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的红利怎么分配?”
赵兴正打算开口,一名厢军匆匆跑来,向赵兴禀报:“通判大人,知州有事,请你过去。”
苏轼掌管着杭州军事,所以苏轼使唤的人不是衙役,而是正规的禁军人物。这名禁军赵兴也认识,他是苏轼身边的正规使唤人,名叫“李二”。赵兴跟着他一路跑进杭州府衙,他进去的时候,发现苏轼吃饱喝足了,正摸着肚子在府衙的小院里散步。
苏轼没看到赵兴进来,因为赵兴进他的院子是无需通报的。苏轼显然又喝了两盅,神态很悠然,他一边摸着肚子,一边问身边伺候的女使、小婢与朝云:“你们说,这肚里都装的啥?”
赵兴笑意盈盈的靠着门站着,因为他听过这段典故,他即将见证一个成语的诞生。
女使们有的说苏轼刚才吃的菜名,学问高一点的说一些高雅一点的话,比如夸奖他满肚子诗文,苏轼听了她们的话,频频摇头。朝云正在给苏轼缝衣服,她缝上了最后一粒扣子,回答:“学士肚里满肚子不合时宜。”
苏轼大笑——这才是他想要的回答。
等苏轼笑完,看见倚门而立的赵兴,他连忙招手:“离人,我正有事找你……”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34章 大嘴巴的苏东坡
赵兴与苏轼家里人熟,见到他来,苏遁首先跳了出来,他向苏轼拱手,口称:“嫡父,我想跟大大住几天,望嫡父允许。”
“嫡父”或者“爹爹”是宋人对父亲的正式称呼,而“大大”不是宋代称呼。那是苏遁年纪小的时候,口齿不清,把“爹爹”误叫做“大大”,一来二去,这个称呼就成了赵兴的专用称呼,他的含义相当于现代的“义父”。
赵兴没等苏轼回答,一把抱起苏遁,一边用手帕擦着苏遁脸上的口水和汗水,一边说:“挺活泼的一个孩子,老师,看你把他教导成什么了。”
朝云不满意了,她脆声说:“叔叔,人都说遁儿最近颇懂进退,深知礼节,你怎么说这话?”
王夫人过来打圆场,她接过朝云缝制的袍子,抖开来呼唤苏轼:“都吵什么吵,来,官人,该冬天了,这身新衣赶紧试一下。说起来,这料子真不错,还得感谢离人,好几年没见过这么上好的蜀锦了。”
苏轼一边讪笑着,任由老妻给他套衣服,王夫人套上了以后,还比量着他的身材,计算一下哪里该紧一紧,哪里该松一下……其实,这种针线活早就不该由她亲自动手了,赵兴家中的衣服都是由倭女缝制,而苏轼这方面,只要他开口,成百上千个倭女会抢着给他做衣服。
嗯嗯,妻子亲手做的衣服,现代称之为“温暖牌”。苏轼一边任由老妻唠叨。一边冲赵兴无可奈何的笑了,王夫人在衣服上做了很多记号,嘴里也不闲着,回答苏遁刚才地问题:“干儿(苏遁乳名)要去离人那里,有什么不放心的,那里孩子多,让他跟着去玩,难道离人会亏待了他?”
赵兴没有亏待苏遁,苏轼的几个孩子里,苏遁的玩具最多。那时赵兴没孩子,很溺爱这个圆滚滚的胖小子,朝云知道情况,王夫人一开口。她也退让了:“离人抱去,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只是孩子顽劣,这才学了几句诗文,又……”
苏轼一摆手:“几步路的功夫,离人那里什么人都有。不亏了教导他的时间,以后你想看,只管去。孩子在离人那里玩腻了。顺路就回家了,无需挂怀。
离人,我叫你来还有点事,这眼看又到天宁节了,子由(苏辙)现在辽国,我放心不下,你能不能帮我送封信去。问问他的情况。还有,也给李送封信。让他别灰心,明年继续考……信稿我已经准备好了,你速速送去。“
苏轼的信放在桌上,赵兴不见外地拿起来,打开信封,里面是一首诗,序言说:“余与李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
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平时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
青袍白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买羊沽酒谢玉川,为我醉倒春风前。
归家但草凌雪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赵兴一阵胆寒,这话能说吗?
科举作弊,没做成功,居然大摇大摆向对方承认自己的失误——古往今来,能把作弊的事情说的如此风雅,如此坦然,恐怕也就苏轼这个傻大胆了。
苏轼从来是个肚子里憋不住话地爽快人,他在密州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诗,描写他在夜里爬上密州的一座桥,看着两岸的灯火,看着天上的星星,很有感触,觉得景象很美。于是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直接把密州团练使吓瘫了。
密州是防御州,苏轼跑到密州“左牵黄右擒苍”还则罢了,半夜,密州的大桥是禁止人通行地,苏轼半夜三更坐大桥上写诗,这不是直接暴露密州团练使的疏忽与失职吗?那厮可是苏轼朋友啊!他是被苏轼闹得没办法,才任由其半夜三更上桥的。没想到苏轼桥是上了,还写诗自夸这种行为。
密州团练使苦苦哀求苏轼不要发表这首诗词,苏轼倒是答应了,但第二天他又忘了,于是,这首诗还是发表出去了……
这还不算,苏轼在贬谪黄州时,还写了一首诗,说他在徐知州家里喝酒,喝醉了,半夜三更散席,城门已经关了,他爬上城墙,看了看星星,然后翻过城墙回家。
他说自己在城墙上地感觉——很爽。
徐知州都被这首诗吓傻了,半夜三更苏轼翻城墙,当时他还是个罪官,徐知州应该是监视人,他却记录了徐知州与他喝酒喝到半夜翻城墙……
关于这首诗,徐知州也照常央求苏轼隐瞒,苏轼答应地也很爽快,就如他答应赵兴隐瞒《刺牛》那篇文章一样——一样的不遵守,都发表了。
奇怪的是,无论徐知州与当时的那位密州团练,事后都没有受到处罚,大宋人把这看做一件极其风雅的事,一边看着苏轼的诗,一边偷笑这人的大胆,还欣赏地评价后者地憨厚。
这首科举舞弊诗会不会也获得相同待遇呢?
赵兴拿着诗稿,琢磨半天,百思不得其解:你说苏轼在“乌台诗案”中,什么都没写还被人诬陷折磨的困窘不堪,这几首明白地罪证诗——瞧,半夜上桥、翻城墙、宰杀耕牛、科举作弊……怎就没人找他麻烦呢?
好奇怪!?
不管了,赵兴默默的将信件折叠起来,塞进信封,回答:“我的快舟最多五日送到李手中。辽国那里,也不成问题,密州有一条路能通到辽国,老师想说什么话?”
苏轼想了想,提起笔来说:“写首诗吧,我写一首诗,递交子由的时候,就当作普通信函,不过,送信的人你要选好,给他带个口信,问问他的情况,问他需要帮助吗?”
苏轼能怎么帮助苏辙?赵兴苦笑一下,点头答应了苏轼的委托。
苏轼挥笔而就:“江淮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当年踏月走东风,坐看春闱锁醉翁。白发门生几人在,却将新句调儿童。“
啊啊,“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说的就是刚才的情景。“白发苍颜”,一个新成语诞生了。赵兴看着苏轼,忍不住轻轻摇头。
货比货的扔,人比人气死——据说今年是苏轼创作的最低潮,秦观说他自从来到杭州任上就没有看书,这一年,他总共只写了八十八首名传千古的诗,这是第八十七首。
朝云说苏轼“满肚子不合时宜”,哪里?苏轼满肚子诗心、诗肝、诗肠,随便一摇晃就是几十首诗,而赵兴拼命剽窃,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盗版了四五首诗。你说苏轼满肚子是什么?
面对这样一位大诗人,在他面前谈诗是件令人绝望的事,赵兴不想谈诗了,他说别的。
“天宁节?”由苏轼刚才的说话,赵兴倒是想起一件事,他赶紧问:“老师,听说天宁节,百官都要给天子贺寿,是吧……我们是不是给宫中送点礼物去?”
苏轼茫然的瞪大眼睛,说:“写首应制诗吗?这种应制诗可不好写,要注意避讳,讲究用词,我得好好想想……”
赵兴终于确定了:苏轼满肚子是不合时宜。
高太后对苏轼多好,揭枢要是能够得到苏轼这待遇,他也能将杭州灾情平息下去。受了别人这么大一个人情,他就想着写首诗感谢——I服了You
这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一直活在自己的诗歌世界里。
赵兴无奈的摇摇头:“算了,这事交给我吧,老师只管写好一个信封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干。”
苏轼也没见外,挥笔写下了一个大信封……赵兴拿着三个信封两封信,一边叹着气,一边走出苏轼的家门。
这一天是九月三十号,霜降,亦即公元1088年10月17日,星期二。
等他回家的时候,城堡里人声鼎沸,陈伊伊正领着几名越南侍女,手足无措的吆喝着仆人,她似乎喊了许久,嗓子都沙哑了,一见到赵兴,赶紧扑进赵兴怀里,直嚷嚷:“官人,吓死我了,城堡里潜进一个贼来,你快去看看。”
赵兴望了望天空,无奈的笑了笑。刚才说不要让官人惦记,不要让贼惦记,如今这可是两件事都全了。不过赵兴这城堡看守严密,那人是怎么潜入的呢,难道他真有飞檐走壁的鼓上蚤时迁的本领?
程爽汇报:“是从码头进来的,我们码头白日里繁忙,那人是我们雇的一名装卸夫。收工的时候,他潜藏在货堆里,刚才关闭堡门,萧将军领着几条狗巡视,被狗发现了……”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35章 给皇帝庆祝生日
看着程爽欲言又止的神情,赵兴催促:“然后呢?”
萧峰蹲在地上,抱着头回答:“主人,怕是救不活了——那人想跑,三条大狗围上去一通咬,咬断了他的一条腿。”
赵兴笑了笑:“我可是杭州管刑律的人啊,贼钻到我的家里——这不是笑话吗?还是从码头钻进来的?他怎么有机会躲开监视钻入货堆里?嘿嘿嘿,我每常自诩学生的组织能力强,可一队搬运夫少了个人手,队头居然没报告,下班时他怎么点算人头的,可笑!”
程爽嚅嗫的说:“老师……其实今天入港的船多,我们缺人手,就临时从外面雇了百十个人,这人来人往的,一时之间乱了,那厮就是新雇的,没能看住……”
赵兴叹气:“既然人跑了一个,队头都没察觉,说明你们组织不得利,蒲易安的人管理不严谨,我可早等这一天了——撤换蒲易安的人手,送信给普纲首,就说:码头,我接管了!”
赵兴说完这句话,叹着气搀着陈伊伊往屋里走。他身后的苏遁很好奇,紧着嚷嚷:“大大,我去看看那人,他好有本事,竟然能躲过大大的……”
一名以色列人突然插嘴:“截肢,公元四世纪就已经有了截肢与异体移肢手术,我恰好学了一点。那个人腿上的肉已被咬到骨头,只能进行截肢手术。赵先生,让我们给他做截肢手术吧?”
赵兴一边点头。一边往屋里走,程爽见苏遁还在坚持,赶忙一把抱起他,强行向屋里走去。那名以色列人一看赵兴点头了,连忙呼喊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