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地理学-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小而变化。其解答将是往返于补给区与需求区两点之间的最佳流量模式,这种模式使运输成本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运输成本是根据所运送物资的数量乘以由整个物资流量求出的单位成本而得出来的。这种日常的实际作法可以予以模式化,成为一个数学问题。从上面我们对运输问题进行的概括和数学形式的论述中可看出,我们有可能证明,对这一类的任何一个具体问题来说都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最佳解决办法。基于这种认识,可以设计出一个通用的方法,确保通过一系列重复运算,求出任何特定情况下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目标与问题的解决方法的限定条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线性方程和不等式表示出来。然后,用计算例式(算法)求出未知变量(流量)的值,与此同时也解出了这组算式。用几何术语说,这个方程组可看成是一个多面半球体,一个凸面的多面体,其可能的解位于确定各面的线所通过的交点上。最早的算法利用从一个相交点到另一个相交点的移动来求出最佳的解。到了1950年,用这种方式通过一台计算机来解决大范围运输问题的方法,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次年,运输算法除了在民用交通运输部门广泛采用外,还推广到解决各种非空间的规划问题,并迅速应用于解决炼油、化学、钢铁和电力生产等方面的工业工程分配和设计问题。
这样,采用数学家的抽象方式进行后勤安排的实践中学到的见识积累和电子学的出现融为一体,导致一种不断寻求最佳答案的方法的产生,用以解答种类繁多的军事(以及民用的)后勤计划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俄国与集中计划货运业务有关系的数学方面的独立发展成果,已在略为早些时候公之于众。但它没继续进行下去,没有搞出运算法。然而,明显的是,这已是个时机已经成熟可以予以解决的问题了。运输问题广义数模除了用于民用方面,还可应用于空间的、军事问题,诸如军队部署和空中补给线,除此之外,还用于种种非空间问题,诸如合同投标和人事分配。
实际的运输问题基本上是个运送燃料和弹药的问题,油料和弹药要占一支现代化机械化军队所需后勤支援吨数的90%以上。粮秣、医药用品、零部件等等只占所运输物资总量的一小部分。后勤上主要的难题是如何前送柴油、汽油和炮弹。燃料和弹药间的比例在不断变化。阵地战、防御战使用的弹药较燃料多得多,而一次扩大战果的进攻,诸如巴顿在法国北部的进攻或沙龙在苏伊士运河东岸的进攻,消耗的燃料吨数要远比弹药多。
燃料和弹药的运送日益采用“尽量不拆包”的方法进行,例如,在越南战争中,司机和卡车往往直接从停泊在西贡港的船上往自己的车上装105毫米榴弹炮弹。尔后驻西贡的第一后勤司令部命令该司机把这些炮弹直接送往越南某地的炮兵连。补给站和中转站全部撤消。这种作法的好处是,极大地减少了前送弹药所需的人员,因为省出了中途补给品堆集所的卸装工作。这就使军队提高了其作战部队与后勤部队的比例。如这样做,须极度重视提高计算能力。后勤开始变得要极大地依靠计算机控制的分配、调度系统和可靠的交通通信联络,灵活性的取得,靠的是更多的运算和情报。美军作战条令目前要求,军和战区两级的后勤司令部要拥有年度备用计算机容量。
系统分析
自从后勤方面用上计算机以后,把燃料、弹药车、粮秣、人员等送到所需地方,这样的许多日常作战问题,不再是凭推测办事了。如今,调度员往昔那种凭手工操作和靠经验估计的方法已被精确的解算方法所取代了。同样的思想方式和种种方法应用于解决有关总参谋部各机构进行战争计划的各种业务问题,都是直接指向战略问题本身的。随着核弹、远程轰炸机和导弹时代的到来,评价各种全球战略和设计洲际武器系统的这种需要也到来了。假定技术问题已解决,那末余下的首要问题又是地理方面的问题了。涉及到一种武器系统的诸组成部分为了达成某一个地理上的特定任务而必须实现的总体布势和局部配置。有关这种分析方式用于军事决策的实例,不妨看一下五十年代美国空军选择和修建战略空军基地的情况。当时的问题是,将这一支针对苏联的远程轰炸机部队配置在什么地方,怎样配置,以及如何在所选定基地的协同下使用这部队。
造成上述设计问题的技术环境,部分是由于科学上的突破所引起,部分是为了适应地缘政治学概念发展的需要。美国空军寻求往大洋彼岸投射炸弹的手段,可追溯至1941年4月法国陷落和德国巩固了其对西欧的占领。据认为,英国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为了确保B…36型轰炸机有效,这种轰炸机被要求能续航10,000英里,可投送10,000磅高爆炸弹。轰炸航空兵基地的设置、可能的打击目标、巡航速度和最大速度要求,以及在有敌人设防情况下的最大飞行高度等,这一切问题在设计、计划时都要予以一一考虑。所有一切都是在不知道已经在研制原子弹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1945年4月原子弹投到广岛了人们才知道 ' 校对者注:原文如此,似日期有误,原子弹轰炸广岛应为1945年8月6日。 ' 。在制造B…36型轰炸机样机期间,战略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43年年中,局势已经明朗,英国能坚持住,不会陷落,但一场太平洋战争正在发展着。在对日战争中,由于当时并不清楚收复太平洋上诸岛的过渡性战役会取胜,人们以为洲际轰炸机可能要在该地区发挥作用。随着日本侵略者逐渐被驱回,欧洲战争也接近尾声,需要B…36轰炸机这种紧迫感也就开始慢慢消失了。然而,美国空军已在开始从以俄国为作战对象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角度考虑问题了。由于获取海外基地前途莫测,意味着要向目标半径延伸基地,B…36型轰炸机因此像是一个好赌注。在那个时候,用高爆炸弹实施战略轰炸仅仅是战争的起码组成部分。随着原子弹杀伤破坏威力的展现,研制一种能够由大洋彼岸对俄国进行毁灭性打击的轰炸机及其辅助系统,便由战略的次要问题上升为战略的核心问题了。
时至1947年,还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角度来考虑战略轰炸问题。轰炸航空兵的任务,首先是突入敌人防御体系;其次,抵近并发现自标,尔后摧毁之;最后,返回基地。飞抵目标区和由目标区返回,其伤亡大小取决于对敌破坏的效果如何。喷气式截击机和防空导弹的改进,使轰炸航空兵飞抵目标区并返回更加困难了。与此同时,核炸弹大大提高了破坏能力。当时认为,建设一支能摧毁俄国工业和行政中心的力量,乃是避免常规战争消耗代价的一个途径。B…36轰炸机航程远但速度慢,其替代方案是将速度较快的B…29型轰炸机与空中加油机结合起来,以提高突破喷气式战斗机防御的能力。
到1950年,战略空军司令部已拥有了一支由B…29、B…36和B…50轰炸机组成的轰炸机力量,据认为,在美国垄断核武器情况下,其作用是对苏联进攻西欧的威慑。一旦美国受到挑战,战略空军司令部的任务是摧毁苏联发动战争的工业基础。当时认为,即使俄国人研制出了核武器,他们也不能大量生产,而且在投射核武器上也有困难,因为他们的远程飞行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1951年,美国空军委托兰德公司研究海外空军基地的筛选问题,以适应战略空军司令部任务的需要。兰德公司的专家们指出,空军基地的选择对于确定整个战略力量的组成、破坏力和费用是关键性的。在选择基地时,光凭基地的获得、修建、维护及操作使用的费用还是不足以成为基地选择的充分标准的,基地的地理位置也影响到延长那些不经途中加油不能飞抵目标的飞机的航程的费用。它还影响到轰炸机不得不飞经敌占区的航线,从而在途中可能遭受损失。易受攻击的程度以及使基地保持作战状态所必需的资源和破坏后修复的费用,均因基地设置位置而不同。问题不仅仅是把基地设置在何处,而且还是什么样的基地与作战系统方能最好地完成战略空军司令部的作战任务。
兰德公司专家们从研究1956年空军行动和基地使用方面的补给系统的实际情况着手,探索既能以最小的代价摧毁一定数量的目标,又能凭固定的预算摧毁尽可能多的目标的基地配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才算是代价最小的系统或者最有效的系统呢?这显然要视未来目标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因素而定。鉴于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专家们试图研制出一种在敌人攻防能力和国际政治局势发生各种可能变化的情况下,都能运行自如的系统。
当时的系统是由美国平时各种军用飞机使用的基地组成的,这些飞机除一些重型轰炸机只使用海外基地作为中间停留基地外,在战时都要转往海外基地。那时,考虑的方案大致有这样四种:靠近敌人的战时海外基地;战时海外基地,但与俄国有段距离;美国本土基地,备有空中加油设施;基地设在美国,加油点设在海外中间停留基地。专家们对这四种方案进行了比较。
在比较这四种基地配置方案中,最关键的变量是距离。各个系统在其诸基地到四个关键点的距离上是不相同的。这四个关键点是:目标点,对敌防御进行攻击的最佳进入点,加油点,以及敌人能对我基地发起攻击点。各个系统由于至该四点的距离不一样,而造成配置费用也不一样。由于至各点的距离不同,诸基地系统的布局也不同,它的不同又决定了轰炸机活动半径和后勤费用的不一样。同样,它们也影响到了敌人的防御配系,从而也影响到飞行中损失的轰炸机数目。它们影响到基地易受攻击的程度,进而影响到轰炸机在地面的损失数量。
在这一分析研究中,除了研究上述因系统空间部署位置而引起的“配置”费用外,还有随在地理上因气候、地形不同而变化的“环境”费用、建设费用,以及现有的防空设施等都得到了研讨和一并考虑。
在研讨增加飞机活动半径、突入敌人防区要花多大代价、美国国外设置基地要花多大费用(包括环境费用),以及基地易受攻击可能造成多大损失的途径中,地面加油方案很早就显示出其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在后勤费用小和能对对方的攻击提供防护上。接着,诸方案比较转向从反面对系统性能进行论证,就是设法驳倒该方案的优越性,以证实其是否可行。结果证实,在未来各种可能的战争条件下,包括苏联拥有原子武器的情况下,地面加油方案都是适应性最强、最牢靠的解决方法。
这本来是作为一个后勤问题来研究的,但最后却变成了大战略的推演。1953年,兰德公司递交了其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在面对敌人突然袭击的情况下是有弱点的,确实影响了美空军的政策。结果,减少了海外基地的职能,加强了其基地对付攻击的能力,组建了一个空中警戒系统,还研制成一种续航时间长的飞机。由此所能得出的总的教训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警句,即千里之堤常溃于一穴,一场战争失于缺少一颗马蹄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