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319章

宋时明月-第319章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兴不关心东西方神界地事情,他只关心眼前鼻子尖那点事。他在从广州到惠州的路上迎来了公历新年的到来。这一路上爆炸声响个不断,在这次广州大修路过程中,炸药首次被当作一种开山工具,或者说一种建筑材料,出现在大宋境内。这种黑火药威力并不强,可架不住量大。赵兴一手掌控着亚洲硝石第一储藏地小琉球,还掌控亚洲第一硫磺储藏地日本的海贸,在这次修路过程中他使用了无限量的炸药,逢山劈山逢路开石,取直线从广州取直线向惠州。
  这条正在修建的道路并没有与现有的官道重叠,偶尔它会与现存的官道平行,这时候同行地人就会看到爆炸引起地硝烟与滚滚的烟尘、隆隆地声响。帅范一路走一路介绍:“从这里到惠州我们一共分了三百个屯,每个屯大约一千人,负责修二十里官道。其中需要搞爆炸的总共有二十多个点,好在我朝人人都会点爆竹,弄这些并不复杂。
  这些民工分作三班,每班干两个时辰,一天干六个时辰。轮到干活的班队上去开山,炸下来的山石粉碎了铺在路面,没有轮上的班队,或者已经干完活的班队会集中起来进行简单的操练。此外每天还有半个时辰的授课,主要雇佣当地老农给他们讲广州作物的习性。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雇佣了一百三十名当地老农,其中还有部分村秀才……“
  赵兴打断帅范的话,插嘴说:“我已经跟方次彭商量好了,凡是来给民夫授课的老农,都给授予广南东路农学教谕的虚衔,不管他识不识字,官府都发给教谕的官身。这官衔不给薪酬,但学政那里记录名单,他没有品级,但见到地方官可以不跪拜。若有官司牵扯学谕,当地地方官必须先禀明学政,再行传唤农学谕。”
  帅范撇撇嘴:“大人,农学谕这称呼那么拗口,还不如直接称农学士好一点。”
  万俟咏阻止说:“休得胡来,学士的名号岂是我们随便就可以给的,还是叫农学谕好点。”
  帅范又嘟哝了一句什么,大伙都没有听清,接着他又说:“大人说到年底会有十万民工过来,可现在只有六万。人手严重不足。广州这里南人矮小。一贯不堪战斗,我们的水师与枪手还需要从山东河南募集,大人,眼看就要过年了,过了年军队编练不成,我们可就出不了手了。”
  赵兴一边催马赶路,一边解释:“别着急,人会有的,我大宋有一亿百姓。河南山东人口足够,可是这都需要时间。招人需要时间。运送这些人也需要时间,这些人赶到广州,也需要时间。
  再隔五六天。陕西的沥青就要到了,这批货物通过黄河运到渤海,而后再从渤海一路下来。路上运了一个月,等他们到了这就开始铺路了,明年开春把路铺完,这些人就可以让他们垦荒,先来的这几万人只要一半肯留来来,我们这一年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可是每批来屯垦的人都需要训练,反正朝廷有把流民编入厢军地惯例,我们就且当把这些流民编制成广南厢军。而后散步在道路两边一边垦荒一边护路。等这些人扎下根来。广州地人口就足了,人口足可以办很多事。“
  帅范有一句每一句答应着。这三人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游山玩水,时不时的驶下正式官道到筑路现场观察一下施工情况,等他们赶到惠州,恰好是除夕夜。
  苏东坡走到哪都是万众瞩目的人物,听说他贬谪到惠州,无数读书人专程等候在他贬谪的路线上,准备追随他来惠州。其中一名扬州学子张惠蒙性格最坚韧,在路上没等到苏轼,他竟然用两条腿丈量着,一路摸到了惠州,追随在苏轼左右,亲执弟子礼日夜伺候苏东坡。接着惠州附近的文人学子听到苏轼到来的消息,一起赶到苏轼的贬居所,甚至连海南也有不少人渡海前来惠州向苏轼请教,其中就有海南有史以来第一名进士姜唐佑。
  此时的姜唐佑还没有考中进士,等他考中进士的时候苏轼已经看不到了。
  这些文人学子自发地汇集到苏轼居住的白鹤峰前面,让苏轼所在地这片山林显得灵气十足。赵兴站在山脚下,仰望着山道中络绎不绝的朝圣学生,心心醉神迷的倾听程爽地汇报:“师公说是喜欢这座山林的俊秀,小侄就将这个山峰买了下来,又从杭州请了十多个种茶的匠师,从当地雇了三十户人家,在峰后种茶,峰前种粮种菜,估计这样一来,师公衣食无忧矣。”
  “师公情绪如何?”
  程爽回答:“很好,师公每天乐呵呵地!刚到惠州时他写下了《初到惠州》: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七叔,你不知道那是的情景,想起那个时候我都快要哭了——满城父老听说苏公到此,皆相携迎此翁。真是令人热泪磅礴。
  只是师公最近情绪不好,近日收到章大人书信说送酒六壶,信收到了酒没有到,师公写信抱怨说: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饷春耕。“
  苏轼就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朋友送酒,信到了酒没到,他乐呵呵地问:送酒者名叫“乌有先生”吗?送的酒哪儿去了?我左手拿螃蟹绕着花园转了几圈,手都举累了,这酒还没到,让我怎么吃螃蟹?那酒,莫非是春耕时用来浇地了?
  在正常的历史上,苏轼贬谪惠州期间也非常开心,写下名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同时,他还给朋友写信说他住在这里一切都好,希望朋友不要操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他常处在饥饿当中,连每天的伙食都需要这群朝圣的学生接济。现代甚至有观点认为,那位美如西子地朝云姑娘是在惠州活活饿死地!
  一代文宗,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保持开朗心情,令人每念至此,忍不住欲嚎啕而歌。
  “程正辅来过了?”赵兴忍住悲伤问。
  “来过了”,程爽嘴角浮出微笑:“师公刚来惠州时,也曾为此发愁,终日闷闷不乐。弟子曾想预先派人阻击。但朝云师母得知却大笑起来。说:我相公乃堂堂大丈夫,岂能被这点小事难倒。
  师公惊问娘子有什么妙法。朝云师母笑了笑,说: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师公来的时候满城出迎,只要师公不要太犟,凭师公地名声,以天伦亲情去感化程宪,程宪必不会过于为难。
  朝云师母一席话,令师公茅塞顿开。师公立即修书一封。与程宪叙说前缘,怀念亲情。也说明自己处境不便前往迎接之类的话。程宪收到信,为之感动。不久前已经来了。“
  赵兴笑了。程正辅是从广州返回后直接来苏轼这里的,但无论如何。程正辅与苏轼是亲戚,在宗法社会地宋代,俩人不可能自相残杀。章这下子预料错了。他比赵兴更不了解这个时代。
  “一自东坡谪海南,天下不敢小惠州——坡公之前,谁知惠州?坡公之后,天下何人不知惠州?这就是文化地力量!”赵兴悠悠的说:“阿爽,你说曾想狙杀……这话今后不要再说。想当初,我要狙杀人的话,何必落在今天这个境地。但狙杀这事,不能随意动用。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则。规则不见得都是好的。但规则不好,你可以要求改变规则。然而在规则未变更之前。我们必须做规则的维护着,而不是破坏规则者。否则,我们何必改变规则,因为变更的规则不也是规则吗?谁又来维护我们定下的新规则?依靠我们这些规则破坏者么?
  小爽,不要随意趟过那条底线。从来没有人靠暗杀成就大事——从来没有!所以,这件武器不能随意动用。否则,最终的受害者是我们……瞧,这件事就是如此,本来可以好好解决,但若我们走上了那条最后之路……一切都不一样了!“
  “最后之路!”
  程爽记住了赵兴地提醒,继续解说:“师公见了程正辅,跟他说:广州兵备松弛,营房破损,士兵们不得不借宿百姓家中,使得百姓不能安居。师公希望程正辅过问此事,又反复叮咛程正辅不要让别人知道这事是自己提起……”
  赵兴也笑了,自从他到了广州之后,大肆修建民工房屋,拜炸山开石所赐,现在雇来的民夫们住地都是厚厚的石屋,而士兵们的居住状况依旧没有半点改善,不是赵兴顾不上,而是他诚心为难那些士兵,等待他们自己提出退役要求。可没想到苏轼这个不可救药地人,居然注意到了这点。
  苏轼是罪官,是被监视居住的,而监视他的是广州厢军。广州有三支武装力量,第一支是禁军,一千二百人;第二支是厢军,包括历年移囤地厢军总共两万人,剩下的是民间武装力量,称之为枪手。
  跟陕西弓手一样,这些民间武装力量混的也很惨,因为没有正式俸禄加上调遣频繁,所以家境富裕的枪手常喜欢花钱招人顶替,结果枪手这个词后来就成了拿钱顶替别人做事的代名词。
  广州地处偏远,厢军光是抵达广州的行军费用就已经可以在当地招募无数的枪手,所以广州厢军数量不多,而且被各级官员忽视,甚至连他们的营房都懒得修建。苏轼自己也是靠别人资助生活,他还有心去关心厢军地住房问题,这种行为往好里说是天性仁慈,往坏里说是此人同情心泛滥。
  赵兴站在山峰下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程爽会意,当先引路,赵兴跟在后面徒步向半山坡苏轼地住宅走去。
  苏轼的这次贬谪让赵兴回忆起黄州,他在半山坡替苏轼设计地住房依旧刷的雪白,命名为白鹤雪屋。苏轼是个浪漫的人,赵兴将墙壁刷的洁白无暇,他闲着没事已经满墙画上了翩翩白鹤,让整个房间像是栖息在鹤群中的一块圣地。这圣地旁边围满了前来朝圣的读书人。
  这群读书人诧异的看着几名官员打扮的人徒步走上山坡,他们身后跟着一队铠甲明亮的士兵,这些士兵也都用手牵着马徒步而行,走到一半,士兵们已经自发的散开,隐隐将整个山坡保护起来。学子们看不出这支队伍地来历。见到士兵们包围山坡。恐慌起来,他们窃窃私语,胆大地学子正准备挺身而出斥责这名来的武官,却见那人回身叮嘱几句,士兵们立刻开始收拢队伍,停步在山坡下。
  赵兴给苏轼这次设计的住宅是一座开放式宅院,整个山峰都是苏轼的产业,所以没必要用院墙把住宅封闭起来。半山坡上,一座尖顶石屋耸立。他带有巨大的明亮的落地窗,从屋里可以看到外面的情景。也可以看到整个山峰的景致。赵兴快走到门口的时候,门里走出两人迎接,当先地是苏迨。尾随的苏过。
  苏过显然受过苏迨吩咐,见到赵兴来,也没有称呼他地官名。只是拱手问候:“兴哥,年关将近,你不在家陪老婆孩子,怎么来惠州,有心了!”
  赵兴站在门口,回首打量苏轼住宅的景色,满意的点点头,而后指着房屋左右吩咐程爽:“左右再建两排屋舍。一排搞成大讲堂。让老师讲学,一排搞成宿舍式房子。让来地学生借宿……老师生活可好?”
  后一句话是问苏轼两个儿子的,苏迨苦笑一下,没有回答,苏过摇摇头,不好意思的说:“别地还好,岭南贬谪之地有这样好的居住环境,已经感谢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