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地球的红飘带 >

第40章

地球的红飘带-第40章

小说: 地球的红飘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紧,就是脚扭了一下子。”周恩来笑着说。
  刘伯承正站在旁边,他指了指面前的深沟说:“多悬哪,就摔在沟边边上,差一点就摔到大沟里了。”
  大家一看,脚下的深沟有几十丈深,纷纷说:“真是太危险了!”
  “他这匹枣红马真是不错,”刘伯承说,“它一见周副主席摔下去了,就立刻站住,一步也没有多走,如果再拖几步那可不是耍子!”
  “这次全靠马克思在天之灵!”周恩来也为自己庆幸。“我看恩来老这样下去不行。”博古说,“他事情多,又不注意休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嘛!”
  毛泽东笑着说:“话是这么说,可是他休息得了吗?他的作风也是改不了的。你们看,是不是给他配副担架?他总得有点时间睡觉才行。”
  话刚落音,周恩来就摆摆手说:“不要!不要!我不过在马上打了个盹儿,就出了这事,以后不打盹儿就行了嘛!”
  “不不,这靠不住。”刘伯承说,“你那电报稿上的字一坨一坨的,我一看就晓得你打盹儿了。”
  “我赞成给恩来配副担架。”张闻天说,“打盹不打盹,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上次我骑在马上下决心不打盹,结果还不是摔下来了?”
  几位领导都对这个提议表示赞成。毛泽东笑着说:“好,咱们今后谁也别再唱落马湖了!”
  从此以后,按照中央规定,周恩来配了一副担架。但是大家发现,坐这副担架的不是沿途的伤员就是步履艰难的病号。周恩来仍然背着他的黑皮公文包和一顶破斗笠,行进在军委纵队的战列里。
  (三十一)
  人说贵州是“地无三里平”,但到了贵阳近郊毕竟开阔些了。那里有一个县,地名就叫平坝县,足见平坝之可贵。就是在这块平坝上,也还是有许多零零碎碎的桂林风味的小山。有的象馒头,有的象草帽,有的仿佛是古代武士尖尖的头盔遗忘在这郊原上。贵阳是既贫穷而又美丽的。
  可是,今天她却仿佛在颤栗着,陷入隐隐的恐惧中。
  蒋介石是三月二日偕夫人宋美龄飞抵重庆督师的。在这里,他听汇报,打电话,作计划,发脾气,骂人,给将领写亲笔信,整整忙活了二十二天。最后他觉得这种“督师”还是不如亲临前线指挥,于是在三月二十四日,又偕宋美龄飞抵贵阳。随行的还有蒋的德国顾问端纳、陈诚、侍从室主任晏道刚,随后何成濬、吴稚晖、陈布雷也专机飞来。一时贵阳城内要员云集,羽电飞驰,俨然成了首都。而一度称王的薛岳将军,却由前线总司令一下子变成了高级传令兵或侍从参谋,只是作为蒋的传声筒上转下达罢了。
  但是,这种亲自指挥虽然过瘾,也不是没有苦恼。例如各路大军在古蔺、叙永地区扑空之后,红军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下一步的动向究竟如何,就一点也搞不清楚。这自然不能不使最高统帅兼前线总指挥的蒋氏恼火。这天他对薛岳就很不客气。平时他对这些将领们不是称兄,就是道弟,最少要称他们的号,而决不直呼其名。例如称薛岳为伯陵之类。而今天则不然,他在电话中直橛橛地说:“薛岳,敌人到哪里去了,你查清了吗?”
  “委座,据了解,大概是在……是在古蔺一带。……”薛岳在电话里磕磕巴巴地说。
  “什么大概,大概?我们指挥打仗,能靠大概吗?我在黄埔是这样教育你们的吗?”
  对方不言语了。蒋介石又问:“不是派了几架飞机,专门供你作侦察用吗?”“空军说,天气不好,地面看不清楚。”薛岳胆怯地回答,“再说共军很狡猾,他们看见飞机来了,本来向西走,马上掉头向东,所以空军的情报也靠不住,我们是吃过这个亏的。”“看不清就不侦察了吗?”蒋介石火了,大吼了一声,“薛岳,你是干什么吃的!”说过,把电话听筒一下甩到地板上了。耳机在地板上还在响着薛司令官的声音:“喂,喂,委座,委座,请您听我再解释一下,……再解释一下……”站在旁边的侍卫官,怯怯地看了他的主子一眼,然后拾起耳机压在电话机上。
  然而,确切的消息终于来到。红军已经离开古蔺、石宝、龙山地区,从太平渡、二郎滩四渡赤水,经习水、仁怀、枫香坝、白腊坎等地,突然南渡乌江,逼近贵阳。蒋介石这一惊非同小可,正是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几天每天都在寻觅的红军,已经到了面前。蒋介石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这时蒋住在前省主席毛广翔华丽的住宅里。这是一座有拱形装饰、宽大走廊的三层楼房。蒋住二楼,其他人住一楼和三楼,开会非常方便。为了收集思广益之效,参加开会的人倒真不少,宋美龄、端纳、顾祝同、陈诚、陈布雷、何成濬、吴忠信、晏道刚、郭思演、王天锡等人全参加了,把一个大厅坐得满满的。尽管蒋氏在众人面前力持镇静,但每个人都感到他的表情很不一般。大家的发言,集中在对红军意图的判断上:一种意见认为,红军在贵州无法立足,入川既不可能,只好再图转兵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一种意见认为,红军此举正是为了乘虚袭击贵阳。蒋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总的看似乎倾向于第一种意见,然而他认为,红军不管是前者或后者,两者都威胁到贵阳的安全。他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时各路围攻红军的部队都滞留在古蔺地区,贵阳的守军仅有九十九师共四个团的兵力。而且这四个团大部在外围担任守备,城防兵力不足两个团。因此,蒋决定令各路大军迅速驰援贵阳,特别指令最近的滇军孙渡部三个旅昼夜兼程,火速赶到。但是,即令各路大军从天外飞来,也还是需要时间,为了防备不测,他又命令立即在贵阳城垣周围加强城防工事。
  一个紧张的令人揪心的会议结束了。蒋介石特意把贵阳的警备司令王天锡留了下来。他看大家都走出了大厅,就带着笑走到王天锡面前,问寒问暖。王天锡是王家烈的部下,虽然名义上还是警备司令,早已名存实亡。因为薛岳入主贵阳以来,很快就派了一个名叫郭思演的当副司令,反客为主,把王天锡的一切实权都剥夺了。王天锡已经去世的哥哥王天培也是早年被蒋介石收拾了的。因此,王天锡这时正心灰意冷,准备下台。今天见蒋介石对自己这样热情,真是受宠若惊,深感意外。
  “天锡,你现在还在外面住吗?”蒋介石关怀地问。
  “是的。”王天锡立正站着,毕恭毕敬地回答。
  “你可以搬到行营来住么,这样我们联系就密切了么!”
  蒋介石说过,又关切地问:“你的先兄还留下后代吗?”
  王天锡把王天培家里的景况讲了。蒋介石叹口气,不胜同情地说:“只要留下人就好。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么!”
  只是这么几句亲热的话加上亲切的笑容,就把王天锡的魂儿摄去了一半。他傻乎乎,笑眯眯,一个劲儿地点头哈腰。
  随后蒋介石这才说到正题:“天锡,你看城周围的碉堡几时可以修成?”
  王天锡挺挺胸,把身子站正,郑重地说:“我保证,明天天亮以前完成。”
  “可不要草率啰!”蒋介石带笑说。“你要懂得贵阳的得失非同小可,它是关涉到国际视听的。”
  王天锡严肃地点了点头,十分恭顺地说:“委座,我包您满意。如果您检查不行,我马上再修。”
  果然,第二天一早,被打足了气的王天锡就在电话里兴冲冲地报告:贵阳城垣及四周的碉堡全部竣工。
  蒋介石一听放了点心。紧接着又产生了新的不放心,怀疑这些工事是否坚固。他越不放心越想,越想就越不放心。渐渐地他觉得那些工事未必顶用。由觉得而认定,由认定而肯定,由肯定而不安,由不安而不禁步出行辕辕门。
  陈诚、顾祝同等一帮文臣武将,忽见委员长披起希特勒送他的黑色避弹斗篷要出大门,急忙跑过来说:“委座,您要到哪里去呀?”
  “我去看看城防工事。”
  “光我们去看看就行了吧。”
  “不!我要亲自看。”
  一般文臣武将见蒋一定要去,就一窝蜂似地跟在后面。端纳、宋美龄也在其中。王天锡也飞快赶来陪着蒋走在前面。
  一伙人来到城上,沿着城墙走走停停,指指划划,一路上评价着仓促修起的工事和碉楼。这些碉楼是王天锡果断地决定拆掉一座古寺,而由贵阳军民人等一昼夜不眠不休修起来的。跟在蒋氏后面的人们,每个人都在领袖面前显示了对党国的忠诚,凭着自己的军事眼光和天才对这些工事进行着评价。领袖也露出满脸喜色,偶尔插一句称赞的话。王天锡更是笑逐颜开,春风满面。
  视察完毕,蒋介石特意邀王天锡到自己的房子里喝茶,把王天锡好好地夸奖了一番。
  “天锡呀,我发现你很能干哪!老实说,这么多年来,我还没有见过一个象你这样效率高的。你要好好干,前途远大,未可限量。”
  王天锡眉开眼笑,连嘴都合不拢了。
  这时,他已被“米汤”灌得晕晕乎乎,正想要说点什么表示表示,忽然顾祝同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这位能征善战的宿将,慌促间向蒋介石行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敬礼,说是室外敬礼,没有举手;说是室内敬礼,又忘了摘掉帽子。他神色紧张地说:“报告委员长,共军已经过了水田坝,快到天星寨了!”
  蒋介石象是被沙发弹了一下似地霍地站起来,脸上笑容顿失,盯着王天锡问:“水田坝?离贵阳有多远?”
  “在城东北,大约三十里。”
  “公里吗?”
  “不,是华里。”
  “噢,三十华里!三十华里!”蒋介石把光头仰起,翻翻眼睛反复念着这几个字。想了一阵,又问,“距清镇飞机场有多远?”
  王天锡低着头正在计算里程,陈诚又跑进来,报告说:“校长,刚才乌当来电话,说共军已经到了乌当。清镇也来了电话,说飞机场附近发现了敌人的便衣队。还说,二十五军的一部分叛兵也在飞机场附近滋扰。”
  这一下情况真的严重起来了,屋子里顿时鸦雀无声。隐隐的恐惧象一个无形的大网罩着人们。蒋介石默不作声,背着双手在客厅里踱来踱去,踱来踱去。他沉思了颇长时间,忽然停住脚步,双眼盯住王天锡问:“不经清镇,有便路可以到安顺吗?”
  “有的,委座。”王天锡说,“这里从次南门出去,经花仡佬(花溪)、走马场,可以直达平坝,从平坝到安顺只有六十多里了。”
  “唔!”蒋介石点了点头,又迈了几步走到王天锡跟前,说:“好,那你回去准备一下:要挑选二十名向导。”
  “好,二十名向导。”王天锡复诵着。
  “都要忠实可靠的。”
  “是,忠实可靠的。”
  “再挑十二匹好马。”
  “好,十二匹好马。”
  “再搞两乘小轿。”
  “对,两乘小轿。”
  “不要弄错,是两乘,不是一乘。”
  “对,两乘,不会弄错。”
  “要越快越好。”
  “对,越快越好。”
  王天锡急急火火地跑出去做准备去了。
  这一个下午,过得真是熬人。蒋介石心中一直忐忑不宁。不是催问孙渡率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