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曹贼 >

第302章

曹贼-第302章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书院里的,大都是胡昭的外门弟子,想要成为胡昭亲传弟子,却比登天还难。
  曹朋奉曹操之命,拜师于胡昭,那断然不可能是外门弟子,肯定是亲传弟子。否则,也不可能烦劳曹操出面。
  张泰的脸,腾地一下红了。
  懦懦不知该如何回答。
  曹朋这句话分明是警告他:别跟我甩脸子,老子上面有人,连曹操曹司空都亲自出面,为我寻找老师。你的老师是杜夔没错,可是和我提的两个人比起来,狗屁不是,可别惹我。
  “玄硕居士,有贵客登门,何不与我知?”
  就在张泰面红耳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的时候,阁楼外忽然传来了女子娇柔的说话声。
  一名缁衣女子,款款走进了阁楼。
  这女子一进了阁楼,顿时令所有人眼前不禁一亮。
  怎生个一亮?
  女子秀发如云,披散瘦削肩背。眼眉儿弯弯,透着万种风情,秋波荡漾,鼻儿挺拔,樱桃小嘴儿,令人不由得生出采撷品尝的冲动。宽大缁衣,掩着玲珑曼妙胴体,却更显诱惑……
  “关居士,我正要让人过去请你,你却自己来了。”
  玄硕呵呵笑道,声音略显嘶哑。
  他转过身,对曹朋轻声道:“此北邙山下,菊花庵庵主,岳关居士。”
  说罢,玄硕笑着走上前,“关居士来得正好,待我来为你引见一位少年俊才。这位就是前不久,做出《八百字文》,以《陋室铭》而享誉两淮的曹朋曹八百。昨日你还说‘不见曹八百,成就浮屠亦枉然。呵呵,现在可好了,曹八百就在你面前,你现在即便成就浮屠亦无憾了。”
  岳关眸光似水,自曹朋身上扫过。
  不知为何,曹朋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
  第256章 唇枪舌剑
  东汉末年,佛教方传,尚未大兴。
  故而寺院之中也没有后世种种的清规戒律,组织略显松散。出家人不一定都会牛山濯濯,也可以带发修行。岳关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故而玄硕在介绍的时候,只称她做居士、庵主。
  曹朋对佛教的发展史并不了解,但多多少少知道,所谓的‘庵’,在佛教当中一般是尼姑的修行之所。不过,在这个时代,人们更习惯于称之为比丘。所以岳关也可以唤作比丘关。
  只是,白马寺旁边,有这么一座尼姑庵吗?
  曹朋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至少,在他前世的记忆中,游玩白马寺时,也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座古怪名字的尼姑庵……
  有寺庙之地,必有尼姑庵。
  曹朋偷偷打量了岳关一眼,只觉得这小尼姑浑不似出家人,风情万种,举手投足间带着撩人之意。
  骚,真真个风骚小尼姑!
  曹朋忍不住又看了一眼玄硕,又看了看岳关,心里不坏恶意的猜想:莫非,这两人有一腿吗?
  后世人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也是见怪不怪。
  不过看玄硕的长相,曹朋旋即有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呢?玄硕长的实在是太难看了……皮肤黑黝黝的,脸上也不知道是被什么烫伤了一样,伤痕累累,让人根本不愿仔细观看。
  想着风骚比丘,不会看得上玄硕吧。
  “竟是曹公子当面,尼失礼了!”
  尼,是以梵语音译而来,在梵语当中,是女人的意思。如果翻译过来,大致上就是‘小女子失礼了’。这是比丘专用的自称字,一般人不能使用。而尼姑这个词,在这个时代还未出现,一直到东晋时期才有‘尼姑’的字样。不过,当时尼姑是指有大德行的佛门比丘。
  岳关操着洛阳口音,柔柔的,让人感觉有些酥麻。
  曹朋连忙还礼,“未知居士前来,确是曹朋之过。”
  “菊花仙,你又在搔首弄姿,莫非看上了这小白脸吗?”
  曹朋循声看去,就见祝道粗豪大笑。
  岳关玉面一沉,蓦地冷笑:“祝公,怎不见你那玉林儿相伴,却跑来白马寺与居士吃酒呢?”
  祝道的脸,腾地一下子红了,脸上浮现出一抹怒色。
  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
  玉林儿又是谁?
  曹朋感觉莫名其妙,但心里面对祝道,没由来平添几分恼怒。
  史阿也觉得没有面子,寒声道:“祝公,今日在座皆高明之士,你说话最好注意点,否则我不介意,让你滚出去。”
  毕竟是当今有数的剑客,雒阳赫赫有名的地头蛇。
  史阿这一怒,令阁中气温陡降。
  祝道虽然张狂粗鄙,可是被史阿这一声厉喝,也不由得闭了嘴。谁不知道,这史阿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想当年王越在世,史阿在雒阳主持英雄楼,手中宝剑不知杀了多少闹事之人。此次返回雒阳,史阿更显跋扈。建安二年冬,他在雒水畔与人相约斗剑。对方来了十几人,最后却只有史阿一个活着回来……之后,整个雒阳城,再无一人敢去与史阿挑衅。
  “年兄,何必动怒……老祝也是开玩笑,开玩笑罢了!”
  玄硕连忙上前插话,祝道虽说不满,可是在史阿那种强横的逼迫之下,也不得不低头道歉。
  岳关冷笑道:“确是个无胆之辈。”
  她声音不高,却让阁中所有人,都听得真切。
  “菊花仙,你莫非是专门寻我晦气?”
  岳关道:“谁搭腔我就寻谁晦气,也不知是哪一个先跳出来生事。”
  “你……”
  祝道勃然大怒,向前迈出一大步。
  可未等祝道开口,就见席间一青年闪身站出,横在了岳关身前。
  这青年年纪不大,二十出头的模样。生的是齿白唇红,俊俏非凡。一袭青衫,衬托出卓尔不群风姿,他看着祝道,寒声道:“祝公,你喝多了,最好回去休息,别再这里继续出丑了。”
  “赤忠,你也要护着这小骚货不成?”
  祝道话音未落,那名叫赤忠的青年怒喝一声,打断了他的言语。
  一道寒光掠空而出,直刺向祝道。史阿眉头一蹙,脚下错步,闪身腾挪,一直细窄长剑刷的刺出。就听叮的一声响,两支利剑刺在一处。赤忠手中的宝剑一下子偏了方向,脚下更一个趔趄,险些摔倒。
  “赤公子,小心!”
  岳关娇声呼喊,连忙搀扶住了赤忠。
  赤忠白皙的面庞,登时透出一抹红色……
  “伯舆,给我一个面子,到此为止,如何?”
  史阿有些恼怒,而后扭头对祝道说:“祝兄,你今天确实吃多了,还是回去休息一下的好。”
  祝道脸通红,看了看赤忠和岳关,又看了看史阿。
  张梁、张泰等人,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若老僧禅定,视若不见。
  “好,我走……赤伯舆,咱们没完。”
  赤忠冷笑道:“随时奉陪。”
  一幕闹剧,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祝道悻悻然的离去,而阁中众人,放声大笑。
  “公子,此京兆赤忠赤伯舆,乃三辅望族之后……”
  史阿见祝道走了,于是向曹朋介绍道。
  “赤?哪个赤?”
  “就是那帝喾之子,殷契之赤(音zi)。”
  曹朋这才反应过来,这赤忠的赤(zi),就是赤色的赤。
  赤姓,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姓氏,源于姬姓,出自于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契,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相传,黄帝曾孙帝喾,与女简一见钟情,生下了殷契。
  舜帝很高兴,便赐殷契为子氏,又称之为紫氏、赤氏。其后裔,就以赤氏为姓,历史极为久远。不过到了东汉末年,赤氏分为三支,分别在西川、京兆和并州。赤忠出自于京兆赤氏,但家境早已没落。此人好武,有任侠气,剑术高绝,在雒阳也是鼎鼎有名的剑手之一。
  如今雒阳有三大剑手,排行第一的,当然就是史阿。
  其次就是刚刚离去的祝道,和留在阁中的赤忠。这两人不分伯仲,而且还略有间隙,不太融洽。
  赤忠与曹朋见礼后,便在一旁坐下。
  曹朋却发现,赤忠看月关的眼神儿,有点古怪。
  有爱慕,有仰慕,还有一些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味道。而岳关,却好像没有觉察到这些。
  “雪莲,还不把我刚酿好的杏花酒取来。”
  岳关笑盈盈,在一旁坐下。
  随着她话语声落下,就见一缁衣比丘,捧着一坛酒走进来。
  这比丘的年纪,比岳关小一些,大约十七八岁。生的确是花容月貌,极为俊秀。在众目睽睽下,她似乎有些羞涩,把酒坛放在席间。
  “庵主,还有吩咐吗?”
  “且退下吧。”
  “关关,这才多久不见,雪莲确是越发标志了。”
  张梁呵呵笑道,目送那缁衣女尼退出阁中。
  岳关媚眼如丝,瞄了张梁一眼,“张元安,雪莲可是一心修行,你可别打坏主意,坏了她的心。”
  “哈哈哈,既然关关吩咐,张梁岂能不从。”
  曹朋差点被呛到。
  这是出家人吗?
  怎地给人感觉,好像是夜总会里的妈咪……
  他向岳关看过去,心中不由得感觉奇怪:莫非,这菊花庵,是个藏污纳垢,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
  “公子,休要去招惹那菊花仙。
  她手段高的很,弄个不好,就会让人五迷三道……我本想为你引介几个本地团头,不想……”
  团头,是汉唐时期,地痞流氓头子的称号,类似于黑帮大哥。
  曹朋点点头,轻声道:“我不喜欢这种女人,尚不及我家小鸾和小寰可爱……风骚而已。”
  史阿闻听,登时笑了。
  “公子说的不错,菊花仙确是如此。”
  “既然关居士把杏花酿都取来了,那子瑜何不抚琴一曲,以酬关居士之美意?”
  张泰顿显疏狂,喝了一大口酒之后,“玄硕先生既然有命,子瑜焉能不从。只是,还需玄硕先生取来凤首琴。”
  “这有何难。”
  玄硕说着,击掌三下。
  “莫言,去把我那凤首琴取来。”
  “遵命……”
  阁外传来一声回应,脚步声渐渐远去。
  岳关饮了一口酒,粉面微红,看似慵懒娇柔的伸了一个懒腰。而后将宽松缁衣的衣扣解开了一个,露出半抹嫩白。修长的颈子,粉嫩的酥胸。张梁张泰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露出贪婪之色。倒是赤忠眉头微微一皱,轻轻哼了一声之后,低下头,自顾自的饮酒,也不出声。
  玄硕同样没有反应,亦或者是习惯了?见多了?
  那张丑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举杯向曹朋邀酒。曹朋拱手,与玄硕遥遥敬酒,一饮而尽。
  今天,这白马寺译经台上的人,还真有些古怪。
  但要说最古怪的,不是赤忠,也不是岳关,而是那位看似道行高深的白马寺卿,袁玄硕。
  为何这么说呢?
  曹朋觉得,玄硕不是普通的僧人。
  给他更多的感觉,这玄硕好像是一个谋者。一个沉静,且身居高位,掌控全局的谋者……那种气度,他曾在郭嘉身上见过,也曾在荀攸身上见过。当然了,玄硕似乎比不得郭嘉荀攸这些人,可是那举手投足间给人的感觉,不是一个普通的僧人。这家伙,是个有故事的人!
  思忖间,阁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一个青年僧人,捧着一架古琴,走进阁中。
  这青年颇有些瘦小,个头也不高。一双乌溜溜的眼珠子转不停,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小莫,最近可好?”
  张梁笑呵呵的问道。
  看起来,他和这僧人也很熟悉。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