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新传-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见沮授改称皇叔,知他已有相投之意,遂托心坦言道:“先生既知备欲得天下,备亦不相瞒,请先生直言,若备得天下,对百姓可算好事?”
沮授微微一怔,旋即大笑道:“自然是好事,胜董卓、曹操二人,亦胜过袁绍这没有肚量之人。”他话语一转,轻声道:“可惜未必胜过南方楚王,据我所知,南方粮税远低北方,年年粮草丰收,百姓病则可医,人人有地可耕,百姓安居乐业,北方百姓多有人南投,其中徐、豫百姓十之八九都已南下!”
刘备颔首,道:“若先生愿意南投,备当车马相送!”
沮授大笑,道:“南方未必容我啊,我观刘协所用周瑜、徐庶皆是其同门,可见其用人狭隘,曹操旧部于禁至今未得重用,便是皇叔相送,我也不愿意去!”
刘备亦大笑道:“备知先生才华出众,能观远景,善谋近事,若先生能为备所用,备当托付重兵,此后,先生、诸葛军师、司马将军与我二弟关羽共掌北方兵马,南下之事,备便托付先生了!”
沮授脸色一变,道:“皇叔此言差矣,我并无投效之意!”
刘备微有一滞,旋即笑道:“先生能投本初,盖其生世显赫,公以为可成大事尔,然本初却无谋断之能,亦听信谗言,不能重用先生,备若能得天下,必然无事相瞒,只求借先生之力,早日了结这乱世尔。”
沮授沉思片刻,道:“皇叔要用我也可,但我有三个条件!”
刘备大喜,道:“莫说三个条件,便是十个又何妨?”
沮授道:“其一,冀州所降兵马合为一军,由我统领;其二,颜良、文丑、高览、鞠义等将留与军中,田丰、郭图及辛氏弟兄留我帐中;其三,军中各人官职由我任命!”
刘备淡淡地问道:“先生难道想自立一派吗?”
沮授坦然笑道:“非此不能与司马懿等人平起平坐尔,若力弱于他们,迟早为其所制,不能为皇叔征战四方,亦有负皇叔之托!”
刘备看了看沮授,未见怒色,亦不见喜色,隔了片刻,长声大笑道:“备知先生之能,此三个要求不足为过尔!”
沮授折腰相拜,道:“主公能有如此大量,胜过南方刘协更多,收复天下指日可成!”
刘备大喜,握住沮授之手,道:“备今日得先生,如高祖得张良!”
此后劝降袁绍旧部之事,皆由沮授负责,沮授不负刘备所托,除了高览被迫送回晋阳囚禁外,其余皆归顺刘备。
沮授掌权之后,立刻下令斩许攸等人,刘备前来相劝,欲留许攸一命,泪授道:“此人贪财忘主,留在帐下恐为刘协所贿!”
刘备假言劝慰几句,复又叮嘱沮授既然决心动手,必要除去余党,不得留有后患。
后贾诩得知,大惊失色,书函与刘备示警,言沮授无分晓忠奸之能,冀州帐下必有欲死而报效袁氏者,若今日不除,日后恐有大患。
刘备回书贾诩用人当不疑,贾诩与关羽道:“沮授若能知晓忠奸,焉能被许攸、逢纪所害,今其得势,虽杀许攸,然逢纪、颜良诸人皆投之,其中必有文章,日后定然生害,危及主公大业,公与主公为兄弟,此事惟公可劝之。”
关羽虽知贾诩多计谋,然生性傲然,又素敬佩义兄刘备有识人之能,故道:“沮授相投,因我兄仁义尔,焉能有他故,文和不必多疑!”
贾诩暗暗为刘备担心,不得已书信一封送与诸葛亮,与他直言其中利害,诸葛亮回函道:亮已多次劝阻,然皇叔仁义爱才,不愿杀之,亮知此事,日后必当谨慎防备,公不必担忧!
贾诩曾见过诸葛亮数次,知其年纪虽轻,行事却小心谨慎,不容半点疏漏,又精明过人,见他已然留心,便不再提此事,欲静观其变。
第七卷 角力中原 第八章 备战寒潮
沮授率冀州残部投诚刘备的消息传到颖川,杨修为刘协分析情报,道:“刘备帐下原有并州派和凉州派之争,到了去年,刘备有意扶持诸葛亮和司马懿,使得两派实力趋向平衡,如今刘备又扶持沮授形成冀州派,形成了三派鼎立的局势。司马懿有郭汜、李傕、杨奉、徐晃等凉州旧部相助,又有司马家族和洛阳旧系支持;诸葛亮坐镇中原,与孙邵极其交好,又有糜芳、太史慈等刘备旧部和张曼成等黄巾降将支持,新收青州派也多纳入他的掌控中,加上贾诩、陈宫两人不愿与其相争,渐渐将并州派和青州派融合一处;沮授虽然新入刘备帐下,可冀州人马多支持他,刘备手中还有关羽、张飞两个老部下的小派系牵制这大的三派,由此可见刘备极善帝王驾驭之术啊!”
刘协颔首,笑道:“刘备老辣啊,我们很多人到了什么地方都喜欢抱成一团内斗,刘备能够巧妙利用这种心态,在朝廷中形成制肘,使三派尽全力为自己效力!”
杨修小心看了看刘协,道:“其实殿下帐下也有派系的问题啊!”
刘协轻拍长椅扶手,笑道:“你是说现在的荆州派系和江东派系之间的事情吧!”
杨修道:“殿下帐下派系之争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主要殿下采取军政分离的策略,并且不论江东还是荆州,其实新近重用的主要是襄阳、水镜两大学府的优异学子,所以荆州派和江东派系分的很散,彼此间没有严格的区分,但殿下若长期执行这样的策略,日后迟早出现江南学府、襄阳学府和益州学府三大派系!”
刘协淡淡一笑,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咱们汉人素来如此,帮派林立,相互眷顾,只要能够平衡住就可以了!”
杨修道:“殿下能够平衡住就确实可以了,自古以来,朝廷内的派系之争就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帝王之道便是操控平衡这些派系而已。”
刘协微微摆手,示意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又问杨修:“出兵邪马台和三韩所需的地图、海图都准备好了吗?”
杨修道:“邪马台那一带岛屿众多,且大汉还没有人去过,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海图已经准备好了,在和三韩贸易的时候,治略府曾经收集过海面航线信息!”
刘协淡淡一笑,示意杨修离开,让他一个人安静一会。
在这次和张飞的一战之后,刘协经常怀疑刘备是否配做自己的对手,答案是忧郁的,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毫无疑问的是,刘备肯定会败,即使不败在自己手中,也会败在天气的手中。
再过不久,大汉就会进入历史上的第二次寒冷期,如果说有什么领土不受这个寒冷期影响的话,唯一的地方就是漠北和海南夷州,而产粮大州都会因此而大面积减产。
初泰九年冬,天大寒,较往年更寒几分。初泰十年初,开春大旱,且天寒于往年,令刘备心中惊慌,而此时的刘协却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寒冷期终于到来了。
第二次寒冷期是在公元二世纪开始,现在是一世纪末,气候已经开始异常。
刘协根据后世的资料知道中国在东汉末年开始进入第二次寒冷期,温度比正常情况低了二至五摄氏度,同时在国内各州大规模爆发伤寒,战争的肆虐,最终导致粮食产量和人口的大面积下滑,当晋统一南北之时候,全国的人口只有东汉恒帝时的十分之一,总计不到五百万。
寒冷期最不受影响的是冬小麦,其次是长江南方地区的稻,而最受影响的就是粟和春小麦。
实际上正是这次长达三百余年的寒冷期,导致了粟文化的衰落,麦和稻渐渐成为国内主要农作物,而中国经济的重心也渐渐的南移,中华文明逐步从最初黄河流域的粟文化过渡到长江流域的稻文化,也开始出现了“两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楚地的五湖地区采用的都是极为官府推崇的稻麦两熟制,应该说这次寒冷期,楚地所受的影响并不大,只有汉中、南阳等粟粮主产地比较受影响,还好刘协早几年已经开始逐步调整冬小麦在南阳、汉中、汝南、淮安和寿春四地的推广,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淮安、寿春两地已经开始追随南方的方式,采用稻麦两熟制。
寒冷期会导致整个大汉大面积的出现旱情,长江附近的五湖之地,五湖之源的益州,受太平洋季风影响的交州、扬州南部反而没有大的问题,出问题的还是黄河流域,史书记载最严重的时候,黄河中下流域甚至连续二十多年出现断流的问题。
虽然这些断流没有自己遇到的九七年黄河大断流厉害,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毕竟部分断流的区域基本处于完全的干旱状态,粮食产量几乎可以算作零。
刘协隔着千里遥问刘备:刘备啊,你会怎么处理呢,冀州会成为你最后的屏障吧,但以产粟为主的冀州能够支撑整个北方吗?
长江流域也不能算是完全不受影响,如果不是事先推广稻麦两熟制和两稻油菜制,并压制农民从事手工业,转向渔牧做为农业的补充,南方这么多人口也不好处理。
可是瘟疫呢,北方爆发瘟疫已经是可以肯定了,粮食大面积减产导致人口迅速下跌,大量人口非自然的死亡,北方爆发了瘟疫,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伤寒。
也许,南方伤寒可以压制住,可北方的瘟疫肯定会向南方的传播,人口的流动性将是瘟疫最可怕的助手。
刘协深深的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困难已经到了眼前,如果处理不好,南北两地都要大规模减少人口。
沉思良久,终于拉出一卷紫玉简,写道:孤观天象,此后十年,天大寒,时有旱涝,全国诸州将有瘟疫爆发,为保国安民,治略府当务之急,应广建粮仓,囤积粮草,全面收购。天虽寒,冬麦、水稻、大豆等作物受影响并不大,适当减少油菜种植,补种其他胡地所传来的耐寒蔬菜。治略府当加大力度选育良种,各农场要全力推广牛耕、马耕。由治略府出钱畜牧耕牛农马,宜价售于百姓。拨调八千万楚钱与楚王府医署,用于防治伤寒、瘟疫,令各地官员严加配合医署,若有一郡爆发瘟疫未能及时安置,稳住病疫,则罢其郡守。各地亦推广在金陵建设和襄阳改建中所用的水塔、下水道两大供水、排水体系,改善各地卫生状况。
又写一卷给医署,上面写道:囤积治疗瘟疫和伤寒的草药,指派官员赴各地巡查瘟疫、伤寒病疫情况,若有爆发迹象,须及时防治,所有开支由治略府一应提供。
思考了片刻,下定决心暂时和北方冷战。
一个原因是寒冷期时候,南北若是再大规模作战,百姓必然苦不堪言,人口下降更快,这是刘协不愿意看到的,他是想统一大汉,但他要的是一个可以征战四海的大汉帝国,不是一个幅员辽阔,却只有五百万人口的大汉。
另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刘备现在还有粮草,明年秋大概就没有多少了吧!
从统帅府回到临时的楚王府邸,看见蔡琰在写字,细瘦灵动的字帖让刘协驻足鉴赏良久。
蔡琰淡淡一笑,道:“听戏志才说,你打算以我父的名义在襄阳办一个书法聚会!”
刘协微微嗯了一声,道:“不仅是书法聚会,连各地的大儒、杂家、文豪都要邀请。”
蔡琰笑道:“殿下又想什么呢?”
刘协轻轻伸手,自背后搂住她,贴着她的耳朵说道:“要成就一件大事,关系到大汉能否永统万世的大业!”
蔡琰一惊,在他的怀中轻