四字。
  既然无法阻止,那就随他去吧……
  想到这里,卞夫人也就释怀了!
  不过,曹冲去曹府拜师,卞夫人并没有去。
  她在司空府中,命人把曹丕找来。
  “子桓,小五今天拜师,你怎么看?”
  曹丕对卞夫人一向很尊重,垂手回道:“友学才学过人,小五能得他教授,倒也算是一桩好事。”
  “好事?”
  卞夫人冷笑起来。
  “与小五是好事,但与你,只怕非好事。”
  此时的曹丕,毕竟年仅十四。
  虽说他经历过许多事情,但终究还不成熟。如今的他,只是个半大的孩子,远没有历史上逼迫兄弟时的那份狠辣和果决。听到卞夫人这一番话,曹丕不禁愣了,有些不解的看着卞夫人。
  卞夫人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若非不得已,她也不想过早的破坏曹丕心中那份美好的童真。
  可身为曹操之子,而且如今还是长子,如果他始终保持这份童真的话,迟早会落得个尸骨无存。
  所以,卞夫人宁可曹丕早一点成熟。
  “我有三子,子文好武,臂力过人,从小便立志为将。
  小四好文,性情雅致,喜欢与文人士子接触。若以聪明而言,你兄弟三人小四为最,不过他所接触的,大都是些不成气候的人。虽有文采,却略显轻浮,恐日后难以成就大事……三人之中,你文比不得小四才思敏捷,武不如子文枪马纯熟……然则,我最关心的,却是你。”
  曹丕身子一颤,双膝一弯,跪地道:“母亲……”
  “子桓,你且听我说完。
  我最关心你,也最看好你,只因你有大气度,颇似你父亲。此前,你大哥战死宛城,你大娘离开,才有为娘上位。但你要知道,为娘的出身,注定无法给予你太多帮助,你将来更多的,还是要依靠你自己……小五年纪虽小,却和你一样,有大气度。你父亲对他甚为疼爱,本就会令你陷入尴尬之境。而今,他又得了曹友学为师……虽然只是启蒙,却意义非同寻常。
  曹友学,想必你比我更了解。
  那孩子气运超强,短短几年,立下赫赫战功。
  他如今虽然被削爵罢官,可凭他的底子,不需十年,必能官复原职。而且你父亲对他的信任,无以复加……我这段时间,仔细观察过他。那孩子心思很深,谋后而动……远胜朝堂上那些无用的耆老。小五这次拜了曹朋,日后气运必然会超越你,到时候你可就危险了。”
  气运这东西,说起来挺虚幻的。
  可谁也不能否认,这玩意儿确实存在。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曹冲的气运超过他,岂不是说曹冲将来,会在曹丕之上?
  卞夫人虽然没有把话说明,可曹丕不是傻子,卞夫人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焉能不懂?
  眼中,闪过一抹精芒。
  “母亲,没那么严重吧。”
  卞夫人冷笑一声,“我本以为没那么严重,但是……
  曹朋坐拥大海西三成利益,此生无需为钱帛担忧。那三成利益,是你父亲赏赐于他,即便将来他不再控制海西,只要不犯大错,那三成利益必然归属于他。他与你子廉叔父,子孝叔父,关系密切;子丹是他结义兄长,日后早晚会执掌虎豹骑,成为你父亲的肱骨之臣……
  而今,他凭借一部三字经,得了清流之名。
  若依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早晚能成就宗师……世家大族,莫不与他交好,必然会对他鼎力支持。
  小五若得他之助,凭借曹友学的能力,再加上小五的气运,二者联手,你以为你可敌否?”
  “这个……”
  曹丕的脸色,终于变了。
  “而且……”
  “母亲,而且什么?”
  “而且我现在思想,曹友学深谙存身之道。
  这一次,他大闹辅国将军府,被削爵罢官,看似是丢了气运。然则,正是他那一刀,会令你父亲对他更加信任。别看他丢了越骑校尉之职,其实一个小小越骑校尉,有算得了什么?
  将来他若复起,必然一飞冲天,从此再也无人能够阻拦。”
  曹丕,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母亲,即便如此,他日小五若真超过我,我也可以辅佐他。”
  卞夫人笑了,“真的吗?”
  她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如果是旁人,她也许会相信,但是曹丕,断然不会甘心为人下。
  曹丕,闭口不言。
  “子文可以辅佐小五,小四也可以辅佐小五。
  惟独你不可以……你道为何?只因你的气度,和小五一样。当初你父亲和曹友学谈话时,我曾与小环旁听。当时你父亲对袁绍尚有畏惧,故而曾戏言,若天下太平,愿与袁绍共存。
  然可知曹朋如何回答?”
  “这个……孩儿不知!”
  曹丕知道,当初曹操与袁绍决战前,的确是有些犹豫。
  但曹操和曹朋谈话的事情,他还真是不太清楚……
  卞夫人道:“曹友学当时只说了六个字,令你父亲改变了主意。”
  “哪六个字?”
  “一山不容二虎。”
  曹丕心头一颤,再次沉默。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而曹冲未来,有大气运。
  他是一头老虎,曹冲呢?将来怕也是一头老虎把……
  一山不容二虎,一山不容二虎!
  曹丕突然倒头便拜,“请母亲教我。”
  话到了这个份上,再遮遮掩掩,已没有意思。
  卞夫人既然把他找来,那一定是有了腹案。曹丕知道,在这个时候,他的确是需要母亲指点。
  “我与你八个字。”
  “哪八个字?”
  “内联兄弟,外结同盟。”
  卞夫人深吸一口气,轻声道:“子文有武力,可为大将;小四才思敏捷,可为谋臣。你是大哥,如今他们年纪小,你更应该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知道,你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好兄长。”
  打虎亲兄弟!
  卞夫人这番话,说的是再明白不过。
  子文,就是曹彰。曹丕,曹彰,曹植三人一母同出,这份感情,远非其他人可以相比。曹冲虽然也是他的兄弟,必定同父异母。如果曹丕能笼络好两个弟弟,必然成为最好帮手。
  “那外结同盟……”
  “子桓,你快十五了!”
  “是。”
  “今小五拜师,倒让我生出许多感慨。你也该有个师父,好好的修一番学业,莫再东奔西走。”
  “孩儿,遵母亲之命。”
  卞夫人道:“如今你父亲大胜,天下必然归心。
  若说此前还有些观望之人,现在也会倾向于你父亲……所以,我思忖良久,为你想到了一位先生。”
  “不知母亲,所言者何人?”
  “便是那尚书右丞,司马建公。”
  曹丕闻听,顿时愕然。
  司马建公,也就是当年曾推荐曹操为雒阳北部尉的司马防,司马朗和司马懿的老子……
  司马也是世族豪门,但是司马防……似乎名声略显不足。
  不过,曹丕更相信,母亲绝不会害他。既然选择了司马防,那一定有原因,只是他猜不到。
  “愿从母亲之命。”
  曹丕再次叩首,而卞夫人妩媚娇靥,闪过一抹森寒。
  小环,莫要以为你得了曹友学,就能成大事。咱们两人之间的战争,如今才刚刚开始罢了!
  ……
  按照规矩,曹冲拜师之后,便要留在曹府。
  环夫人本有些不舍,可曹操却觉得,让曹冲留在曹府,倒也没有坏处。
  曹操的想法,环夫人很难猜测。只是曹操既然这样吩咐下来,环夫人自然也不可能出声反对。
  只是,在回程的路上,曹操却显得兴致不高。
  “司空,何故闷闷不乐?”
  “我尝听说,袁绍有三子,只为立嫡,争吵不休。此次我能官渡大胜,也是因为袁绍麾下不能齐心,各有盘算。今日仓舒能得一名师,本是一桩好事,可是……夫人,袁绍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这一句话,令环夫人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第343章 泰山驾临
  环夫人的心思,曹操怎可能看不明白。
  只不过仓舒长大了,的确是需要有人教导。交给别人,他不放心,但若是曹朋,曹操便能高枕无忧。但这并不代表他会纵容环夫人正如他所说,袁绍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岂能不防?
  而且,曹操相信,环夫人开启了战端之后,卞夫人必然会有回应。
  夫人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曹操可以不去理会。只要是在他掌控之中,斗一斗倒也不算什么。
  关键是,这其中要有一个度!
  曹操提醒环夫人,就是要她明白这里面的轻重。
  点到为止,他也不会再说什么。
  包括卞夫人,曹操也会寻找机会。但摆在他面前的事情,可不仅仅是家常琐事,还有更多。
  不知不觉,已入冬了!
  在某一天清晨,当曹朋拉开房门时,却发现屋外,一片白皑皑,银装素裹。
  建安五年的严寒,终于来了……
  ……
  官渡大战的封赏,也下来了。
  邓稷因鸡洛山之战,出谋划策有功,而被封为酸枣令,典农校尉之职;魏延也因此战斩杀袁绍大将韩荀,拜讨逆校尉与邓稷一同镇守延津。至此,魏延终于从一个普通将领,而升迁为正经的校尉。能够与邓稷合作,驻扎延津,对魏延来说,倒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
  入冬后,曹楠让邓艾,随曹冲一起,拜曹朋为师,接受启蒙。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很轻松。
  曹朋每天都会给曹冲和邓艾规定好课程,循序渐进的教导。
  清晨,邓艾和曹冲会随着曹朋闻鸡起舞,锻炼身体,休息武艺;早饭后,两人则开始温习课业。教材就选用了《三字经》和《八百字文》。曹朋、黄月英还有阚泽,轮番进行授业。
  也许再大一些,曹冲不一定能接受黄月英的教授。
  但现在,他并不会在意黄月英女子的身份。
  而且黄月英授业时,也非常轻松,讲解文章颇为有趣……到后来,荀彧找上门来,让他的次子荀俣,也随曹冲一同学习。这一年,荀俣年六岁,正好也是启蒙的年纪。至于荀彧让荀俣来拜师曹朋,是存了修好之意,还是为了曹冲而来?恐怕也只有荀彧自己的心里清楚。
  不过,他必有修好之意。
  说起荀俣,后世人也许了解不多。
  在魏晋玄学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名叫‘言意之辨’。争论的焦点就是言语是否能完全表达人的意思。认为不能完全表达的,叫做‘言不尽意论’;认为能完全表达的,叫做‘言尽意论’。荀俣就是言尽意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他还有个弟弟名叫荀粲,却是言不尽意论的代表人物。为此,两人还曾进行过一次争论,并被人记载于《三国志》当中。
  此时,荀粲刚出生,才一岁出头。
  而荀俣只六岁,也不过一懵懂童子……
  曹朋并不知道荀俣和荀粲,在历史中所占据的学术地位。
  在他眼里,荀俣还是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想来荀彧让他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